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经典《林海雪原》之影视剧改编得失论

2015-02-20卜星星

关键词:林海雪原威虎山杨子荣

卜星星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红色经典《林海雪原》之影视剧改编得失论

卜星星

(东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不同于李文歧拍摄的,在观众的吐槽和抱怨声中结束播放的电视剧《林海雪原》,徐克的电影《智取威虎山》获得了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徐克将主旋律电影带入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之中,使观众在得到真善美熏陶的同时,又受到了昂扬乐观的情感激励。由此可见,在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是红色经典当代再现的目标之所在。

红色经典;林海雪原;改编;得失

对于从未经历过革命战争岁月的新生代而言,红色经典的当代影视剧改编,是让他们得以走近那段艰苦奋斗,激情燃烧的特殊岁月的重要途径之一。2014年末,香港“鬼才”导演徐克,为观众献上了贺岁大片《智取威虎山》。影片上映仅20天,票房就已过8亿元人民币,好评如潮。这种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局面,是之前诸多媒体人未曾料到的。红色经典《林海雪原》,以及以此为蓝本编演的“文革”时期的第一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在当代消费语境下,对这一深入人心的红色经典重新进行影像化书写,对于徐克而言,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尤其是在此之前,曾有过基于红色经典《林海雪原》与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失败的影视剧改编,那就是2004年由李文歧拍摄的,在观众的吐槽和抱怨声中结束播放的电视剧《林海雪原》。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视剧《林海雪原》改编失败之由,以及电影《智取威虎山》改编成功之因,有助于我们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更好地重塑经典,并以之构筑现代民族国家的精神长城。

一、电视剧《林海雪原》:庸俗化的失败 改编

2004年3月4日,李文歧执导的电视剧《林海雪原》在北京台播出;但在播出的第二天,该剧就遭到了许多质疑和批评。随着剧情的渐次发展,观众对其的不满情绪也表露得愈加强烈。据该剧播放期间的收视调查:老年观众对剧中塑造的杨子荣形象极度排斥;中年观众则认为,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和剧情安排殆同言情剧,与小说和样板戏相比,弗如远甚;青年观众对电视剧剧情虽则没有多少兴趣,但他们却愿意守在电视机前,数着剧中有多少个穿帮镜头,讨论演员在剧中闹出了多少个笑话。从收视调查可以看出,对电视剧《林海雪原》发出批评和质疑声音的,主要是中老年观众,而他们正是在现代革命语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革命话语,是指以毛泽东的革命话语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影响一个时代的最高权力话语体系。由于毛泽东个人的独特魅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其革命话语被当作典范和权威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而渗透进人们的语言和思维模式之中,现代革命语境由此形成。红色经典《林海雪原》以及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正诞生于现代革命语境下,并以其现代革命话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受此影响,在电视剧《林海雪原》拍摄之前,观众早已对原著及样板戏中的主人公杨子荣的形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前认知,即杨子荣就是智勇双全的革命英雄。在深受现代革命话语影响的观众心目中,对这一英雄形象的任何亵渎,都是不可原谅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影视剧在改编红色经典《林海雪原》时,其有关杨子荣形象的塑造,一定要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与观众对这一形象的前认知相吻合,否则,观众将无法接受。电视剧《林海雪原》改编的失败,正在于其对杨子荣形象的塑造,背离了观众对这一人物形象固有的前认知。

