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农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可持续性探究——以安徽省为例

2015-03-04孙雨秋王晓润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性

孙雨秋,王晓润(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支农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可持续性探究——以安徽省为例

孙雨秋,王晓润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 要:依据已有的村镇银行研究理论,运用Yaron提出的针对农村金融机构评估模型相关指标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采用数理分析与理论框架有机结合的分析模式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村镇银行在支农效果上起到一定作用,并且独立经营状况良好、稳定;这一初步发展成果的取得建立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其自身微观形态的发展还有待提升,为此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等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因果分析;可持续性;SDI指数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支持推动“三农”建设的根本,是有效促进“三农”发展的基石。近年,随着大型商业银行相继取消县域以下基层营业网点,农村金融服务日益薄弱。自2006年以来,为了激发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活力,满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银监会调整并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在全国范围内创建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载体应运而生。2007年1月银监会颁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同时采用“增量式”发展路径,推动村镇银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展。截至2014年10月底,国内已成立村镇银行1171家,比同年年初新增了110家,正在运营的村镇银行资产总额7279亿元,其中贷款4635亿元,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92.4%①文中出现的全国村镇银行统计数据出自中国银监会网站统计数据。。

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产物”,旨在提供城镇及农村地区金融支持,促进城镇及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竞争多维度,推动城镇及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且在市场定位、区域布局、完善农村金融结构、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已为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1]2014年12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了更有利于中国村镇银行本地化、民营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更有利于逐步实现村镇银行县市全覆盖的具体措施,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

村镇银行大部分是由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发起设立,成立时间短、资金规模小、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几乎为零,因此在其支农与惠农的道路上依旧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能否实现农村地区金融盲点的逐步覆盖;二是能否充分发挥支农作用,有效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减少贫困;三是其职能的执行能否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上这些问题便是现今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亟需回顾和评价的问题。

一、理论综述

1992年,世界银行农村地区金融领域的专家Jacob Yaron,在考察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后,提出了全面系统评估农村金融机构业绩的理论框架。该框架由“目标客户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两项指标组成。该框架中可持续性指标的主要依据是补贴依赖指数SDI(Subsidy Dependence Index,简称SDI)。

张雪芳(2007)运用Yaron业绩评估模型定量测算了大冶市农信社的覆盖面以及经营可持续性指标SDI(补贴依赖指数),对大冶市农村信用社的运营状况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实质性的建议;[2]谢欣(2010)将Yaron绩效评估模型运用到张掖农信社的经营业绩剖析中,对其改革成果做出初步判断,并从建立绩效评价、后续改革和未来政府配套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设想;[3]刘凯利(2010)在对长丰县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业绩评估中,借鉴Yaron业绩评估模型运用调研结果深入分析得出该县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目标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自我持续能力偏低,并且指出二元指标的相互影响将无法同时实现高的覆盖率和高的自我持续能力,只能寻求两者的均衡发展;[4]蔡则祥、刘骅(2013)在对新型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运行业绩集成评价分析中指出,这两项指标虽然不能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绩效进行整体性的评估,但却用定量分析方法理论来度量了该金融机构实现其目标的程度范围,并使其相关成本透明化;[5]王雄(2013)在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可持续能力研究评述中指出Yaron提出的补贴依赖指数(SDI)可以就微型金融机构(以下简称MFIs)的经营状况改善做出巨大贡献,并且深入表述的SDI指数显示,MFIs自身的可持续能力可以有效减轻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6]

二、业绩指标选择

依据Yaron的业绩评估框架提出的补贴依赖指数SDI,结合微型金融机构(Mircofinance Institutions,简称MFIs)的发展特点,对村镇银行这一特殊MFIs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度量。SDI指数是一个MFIs获得的政府补贴额度与其为目标客户提供贷款发放所获得的收入之间的比率,其经济含义即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每有一笔贷款资产项目支出所需要配套的政府资金支持额度。

