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化运动比较研究

2015-02-20杨和晴

关键词:未来主义新文化运动意大利

杨和晴

(博洛尼亚大学 文学与文化遗产学院,意大利 博洛尼亚 40126)

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化运动比较研究

杨和晴

(博洛尼亚大学 文学与文化遗产学院,意大利 博洛尼亚 40126)

同样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化运动,都具有否定传统、简化书面语等共同特色,并分别对其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二者在运动起源、精神宣言和政治影响等方面,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因极端地否定传统,以及与法西斯主义的合流,而走向了历史的反面;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则因其立足于思想的解放,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为新中国开辟了辉煌的前景。

未来主义文学;新文化运动;比较

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均诞生于20世纪初期,并分别对其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分别诞生于不同文明国度的反传统思潮,二者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更多的却是相异之处。正是这些相异之处,决定了二者最终截然不同的命运: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在意大利文学史上未取得显著的成就,逐渐淹没于漫漫历史长河之中,而中国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文学革命运动,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与法西斯主义的合流,给意大利及其人民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则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为新中国开辟了辉煌的前景。

20世纪初期,意大利文坛一度盛行唯美主义文学。在此背景下,以马里内蒂为首的未来主义文学横空出世。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以反传统为标志,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和向往。《未来主义宣言》声称:“至今为止的文学沉静而困顿,追求迷醉,我们要宣扬侵略运动、不眠的热情、奔跑的步伐、空翻、耳光还有拳头。”[1](P10)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拒绝一切过去的传统,否定图书馆、博物馆、古城等古典文化象征的价值。在马里内蒂看来,博物馆如同坟墓、客栈和艺术家的屠宰场,代表着陈旧和停滞的思想。马里内蒂直言:“人类完全被图书馆和博物馆所腐蚀,被逻辑和吓人的智慧所征服,绝对不会再提供出有趣味的东西。……未来主义的诗人们,我已经教会你们去仇视图书馆和博物馆,这是为了让你们做好仇视智慧的准备,是为了唤醒你们神圣的直觉,这是拉丁种族所特有的天赋。”[2](P46)同样,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文学革命运动。1917年,胡适、陈独秀先后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废除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的观点。在文学创作中,新文化运动反对早已脱离日常生活实际的古文,主张建立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富有真知灼见的新文学风格,并希望通过文学改革,使社会政治沿着民主和科学的方向发展。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以其对封建传统的深刻批判,彰显出文化启蒙的独特意味,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认为,传统语法过于死板,缺乏弹性和生命力,框住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我们沿用至今的拉丁语复合句表现出自命不凡的态度,它凭借傲慢的智慧和短视的目光,来竭力驯服多样的生命和神秘的物质。拉丁语复合句刚生下来就已经死了。”[2](P46)在马里内蒂看来,“语法就如同诗人用以向人们表达颜色、音乐、弹性、建筑和宇宙的抽象电码,是一种阐释者或单调的向导”[2](P46)。他认为,“传统句法因为只有智慧而缺少了手臂和翅膀,所以只能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只有摆脱句法,语无伦次的诗人才能够进入到物质的本质,消除我们与物质之间隐约的对立。”[2](P46)因此,为了使文学直接与现实接触,并成为现实的主体,马里内蒂主张文学应彻底摆脱语法的束缚。为此,他发起了书面语简化运动。在《未来主义文学技巧宣言》中,马里内蒂列出了一系列书面语简化规则:破坏语法,将词汇随意排列,使用动词不定式,去除形容词、副词和标点符号等。在这些规则的影响之下,当时的意大利文坛产生了很多没有实际意义的图画诗歌。这些诗歌,主要以字母或单词的排列,拼凑出不同的图案。受其影响,在作品中,意大利文学家们经常使用拟声词,来描述其对事物的感觉,如帕拉采斯基的《生病的喷泉》一诗,开头便用了一连串的象声词,如clof、cloch、clocchette、ch等,来刻意摹写水滴断断续续落下时如同咳嗽一般的声音,以此直观地再现生病了的喷泉这一概念。对文学创作而言,书面语言的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与革新精神。与此相类,中国新文化运动也发起过文学语言革新运动。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胡适首倡白话文,主张推广亲民易懂的,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文学。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胡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良文学的八条建议:“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3]与胡适的提倡白话文相较,在文字的简化上,钱玄同的观点则表现得更为偏激。他主张废除汉字,改用世界语。但由于废除汉字并不现实,因此,他在1920年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提出简化汉字,推广使用简体字的观点。陈独秀和胡适则认为,可以保留汉语,但应该用拼音替换汉字。胡适则进一步指出,在汉字被拼音替换之前,应该使用白话文书写作为过渡。

