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教师培训与研究的组织工作

2015-02-13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林添水

幼儿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活动区教研区域

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林添水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
——教师培训与研究的组织工作

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林添水

自2012年9月教育部颁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来,全国各地幼儿园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让课程回归游戏这一难点问题,尝试开展区域活动或者深入探讨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意义,帮助幼儿实现个体自主建构与发展。教研部门如何发挥好专业引领作用、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是教研员的当务之急。近两年来,我们以区域活动课题为主线,引领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以教研带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教研更离不开教师。教师是重要的教科研力量,是实施实践研究的主体。教育研究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研究意图的了解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因而,研究过程也是培训教师,提高其教学研究意识、教学研究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过程。我们通过理论研修与跟岗学习等形式,促进教师队伍的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达到教研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服务、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目的。

1.引导教师学习和解读《指南》,明确研究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一经确立,首先引导教师结合教育理论和《指南》等的学习,明确研究意图,从而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对区域活动实践研究课题与贯彻实施《指南》关系的认识,清楚课题的社会价值和自身所承担的职责,积极参与,摸索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策略,为有质量地开展区域活动提供条件。

当然,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掌握和转变的,还需要通过不断研究,反复学习,并对照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逐步提高认识。例如,在实践操作中,鼓励教师边学、边思、边做、边悟,逐渐明确开展区域活动不是另搞一套“花架子”,能逐步将区域活动的开展纳入整个教育过程,注意加强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的联系和渗透,达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想效果。

2.引导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掌握方法

我们向教师提供了一套理论向实践转换的操作化策略。比如,一日教育活动的计划安排,活动区环境条件的创设(区域空间的规划、活动区的设置、玩具材料的提供等),活动区内容的预设与生成,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与记录等,引导教师在实施实验过程中逐渐掌握。

随着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区域活动这种开放式教育活动理解更加透彻,积极尝试,大胆实践,取得预期效果。比如,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与记录,教师能了解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从而在制订区域计划、组织区域活动时,能更切合本班幼儿实际,适时给予专业支持,而不是包办代替或盲目放任。这样能较好地发挥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好奇探索的积极能动性,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幼儿实现个体自主建构与发展。

3.注重现场指导,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员到幼儿园,和教师就区域环境创设和活动指导进行现场研讨。这样的研讨活动通常会选择小、中、大各一个班。每走到一个班级,就以这个班为“靶子”,对班级空间布局、区域设置、材料投放、幼儿活动、教师指导等问题进行观察和研讨,分析其适宜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具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通过对区域活动实施过程的分析与点拨,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研究意图,端正认识和切实掌握研究方法,同时有助于增强教师依据教育规律实施教育过程的自觉性。比如,在一个小班,大多数幼儿对扮演家庭生活中的人物感兴趣,一段时间下来,教师发现娃娃家(角色区)长期爆满,而益智区乏人问津,便作了两个调整:一是缩小益智区空间并更换部分材料,二是将娃娃家(角色区)扩大并分隔成客厅、书房、卧室、餐厨等更为真实丰富的家庭空间。如此不断推进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区域活动质量,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

4.任务,边学边做边提高

根据研究目的和各阶段研究重点,每学期向教师布置小专题,激发教师实施教育实验研究主体的积极能动性,促使和激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提高教研意识与能力。例如,第一学期第一阶段侧重对活动区环境创设和教师在游戏中作用的探讨,即要求教师了解各年龄班游戏特点,据以进行各活动区设置与材料的提供;第二阶段则要求教师进一步具体分析和深入考察各区域不同游戏材料的功能特点与多样化玩法,将玩具材料的研究系统化。教师积极投身教研实践,能够不断地探讨教育规律,改进自身的教育行为,有效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第二学期着重研究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个别化、个性化教育,要求每班教师就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研究和问题探讨,并进行总结、提升。例如,教师们能够有意识地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并采取适当措施指导和促进幼儿活动,同时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作出分析,将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写出有观点、有事实例证、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二、三结合的教研组织形式

实践证明,由教研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共同组成的教研小组,是实现教研为实践服务、迅速产生效益的良好途径与组织保证。

1.园长从管理上配合、支持课题研究工作,提供良好服务

从开始确立课题到研究实施的整个过程,园长和保教负责人均作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参加研究活动的组织,并从管理上配合支持,将课题研究任务纳入整个幼儿园管理体系和管理运行过程。

根据研究课题的进展及各阶段的任务要求,园领导加强组织执行和督促落实。例如,区域活动要很好地开展并取得切实效果,园领导要从行政上予以支持,班级中三个保教人员需要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合理安排上下午的游戏。活动区游戏中,保育员也要参与指导,并配合环境的设置与材料的准备工作,从而形成教育与影响的合力,给幼儿以整体的更加充分的指导。又如,课题组依课题进展要求每位教师观察全班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限定两周完成一轮观察;要求每位教师(包括保育员)结合各自的分工,创设活动区域,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并观察分析与指导该区幼儿操作活动或游戏等。这些均通过行政的干预得以切实实施。

2.以区域活动研究推动全园工作,确实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实现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形式,发挥其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对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园长参与研究和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育行为,具体措施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各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合理设置活动区;随着区域活动的推进,引导幼儿逐步建立和完善活动区游戏规则,增强游戏的自我管理因素;让幼儿参与区域环境创设和活动过程,成为环境的主人和自身活动的主人;分工负责,观察幼儿行为表现并参与幼儿游戏,按计划个别指导,并在实践中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一些效果较好的教育措施、方法及时纳入教学管理的制度体系中并规范化,使日常的保教工作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比如,实验班实施的环境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全园各班环境创设与利用,从而推动整个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3.定期组织开展区域专题研讨活动

一方面能让教师对区域活动有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让教研员积累优秀教师的优质经验,更了解教师在区域环境创设和活动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感到自身某方面知识或能力缺乏而影响园本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主动提出学习。教研员将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形式可以是专题讲座,也可以是小组互助学习。这种为解决当前的“真问题”的培训,对教师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教师愿意学,学习效果好,且很快能用到教学实践中而得以巩固。

总之,通过教师培训和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区域活动实践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带动园本教研,努力创设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办园特色,能够帮助教师队伍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

(责任编辑:赵玮)

猜你喜欢

活动区教研区域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分割区域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区域发展篇
寓学于乐
区域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