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考英语单项选择的解题策略

2015-02-13雷元歌

英语教师 2015年24期
关键词:陈述句题干命题

雷元歌

考试与评价

浅析高考英语单项选择的解题策略

雷元歌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重点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迁移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结合语境对题干及选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对英语学习和写作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典型示例分析,探索单项选择题的有效解题策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策略

一、命题原则

近年来的高考单项选择在强化语意的前提下,突出语境、强调运用。

二、命题特点

单向选择覆盖面宽,考点分布相对稳定、集中;题干设计日趋新颖、巧妙,突出在语境中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淡化语法结构,考查内容贴近考生生活、重视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三、解题策略

命题者在单项选择试题中不断尝试变化,但无法回避对英语语言基础的考查,比如语法知识、近义词或习惯用语的辨析,以及日常交际用语等。而这些考查点有其内在规律,了解规律、掌握技巧,就获得了单项选择的解题策略。

(一)“题眼”法

“题眼”即题干中的关键词(key words)或关键符号,如时间、地点、关联词、转折词等,具有提示信息的作用。一旦抓住了“题眼”,就能掌握选择的依据。再结合语法、句型或固定搭配对比选项,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Where is my dictionary?I remember I put it here yesterday.

—You__it in the wrong place.

A.must putB.should have put

C.might putD.might have put

此题的“题眼”是yesterday,据此关键信息结合第二句语境可知,选项部分是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测,因此要用句型“情态动词+have done”,排除A、C,再结合情态动词should和might的基本区别,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D。

(二)还原法

命题人有意把原本简单的考点复杂化,通过增加选择的陌生度来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通过使用“还原法”,透过复杂的语言环境,把题干还原成自己熟悉的句型或者结构,题目就变得简单,答案一目了然。

1.把疑问句还原成陈述句

—Mr.Wang,whom would you rather__the important meeting?

—Tom.

A.have attendB.have attended C.having attendD.have to attend

通过把题干的疑问句改为陈述句,题干变为:I would rather have Tom attend the important meeting.然后使用基本结构“would rather sb.do sth.”,意为“宁愿某人做某事”,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A。

2.把倒装部分还原成正常句式或短语Never__time come back again. A.will loseB.will lost

C.will losingD.will to lose

否定副词Never置于句首时,句子使用了倒装语序,还原成陈述句之后句子变为:Lost timewill nevercomeback again,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B。

To all of us__the honor for success.

A.belong toB.belongs to

C.belongsD.belong

动词短语“belong to+名词”的“to+名词”部分前置构成倒装,通过还原,此题正常的句式为:The honor for success belongs to all of us.正确答案为C。

3.把感叹句还原为陈述句

__,Mother will wait for him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A.However late is heB.However he is late

C.However is he lateD.However late he is

陈述句He is however late中的表语前置,句子构成倒装语序,选A。

4.把被动句还原为主动句

Ways must be thought of__the balance of nature.

A.keepB.keeping

C.to keepD.being kept

此题容易误选B,由于使用了被动语态,句子的结构就没有主动语态那么清楚,还原为主动句之后,就不难看出to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为目的状语,选C。

5.把省略句还原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What made her mother so angry?

—__the exam.

A.Because she didn’t pass

B.Her not passing

C.She didn’t pass

D.Because her not passing

通过恢复被省略的句子成分,发现句子缺少主语。把省略部分补充完整后,句子变为:Her not passing made her mother so angry.答案选B,动名词作主语。

(三)成分结构分析法

有些试题的考点本来十分简单,但命题者却通过使用定语从句,或者将常用的固定词组有意拆分,进行重新组合,使考生在结构上产生错觉而误选。这时,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就会拨开迷雾分析出正确的答案。

Is this museum__you visited last Friday?

A.whichB.where

C.the oneD.There

通过分析本句结构,不难发现句子“This factory is__you visited last Friday.”是个定语从句,从句中连词省略,从句前面缺少先行词,因此选C。

(四)语境法

单项选择题既考查了日常交际用语,又借助一定的语境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无论是词、短语,还是句子,如果离开语境,难免会造成理解失误或断章取义。

I agree with most of what you said,but I don’t agree with__.

A.everythingB.anything

C.somethingD.nothing

此题是否定句,因此很容易误选B。然而Idon’t agree with anything就等于I agree with nothing(of what you said),与前句逻辑关系矛盾。正确答案应该是A,not与everything连用构成部分否定。

(五)去思维定势法

命题人经常会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利用考生熟悉的固定搭配或结构设置陷阱,造成失分。针对这类题型,考生需要去除思维定势,根据语境和语法做出准确判断。

My father will do all he can__sure that I get further study.

A.makeB.made

C.makingD.to make

依据思维定势,考生很容易根据情态动词之后接动词原形而误选答案A。本道题根据语境,去除思维定势,判断出其应该是不定式做目的状语,正确答案选D。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审题

有些考生做题时不注重审题,对题目一知半解,甚至没有读完就开始答题,这样容易掉进题目的“陷阱”中,导致失分。例如:

—Where did you get to know her?

—It was on the farm__we worked.

A.thatB.there

C.whichD.Where

(二)注意英汉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风俗,因此在表达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何善芬 2002),命题者经常利用汉英差异出题。请比较:

All the students__,the lecture began.

A.were seatedB.seated

C.were sittingD.sat down

All the students__,and the lecture began.

A.had seatedB.Seated

C.were seatingD.sat down

(三)注意标点符号以及连接词

标点虽小,但意义重大。英语中不敢忽视任何一个标点符号或连词,因为它们往往决定句子后半部分的成份。请比较:

The boss met several people there,two of__

being foreigners.

A.whomB.them

C.whoD.which

The Browns bought a new house butwill need a lot of work before they can move in.

A.theyB.it

C.oneD.which

结束语

英语中一道单项选择题就是一段微阅读,形式简单却结构完整,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解题中,自觉运用上述方法,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提供的信息,通过实践、体会与反思,内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英语的综合素养与能力(龚亚夫 2014)。

引用文献

龚亚夫.2014.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J].外语教学,(2):13-16.

何善芬.2002.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信息:710018,陕西西安,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

猜你喜欢

陈述句题干命题
数字算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