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和中国新文化运动,都参与了各自国家的政治发展历程,并在其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一战前夕,马里内蒂声明支持意大利参战,并因亲自参加战争而获得了两枚勋章。其政治观点主要有:反民主主义,蔑视国会,憎恶社会主义者和国家机关,赞扬毁灭行为。1918年,马里内蒂创立了未来主义政治党,大力宣扬其政治思想。1919年3月23日,未来主义政治党应墨索里尼邀请,参加了米兰圣塞波尔科洛广场集会。那时,未来主义政治党事实上已成为战斗的法西斯党(由墨索里尼领导,1921年成为国家法西斯党)的一部分。1920年,马里内蒂写了一本阐述其政治理论的手册,其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们应该祛除守旧主义,怯懦,不作为,保守的传统主义,物质自私,厌新情绪,对责任的害怕和地方主义。”[4](P213)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与法西斯》中也这样写道:“法西斯主义包含并将一直包含我们未来主义先驱最开始就向意大利人民提出的精神——好战蛮横、自豪乐观的爱国主义精神。”[5](P18)法西斯主义对战争的狂热,与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中极富侵略性的好战精神一拍即合,致使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晚期走向了法西斯阵营。

在中国现代史上,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宣传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由而宝贵的平台,对年轻一代的思想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身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不仅唤起了青年学生反抗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的勇气和激情,更在1920年初潜往上海,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陈独秀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可以说,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使其开始投身于政治活动之中,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而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思想,则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根基。

虽然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化运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意中两国的国家发展进程和文化体系都大不相同,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两种运动的不同。

20世纪初,欧美社会已经呈现出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面貌。在这一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意大利是落后者。其发展,远较英国、法国、美国为逊。为此,意大利的知识阶层普遍不满于意大利的现状。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渴望大力发展经济技术,以早日跻身强国之列的理想,在意大利未来主义者这里,形象化为对速度之美的崇尚。在他们的眼中,“呼啸的汽车,仿佛奔驰在机关枪上,比胜利女神还要摄人心魂”[1](P10)。由于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崇尚速度之美,因此,时间这一概念也同时为他们所重视。“我们更在意的是时间那致命的侵蚀作用,它不仅能毁掉一部杰作所表达的意义,还能够瓦解作品令人震撼的力量。”[2](P46)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柏格森和尼采等非理性哲学思想。柏格森认为,在时间中流淌着不可见的,不可测量且无限延长的“绵延”,这才是生命的原动力,也是人与世界的本质。受柏格森直觉理论的影响,意大利未来主义者经常用一些象征物来表达其内心感觉,以此探寻人类的本能、直觉和潜意识。而尼采思想中的叛逆、批判一切,以及对人类需求和欲望的赞扬,也与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的精神不谋而合。《未来主义文学技巧宣言》声称:“为了提高对原始元素的热情,诗人应该尽情地、热烈地、慷慨地挥霍。”[2](P46)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运动虽然正式始于1909年马里内蒂发表创立宣言之时,但事实上,在此之前,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运动已然启动了其历史的车轮。由于创作了FuturisteleMarifarka,RomandeAfrica这部小说,马里内蒂一度被米兰当局逮捕,这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当马里内蒂胜诉后走出法庭时,人们便叫喊着打响了意大利未来主义运动的发令枪:“未来主义万岁!”

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文化上大肆造势,大搞尊孔祭天、尊孔读经和尊孔复古等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积极响应。他们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和“孔道会”等组织,出版了《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出版物。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认为“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面对这股反动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发起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全面否定儒家学说。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与旧的意识形态做斗争。陈独秀举起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化运动虽然都同样反对传统,但二者的精神有着根本不同: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否定过去是为了追求现在,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则是为了解放人的思想。

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有着明确的宣言。1909年,马里内蒂在《费加罗》杂志上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一文,号召人们全面反对传统,颂扬机器、技术、速度、暴力和竞争。在该宣言中,除了否定过去,马里内蒂还声称:“我们要宣扬战争——世界唯一的卫生工具,宣扬军国主义,爱国主义,自由的破坏性手势,使人死亡的美丽思想和对女性的蔑视。”[1](P10)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始终贯串着一条反传统反理性,重直觉本能、物质本质的理论路线。在马里内蒂看来,“直觉以它们不合逻辑的方式,一个接着一个地产生,一个词一个词地出现。这些直觉,将为我们呈现出物质直觉心理的整体脉络。这样的直觉,将出现在我那有飞机一样高度的精神世界中。只有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观察物体,不再是从正面或背面,而是垂直俯瞰,也就是用缩短透视法来观察物体,我才得以打破了陈旧逻辑的桎梏和古老理解方式的准绳”[2](P46)。马里内蒂声称,“我们就是要利用所有粗野的声音,利用我们周围所有从激烈生活中爆发出的吼叫。我们在文学中勇敢地制造出‘丑’来,我们还要把庄严斩尽杀绝。滚吧!你们不要在听我讲话时,摆出一副伟大的卫道士的姿态,必须每日唾弃艺术的神坛!我们要进入自由直觉那无边无际的疆域。”[2](P46)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相比,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更多地有着无所顾忌的表达和宣泄意味。其反传统的意图在于,通过否定过去,破坏语法,以体现其现代追求。