电视剧《林海雪原》导演李文歧认为,革命英雄也是普通人,也有着七情六欲。由此,其对红色经典的改编,力图呈现出日常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电视剧中的杨子荣由红色经典《林海雪原》中的侦察排长,一变而为军营中的一介伙夫。剧中叙述,田司令因杨子荣会说一些土匪黑话,就在杨子荣本人和剿匪小分队都反对的情况下,强行安排他到小分队做了伙夫。后来,杨子荣虽因立功而被提拔为侦查排长,但依然兼任伙夫一职。电视剧不仅改变了红色经典《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的身份,更彻底颠覆了其形象。为强化杨子荣身上所谓的日常化和人性化特点,剧中杨子荣的形象塑造竟由此走上了油滑一路:与战友闹矛盾后,他竟利用做饭之机,往战友碗里下巴豆;为偷取滑雪板,他使计将国际友人灌醉;他虽念念不忘初恋情人槐花,却又同时与威虎山上的蝴蝶迷暧昧不已。导演希望借此对杨子荣做去阶级化处理,以摆脱其过往固有的高大全式英雄形象塑造的痕迹。对英雄人物做日常化与人性化处理,本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借日常化之名,行庸俗化之实,更不能将人性化与人性之恶划等号。因此,当导演极力彰显剧中杨子荣行为之油滑与人性之恶时,其改编不仅走向了日常化与人性化的反面,其所塑造的杨子荣形象,也背离了观众对这一人物形象固有的前认知。于是,观众对导演“定制”的新版杨子荣形象,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当杨子荣养子将电视剧《林海雪原》剧组告上法庭后,有观众就表示:“那就对了,不然我都想告他们。你看他们把革命英雄糟蹋成什么样了!”对电视剧《林海雪原》持有不满和抱怨情绪的观众,正是在现代革命语境中被红色经典建构起来的接受主体。[1](P252)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特殊年代的革命话语在大众文化语境下,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丰富并强化了红色经典的当代价值。编导对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一旦违背了观众的前认知,就意味着是对由红色经典喂养大的观众心灵的深深伤害。这在他们看来,自然是不可原谅的。

在经由电视剧《林海雪原》引发的如潮的批评,以及剧组被告上法庭的风波后,2004年4月9日,广电总局向各级部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必须尊重原著的核心精神,尊重人民群众已经形成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绝不允许对‘红色经典’进行低俗描写,杜撰亵渎。”以《通知》的下发为标志,主流意识形态开始对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过程中的失当行为予以强力纠正。本来,影视剧对红色经典的适度改编是无可厚非的,但商业文化一旦打着人性化大旗,以所谓的人性祛除人物身上的阶级性时,便极易给观众造成一种错觉:人性和阶级性是水火不容的。这种改编,表面上看来,似乎给原有的剧情打上了当代生活的烙印,但实际上,却根本没有把握住当下现实生活的本质。因此,电视剧《林海雪原》的最终停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广电总局《通知》的出台,不仅是顺应民心的结果,且为红色经典的当代影视剧改编,指明了一条正确的方向。