该项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一家MFIs的经营是否具有自我可持续能力。从一般情况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其独特的支农特点,往往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各项优惠政策的给予来维持其不断发展。Yaron认为,如果一家MFIs对补贴的依赖性越低,其自我可持续能力越强,独立能力越强,那么它的可持续发展性也就越强。[7]SDI是一项复合型指标,在研究农村金融机构方面有诸多优点,比如量化了政府财政补贴,促进了MFIs的改进,突出了利用贷款收入覆盖经营成本的可能,有助于分析补贴的来源与使用。[8]一方面它避开了由于会计成本存在补贴而不准确的可能,实现了从会计成本分析向社会成本分析范式的转换,另一方面计算SDI指数使用的是MFIs较短期(一般是一年)且确定的数据(指财务数据的精确细分),在相对静止的时期里,得到的结论是唯一、可信的。[9]

对以上各指标的数据处理如下:

m——社会机会成本,平均存款利率,即年累计利息支出/各项存款年平均余额。E——平均权益,资产负债中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与期末的均值。A——平均公债,以从央行获得的专项票据余额,即为资产负债表上向央行借入款项年初余额与年末余额的均值。c——实际支付利率,向央行的专项票据所支付的利率,即村镇银行向央行支付的支农再贷款的利息支出/A。K——收入捐赠(RG)与费用折扣(DX,即享有的税收优惠)之和,即村镇银行获得的所有其他补贴之和。由于村镇银行从未获得额外收入捐赠,则此项主要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所计算出此项税收优惠额。P——会计利润,即调整后税前利润,也即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的利润总额。LP×I——村镇银行贷款余额所赚取的利息收入。

三、实证分析

(一)安徽省村镇银行覆盖面评价

运用现有的数据,将选取以下两项指标对村镇银行覆盖面进行剖析: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率、存贷款余额及存贷比。

1.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率

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不久,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还是会选择将存贷款行为在农村信用社完成,所以起初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数额都比较小。安徽省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数额及增长率在银监会发布“三年规划”之后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就存贷款总额而言,在“三年规划”具体实施之前,安徽省村镇银行数目较少,存款总额波动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贷款总额增长速度也相对平稳。而在银监会发布“三年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挂钩政策和伴随着的相关政策性优惠不断涌入村镇银行,相应地,村镇银行在2009年之后,数量骤增。就存贷款的增长率而言,在实行“三年规划”后存款和贷款的增长率有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波动;到了2011年以后村镇银行的存贷款增长率又恢复到了平稳状态,但存贷额的绝对值却有了明显的增加,这反映了村镇银行正逐步开始发挥“支农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安徽省村镇银行2008~2013年末存贷款余额情况

2.存贷款余额及存贷比

存贷比是指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该比率一直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较为重要的资产负债结构指标,用以评价一家机构经营状况好坏。从银行商业化方面分析而言,存贷比率越高越好,若存贷比率越高,说明贷款数额越大,存款额度相对较小,那么银行相应利差收入也就越高,银行盈利能力也就相对变强;而从银行风险防范方面分析而言,存贷比率不适宜太高,因为如果贷款金额较大,银行在应付日常现金流动方面而留存的储备金将会变少,流动性变差,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而往往这种情况的出现将极有可能威胁到银行本身和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

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一般性质的金融机构也即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率为75%,如果一家金融机构其存贷比大于75%,则说明其贷款规模过大,将会有相关的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同样的,如果一家金融机构的存贷比率在75%以内,则说明安全系数要高,该比例越低,风险系数越低,并且其可增加贷款的空间也会越大,但相对而言其盈利能力则可能会偏低。

表1 2008~2013年安徽省样本村镇银行存款比率情况(单位:万元)

由表1可以看出,2008年~2013年这6年间,安徽省所有村镇银行存贷比率都维持在75%以下,这说明目前安徽省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好,增加贷款规模的空间还很大,同时,较低的存贷比也揭示了其贷款需求远远高于存款容量的困境,也就间接说明了村镇银行作为新设金融机构,品牌不够硬、吸储能力差、后劲不足等棘手问题。

(二)安徽省村镇银行补贴依赖指数

可持续性主要用以描述MFIs的经营状况是否能够实现自我维持的考量指标。因为较一般情况而言,MFIs往往都需要财政补贴和各项政策扶持才能很好地维护其后续发展。正如前面所说,如果一家MFIs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越高,则该家MFIs的自我维持能力也就越弱,相反,则该MFIs的自我维持能力越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在分析安徽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安徽省村镇银行所享受的政府扶持政策有哪些。

1.政府扶持政策

为了能够全面支持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银监会、央行、国家财政部、国税局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具体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财政费用补贴

