APP下载

从馆员书评开始,引领全民阅读的深入

2015-03-10严峰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国时期书评图书馆员

摘 要 论文指出:处在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向全社会主动推广图书馆服务的新时期,更需要对全民阅读推广如何进一步深入作些冷静思考。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人在精致、完善和专业的开展阅读推广和书评活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仍能给我们以启迪。图书馆员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是无法由别人替代的,但与社会和全民的需求和愿望相比,始终存在较大的差距。从重视和推进图书馆员书评工作开始,或许就是把全民阅读推广引向深入的有效方向和举措。

关键词 阅读推广 书评 图书馆员 民国时期 国民阅读

分类号 G252

Starting from Librarians Book Review, Leading Nationwide Reading Further

Yan Feng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great reading activity and the new period of the active promotion of library service to the whole society, we need some calm thinking on how to promote nationwide reading further.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ur library persons' delicate, perfect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reading promotion and review activities, still can give enlightenment to us now. Librarians have to bear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tasks which cannot be replaced by others. But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needs and desires, there is a big gap. That starting from taking the work of books review seriously and promoting librarians to do the work, perhaps is the effective direction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nationwide reading movement further.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Book review. Libraria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reading.

11月8日上午,金陵图书馆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单位和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评论委员会主任单位,在上海浦东举行的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承办“馆员书评与全民阅读推广”分会场,取得圆满成功。

分会场与中图年会主题“书香中国,阅读引领未来”紧密相连,以“阅读,从馆员开始”为主题,既对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金陵图书馆等单位承办的“最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一本书——馆员书评”活动做了总结表彰,分析点评、前瞻展望,对馆员的阅读、评论、提升做出了方向性的引领,还分享了数项阅读推广的精彩案例,与会代表积极互动交流,以期能够聚集图书馆界的关注与力量,重视阅读,共同构建书香社会。

此届中图年会各分会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凡是与阅读推广主题相关的活动,都受到业内同行的极大关注。“馆员书评与全民阅读推广”分会场更不例外,到场参加交流的业内专家和领导超过百人,座无虚席,后来的人们只能在场内空地站立,业界同仁纷纷发言,现场学术气氛十分浓厚,交流热情高涨。

沉浸在成功举办分会场喜悦中的同时,对全民阅读推广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笔者也隐约产生了是否现在更需要作些冷静思考的想法。

1 全民阅读推广进一步深入的方向在哪里?

很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中,一直以来都是从专业化的角度去推广,专业的书目推广导致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普遍存在居高临下、忽视读者的阅读倾向、效果不够理想的状况。

不容推辞,各级各类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发挥着应尽的作用。编制“推荐书目”或“导读书目”传统上确实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大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都相似,导致各家图书馆所编制出来的推荐书目很多内容是一样的,把公认的经典著作一一罗列,不考虑读者需求和阅读基础的不同,也不考虑读者的性格、年龄与兴趣的差异,这一类型的导读书目大多相似,千篇一律。还有许多图书馆会邀请著名教授、学者推荐导读书目。推荐者虽然德高望重,但是所推荐的书目往往反应的是他们自己的关注点和志趣,对于大部分读者缺少实际的参考价值和吸引力,读者尝试之后,感觉难度过大,遂望而却步[1]。

处于信息化的时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技术方式正发生着重大改变。社会大众,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时代同时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根本就不习惯于被动阅读的方式,期待更多地参与信息的创造、传播和分享,他们更喜欢采用包括访问网站和博客、浏览在线新闻、通过搜索引擎,甚至在第一时间试身像微博、微信之类的新型网络平台和工具,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加之不少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方式落伍于时代,普遍存在忽视读者阅读倾向的问题,管理者对阅读推广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难以持之以恒地形成长效的阅读推广机制等,就有人对新时期的阅读推广意义产生怀疑。

因此,又有人提出,现阶段需要用非专业化的方式,来全面铺开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于是,“后现代阅读”“分级阅读”“心理阅读”“无障碍阅读”“轻阅读”“飘阅读”等很多反而更让人看不懂的概念在全民阅读推广中不断涌现出来。如果说,我们要调整思路和改进方向,将阅读推广的重心转向大众,要吸引读者参与对阅读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使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更贴近读者的话,这样的“非专业化”倾向,真的是我们图书馆人希望看到的吗?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吴晞先生指出,纵观我国近百年图书馆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从封闭到开放,二是从向部分人开放到向全社会普遍开放,三是从被动地接受服务到主动地推广服务。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大体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使命,即基本实现了对全社会普遍、均等、免费开放,现在正在迈向第三个阶段,即进入了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向全社会主动推广图书馆服务的新时期。他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使命,一是引导,使不阅读的人感受阅读的乐趣;二是培训,使不善于阅读的人学会阅读;三是协助,解决特殊人群的阅读困难;四是服务,让所有人更加高效、便利地阅读。因此,我们今天进行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2]。

既然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我们只有积极针对新情况,通过改善和优化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理念,从读者的需求细微入手,提高互动性和读者参与度,采取更为贴近更为有力更为灵活的阅读推广服务活动方式。那么,把全民阅读推广引向深入应从什么方向推进呢?

