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房改造中农户参与意愿分析——基于商州黑山镇的调研

2015-03-04任楠李松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关键词:影响因素

任楠,李松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危房改造中农户参与意愿分析——基于商州黑山镇的调研

任楠,李松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由贫困农户提出申请,政府审核通过后给予资金补助来修缮或改建住房的农村住房保障政策。贫困危房户是这项惠农政策的目标群体,也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改造工程需要充分的群众参与。利用从陕西黑山镇入户访谈收集的资料,基于农户视角,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参与危房改造意愿的因素可以分为三方面:个人特征因素、家庭结构因素和家庭财富因素,通过以上因素分析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改造意愿;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农村缺乏有效的住房保障制度,在发展滞后的老少边穷地区,仍有大量贫困农户长期无法自主改善居住条件,居住在危险房屋中。[1]为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家庭的住房安全问题,改善农民居住环境,2008年底国家首先在贵州推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2009年在全国启动这一惠民工程,截至2014年底已有上千万贫困农户受惠此项政策得以改善居住条件。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由贫困农户提出申请,政府审核通过后给予资金补助来修缮或改建住房的农村住房保障政策。笔者调研走访的黑山镇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巴山区,该地区部分农村群体收入水平较低,居住条件较差,部分困难群众仍然住在年久失修、防灾能力差的危险房屋中。如果遇到夏秋强降雨等自然灾害,这类房屋极易发生坍塌事故。该镇从2009年开展危房改造以来,每个村每年有两到三户村民通过申请国家危房改造工程的补助,修缮或重建老旧的危房,住上了实用安全的房屋。尽管国家给予一定补助资金来支持农户改造危房,但在黑山镇仍有部分农户由于各种原因仍居住在危房中,这其中一部分农户是尚未申请到国家危房改造资金,另一部分农户则不愿申请补助进行危房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总体来说是符合农民利益的。在改造中,农民是参与改造的主体,政府则主要扮演服务角色。但是不同农户有不同的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结构、现有住房条件及认知,他们对危房改造态度也就存在差异,参与意愿也不同。部分村民对危房改造工程持等待观望、消极被动的态度。比如,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比较注重资金问题,如果政府不能妥善安置,会因缺乏改建资金,反对拆除目前居住的旧房;对于有多处住宅、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则比较看重住房改造方案;而目前主要工作、生活在城镇的农户,对村里的危房改造可能持无所谓态度。[2]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农户的积极参与,因此,要分析影响农户参与改造工程的内外因素,关注农户的住房需求和改造参与意愿。在此背景下,结合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和黑山镇入户访谈的基础上,本文从农户角度来讨论影响其参与危房改造意愿的因素。

一、黑山镇危房改造情况

笔者所调研的黑山镇地处陕西东南部的秦岭南坡,西邻西安,东通鄂豫。距陕西省商洛市35公里,该镇包括13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3673户,14 544人。黑山镇土地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273亩。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约2300元,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乡镇。黑山镇农耕地分布零散且以低产田为主,多沟多石的岭谷地貌给农田水利建设造成较大困难,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山大、山多亦为发展林、牧业提供了条件。全镇大部分耕地种植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偏少,是传统的依靠务农收入为主的乡镇。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九十年代以来村中有部分青年和中年人通过外出务工,以往单纯以农耕收入维持家庭生活的状况得到改善。有充足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但在这个偏僻闭塞的村镇里那些仍依靠传统农业为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依然较差,尤其是五保户、低保户和有伤残且缺少青壮劳动力的家庭,他们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计,依然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屋中,遇上恶劣天气居住其中的就农户忧心忡忡,冬季保暖功能差,夏秋若遭遇强降雨天气,农户则要加强房屋排水,若连续降雨则极易导致土坯房屋墙体侵蚀,造成坍塌事故。

黑山镇户均人口为3.99人;农户房屋类型主要有土坯房、砖瓦砖木平房、楼房及其他类型,这其中老旧的土坯房约占11%;房屋建造时间在15年以内、15至30年和30年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9%、58%和23%。[3]根据黑山镇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征,本次调查选取黑山镇的东川村、西川村、双庙村及张家坪村的105位村民进行访谈。

黑山镇从2009年开始由民政部门牵头组织,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实施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从2011年起与陕南避灾移民扶贫搬迁项目捆绑实施,截止2013年底,该镇共120户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2013年危房改造中上级政策性补助标准为每户8500元,要求建筑面积控制在40~60平方米之内,改造基本是对原住房屋的翻新或者改建,保障了农户基本住房安全需求。依照个人申请——村级初审——乡镇审核——区级审批的程序来确定危房改造户,该镇在危房改造时将国家的改造设计规划和农户的住房意愿相结合,使新建房屋在符合农户住房安全的基础上也考虑了当地村民多年来的居住习惯。

危房改造工程在黑山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走访时仍看到有部分农户依旧居住在危房之中,这部分农户有少量已经申请到危房改造资金,而另一部分农户对危房改造持观望态度。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农户危房改造参与意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总体上可以分为政策层面和农户层面,本文主要从农户层面进行探讨。

