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构主义对英语语言学的促进作用

2015-02-13王华

英语教师 2015年24期
关键词:及物动词图式语言学

王华

浅谈建构主义对英语语言学的促进作用

王华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要求学习者借助有利的学习环境以及他人的帮助,利用先进的信息整合技术,结合自身对知识点的认知,建构起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失误的重新认知和理解。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内涵,立足于当前我国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现状,浅谈建构主义对英语语言学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建构主义;英语语言学;促进作用

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强大的语言沟通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强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英语语言学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均比较强,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广,所设置的概念、内容等比较多,而且作为我国学生的非母语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且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本文简单阐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内涵和我国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现状,并分析了建构主义对英语语言学的促进作用,旨在为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提升英语语言学教学效率及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内涵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通过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来进行。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就是学生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词汇、语法的逻辑知识体系(图式);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加强和丰富以往的知识经验(同化);或者改变已有的逻辑知识框架,去适应新的知识结构(顺应);在这种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达到自身英语知识系统内外结构上的平衡(王景婧 2009)。

(一)图式

英语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靠投机取巧、临时“抱佛脚”“半路出家”的知识获取方式不可能真正掌握语言学习的精髓。有语言学专家指出,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身处于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因此,很多条件允许的中小学生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语言的环境,早早将孩子送去国外。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知识积累不够等原因,在学习和生活上很难真正融入国外的环境,学习成绩有时会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诚然,语言环境对英语口语能力锻炼极为有利,但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基础的语言逻辑思维体系,即英语学习的原始知识库——“图式”,是学好英语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有关比较级的区别”可以形成图式结构,分支为“old”“far”“late”“more”,“old”有可以细分为older/oldest,elder/eldest,“far”有可以细分为further/furthest,farther/farthest等,这样形成的图式方便学生记忆。

(二)同化

英语基础知识完备,结构系统科学合理,在接受外界知识引入时就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同化”。如predominant的中文意思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的”。学生首次见这个词并不熟悉,如果基础词汇库(图式)里有“词根解析法”的构词逻辑,并且已经掌握pre-是“在前面,向前”的意思,dominant是“关键的,重要的”的意思,那么将新单词predominant利用“词根解析法”的构词逻辑同化进入pre-和dominant的图式中去,就能够完全理解predominant的英语语境含义。

(三)顺应

George went into the room and found his brother lying on the floor.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乔治进入房间后发现他的哥哥躺在地板上。其中find sb.doing sth.即为:发现某人正在做某事;延伸为find sb.do sth.,即为:发现某人反复做某事,如:I find him drink a cup of wine every day.我发现他每天都会喝一杯白酒。find是传统意义上的及物动词,在动词结构中不同的搭配表达不同的意思。学生以往的知识结构里只知道“find”是“找到、察觉、发现”的意思,对于它的词汇用法并不清楚,通过示范例句以及英语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理解并掌握了find的全部意思表达,这就是知识顺应的过程(吕冬青 2009)。

(四)平衡

英语知识的平衡其实是一个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在词汇、短语、句子、语法、语境的基础知识框架中,去消化和吸收新的语言学知识,让这些知识在已有的图式里进行磨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构造。如此,意义学习的内涵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实现了,建构主义的理论认知学习流程也达到了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内涵指的是,内外、新旧知识在个体认知思维框架里进行碰撞、交织、融合,最终形成个体固有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新知识有规律、有节奏、有意义地传递到学生那里,激发学生旧知识系统的觉醒,并达成新旧知识的完美融合,从而达到被学生永久吸收、掌握的目的。

二、我国英语语言学教学现状

三个中心,一个基本点(蔡明丰 2008)是我国现阶段英语语言学的教学现状。中高考英语的指挥棒作用致使素质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中难以开展,高考结束后学生进入大学课堂,原本的应试教育方法依然被沿用,即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材为中心,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高校英语教研组将英语考试材料分为纸上考试、口语考试和听力考试,相对于传统教育中单纯地示范讲解式教学方法要进步许多。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状

新课程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传统英语课堂基本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按部就班进行练习。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教师展开。如,predominant,教师带领学生重复三次,学生跟读三次,并粗略了解它的含义为“占主导地位的”;接着教师举例子:Amanda’s predominant emotion was that of confusion,即:阿曼达的主要情绪依然是困惑。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新单词及其应用的语境进行自我学习,下一堂课会抽查默写、背诵单词。这种围绕教师展开的英语教学课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击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利于英语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李细平 2006)。

(二)教室为中心的教学现状

传统英语课程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并无太大差别,教室依然是教学的主阵地,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口语、听力内容植入的大学课堂,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播不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是在封闭的教室空间里进行。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教师游走于学生之间,讲述着他所理解的英语教学大纲,并自认为满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实,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大多数内心是极为抵触的。同一位英语教师长时间以一种教学方式、在同一个封闭的环境讲述同样枯燥乏味的语言学知识点,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是一种无形的打击。学生渴望教师走出教室营造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去创造一个被他们所喜爱的学习空间,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掌握和理解英语知识点。例如,我国小学英语教育中都有Asking the way这样的单位设置,如果让学生看着书本asking the way,学生只会将其当作知识背诵,如果能走到街道之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实际演练,自然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现状

教材里面说find是及物动词,教师也对着教材念出find sb.do sth.和find sb.doing sth.,并强调不存在find sb.to do sth.的构造。但实际上find在find out的情况下扮演的是不及物动词的角色。也就是说,find既可以是及物动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不能一概而论。教师面对权威教材只强调了find的及物动词属性,忽略了find并不常见的不及物动词的特殊形式,在中高考甚至四、六级考试和考研英语完形填空题型中,极容易误导学生出现错误。

(四)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的教学现状

高考英语试卷共150分,取得130分以上算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相对优秀,但是进入大学英语课堂以后,发现听力和口语考试双双不及格,严重拉低英语总成绩,在教师综合考评中学生发现自己瞬间变成了英语学习的普通群体。这就是考试成绩对学习效果评价产生的晕轮效应,外界对学生考试结果的关注度,远大于对学生真实能力的关注度,这种以考试成绩为检验学习能力标准的形式并不完全适用于英语语言学教学领域。如:英语口语能力强的学生适合从事公关、导游职业,英语笔试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去做专职翻译,但在考试成绩这一关里,学生都会被贴上“英语能力一般”的标签,导致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

三、建构主义对英语语言学的促进作用

基本图式是重点。英语语言教学里,字母组成词汇,词汇组成短语,短语组成句子,句子构成文章,螺旋式的知识构成系统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夯实基础(张春莉 2002)。教师利用示范讲解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构建认知理念中的“图式”框架,为后续新知识的介入、融合做好准备工作。

学生成长是关键。一切英语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英语知识点,根本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建构主义图式建立、同化、顺应以及内外知识逻辑系统的平衡,都是为了让英语语言学知识以一种学生方便接受的形式呈现,尽最大可能推动英语语言学的传播与发展,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结束语

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者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理论,即学习者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脑海中已有的旧观念建立实质、客观、非人为的联系,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这种意义学习的观点其实是建构主义在认知实践中的理论升华,和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有着相似的思想观念。英语语言学习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广阔的基础知识土壤,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语言学知识认知加工的行为方式,建构主义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引用文献

蔡明丰.2008.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S3).

李细平.2006.关于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经济师,(9).

吕冬青.2009.建构主义英语教学的师生因素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1).

王景婧.2009.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经济师,(4).

张春莉.2002.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7).

作者信息:450000,河南 郑州,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图式语言学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
社会语言学名词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