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资源、服务、建设视角的阐释*

2015-02-13严贝妮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39

图书馆 2015年7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

严贝妮 王 运(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 230039)

中外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资源、服务、建设视角的阐释*

严贝妮 王 运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 230039)

〔摘 要〕随着多元化信息需求的增长和高校协作式学习理念的发展,学习共享空间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文章在梳理大量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辨析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从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服务和建设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集中于资源结构、服务模式和构建内容等方面,未来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应注重学生用户需求、服务人员素质和空间评估体系等方面。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习共享空间 结构框架 服务模式 空间构建

1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设施和新型学习环境。早在2004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近三分之一的协会成员馆开展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1]截至2012年,我国112所“211工程”高校已有超过半数的图书馆开展了与学习共享空间相关的服务。[2]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应地该领域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然而纵观现有的研究,虽涉及到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与特点、模式与技术、构建和评价等多个方面,但缺少对中外相关研究系统化的总结与梳理以反映该领域的中外整体研究状况。本文选择包含社会科学主题的大型中外文数据库EBSCO、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以及网络搜索工具Google Scholar 搜集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首先对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进而从资源、服务、建设三大视角着重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展望学习共享空间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学习共享空间的提出与发展

2.1 学习共享空间的前身——信息共享空间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个人电脑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传统高校图书馆与技术部门之间的渗透和合作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Harlan Cleveland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指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全球联网来交流学科知识、科学研究以及专业技能。[3]1992年8月,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IA)”被认为是最早出现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新型服务设施,其目的是利用高校图书馆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聚集起来,为用户提供一个自由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以此来支持校园内跨学科的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4]随着高校图书馆数量的不断增加,信息共享空间不再满足于维持与图书馆和高校技术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始与大学的其它部门进行协作,包括教师培训中心以及学生活动中心等。国外许多高校图书馆会首先建设信息共享空间,之后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改进图书馆技术和设施,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为“学习共享空间”。[5]

2.2 国外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的发展

国外关于学习共享空间概念最早的讨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学者Molholt就曾预言高校图书馆和校园计算机中心之间的服务将重叠在一起。[6]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馆计算机实验室数量的不断增加,更多的专家学者看到了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发展的潜力。20世纪80年代末,Beagle在美国密歇根州的杰克逊社区学院提出了第一个关于“信息共享”的服务设施的提案[7],到了90年代末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国外关于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的发展脉络如表1所示:

2.3 我国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的出现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协作式学习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图书馆界的研究重心逐渐从信息共享空间转向了学习共享空间。然而国内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界定。较早的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是2008年任树怀和盛兴军提出的,他们在总结国外学者关于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学习共享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和重要分支,是高校内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多种资源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14]朱必云等人则认为学习共享空间是一种资源高度整合讲究协作的信息服务模式, 是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发展,无论从目标、内涵和功能等方面,都是一个比信息共享空间更加广泛的概念。[15]饶志华与范钫指出 “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 营造一种协作式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整合了人力资源、 技术资源、 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各种实体的和虚拟的相结合的无缝式互动平台。”[16]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虽然学者对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大致相同,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协作式”学习理念。因此,学习共享空间的实质是通过高校图书馆与技术部门、教学部门进行合作,利用科学技术整合实体和虚拟空间中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习、交流和研究提供一个平台,使其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素养。[17]

3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资源视角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由高校多部门共同合作、集合各种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协作式服务环境,学习共享空间所拥有的资源既要包括能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物理设施资源,同时还要整合满足学生信息需求的各种信息与技术资源。

3.1 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结构

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资源结构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只提供信息资源并不能满足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需要, 建立一个功能完整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需要整合多方面资源。David指出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结构开始向由学生、教师、服务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的扁平化结构转变,他认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结构由物理和虚拟学习环境、信息和技术、参与式区域三个部分组成。[18]Carol等人认为学习共享空间资源结构共包括五个方面: 技术的迫切要求、数字化知识信息、学习经验的再创造、虚拟学习空间设计和个人学习网络。[19]

目前国内已有研究中,卢志国等人从总体资源架构上将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分为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20]朱小梅则在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资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总结出物理共享空间、虚拟共享空间和文化共享空间三个维度。[21]张连分把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结构划分得更加详细,他指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一般都包括计算机工作台群集、IT 服务台、集体研究空间、多媒体制作中心和教育技术中心、咖啡休闲区等基本要素。[22]