二、农户参与危房改造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作为危房改造政策的目标群体,在危房改造实施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建房决策过程中农户追求效用最大化。根据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贫困农户建房时首先要满足的是生存安全需要,达到生存安全目标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目标。因此,建造房屋时,贫困农户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遮风避雨,首先满足居住需要;当收入增加后,农民不再为基本生计担忧时,房屋则变成家庭财富象征,体现出农民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4]根据2009年黑山镇危险房屋摸底统计,全镇共665户农村危房,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东川村、西川村、双庙村及张家坪村中53户共105位村民进行访谈,其中有86位村民改造居住条件意愿较强,占调查对象的82%;另外19位村民暂时没有参与危房改造的打算或对危房改造持无所谓态度,占调查对象28%。笔者走访发现个体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现有住房条件和住房满意度都会影响其参与危房改造工程的意愿。结合调研分析和借鉴吴连翠[5]、胡贤辉[6]等人关于农户住房消费行为研究成果,在此将以上因素归为农户个人特征因素、农户家庭结构因素和家庭财富因素三方面。农户参与危房改造意愿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如图1。

图1 农户参与危房改造影响因素机理图

(一)农户个人特征因素

学者徐勇认为小农是由理性支配行动的理性经济人。[7]基于事物的利弊权衡,理性小农倾向于做出以最低成本支出换取安定生活的决策。在农村危房改造中作为一个决策者,农户的参与意愿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制约,而不是单纯追求目前短期利益。农户个人特征因素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都对其参与意愿的有一定影响。

在黑山镇的入户访谈中发现,农户参与危房改造工程意愿会受性别因素影响。此次接受访谈的105位村民由63位男性和52位女性组成,其中约89%的男性对参与危房改造持积极态度,而女性愿意参与改造的比例仅为58%,因此相对于女性,男性更愿意参与住房改造,改善目前居住条件。由于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成年后一般都会出嫁,对家庭住房压力造成的影响不大;但男性成员,尤其是婚龄男性的建房意愿较强。这主要是受到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在农村,娶亲的重要准备条件是新房。在调查中笔者将村民按年龄分为三种:30岁以上划为青年,30至60岁划为中年,60岁以上划为老年,此次调查对象的青年、中年、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34%、26%、40%。在有意愿参与危房改造的人口中,中青年占78%,而老年人口仅占22%,因此相对于老年人口,中青年农户对于住房改造有较强的参与意愿。原因一方面在于中青年农户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加,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意愿较强烈,另一方面部分老年人对长期居住的老房子更有情感依赖,特别是独居老人,不愿改变已有的生活模式,因此改造意愿较弱。

此次访问到的105位村民的文化程度与危房改造参与意愿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村民文化程度与危房改造参与意愿分布统计表

利用SPSS 22.0软件对上表数据进行相关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危房改造参与意愿与个人文化程度的χ2检验结果

由计算结果可看出,相关性的卡方检验的sig=0.009远小于0.05的显著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农户个人文化程度与危房改造意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更愿意参与房屋改造。原因主要在于,文化程度的差异直接影响村民生活方式,且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对于国家危房改造的政策了解的更多一些,政策的认知程度影响其参与意愿。有很大一部分危房户作为农村弱势群体,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基本不了解,因此降低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农户家庭结构因素

我国农村人口近年来的一个变化趋势是家庭规模小型化。由于个体价值观、生活观及生育观的改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化。以夫妻和未婚子女为主的小家庭逐渐代替传统的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3人户和4人户家庭在农村越来越多,核心家庭日益成为农村主要家庭模式。[8]

表3 1990~2012年黑山镇农村人口、家庭户规模与人均住房面积

从表3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12年,黑山镇农村户均人口由4.78人减少到3.96人,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同时该镇农村户数从2069户增加到3673户,共增加了1064户。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反应了当代年轻人独立性增强,但分家立户就涉及到居住问题,这就增加了家庭住房需求。可以发现,农村家庭规模逐渐缩小,结构趋向核心化,在一定程度扩大了农村住房消费需求。同时,从1990年至2012年,黑山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17.8平方米/人增加到33.6平方米/人,这反映出农村人口对人均住宅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就促使农村住房总需求增加。

在黑山镇的访谈中发现,村民改建房屋意愿受到家庭人口结构影响。一方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家庭中老龄人口住房凑合的心理较强,建房意愿不强;而家中青年人,尤其是适婚青年的建房意愿较强。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如果家庭中男孩较多则对住房的压力较大。在农村住房情况被女方作为重要择偶条件之一,男青年到了适婚年龄,父母就要准备建造新房。因此家庭中男青年多则相应的住房需求较大,他们参与危房改造的意愿也就越强烈,但家庭人口较多时生活负担也相应较重,如果家庭经济收入较少,农户虽然想建房却缺乏资金时反而会抑制其房屋改造意愿。

(三)家庭财富因素

家庭收入水平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决定了家庭消费的规模和结构。通常家庭收入越多,可用于住房消费支出的部分也就增多。当农户的家庭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存需求,那么用于住房的消费必然减少。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易成栋建立了住房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他指出影响住房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收入——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元,住房设施指数就增加0.0002;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农村家庭平均建房费用相应增加0.001万元。[9]