二、电影《智取威虎山》:正能量的成功 翻拍

如果说电视剧《林海雪原》因其庸俗化的失败改编,导致杨子荣式的“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革命豪情消失无踪的话;那么,徐克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就是在合理借鉴经典老片《林海雪原》与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吸取了电视剧《林海雪原》失败教训的成功翻拍。徐克为整部电影注入了一股强劲澎湃的精气神。这种正能量,既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又能引起新生代电影观众的强烈共鸣,而这正是电影《智取威虎山》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徐克究竟采用了何种手法,使影片所塑造的角色符合观众的前认知,并顺利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的呢?被观众调侃为“老九真爱”的演员杨一威,无意中道破了个中玄机。杨一威刚进《智取威虎山》剧组时,就对副导演悄悄说:“能不能跟老爷(徐克)说一声,给我安排个203小分队的角色演?”对此,副导演回答道:“你傻呀!老爷看上你,让你演八大金刚你不演?他所有的戏全是坏人最出彩。”诚然,如果抛开时代因素和政治因素,红色经典中的人物磁场,往往都在反面人物一边。这是由其特殊的创作手法和人物塑造原则所致。因此,电影《智取威虎山》与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一样,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景观:正面人物虽然个个英武漂亮,但其一旦与反面人物相比,在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上,立马便逊色许多。必须承认,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编导对反面人物有戏说和搞笑之嫌,但恰恰因为其戏说和搞笑的对象是反面人物,因此,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不仅觉得大快人心,且从中看到了徐克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对侠义问题的相关思考。与此相应,电视剧《林海雪原》正因为没有在反面人物身上用力,却反倒将杨子荣作为戏说的对象,因此,其遭到观众的指责和唾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制作的精良,主题的现代转换,也是电影《智取威虎山》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该片由拍摄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主旋律电影的黄建新担纲监制,这有力保证了电影在制作过程中政治导向的正确性。不仅如此,影片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时,遵循传统的三突出原则,维护了杨子荣在红色经典《林海雪原》中已有的高大形象,吻合了观众对其固有的前认知。在此基础上,影片又在众匪首如八大金刚身上,注入了更多的喜剧因素,以此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在尊重原著,多方面满足观众心理需求的同时,徐克也对红色经典《林海雪原》中所涉及的故事的相关背景,做了更具现代感的升级设定:影片中的威虎山,不仅是一个地势险峻的土匪山寨,更拥有日军在东北境内留下的秘密军火库;而匪首座山雕的目标,则是要成为东北的第二个张作霖。军火库的设定,为影片中异常火爆的枪战场面的出现,提供了合理性;而影片中的全景俯拍、数码特效,以及3D摄影技术的运用,都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与此同时,影片在主题上,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徐克对侠义问题的思考。换言之,整部电影讲述的仍然是一个有关侠义的故事。以此审视电影,我们发现,影片中所有正面人物的行为动机,其实都特别简单:保护弱小的村民,使其免遭屠戮。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侠义精神,具有最为本真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杨子荣出发时留下的信中说:“如果七天后没有我的消息,证明任务失败,我已牺牲。”虽没有煽情的革命话语,却自足动人。杨子荣向威虎山进发时,那天地间一人一马的镜头,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只因那一瞬间,让他们想起了行侠仗义的孤独的侠客。当203剿匪小分队以区区30人之力,决心围剿数量庞大的威虎山众匪时,临行前也只留下了朴实的一句话:“年夜饭回来再吃吧。”徐克用手中的镜头告诉我们,尽一己之力保护他人,这才是真正的侠义。

作为一部既有强烈的娱乐色彩,又能积极弘扬主旋律的正能量贺岁片,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是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一个特殊符号。主流意识形态借此缅怀了流金岁月,温习了红色记忆;而影片制作商则借此挖掘了蕴含于其中的娱乐元素与游戏精神,巧妙地达成了其商业目的。由此而言,电影《智取威虎山》成功改编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好看的主旋律电影,更在于其给当代电影人带来的有益的启示:只有将红色经典中的正能量带入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之中,使观众在感受真善美的同时,得到昂扬乐观的情感激励,这才是中国未来主流电影的发展方向。

[1]赵勇.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中国当代媒介文化的散点透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On the Gain and Loss of Television Drama Adaption in Red ClassicTracksintheSnowyForest

BuXingxing

(SchoolofHumanities,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1189)

Different from the Li Wenqi filmedTracksinTheSnowyForestwhich ended in the audience's complain,Tsui Hark’s movieTheTakingofTigerMountainwon the praise from the media and the audience.Tsui Hark brought the main theme of the film into the contemporary popular culture context,which were nurtured by the truth,goodness and beauty at the same time,but also were inspired by a high spirited emotion.Thus,this showed that find a new balance point between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nd the mass culture is the goal of the red classical contemporary reproduction.

red classic;TracksinTheSnowyForest;adaption;gain and loss

2015-03-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研究项目(14YJA760031)

卜星星(1990—),女,安徽泗县人,硕士研究生。

J905

A

1673-1395 (2015)06-0028-03

猜你喜欢

林海雪原威虎山杨子荣
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
杨子荣的“土匪装”
红领巾心向党游学之旅
林海雪原(五)
林海雪原(三)
林海雪原(二)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下复观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林海雪原 玉舍雪山滑雪场
杨子荣:从炊事员到剿匪英雄
侦察英雄杨子荣的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