与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所不同的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人,其所有语言文学的革命,都是有利于推广国民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并以此最终达到解放人的思想目的。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提出,青年人应当自主上进,自强不息,积极了解世界,脚踏实地,学会理性科学地思考问题。陈独秀极力鼓励青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抛弃过时的思想糟粕。事实上,《青年杂志》的创立,是为了适应大众思想启蒙之需,而其后来更名为《新青年》,则体现了编者建立新文化的决心。与此相应,中国新文化运动所开展的文学革命,其最终的落脚点,亦在于破除旧传统,解放人们的思想。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指出了当时中国文学的弊病,如言之无物、语言空乏、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等,其用意在于改变由此而来的思想贫乏的积弊,以图思想的创新;而其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学语言形式的革新,更在于用白话文所承载的新思想,祛除以文言文所承载的陈腐的旧观点。

作为20世纪的两个反传统运动,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和中国新文化运动都以新的视角看待现实,思考未来,但是,两者具有不同的历史作用。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给意大利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负作用,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则开启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往往以速度、机械、暴力和技术为主题,以船坞、工地、工厂、桥梁、飞机和劳动者为素材,崇尚战争,热衷于军国主义。在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支离破碎的语法,以及对语言的过度简化。这一趋势,后来逐渐发展到虚无主义的层面。马里内蒂甚至提出反理性、重直觉的非人化主张。他声称要“消灭文学中的‘我’,也就是所有的心理学成分。……必须把人从文学中清除出去,最终以物质取而代之,并要用直觉的感受来攫取物质的本质,这样的工作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永远也不能完成的”[2](P46)。由于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好走极端,粗暴地否定一切,其文学作品不仅主题单一,且肢解了语言这一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最终丧失了语言应有的魅力,故而其文学成就非常有限;加之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终因在政治上走向了法西斯主义,给意大利带来了毁灭性灾难,故而其最终为历史所唾弃。

中国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从而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逐渐开启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纷纷涌现出来的大批进步报刊和社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这样说,中国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比较意大利未来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异同,不仅让我们得以见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诞生的两种运动的价值取向及其最终命运,更给予我们良多有益的启示:其一,传统与现代,是相承相续的关系,彻底地否定传统,必然使现代失却立足的根基;其二,批判传统,只是借此挣脱传统中僵死思想的羁绊,解放思想,寻求走向现代的合理路径,而绝不是以异端自名,哗众取宠;其三,思想的解放,必须彻底地导向人的全面解放,而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导向人的彻底全面解放,舍此别无二途。

[1]Marinetti,F.Fondazione e manifesto del futurismo[A].Teoria e invenzione futurista[C].Milano:Mondadori,1983.

[2]Marinetti,F.Manifesto tecnico della letteratura futurista[A].Teoria e invenzione futurista[C].Milano:Mondadori,1983.

[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J].新青年,1917(2).

[4]Marinetti,F.Al di là del comunismo[A].Futurismo e fascismo[C].Foligno:Campitelli,1924.

[5]Marinetti, F. Futurismo e fascismo[M].Foligno:Campitelli,1924.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talian Futurism and Chinese New Culture Movement

YangHeqing

(LiteratureandcultureHeritageCollege,UniversityofBologna,Bologna,Italy40126)

Italian Futurism bor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shared some similarity with Chinese New Culture Movement: negation of tradition,simplified written language and political influence.However,they differed in the origin of the movement,spirit manifesto and value influence.The history has proved that the appropriate attitude toward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s critical inherence and creative innovation.Italian futurism because of extreme denial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nd combined with fascism,finally toward the opposite of history;and Chinese new culture movement is based on the liberation of thought,and the combination of Marx,which has opened up a bright future for the new China.

Italian Futurism;Chinese new culture movement;comparative study

2015-04-12

杨和晴(1991—),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

I106;I206.6

A

1673-1395 (2015)06-0016-04

猜你喜欢

未来主义新文化运动意大利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意大利面“变魔术”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热情夏日/未来主义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
《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重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