2 民国时期的阅读推广和书评活动给我们的启迪

虽然吴晞先生把“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向全社会主动推广图书馆服务”断定为我国近百年图书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从20世纪初引进现代图书馆制度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人始终在追求基本实现对全社会普遍、均等、免费开放的理念与实践,其中不乏在精致、完善和专业地开展阅读推广和书评活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仍能给我们以启迪。

据资料称,上世纪30年代,由于民国成立时间不长,大多民众还受到几千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图书馆的了解和认识很不充分,民国政府教育部极为重视这一问题,特别在所制定的相关法规中要求图书馆设立阅读推广部门。例如,1939年教育部公布《修正图书馆规程》第8条中规定:“县市立图书馆视地方情形或合并设置总务组、采编组、阅览组、推广组”;“推广组负责演讲、播音、识字、展览、读书指导、补习学校及普及图书教育事项等”。正是政府的重视和指导,民国时期的图书馆都把阅读推广工作作为全馆重要的职能和责任来加以规划和推进[3]。

金陵图书馆的前身,南京市立图书馆还专门设立了演讲组,负责每日张贴京沪日报,每月举行通俗讲演一次,来加强阅读推广工作。

1934年,申报流通图书馆还史无前例地设立了读书指导部,提出了“供给读者智识,负有改进社会的责任”的口号,在《申报本阜新闻》版面中开辟“读书问答”专栏,聘请艾思奇和夏征农等撰稿,每日一篇,释疑解答。

民国时期出版了不少涉及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专著:例如杜定友所著的《图书馆与成人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33年),书中第11章至第18章分别介绍了针对青年、工人、学生、普通民众等各类人群的引导读书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程伯群所著的《比较图书馆学》(上海,世界书局,1935年)中,对儿童阅读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专门列举了包括儿童谈话会、演讲会、留声机唱片、幻灯片等适合儿童的阅读推广方式,还专门提出建议设置家庭图书馆;徐旭所著的《民众图书馆学》(上海,世界书局,1935年)就在第9章中论述了6种引起民众阅读兴趣的方法,包括个别谈话、剪贴布置、读书竞赛会、展览、放映电影、读书运动等。

虽然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者对阅读指导与推广的关注程度很高,但由于对此研究的理论和成果尚未形成成熟体系,所以大多作者都没有单独出版专著,而是辑于总体论述图书馆学或图书馆工作的专著之中,专门把阅读推广工作作为唯一研究主题的专著可称得上是凤毛麟角。陈独醒所著的《图书馆为什么劝人读书》就是以图书馆阅读指导为主题的一种专著。此书1931年由私立浙江流通图书馆宣传部出版发行,此书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图书馆为什么要劝人读书”,二是“图书馆怎样劝人读书”,三是“浙江流通图书馆劝人读书的方法”[4]。

考察民国时期的书评史,可以发现许多书评作者治学严谨,学术素质高,他们创作出了大量高质量的书评文章,甚至出现了书评名篇比被评作品更出名的现象。书评形式多样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通过对图书的细腻评述指导人们阅读理解,使读者以尽可能多的方式更加全面理解图书信息,加入到社会大众阅读行列中去。比如,上世纪30年代,萧乾写过一本《书评研究》,并在他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上组织过大批的书评文章;40年代的李长之,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办了一份《书评副刊》(月刊),十分重视书评事业,笔耕不缀[5]。

民国时期的书评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帮助读者抵制不良图书,引导读者对图书进行分析取舍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例如,1932年,瞿秋白、茅盾和华汉等在为长篇小说《地泉》作序中,对左翼文学创作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进行了批判。客观公正的独立书评以图书本身为评论对象,不受作者名气和社会地位所左右,也不收人情关系所制约,至今仍然值得借鉴和发扬[6]。但是,民国时期非常繁荣的书评事业中,图书馆员的书评作品极少,这是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

