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以中班幼儿音乐游戏为例

2015-02-13福州市晋安区实验幼儿园林心馥

幼儿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班糖果主人

福州市晋安区实验幼儿园 林心馥

支持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
——以中班幼儿音乐游戏为例

福州市晋安区实验幼儿园 林心馥

幼儿音乐游戏的宗旨是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获得快乐。中班幼儿是幼儿园三年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比起更倾向模仿性游戏的小班幼儿来说,中班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他们需要更大的自由表达与自主创作的空间,而且中班幼儿已经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规则意识逐渐萌芽,这些都为他们成为音乐游戏“主人”提供了可能性。

然而,目前中班幼儿音乐游戏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得多、幼儿玩得少,或者是幼儿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玩游戏,而与教师目标不吻合或计划不相符的幼儿自主创造性的游戏行为,很可能被限制或被否定甚至被扼杀。这样仅仅为了实现特定的活动目标而开展的音乐游戏,已经失去了蕴含在音乐游戏中的最重要、最有益的游戏精神,使音乐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幼儿大班时期甚至更高阶段的成长。

支持中班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趋势,而教师在这一必然趋势中该如何成为音乐游戏“主人”的支持者呢?

一、倾听幼儿心声,选择能引发幼儿积极参与的游戏音乐

倾听幼儿,就是要了解幼儿,知道他们的真正需要,这是教师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幼儿,才能真正地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才能明了幼儿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也才能正确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游戏内容,开展幼儿喜欢的音乐游戏。这是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主人”的前提保障。

1.以动听的音乐吸引幼儿认真感知

一首能吸引住幼儿的音乐,首先应该具有旋律动听、形象鲜明的特点,才能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想听、喜欢听、越听越爱听。只有动听的音乐,才能带着幼儿在自由、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尽情地玩耍,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想象和创造,才能有机会让幼儿自主地与音乐进行交流,开展喜欢的音乐游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如中班音乐游戏“变变变”,欢快的旋律中间有一些特有的“短短长”节奏变化,让每个幼儿都非常期待,不用教师提醒,他们都会洗耳恭听,认真而愉快地感受着音乐中节奏的长短变化,在无限的想象中大胆地创编肢体律动,时而变“小鸭”,时而变“大象”。那种快乐的创造表现,是动听的音乐带给他们内心最真切的碰撞和最真实的感受。因此,动听的音乐是整个音乐游戏活动的首要条件。

2.以有趣的音乐引领幼儿自由表现

趣味,指的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人兴趣的特性。有趣味的音乐,是能让幼儿感到愉快,很喜欢听、很喜欢玩的音乐。如音乐《泡泡糖》,活泼、有趣、浅显易懂,特别是那句“涂一块红,涂一块绿”,深深吸引着天生好奇又好玩的幼儿。每当在游戏中唱到这句时,幼儿在自己的脸上、屁股上、肚子上有节奏地“涂抹着”,是那么开心、愉悦。在幼儿熟悉该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还鼓励幼儿自由创编,跟随音乐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涂”泡泡糖,有的“涂”耳朵,有的“涂”背,只要他们能想到、能做到的,都可以表演出来,使整个音乐游戏更加自主、更加有趣。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充分展现了音乐游戏的真正“主人”就是他们。可见,有趣的音乐能更好地引发幼儿自由表现、尽情游戏。

3.以生活化的音乐激发幼儿大胆想象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教师在选择幼儿音乐游戏内容时,更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生活化的音乐游戏内容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产生相应的生活联想和情绪反应。

如中班音乐活动“动动鼓”中童谣里所提及的事物,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很感兴趣的,如小枕头、小精灵、小老鼠、小猫、小狗、大鼓、小鼓、铃鼓等。歌词中所表达的情节也是幼儿平日里最爱做的事,如躲猫猫、敲鼓等。童谣贴近幼儿的情感和生活,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一会儿是小精灵,一会儿是小老鼠,一会儿是小猫,多变的角色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音乐游戏的喜爱,反而激发他们更加认真地倾听音乐,听听什么角色出现了,自己该扮演谁了。整个活动中,音乐虽“主宰”着他们,但他们却快乐地玩着音乐,成为受益最大的音乐游戏“主人”。所以,生活化的音乐情节,对激发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地想象和表现具有“催化”作用。

二、尊重幼儿需要,创设自主游戏的适宜环境

尊重幼儿,就是要尊重幼儿好玩、好动的游戏需要。为了能使幼儿更主动、更愉快地开展游戏,教师应给幼儿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游戏环境,这是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主人”的关键。创设最适宜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的环境,将其具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宽松、自主、愉悦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宽松、自主、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并积极地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真正地从音乐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

