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5-02-13房忠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民俗

房忠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旅游经济与开发]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房忠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民俗旅游是内蒙古的重要旅游产品之一,是内蒙古旅游业的拳头产品,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草原民俗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还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论文就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现状处于何种状态,怎样解决现存的问题,以发展内蒙古旅游业作粗浅阐述。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现状策略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自治区政府再一次提出要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旅游业是这个工程的重头戏之一。内蒙古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相同,先后经历旅游业起步阶段;只停留于外事接待阶段,旅游产业规模扩大,在外事接待基础上少量的国内游客,以及少量的组团业务;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内蒙古的旅游业得到了政府支持的同时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包括旅行社业、酒店业、景区景点、购物娱乐业等,并且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和建设,大量的旅游资源被开发。2004年以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政府的大力宣传,同时加之旅游市场需求取向发生变化,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涌入了内蒙古,使得内蒙古旅游业又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与2003年相比,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和国内旅游人次数大幅上涨,仅呼和浩特地区在2011年接待人数180多万人。旅游业发展步入加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截至2012年12月,自治区共有旅游星级酒店400多家,A级以上景区107家,比“九五”末增长35倍,旅行社1433家,2012年全区持证导游员18000多人,比“九五”期末年增长855%。由于旅游热点地区已呈现出北移的趋势,加之内蒙古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经济有了飞速的提高,旅游设施也逐渐赶追上全国旅游发展前列的省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业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重要动力产业、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内蒙古旅游市场日趋成熟,因此未来几年内,内蒙古旅游会迎来很大的机遇。有机遇的同时就面临各种各样考验,虽然旅游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旅游整体开发水平不高,尤其是主导产品之一的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背后仍然存在发展滞后,开发中对民俗本真性的重视不够等问题。

一、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现状

随着旅游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休闲活动,使得旅游业得到飞快发展,但是速度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得很严重,民俗旅游的产品开发及民俗旅游的宣传和建设方面与旅游业发达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并且要以草原民俗旅游开发作为主线,让旅游者真正地感受草原民俗的内涵。

1.注重形象打造,内涵建设不足

任何一个国家和省市旅游形象的打造,首先在于政府对自己的宣传和定位。尽管很多地区都在争抢创建优秀旅游城市,但是这些一般只注重外在的形象,设施设备的建设,景区景点的建设,已经意识到打造地区特色是根本,但还是在外形上做的文章,内涵建设下的力气少。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开发中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重复建设、缺乏创新,表现在各旅游接待点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强。这是因为民俗旅游开发没有标准和定位,从而使其开发得不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2.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草原民俗旅游业是个有待深入研发的课题,属于文化经济和知识经济范畴,需要进一步探索,逐步推进。内蒙古最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就是草原以及草原民俗文化,我们现在的开发现状值得重视,所有的旅游行业都是打着草原文化以及蒙古族民俗搞旅游接待,由于模式化倾向和开发人员对民俗旅游理解把握不深刻等原因,导致草原民俗旅游产品形式单一,重复建设,差异化特征不明显。由于内蒙古的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不成熟,很多人理解建几个蒙古包,煮点手扒肉接待客人就是在搞民俗旅游,传承蒙古族民俗文化,于是出现了草原上蒙古包“遍地开花”的现象。有的景点搭几个蒙古包就一切完事。有的景点设施良好,设备齐全,但游客怎么看也不舒服。因为他只注意形而忽略了神。不说体现不出更多的草原民俗文化,就连最基本的接待能力都达不到旅游者的要求,更别说满足客人的旅游猎奇心理。

3.草原民俗旅游项目开发肤浅,未能深刻展现草原民俗本真性

游客对内蒙古草原的自然资源是很认同的,草原民俗旅游形象是内蒙古在旅游者心目中最良好的形象,也是多年来内蒙古着力促销传播的主题形象,几乎成为内蒙古旅游的名片,很多游客来到内蒙古旅游的主要动因就是因为令人感到神秘而又敬畏的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和蒙古族伟大的历史。对于民俗的肤浅认识直接制约了旅游开发决策者对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深入开发,众所周知,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民族影响力很大,有着灿烂的民俗文化和悠久历史,所以很多人来到内蒙古草原都想领略草原民族的勇敢果断,勤劳朴实,热情豪放,诚实信用,注重礼仪,讲求友情,崇尚自然,助人为乐,也就是草原民俗文化,以及成吉思汗的后裔数百年怎样在草原上生活。但现实与憧憬却存在很大差异,众多旅游者来到草原只能观看到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艺”中的赛马,摔跤表演以及敷衍的篝火晚会。所以众多旅游者多次到草原却只把草原文化、草原民俗理解为单纯的喝酒吃肉。旅游者形成上述印象主要是因为草原民俗项目开发少,旅游者没有机会深入了解草原民俗,从而造成旅游者对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不尚认同,只是感受了一些肤浅的民俗。