余训培先生在其专著《民国时期的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的前言中指出:“当下图书馆人关于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的讨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80多年前的图书馆人将图书馆作为改造社会阅读状况、改造社会教育状况乃至于改造社会的主要战场,努力实践救国、富国、强国理想的一种回归。还原80多年前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一些细节性的人和事,一方面可引起读者的共鸣,对当时图书馆与社会阅读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利于图书馆精神以更为厚重的方式返回当代;另一方面可为图书馆从应该提供社会阅读的道德直觉性转化为制度上的可操作性提供借鉴,利于当下图书馆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展开实践活动。”[7]这种观点十分值得当今图书馆人认真对待和反思。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大体了解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关于阅读推广事业的研究和实践,这不仅仅是对前人同行的敬意和回顾,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对推进当今全民阅读推广的深入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3 图书馆员书评的社会需求与作用

无论是对全民阅读推广深入发展的讨论,还是对民国时期阅读推广事业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从积极的角度看,图书馆员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是无法由别人替代的;从消极的角度看,图书馆员所起的作用与社会和全民的需求和愿望相比,始终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图书馆员书评成果数量少,水平程度不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从此次“最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一本书”馆员书评征集活动中也能反映出类似问题。本次馆员书评活动得到了图书馆界和广大图书馆员的关注,收集到来自全国各地区各类型图书馆员来稿320余篇,推荐了《巨流河》等300余部图书。评出一等奖作品15篇,二等奖作品30篇,三等奖作品45篇,并评出了组织奖获奖单位。

从图书馆的参与度看,囊括了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收到了来自研究院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多类型图书馆来稿;从馆员的参与度看,从工作多年的资深馆员到刚进馆工作不久的青年馆员,都从自己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精选了图书进行了评荐;从推荐的图书看,馆员结合各馆特色和自身专业特点,涵盖了古典名著、心理、哲学、经济、旅游、阅读、散文、小说、亲子等多个类别;从征文的类型看,更多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教育规律的认识、现实社会的关注、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雁教授认为,馆员书评与书业书评同属“大众书评”范畴。书业书评是指为专业以外,适合中等文化程度读者阅读的普通图书所写的书评,读者面较宽。徐雁教授同时还认为,馆员书评与书业书评的出发点(或称“立场”)、价值观(或称“利益关怀”)和行文风格是有区别的。“馆员书评”的立场,是站在知识传播的出发点,面向大众进行的公益性、义务性的阅读指导和读物推广行动;“馆员书评”的终极利益关怀是,入藏在图书馆中的佳作好书、名著经典,是否及时地被读者所关注、所利用,也就是体现的是“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的图书馆存在价值和服务理念;“馆员书评”的文风,应当具有开门见山、言简意赅的特点,以便读者依据各自的阅读需求,选借择阅被评价、被推介的读物,实现“好书人人读、佳作天天看”的公益性目的[8]。

笔者非常赞同徐雁教授的观点。同时笔者认为,馆员书评与书业书评还有一个区别,那就是馆员书评更要具有讲究主题意境、描写生动细腻以及有人情味的特点。文学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良好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就缺乏生机。不论写什么文章,在下笔之前,总要先考虑写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提炼主题的过程,古人称之为“立意”。

比如,荣获一等奖的牡丹江市图书馆兰海燕撰写的《艰难时,我为你打开温情的窗——读<切洛努普的狐狸>有感》书评中,作者本可以简单地写“《切洛努普的狐狸》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记下了自然界最真实的爱,涤荡了人们的心灵,这不仅是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也适合成人们翻阅,寻回世间最真挚的情感”,这是概述,虽简明但感染力不强。而作者不仅用了简单概述,还用了一段话来把这个意境写出来:不知大家记得这样一个画面不?一只小象对妈妈说:“妈妈,我长牙了!”“妈妈,我长牙了,你不高兴吗?”宝宝长牙本应该是妈妈最高兴的事情,但对于小象来说却意味着危险。每年人类为了象牙制品捕杀了很多大象,象妈妈用沉默来表示对小象的担心。画面中大象妈妈虽未说一个字,母爱与担忧、不解与无奈却不言而喻。我相信当时作者的感情就像现在我们看到这里时的心情一样,悲愤!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都要爱护,不是吗?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主题意境更鲜明,让读者更急迫地想看到这本原著。