如中班音乐游戏“锯木头”,音乐中表达的那种欢快的节奏和动感的情境,足以让幼儿感受到锯木头的快乐。教师鼓励幼儿根据音乐旋律,大胆地想象和表现木工们可能会做的事。教师引导幼儿:“木工们除了用锯子,还会用什么工具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想了很多,螺丝“转呀转呀”、锤子“捶呀捶呀”、斧头“砍呀砍呀”等等,甚至有幼儿随着音乐“飞”来了,他说“木工用飞机运木头”。幼儿的大胆想象着实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看到,这正是他们各自在音乐游戏中获得的最自主的感受和最与众不同的创造表现。这种情境下,完全不再需要教师多余的示范或提示,幼儿能够尽情地、自由自在地随音乐游戏着,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带到音乐中,为音乐添彩,在音乐中获得自由表现的快乐和富有个性的成长。

2.创设适时、适度、适量的物质环境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这是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的物质基础。游戏材料的投放是很富有弹性和教育性的,能否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直接影响着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快乐体验和自由成长。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音乐游戏“锯木头”,在活动前半部分,教师重在鼓励幼儿感受音乐。当幼儿对音乐有了充分的感受和肢体表现后,教师提供给每个幼儿一块活动室内触手可及的小软垫,让幼儿将软垫变成自己最喜欢的“工具”。教师甚至鼓励两两合作,一个当“木头”或“树”,一个当“锯子”或“锤子”等,如此同伴合作的互动游戏,对好奇、好玩、好动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兴趣刺激和更高的游戏要求。增添的软垫不但没有难倒他们,反而增加了他们参与游戏和表现创造的愿望。

但是,不是所有的音乐游戏都一定要有道具和实物。如中班音乐活动“糖梅仙子”,幼儿在完整倾听音乐的基础上,能充分感受音乐中糖梅仙子送糖果时的特定旋律,并能随音乐表现出“送糖”时甩手的优美动作。在两两合作的音乐游戏中,教师想让活动更富有趣味性,给每个幼儿提供了一个软布球,让他们把软布球当成糖果,随特定的音乐将“糖果”送给同伴,并同时接受同伴送来的“糖果”。由于音乐中有一段是连续送四次“糖果”的,虽然幼儿对音乐非常熟悉了,但是由于传递“糖果”速度的局限性,对多数中班幼儿来说,这还是个很大的挑战,导致大部分幼儿只顾玩传送“糖果”的游戏,而不能跟上音乐的旋律节奏。因此,有碍幼儿自由表达音乐的道具一定要慎用。

三、有效支持,引导幼儿在自主表现中获得快乐体验

教师作为幼儿音乐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必须时刻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实际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积极引导,以帮助幼儿在自主的音乐游戏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最好的成长。

如上面提到的音乐活动“糖梅仙子”,这首乐曲如果没有故事情境的渗透,幼儿很难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也不易感受整个乐曲的结构。教师把故事前置,让幼儿懂得这是一首关于糖梅仙子送糖给精灵国王,国王吹泡泡取悦皇后的音乐。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就有很明确的目的性,能从音乐的不同旋律中感受到故事的变化。为让音乐更加直观、形象地再现,教师还可以随音乐画图,让幼儿在直观的简图中自主判断,弧线是表示送糖果的旋律,大圆形是表示国王用力吹的大泡泡,小圆形是表示国王没力气了只能勉强吹出的小泡泡,等等。在简图的提示下,幼儿能更进一步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对音乐中的“仙子送糖”和“国王吹泡泡”的旋律特别喜欢,不仅能主动地、认真地倾听音乐,还能随音乐投入地用肢体表现“送糖”“泡泡吹大”“泡泡爆破”等形象而夸张的动作。这恰巧就是整个音乐游戏中最需要突破的难点,却因教师讲的故事幼儿听明白了,教师画的简图幼儿看明白了,让音乐游戏变得简单而有趣。显然,在幼儿自主表现的音乐游戏中,还需要教师巧妙运用故事、简图等有效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获得最有益的快乐和成长。这些支持策略也是推动幼儿成为音乐游戏“主人”的“润滑剂”。

陶行知先生对“学生”二字的解释,让人深受启发:“学”的意义在于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我们应该支持、鼓励、引导幼儿,使幼儿不再作为听众、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作为一名表演者、创造者。我们要凭着音乐游戏的生气和兴味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使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能意志合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总而言之,支持幼儿成为音乐游戏“主人”,让幼儿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对幼儿获得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品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吴梅香)

猜你喜欢

中班糖果主人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观察:糖果找不同
主人有的我也有
弓的主人
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