表4 1990~2012年黑山镇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新建房屋面积

从表4可以看出,2004年至2012年,黑山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610.8元增加到2312.5元,增加了约3.8倍。同期当地农村居民家庭新建房屋面积也在增加,因而家庭收入是影响农户建房意愿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黑山镇的访谈中笔者发现,家庭收入与危房改造意愿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即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参与危房改造工程的意愿也就越强,这是因为农民需要自己筹集危房改造的绝大部分资金,而有较多的家庭收入就有较强的支付能力。同时农户参与改造意愿也跟家庭中非农就业情况有关,这是因为在当地,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可以获得更多收入,这类农户的家庭储蓄相对较多,经济条件也就较好,他们有较强的愿望通过参与危房改造来改善居住条件。

同时在走访中发现,村民现有住房条件对参与危房改造工程意愿也有较显著影响。黑山镇所辖13个村,3673户村民中,村民房屋类型主要有土坯房、砖瓦砖木平房、楼房及其他类型,这其中老旧的土坯房约占11%。老旧的土坯房存在功能、结构、采光等多方面的问题,住房越破旧的农户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越强烈。在建房时有房户与无房户、居住条件较好者与居住条件较差者的出发点存在差异。对目前住房越是不满意的农户,参与改造工程的意愿越强烈。

三、结论及政策启示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政策性工程,改造目标是解决经济最困难、房屋最危险的农民的住房安全问题,这本质上是在经济发展之后政府对于社会收益的再次分配,是为让社会贫困群体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10]根据上文对农户参与危房改造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第一,重点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家庭财富因素是影响农户建房决策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缺乏资金是影响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最大制约因素。在黑山镇,农户提出的危房改造申请审批通过后,村民需要自己先建房,房屋建好后要经过区县城建部门的验收,要收通过后才给予补助。2014年对于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7500元,按照目前的建筑材料、人工等综合成本,修建45平方米以上的房屋至少需要4万元,农户需要自筹3万多元,这对于农村特困家庭无疑是危房改造的最大阻碍。从改造对象来看,目前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对象大多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低保户或困难户,贫困程度较重的困难户则因缺乏资金而无奈放弃救助。最贫困的村民即使他们有强烈的改造意愿,但是也没有资金启动改造工程。因此国家应该适当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降低困难群众自筹资金的压力,并需要根据困难群众的困难程度细分补助标准,补助资金应向特困户倾斜。必要时可以发动社会慈善力量捐资捐物,减轻这些特困户的建房负担。

第二,对于危房改造对象进一步实施差别化分类帮扶,针对贫困农户的不同家庭结构在补助资金和补助面积上可以适当调整。例如,对于住房改造意愿不强的孤寡老人可以由村集体或乡镇集中供养,而对于家庭成员较多的特困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补助面积。也可以将危房改造和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结合以增加资源整合,逐步解决困难农户的住房问题。

第三,政府多部门加强协调,简化危房改造审批程序。个人特征因素中村民的文化水平、对政策的认知等也影响着农户对危房改造的参与,危房改造工程涉及审批、测量、规划、施工、验收、监管等多方面工作,目前许多村民对政策不了解,不懂申请、审批程序,影响着村民参与改造的意愿。因此,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加强政策宣传,简化规划、建设、验收等部门的相关审批程序,能够有效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参 考 文 献

[1]高宜程.中国农村危房抽样调查分析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4(4):61-64.

[2]欧阳彦.基于农户角度的城郊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刘绍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2年)[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4:230-231.

[4]史峥,许月明.华北平原地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因素分析——以河北省新民居示范工程(义和庄项目)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1(10):1988-1991.

[5]吴连翠.我国农户消费行为的经济分析[J].乡镇经济,2005(10):20-22.

[6]胡贤辉,杨钢桥,张霞,等.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湖北仙桃市的实证[J].资源科学,2007(3):191-197.

[7]徐勇.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J].中国社会科学,2010 (1):103-118.

[8]孙丹.农户住房消费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9]易成栋.中国农村家庭住房状况的省级差异分析[J].农村经济,2006(12):103-106.

[10]雷厚礼.农村危房改造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J].凯里学院学报,2011(5):166-169.

(编辑:佘小宁)

An Analysis of Farmers'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Dilapidated House Transformation——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Heishan Town of Shangzhou District

REN Nan,LI Song-ba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Dilapidated houses transformation is one of the rural housing security policies,through which poor rural families firstly apply and after approving,the government fund to repair or improve housing.Poor families living in the dilapidated houses are the beneficiary of the policies and the policies require farmers'active participation.Base on the data collected by interview in Heishan town of Shangzhou district,and from the angle of farmers,the paper summarizes thre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renovation of dilapidated buildings:personal characteristics,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Finally,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lusions.

Key words:Dilapidated houses transformation;Renovation attitude;Influencing factors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12KR2-11)

通讯作者:李松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songbailli@hotmail.com

作者简介:任楠(1990-),女(汉),陕西商洛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7-20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15)10-1015-06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