2009年3月,财政部发布了对MFIs实行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为了稳步推进MFIs试点工作,通知中指出经由银监会批准新设的金融机构(即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凡符合监管要求且实现了上年末贷款同比增长的机构(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大于50%),自2009~2011年间,中央财政按上一年贷款余额2%给予定向费用补贴,以增强村镇银行经营发展和风险防范能力。2010年5月,国家财政部为了巩固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补贴成果,发布了有关定向费用补贴政策范围扩大的通知,将定向补贴时间延长至2012年,并且将补贴扩大到更加薄弱的地区。同年发布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地方财政合理安排补贴,加大补贴力度,使得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得以更加快速地发展。

(2)支农贷款增量奖励

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对县域金融机构支农贷款增量奖励的试点通知,文件中指出对山东、黑龙江、河南等省区所辖县域(县级区除外)内设立的各类型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自2009年始,上年末支农贷款余额同比增幅大于15%的,且上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稳定的,财政部门对超过15%部分,按2%给予其增量奖励,以增强企业经营发展能力。同年4月,财政部又发布了对县域机构支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发放的分担标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3∶7,5∶5,7∶3。同时为了扩大政策覆盖面,更好地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继2009年末新增了3个省份试点的基础上,2010年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试点省份增加到18个。2010年,根据实行的财政县域支农贷款增量奖励新办法,支农贷款的统计范围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而且对县域金融机构有超过3%的年末不良贷款率且同比上升的,将不给予补贴奖励。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09年和2010年,各级财政依据资金管理办法对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进行了审核拨付,分别拨付奖励资金8.64亿元(2008年)和20.79 (2009年)亿元①引用自2010年11月财政部就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答记者问。。

(3)税收优惠

根据财政部、国税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文件里指出,村镇银行自2008~2013年所提取的涉农贷款允许从当年应纳税总数额中直接扣除。同时根据对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和延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政策执行期限等一系列政策解读,自2009~2013年,对金融机构在农户小额贷款方面获取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减按90%征收所得税;自2009~2015年,对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的农村金融保险业营业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为了支持和扩大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2015年1月,国家财政部和税务局又发布了《关于延续并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文件中指出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金融机构在农户小额贷款方面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金融机构在农户小额贷款方面的利息收入,应纳税所得税减按90%计入总额。

(4)其他扶持政策

为了鼓励县域机构将存款能够按一定比例用于支农贷款,2010年9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可将县域金融机构的新增存款按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通知,对试点范围以内经考核达到标准的金融部门,将给予其存款准备金率可按低于同类型金融部门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执行,并且可按照该机构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申请调整再贷款额度,同时按一定优惠享有再贷款利率。另外,监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支农性质机构继续免征监管费用。

2.SDI指数的指标选取

通过选取安徽省村镇银行2008~2013年的财务数据作为评价依据,运用Yaron业绩评估框架下的SDI法,反映安徽省村镇银行自身的可持续性研究。

表2 2008~2013年安徽省样本村镇银行的财务指标汇总(单位:万元)

根据第二部分所介绍的公式,现经过对中国村镇银行官网所公布的安徽省村镇银行年度数据,进行汇总编制2008~2013年安徽省样本村镇银行财务指标(见表2),并对其进行补贴依赖指数(SDI)的计算,得到安徽省村镇银行自2008年以来,安徽省村镇银行SDI值的走势(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自2008年至2013年,村镇银行的SDI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0年达到最低值。可见,在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村镇银行的经营潜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已经初步实现可持续性的目标,且可持续性的指标相对稳定,尤其是在村镇银行起步的前两年,并未向中国人民银行借入支农再贷款款项的情况下,但SDI值仍保持在负值水平,说明其自由资金在成立初始便较为充足;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大部分是由城商行或农信社作为主发起行投资设立,其依靠主发起行的运营模式对经济形势和风险状况有较好的识别能力,能够基本完成制度转换与经营绩效增长的联动模式,再通过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对有关农村地区金融方面的政策倾斜,有效实现资产升级。

表3 2008~2013年安徽省样本村镇银行SDI值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村镇银行的财务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可初步得出结论,即安徽省村镇银行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存款数额、贷款数额以及支农贷款规模方面均有了较大进步,对农村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能力也大大加强;并且村镇银行的贷款发放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增加安徽省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支农效果初显。