3.2 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类型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是由实体与虚拟环境共同组成的,因此,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类型也可分为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而基于高校图书馆内部的物理设施可以直接作为学习共享空间的实体资源,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资源类型的研究便较多的集中于虚拟资源的整合。

1997年,学习共享空间刚刚兴起的时候,Behavar等人在其研究中首次把技术资源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起来,利用学校计算机工作室与高校图书馆进行合作,共同支持学生将一个研究项目的所有步骤都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完成。[23]而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仅仅依靠技术资源的支持是不够的,Spencer指出,除基本的物理设施资源和技术资源外,学习共享空间还应该包括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研究需求的各种信息资源,以此来支持学生的自由学习活动。[24]Swartz等人则认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应该与学校的教学部门进行合作,通过图书馆员与教师等人力资源的增加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研究。[25]

国内研究中,卢志国等人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应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注重对包括学习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无缝集成。[26]阮丹提出应将高校图书馆的实体资源和信息资源与高校其他部门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进行融合,强调对读者学习和知识创造全过程的指导、支持和帮助。[27]査志强则认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要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充分发挥高校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28]

综上所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资源的研究,都使得学习共享空间将信息技术、图书馆资源和其它相关环境资源整合在了一起,利用实体资源环境与虚拟资源环境的融合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院系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自由的环境。

4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视角

通过完善的服务才能更好地体现学习共享空间在面向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功能和价值所在。国内外学者对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的研究方向虽各有侧重,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的模式和内容方面。

4.1 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模式

国外研究者关于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研究偏重于将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与学校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如Forrest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与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中心进行合作建立学习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员和学生事务的管理人员拥有相同的目标, 通过合作的形式, 图书馆员与学生事务中心的管理人员交流各自的技术专长, 共同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帮助和服务。[29]Hollister也指出高校图书馆与学院师资队伍之间的配合对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图书馆员与教师进行合作, 将信息素养与课程教育进行融合, 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服务。[30]Elmborg则认为高校图书馆与写作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的教学和发展目标, 因此许多高校图书馆与写作中心开发创新合作模式。[31]

将高校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环境与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进行融合是我国学者研究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一个重点。张婷指出应将学习共享空间中的资源与服务进行融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以及无处不在的资源和服务,并提出了构建融合学习资源环境的服务模式。[32]王蔚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新趋势,认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应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倡导绿色生态、具有灵活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环境,并引入展览空间、功能性的色彩、多样化的设施、“动静结合”的声环境、复合化的空间分隔等创新理念。[33]廉莲则讨论了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发展情况。认为把数字化学习资源融入到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中,不仅可以推动学习者共同体的创建,还可以促进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共享,从而全面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历史变革。[34]

4.2 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更偏向于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如Steiner等人通过调查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为学生提供的服务设施,来反映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其中包括集合各种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平台、满足学生讨论交流的设施和环境、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等的服务人员。[35]Sult等人指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应基于创造“无缝学习的目标环境”,通过建立各个部门组合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包含帮助学生写作、协助学生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内容。[36]Malenfant则在高校图书馆创造了一个构想,将咖啡馆与学习共享空间相结合,创造出舒适自由的学习环境。认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不仅仅要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信息咨询、写作培训等服务内容,还应包括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满意的身心体验等个性化服务。[37]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内容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参考咨询和技术支持等信息服务,以此来满足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学习交流需求。尹雪指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集合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环境;二是构建学习型社区,支持读者学习、交流、研究等活动;三是将教学与图书馆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四是全面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38]李铮则比较具体的描述了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包括:流通外借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技术支持服务,IT 培训与教育服务,学校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提供的帮助服务,助残技术中心提供的服务,电子资源检索、打印、扫描、图片制作、CD- ROM 刻录等服务,其他部门提供的包括写作培训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等。[39]朱永武等人利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平台,从实体空间、虚拟资源、服务人员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进行了论述。[40]

5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视角

纵观国内外关于学习共享空间的讨论和研究, 高校图书馆建设学习共享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相关理念也是趋于相同; 但对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主要因素则众说纷纭,观点不一。

5.1 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要求和思路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需要考虑多重因素,一个成功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是由不同的功能部分组成的,它包括物理空间的设计、信息资源的集成、技术部门的支持、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硬件设施的完善等。Svend通过对几所高校图书馆的实例调查,总结出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的几点要求,包括学习空间的扩大,尤其是满足团队合作研究的需要;室内声音等级的提高,允许室内多人小组讨论;服务功能与硬件设施的增加,方便用户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市场投资的引进,如学习共享空间内的咖啡厅、书吧等;[41]Wolfe等人站在人力资源的视角上对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要求进行分析,认为作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参考咨询人员需要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充分了解该学习共享空间的结构、内容、服务等,明确相关规则与章程;建立并宣传自己对于学习共享空间内的学习研究、资源获取、用户服务等的独特理解;时刻保持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积极与其他服务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图书馆的经验,建立合作关系等。[42]

