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5-02-26蒋云琴林丽美福建省福鼎市医院神经外科355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3期
关键词:肌力脑出血康复

蒋云琴 林丽美 福建省福鼎市医院神经外科 355200

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

蒋云琴林丽美福建省福鼎市医院神经外科355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70例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护理周期持续6周。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与77.1%,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MAS评分(48.3±5.8)、Barthel指数(52.6±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4.6)、(40.8±5.5);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工作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7.1%和74.3%,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或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肌力水平,改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多发性疾病,在各种脑卒中疾病中占25%以上,致残率、病死率较高[1,2]。随着现代外科医疗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仍有许多患者出现言语意识、步行能力、四肢运动和平衡能力等方面的神经功能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3,4]。为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就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观察对象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70例行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MRI及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并签署本实验知情同意书。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62.5±7.8)岁;基底节出血15例,脑干出血10例,脑叶出血7例,丘脑出血3例;出血量平均(59.4±7.5)ml。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1.8±8.3)岁;基底节出血14例,脑干出血10例,脑叶出血6例,丘脑出血5例;出血量平均(55.6±8.3)ml。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脑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方法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相同条件下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的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具体措施:(1)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及开展系统的心理评估,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心理状态等,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与个人特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亲友进行良好沟通,帮助患者得到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2)康复治疗:患者取卧位或者半卧位,每2h进行1次翻身调整患者体位,同时上肢各关节进行伸展运动,下肢各关节进行屈曲运动,保持关节活动度,肢体采取拮抗位,防止患者关节挛缩、肢体痉挛等发生;根据患者恢复程度,逐渐由被动运动形式过渡为主动运动,进而进行坐位训练,通过逐渐提高床头角度,直至可维持半小时以上;然后开始床边坐位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全程由专业的护理人员陪同与帮助,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给予相应程度的训练强度,由完全护理逐渐过渡为患者自我护理。护理周期持续6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5]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6]、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之间的差异。护理治疗效果评价采用布伦期特6级评定法(Brunnstrom)[7]对患者肌力进行评价,显著有效:肌力恢复2级以上;有效:肌力恢复1~2级;无效:肌力未见明显改变,甚至出现降低。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与77.1%,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MAS评分与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为(48.3±5.8)、Barthel指数为(52.6±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5±4.6)、(40.8±5.5),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比较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治疗工作满意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和照组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7.1%和74.3%,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3讨论

随着近年来医疗条件的改善与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出血患者如手术治疗及时,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大部分的存活患者均会遗留运动功能障碍的病症,致残率高达75%[8,9]。术后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对于调节患者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0~12]。在本文中,我院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笔者认为,从总体上来说,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肌力恢复速度,改善患者肌力水平,有着更好的护理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MA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从量化指标来评价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在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下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进一步说明新型的护理治疗模式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另外,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治疗工作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更加符合服务对象的利益与需求,在以人为本的现今医疗环境下,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改善医患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护理干预配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肌力恢复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耀云,李勇.PET/CT判断脑出血预后研究的相关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277-2279.

[2]李玉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现状及进展〔J〕.陕西中医,2010,31(9):1266-1268.

[3]吴亚丽,任蕾蕾,廖颖,等.脑出血偏瘫病人康复综合护理措施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88-1689.

[4]刘宝华,王小同.急性期脑出血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5):499-502.

[5]刘向荣.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29-30.

[6]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13-14.

[7]王瑜元,古丽娜孜·那比尔,何嫱,等.影响脑出血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8):588-591.

[8]孙永安.脑出血的急性处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109-110.

[9]王昆鹏,王维兴,杨婕,等.自发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4):300-303.

[10]马征,孙雅菲,康玲伶,等.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对老年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261-6262.

[11]罗从刚,黄洪.老年脑出血早期神经治疗康复一体化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839-840.

[12]杨磊,金玉红,高志杰,等.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3.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4-11-04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3-1793-02

猜你喜欢

肌力脑出血康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