基于安徽省村镇银行现行运营良好且稳定的背景下,结合2014年12月银监会对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村镇银行发展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分别给出以下建议:

1.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的建立。结合安徽省已形成的村镇银行运营平稳的发展现状,应积极建立独立的监管机制巩固现有运营成果。在中国MFIs监管主体不清晰的大背景下,现场监管和实地调查的成本较高,因而容易产生监管缺位的问题,在监管操作上,以实施分类监管取代生硬的审慎监管,以中央和地区分层监管取代集中统一监管,通过形成监管竞争,有效保障机制长期运营。[10]

2.寻求自身最优内部治理结构。村镇银行的内部治理模式可被视为由代理成本和发展模式所构成的数理函数,由于村镇银行的股东类型繁杂,可借鉴发展模式较少,所以应根据各家银行自身的运营状况,以服务其所在区域的特色经济为己任,尽量减少代理成本,采用层级制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系统、内部约束机制、综合风险分担机制、客户反映机制、准入与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治理机制。

3.明确自身市场定位。想要扩大村镇银行的存贷款规模,需要村镇银行明确市场定位,锁定目标群体,铺设网点,增加覆盖面。将贫困农户视为一种特殊资源,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和管理支持,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增加村镇银行的地缘能力;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平台向社会传播村镇银行支农作用的本质,介绍惠农金融产品;加强村镇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良好的办公环境和一流的服务理念吸引客户资金流入,实现农村资金留农村,城市资金进农村的新的理财理念。

4.积极拓展中间业务。银行中间业务无需动用村镇银行资本金,主要依靠为客户提供金融中介服务提取佣金来获得收入,具有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等特点。村镇银行要巩固自身的经营实力,提升盈利能力,避免依赖政府补贴以及主发起行的资金支持,实现自身资产多元化、有效防范风险等目标,都必须要拓展中间业务领域。

5.持续推出特色化金融创新产品。具有当地特色的金融产品,可以很好地适应当地城镇及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使得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贴近市场、企业和农民的优势,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村镇银行金融服务匹配度、附加值以及客户满意程度。

6.加快进入央行征信系统和支付结算体系。加入央行征信系统和支付结算系统,需要村镇银行开发相关计算机软件,搭建自身业务系统与央行相关系统的对接平台,该平台的搭建可使得村镇银行实时了解贷款客户的信用记录,并且帮助村镇银行培养潜在客户群体,拓宽业务范围,有效减轻业务成本。

参 考 文 献

[1]申剑.庆城县金城村镇银行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2]张雪芳.大冶市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3]谢欣.张掖农信社绩效改革:基于Yaron业绩评估框架[J].农村金融,2010(5):107-109.

[4]刘凯利.长丰县新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绩效评估——基于Yaron绩效评价[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4):37-39.

[5]蔡则祥,刘骅.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绩效集成评价——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9-96.

[6]王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进入、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评述[J].农村金融,2013(4):63-68.

[7]Yaron Jacob.Successful Rural Finance Institutions[M].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2:5-120.

[8]Yaron,Benjamin,Charitonenko.Promoting Efficient Rural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1998(13):147-170.

[9]刘勇,梁剑,田杰.农信社效率评价方法的比较、选择与改进[J].武汉金融,2011(8):56-60.

[10]谷卓桐.微型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金融,2014(9):46-54.

(编辑:程俐萍)

Study on the Sustainability about Rural Bank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Support: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UN Yu-qiu,WANG Xiao-run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6,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rural banks,this paper studi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banks through SDI index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valuation model proposed by Yaron,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banks by combining 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ral banks in our country play a role in supporting agriculture,and their independent operation runs soundly and steadily.The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re based on the gradual optimization of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heir microstructure development has yet to be promoted.Hence,the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afeguard mechanism and to optimiz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etc.

Key words:Rural banks;Causal analyses;Sustainability;SDI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1302053037);安徽省高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重点项目(SK2013A064)

作者简介:孙雨秋(1991-),女(汉),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与保险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15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816X(2015)10-1009-06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可持续性
竹子已在亚洲使用数千年。如今,它将有助于解决建筑业的可持续性问题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室内可持续性景观系统的植物配置与后期养护
浅谈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村镇银行
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村镇银行服务农村经济研究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