来稿中虽有质量较好的文章,但书评作品的总体水平还不高。馆员阅读、推荐与评论活动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如在活动的组织上,西部省、自治区鲜有稿件;大多数来稿存在一些通病,馆员不知如何向读者推介一本书,稿件未能围绕主题,也存在文章形式上的缺陷,描写不够生动。有数量不菲的征文不太注意立意与主题, 只抓表象,就事论事,面面俱到,样样点到,什么都想说清楚,其实什么都没有谈清楚,主题不明确。大多书评作品主题意境不够鲜明是其首要的不足之处。

总体而言,能反映时代社会的风貌,并从读者服务、阅读指导、语言文字等角度考量,全面优秀的文章还显缺乏。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社会生活内容,有着代表当时人民利益的具体独特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反映到文章中来,就形成了这一时代有别于其他时代的新特点。当代图书馆员要具备敏锐的“触角”,不断地关心新的出版动向,发现新论题,文章才会有新意[9]。

4 引领全民阅读不断深入的期盼

笔者发现,大凡讨论阅读推广的论文,对图书馆员在其中的作用一般都是限定在“发动撰写书评”“组织读书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报告”“播放优秀影视作品”“制定阅读计划”“拟定阅读书目”“召开读者座谈会”“提供网络浏览导航”“策划阅读征文”“交流阅读心得体会”“主办读书交流栏目”以及“推出精品图书展览”等方面,竟然没有一处提及到倡导图书馆员亲自撰写书评的。其实,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不乏很多知名的图书馆专家学者给我们做了表率,陈独醒、杜定友、李小缘、刘国钧、钱亚新、史量才、徐旭、俞子夷等图书馆界的先驱前辈,均著有关于阅读方法和推荐阅读的文章,其中就有对所推荐图书进行评论的作品。书评具有传递有效信息、展示研究成果、评论学术得失等导读功能。当今社会,更要倡导“强化基于内容的导读,积极发展书评”[10]。

要图书馆员撰写书评,并不是要推行我们称之为“导师式”的导读馆员,以其凌驾于读者之上的主观意识形态来指导读者阅读。民国时期图书馆服务理念带有强烈的“以图书和阅读教化社会”的理想主义色彩,认为好书和阅读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而我们倡导图书馆员撰写书评,是要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专业馆员了解图书、阅读视野开阔、比较阅读量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的优势,在被称为“主持式”的导读推广服务中,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广泛和全面的读本和选择,而把判断、选择阅读的权利交给读者本人。读者在接受采取阅读的同时,也会被导读者的意识与观点所感染,自觉和情愿地接受导读者的观点和推荐。

为了进一步推进馆员书评工作,培养爱阅读、善思考的馆员,建议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后长期关注的重点工作来抓,并且着手策划开展相关培训,通过图书馆员走向专业、温情,提升导读水平,推荐出更适合读者阅读的作品,同时,建议在图书馆专业教育中更加重视书评与导读工作,为提升自我、引导读者更加深远地绵延图书馆力量。建立开展馆员书评培训的长期机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吸引馆员对书评工作产生兴趣,争取用3-5年的时间,培养出图书馆员中的职业书评专家,进而为我国的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增添馆员书评系统研究的内容和体系探索做出贡献。

阅读从馆员开始,以专业的素养、博通的视角深入广泛地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在国家开展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只有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在全民阅读活动中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构建书香社会的努力中,更加地勃发生机,创造图书馆和社会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 1 ] 袁曦临,陈霞全.文学作品导读中的“第二文本”发现[J].图书馆建设,2012(3):70-73.

[ 2 ] 吴晞.阅读推广:图书馆的天职与使命:在“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2013)”上的致辞[Z].哈尔滨,2013.

[ 3 ] 孟凡美.民国时期图书馆宣传推广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 4 ] 赵都陵.李长之书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 5 ] 汪琴.民国时期书评对书业发展的贡献[J].中国图书评论,2004(10):22-25.

[ 6 ] 蒋婉洁,张志强.我国书评与书评研究的现状及问题[J].图书情报研究.2012(1):15-24.

[ 7 ] 余训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与社会阅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7.

[ 8 ] 徐雁.书海慈航:馆员书评与阅读推广:在2013中国图书馆年会“馆员书评与全民阅读推广”分会场上的主旨报告[R].上海浦东,2013.

[ 9 ] 严峰.阅读,从馆员开始:馆员书评活动点评分析[R].上海浦东,2013.

[ 10 ] 邹婉芬.构建阅读社会:图书馆的使命与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7(3):113-116.

严 峰 金陵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9。

(收稿日期:2013-12-12 编校:方 玮)

猜你喜欢

民国时期书评图书馆员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与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论图书馆员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