我国图书馆学界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的研究,比较多的关注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等,如邹凯认为一个完全实现的学习共享空间应该满足学习成功、促进协作、设施完备、技术支持、提升信息素养、构建自由便捷空间、提供优质服务、培育共享意识等八大要素。[43]通过比较分析国外先进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经验,刘景宇总结出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四点思路:建设因地制宜,模式多样化;内容因需而变,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体与虚拟结合,提高服务功能;以人为本,加强沟通与协调。[44]李莉则根据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现状,在资金、空间、观念、人力、合作五个方面提出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思路。[45]

5.2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实例

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学习共享空间可以包括很多部分,为避免流于形式,在具体构建过程中,既不需求全,也不可盲目照搬国外大学的模式,而是应该根据本校情况以及自身条件,综合考虑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选择适合的部分进行构建。因此,不同的高校图书馆所建设的学习共享空间也各具特色,而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对不同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实例研究更是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Shirley介绍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考察了该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如何在学校整体规划的宏观框架下逐步展开的,并对其在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概念上的创新进行了探讨。[46]Cummings描述了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模式,并讨论了学习共享空间与高校其他部门开展合作的可行性,以此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并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47]Tenofsky则对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该大学图书馆通过与校园学生支持中心合作,开发一个全面的方法来提供无缝学习环境,并以学生为中心,使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校园活动中。[48]

国内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实例的研究中,多数研究集中于国内重点大学的图书馆。如王迪等人运用文献调查、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组成要素、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其发展阶段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和发展途径。[49]封洁等则以中国“985”高校图书馆为例,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50]张梅花在其研究中对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的SMILE 多元学习区、中正大学图书馆的数位舒活区以及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作了介绍,比较分析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异同,为其他高校建立学习共享空间提供参考。[51]

6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未来研究展望

6.1 加强对学习共享空间用户需求的研究

学习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 是基于用户学习和研究的多样化需求而建立的服务环境。在学习共享空间研究的初期,学者们更多的倾向于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的构建以及成功案例的分析,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主观意识和信息需求。如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高校学生学习活动的增加,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深入发展,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高校用户对于学习共享空间的要求不仅仅是一个适合学习、研究、讨论的舒适环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信息资源的利用和需求。因此,未来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应该重视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资源建设,加强对包括信息资源、学习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在内的多种资源的无缝集成。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不断加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终将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6.2 加强对学习共享空间服务人员素质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即硬件设施环境,技术和资源支持,高素质服务人员。而从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来看,大多集中在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硬件设施的建设、技术的选择以及信息资源的获取等方面,而对学习共享空间服务人员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不可否认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是一个成功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服务人员素质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用户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研究环境。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信息服务都需要由专业的图书馆员来提供,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能力素质的研究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对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的责任能力、信息素养、服务意识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是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未来研究的一个潜在方向。

6.3 加强对学习共享空间评估体系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学习共享空间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讨论越来越多,相关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概念和构建等方面,而关于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的评价,服务功能是否完善,服务质量是否过关等问题则缺乏一个完整统一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更没有相关细化的评价指标来衡量。每个高校图书馆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学习共享空间, 由于学习共享空间内容的个性化和资源的多样化,使得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功能和服务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或固定的模式来衡量与评价。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评估体系将成为各高校图书馆的迫切需求,而关于学习共享空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对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来稿时间:2015年2月)

参考文献:

1.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24-27

2.谢瑶.我国“211”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现状与特色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13(8):54-57

3.Cleveland H. The knowledge executive: Leadership in an information society. New York: E. P. Dutton,1985:101-102

4.Creth, Sheila D. The information arcade: Playground for the mind.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4(1):22-24

5.黄峰,杨振华.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历史的视角、模型分析与个案考察.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 (1):5-7

6,8.Molholt P. On converging paths: The computing center and the library.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85(5):284−288

7.Beagle D, Bailey R, Tierney B.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handbook. New York &London: Neal- Schuman,2006:128-133

9.Lowry, A K. The information arcade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Cause/Effect,1994(5):38-44

10.Beagle D. 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 ship,1999(2):82-89

11.Forrest C, Hinchliffe L J. Beyon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Formulating a vision for learning spaces in libraries. Reference &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05(4):296-301

