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本教科研共同体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5-02-13福建省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科研园本研讨

福建省实验幼儿园 林 珍

园本教科研共同体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福建省实验幼儿园 林 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幼教课程的改革,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园本教科研共同体建设的需求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对教师某一活动的具体指导,更有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角色、教育方式的转变和专业发展的引领任务,同时应侧重于对教师教育理论的丰富和提高、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转化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等操作层面上的研究。

一、建立园本教科研共同体,有效开展园本教科研活动

幼儿园的教科研需要教师的参与,其关键是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为此,我园根据所研究的艺术课题需要,成立了以幼儿音乐教研组、幼儿美术教研组、幼儿社会教研组为引领的园本教科研共同体,采取课题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并重的管理方式。课题研究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即:园一级课题—组二级课题—班三级课题,层层分解,形成班班有课题、人人参与的局面:园长亲自抓,把握研究方向;分管领导集中抓,找准研究重点;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积累研究经验。为切实促进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到四大保证:保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师资力量,优势组合;保证研讨时间,资源利用;保证有一定经费投入,建立健全研究机制。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和研究兴趣,自主选择参加课题组,并以组课题为依据确定三级班课题。各组由有专长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分组研讨,实践推进。

二、发展园本教科研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注重理论实践相融的学习机制——教科研共同体建设与教师队伍培养一体化

教科研工作必须以科研理论为指导,立足自培,创造条件定期对教师进行教科研理论培训,丰富教科研知识,提供教师获取科研信息的渠道和机会,就幼儿教育理论、新的教育理念等方面知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研讨式学习,帮助教师把已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多重的、复合的研究型知识结构。

1.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实践尝试—反思总结—知识积累—再实践研究”的教科研能力成长之路为模式,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勇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及时总结。如美术组从不同的切入点开展活动,充分体现美术欣赏的多元化。各班根据欣赏内容在区角投放相应的操作材料,将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大班有“与中外大师对话”的国画欣赏,中班的工艺美术作品欣赏有民间剪纸、福州纸伞、印象三坊七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艺术品,创造多方位、多元化、宽松自由的艺术欣赏环境,营造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在创设丰富物质环境的同时,教师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在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发展。

2.以观摩交流活动为平台,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班级为单位的观摩实践模式。如每学期音乐班的两位教师根据班级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本班幼儿实际水平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共同设计一个观摩活动计划,并相互协商,由其中的一位教师承担观摩执教任务,展现班级阶段性的课题研究成果,为其他班级提供借鉴和参考。这种方式灵活有效,打破了以往定时间、定地点、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的单一教研形式。同班的两位教师就同一课题进行研讨,便于合作和自我管理,较好地营造了同事之间的研讨氛围;每位教师都积极思考,动脑动手,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教科研氛围。

(2)同一内容推进式的观摩实践模式。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也可以根据课题研究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等专门问题,设计观摩活动计划。第一位教师上教学诊断课,全组教师一起听课,一起诊断,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第二位教师针对问题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课后立即与同组教师就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反思、比较,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这种研讨方式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激发了教师学习研究的兴趣,使研究的过程成为教师反思、学习、实践、总结的过程。

(3)“一课多研”式的观摩实践活动模式。“一课多研”式的观摩活动流程为:组内观摩研讨—园内观摩研讨—邀请专家下园指导。每次观摩活动结束,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修改教案;教师再在平行班中组织下一次的教学观摩活动;有问题再研讨,直至达到最佳效果为止。“一课多研”式的观摩实践活动发挥了教师的发展潜能,在一次次不断实践、研讨和反思中,引发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培养了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

(4)设计与执教分开的观摩实践活动模式。案例观摩活动如果没有教师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不能发挥出它的效果,也很难达到教研活动的目的。对于教师个体而言,有的教师善思考,有的教师善表现,有的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我们将教师身上的优势放大,扬长避短,把幼儿园承担的各级对外观摩活动任务,采用设计与执教分开的观摩实践活动模式,让活动方案设计得好的教师贡献智慧,让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开展示范观摩活动,既减轻了教师承担任务的身心负担和压力,使每个教师都有发挥自身专长的机会,还促进了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形成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围。

3.以互动式学习为媒介,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提高

各课题组分阶段开展班级课题进展交流会,集思广益,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便及时调整计划与措施,努力创设并形成相互激励、和谐交融的人文教科研活动环境。互动式学习的机制有利于形成全园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团结协作,有利于激发教师教科研的内驱力,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知识与经验的主动创新。这样的机制,充分发挥了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一切可发展的机会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共同推进班级课题的进展,提高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学习能力、实践反思能力和教科研活动能力。

4.以讲座培训为动力,在实践中改进工作,在工作中提升理论水平

采用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广泛性指的是外出培训时尽量安排时间让各组教师能参与;针对性指的是根据本园课题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的困惑请有关专家来园开设讲座,解决教科研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解答教师的困惑。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促进教师多想、多说、会想、会说,在学习与反思中实践,在实际的教科研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借助具体案例的实践研究——教科研共同体建设引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案例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研究方法,“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教育理论的故乡”(顾泠沅)。它有着团队学习、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的优点,不仅对提高教师能力和改变教育行为有所帮助,而且也是学习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方法。由于教师的需求是不同的,教研与培训教师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根据教师的需要,我们采用了理论充实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案例法的学习和研讨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案例撰写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匡正,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使案例研究的过程成为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三)创设多种途径——教科研共同体建设中带动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

《指南》引领下的教科研共同体建设是教育均衡的一个有效载体,必将以创新的态度赋予它新的内涵。为此,我园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与创新的条件,加大力度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各种支持,如借助世界幼教互动平台,关注优秀教师的学习、影响自我价值实现的因素,支持与选派优秀教师到文莱、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外出讲学、参观、取经,骨干先行,全体跟进。又如开展客座教师、集体备课等形式的教师互助资源共享活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方法在交流、讨论中产生碰撞;在客座教师活动中,让教师们根据自己的专长,由乐于研究、实践能力强、善于合作的教师带头,其他教师分层分批逐步跟进,为同年段平行班幼儿组织教育活动……这种教育资源共享活动,既可以弥补某些教师可能在某项艺术教育上的不足,而且能使各组的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形成教师关注、反思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教育问题的敏锐性和教师间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教科研工作氛围,更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教科研共同体研究的效度,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群体的整体进步。

(此文曾获福建省直幼教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全国“首届学前教育管理与教学设计”论文评选一等奖。)

(责任编辑:吴梅香 林静)

猜你喜欢

教科研园本研讨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