4.旅游从业人员对民俗的歪曲

草原文化是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一种文化,和农耕文化同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旅游者对草原文化的兴趣浓厚。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到草原来并不是单纯喝酒吃肉,而是想多了解点草原风情,多学习点草原文化,而我们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和准备不足,制约了发展。

旅游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比如,导游人员的素质高低不等,文化程度的高低不同,导游人员对内蒙古民俗了解不够,甚至对于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族的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不知道,更别说民俗了。更甚者对蒙古族历史和民俗也一无所知。也有部分从事接待的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用另外的方式在和客人沟通宣传。

二、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策略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民俗旅游开发还不够充分,旅游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来保证,使得草原民俗旅游走向正轨。

1.加大草原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

蒙古族民俗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蒙古长调、呼麦。另外还有浓烈的民歌、优扬的马头琴、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马文化、奶文化、肉食文化、服饰文化、搏克文化、蒙古包文化、礼仪礼俗文化、敖包文化等都是内蒙古特有的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政府发展草原民俗旅游的关键是要从大局出发,让事实说话,不能按着主观意图发展。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充分运用法律法规有计划地进行宏观调控与协调,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支撑体系,以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协调监督作用,促使蒙古族草原民俗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可以从城市旅游形象、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饭店、旅游购物、娱乐场所装饰到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都应注重民俗与地区的结合,突出内蒙古民俗文化,让客人充分感受到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草原民俗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便有深厚的土壤,形成更加浓郁的文化环境。另外聘请蒙元文化、内蒙古历史地理、民俗等专家学者在媒体进行大量的宣传、讲授、培训工作,使得每一位内蒙古人对草原文化都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身为草原人而骄傲。

2.规范景区景点管理,开发个性化草原民俗旅游项目

旅游业属于一种文化经济产业,而不是单纯的接待工作,作为文化企业制定内在的企业理念和外在的企业形象,尤为重要。草原文化旅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按自己条件,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经营内容,设计个性形象,不要千篇一律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内蒙古草原民俗是孕育在日常生活之中,但在各个旅游景区景点却普遍缺少展示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个别的访问牧户活动也严重商业化和形式化。企业发展就会面临着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竞争的胜利,就应根据自身条件,开发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深的特色品牌草原民俗文化产品。根据客人心理需求,提高参与性,设计满足游客体验和猎奇心理的草原民俗旅游产品。如:“做一天蒙古人”,从中可以体验到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蒙古包文化等。“做一天蒙古族新娘”,可以领略到蒙古族的礼仪礼教文化。“做一天真正的牧马人”和“奔流草原骑马团”,可以领略草原文化中的马文化以及游牧文化等一系列民俗文化的产品。可以让客人从普通牧民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和感受草原民俗、草原文化,并从中体验到草原民俗文化的雄厚。

旅游企业一定要在草原民俗旅游的内涵中挖掘更多吸引和感染旅游者的旅游产品,才能够摆脱原始的粗放经营方式,取得草原民俗旅游经营的先机。

3.提高旅游接待人员的素质,打造草原民俗旅游的优秀宣传队伍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素质急需提高,从业人员直接和游客接触,他们对于草原民俗的理解很大程度影响着内蒙古的整体民俗旅游的发展状况。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学习关于各地民俗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定期邀请民俗旅游专家对从事旅游行业的基层领导进行培训,时刻掌握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思路,保证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紧跟国家旅游发展方向,为区旅游业发展争得先机。

其次,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导游人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窗口,所以对导游人员考核上岗的学历应该提高。首先保证导游人员基本素质过关,而后要在岗前把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历史、民俗进行系统完善的学习。同时要求导游员上团期间着民族服饰,给游客以视觉的民俗体验。改变旅行社、酒店工作人员的意识形态,灌输内蒙古民俗旅游大区的意识。

再次,景区景点的接待人员也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尽可能体现优秀的草原民俗文化。由于接待人员对民俗旅游素质的理解直接与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挂钩,所以应加大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地宣传和教育。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意义深远。“建设”二字既包含保护更包含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战略目标。草原文化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第一大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产。政府应从这个角度去努力保护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

总之,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的因素,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与现实脱离,不尊重民俗和历史的现象。这就要求政府和旅游从业人员在民俗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并且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证内蒙古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对草原民俗旅游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从而为内蒙古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的依据,为内蒙古旅游业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是对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发展的一点粗浅认识,因为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一段发展的过程,更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

[1]韩巍.内蒙古草原民俗与旅游[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2]乌铁红,李文杰.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内部竞争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6(14).

[3]王玉海.关于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4]马丹.内蒙古旅游业现状与发展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6).

[5]陈景辉,成艳彬.内蒙古民俗旅游开发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5).

[6]贾铁飞.内蒙古旅游发展研究的初步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F59

A

1673-0046(2015)2-0022-02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民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