12.Schmidt N,Kaufman J. Learning commons: Bridging the academic and student affairs divide to enhance learning across campus. Research Strategies,2007(4):242-256

13.Bulpitt G. Leading the student experience: Superconvergence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business processes. London: Leadership Found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2012:5-6

14.任树怀,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20-26

15.朱必云,周凤飞,冉东贤.论学习共享空间.情报杂志,2009(1):311-313

16.饶志华,范钫.基于数字化学习的高校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发展.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95-97

17.李永先,吴晓明,辛杨.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述评.情报科学,2008(11):1744-1748

18.David V,Carol K. To climbing excellenc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Learning Commons. Knowledge Quest,2014(4):1-10

19.Carol K,David V .Theory and research as the foundational elements of a learning commons. Teacher Librarian,2012(3):48-51

20,26.卢志国,马国栋.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创造大学的无缝学习环境.现代情报,2009(3):201-207

21.朱小梅.打造用户学习中心: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2(11):83-90

22.张连分.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4):71-73

23.Behavar S, Afifi M, Holmes-Wong D, et al. If you build it they will come: spaces, values and services in the digital era. Library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1997(11):74-85

24.Spencer M. Evolving a new model: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6(34):242-47

25.Swartz P, Carlisle B, Uyeki E. Libraries and student affairs:Partners for student success.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7(35):109-122

27.阮丹.对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思考.情报探索,2013(5):116-119

28.查志强.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对策.图书馆学刊,2014(3):72-74

29.Forrest L.Academic librarians and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 An ethical collabor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Libraries,2005(28):11-15

30.Hollister C. Bring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career services.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5(33):104-111

31.Elmborg J,Hook S. Centers for learning: Writing centers and libraries in collaboration.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06:55-58

32.张婷.高校图书馆融合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共享空间与泛在学习环境的融合.图书情报论坛,2013(2):13-16

33.王蔚.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的新趋势.图书馆建设,2013(7):66-69

34.廉莲.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与教育改革和学习方式变革.软件导刊,2010(3):9-11

35.Steiner H,Holley R.The past, present, and possibilities of commons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Reference Librarian,2009(50):309-32

36.Sult L,Evangeliste M. We are all librarians: Training in the ever evolving information commons. The Reference Librarian ,2009(50):248-58

37.Malenfant C.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as a collaborative workspace.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6(34):279-86

38.尹雪,任树怀.学习共享空间:图书馆构建新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图书馆,2009(1):46-48

39.李铮,盛兴军.学习共享空间: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图书馆.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3):19-25

40.朱永武,蒋仁营,梁芳等.改变电子阅览室服务模式,构建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现代情报,2009(9):148-150

41.Svend L. From reference area to learning common-Modernising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 Bibliothek Forschung und Praxis,2010(34):337-341

42. Wolfe J A, Naylor T, Drueke J. The role of the academic reference librarian in the learning commons. Reference & User Services,2010(2):108-113

43.邹凯,李颖,蒋知义.学习共享空间的理念与构建.图书馆学研究,2009(1):13-17

44.刘景宇.我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LC)构建思路分析.图书馆,2011(4):108-110

45.李莉.我国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障碍与对策.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4):53-55

46. Shirley D. Space strategies for the new learning landscape. Educause Review,2009(2):50

47.Cummings L U. Bursting out of the box: Outreach to 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through student services.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7(35):285-295

48.Tenofsky D.Teaching to the whole student: Building best practices f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libraries and student services. Research Strategies,2007(20):284−299

49.王迪,司莉.“211 工程”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调查分析.图书馆论坛,2014(1):22-26

50.封洁,邓莹婷,李秋实等.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分析——基于“985”高校图书馆实证研究.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123-126

51.张梅花.台湾地区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最新发展.情报探索,2012(9):64-65

〔分类号〕G350

〔作者简介〕严贝妮(1980-),女,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图书情报系主任,博士后,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王运(1990-),男,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 本文系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重点招标课题(项目编号:ADYQXC14ZD03)系列成果。

Learning Common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terpretation on Resource, Service and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Yan Beini Wang Yun
( Management School of Anhui University )

〔Abstract〕With the relatively fast growth of diverse information dem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ncept, learning commons has become a new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ud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cep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commons , through analyzing the studies of learning common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ies from the resource, service and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s, finding that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resource structure, service model and build content, and future research o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learning commons should focus on student user needs, service personnel quality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 Learning commons Structure framework Service model Common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让阅读引领未来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