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女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调查与策略探究

2015-02-13程跃文黄小顺

关键词:同性任课教师同桌

殷 波,程跃文,黄小顺

(1.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桐城天成中学, 安徽 桐城 231400)

【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女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调查与策略探究

殷 波1,程跃文1,黄小顺2

(1.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桐城天成中学, 安徽 桐城 231400)

随着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主力军——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形成,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采用改编的Furman(1996)的《人际关系量表》,对三所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410名女生的人际关系进行问卷调查,结论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人际关系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策略

不同的学者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Brammer认为,“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社会影响的历程。”张春兴认为,“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交互的关系。关系和谐与否,就在于人处事的态度与能力”。林淑华认为,“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会、情感沟通以及生命对话所形成的特殊关系,包括亲情、朋友、同学、师长等之间的互动关系”。林建良认为,“人际关系是生命的这一段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彼此经由思想、感情、行为等文化模式与过程所构成的社会互动关系。简单地说,便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1]章志光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关系,且彼此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的交流或分享,双方将其思想与反应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传递,并产生交互作用与影响的过程”。[2]本研究通过调查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与父母、班主任、任课教师、同桌、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这个年龄层次的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体都是“90后”女生,她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相对突出,如吵嘴、打架现象时有发生,宿舍分派现象明显,偶有严重事件出现,如2011年年底,某师范院校就有女生模仿网络上的视频,扒光几名女生的衣服,并将其殴打,行为极其恶劣。探究其原因,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学习和生活。

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她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她们顺利完成学业、不断完善自我的根本保证。她们是未来学前教育的主要建设者和承担者、领导者,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善于协调,缺乏健康的心理,不仅难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也难以承担起国家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为此,我们对几所师范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她们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分析。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取了三所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我们随机抽取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以她们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学业等级的参考标准,共发放改编的Furman的《人际关系量表》问卷410份,采用统一的指导用语。问卷回收后,严格按照标准筛选问卷,共获有效问卷37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2.5%。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总体状况分析

本研究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从积极性人际关系和消极性人际关系两个维度,进一步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同性朋友、异性朋友以及同桌等人际关系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

通过问卷得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与父母的关系较好,尤其是与母亲关系的得分最高,这说明处在青春期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希望和母亲分享一些她们成长的秘密。虽然她们很渴望独立,但是心理上仍不够成熟,对自己的双亲相当依赖。与同桌、同性朋友在积极性人际关系上得分较高,这是由于处在青春期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她们正处在求学的阶段,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校园,在这样的环境中,同龄的有共同语言的同学更容易成为知心朋友。当然,她们愿意与这些朋友分享和交流成长中的一些秘密和困惑。而与老师的关系则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是任课教师。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任课教师上完课就走人,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与学生缺少沟通和交流所致;其次是由于部分学生已养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依旧不良,而她们把这些归咎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而对教师也产生了抵触心理。

在消极性人际关系得分中,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与同桌和同性朋友的得分最高,与父母的得分其次,这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生活的环境和交往的频率有关,交往越多一方面可以增进感情,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

2.差异比较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三个不同年级的积极性人际关系进行均值差异检验,表1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积极性人际关系在异性朋友这个方面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三年级和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之间,而在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随着时间的洗礼和心智的逐渐成熟,到了高年级后逐渐懂得了如何与异性朋友进行恰当的交往。

通过表2方差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女生消极性人际关系在同桌和同性朋友这两个方面上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二年级得分最高,表明这个阶段与同桌和同性朋友人际关系最糟糕。这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心理发展特点与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年级时,刚进入大学这样一个陌生环境,她们更多地喜欢与同桌或同性朋友在一起学习和休闲,进行群体活动;到了二年级,随着相互了解的深入,对方的问题和缺点逐渐暴露出来,间隙和矛盾随之而生;当进入三年级,离毕业为期不远,她们的心态也发生变化,不再为彼此之间恩怨而耿耿于怀,与同桌和同性朋友之间的关系随之好转。

通过对四种不同学业等级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积极性人际关系进行均值差异检验,由表3得知,她们的积极性人际关系在父母、班主任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以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优秀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显著大于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学生。

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消极性人际关系进行均值差异检验,由表4得知,她们的消极性人际关系在任课教师这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方面没有差异。以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在任课教师这个维度上,优秀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显著大于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学生。这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社会风气有一定的关系,在目前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实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成绩优异的学生必然会获得父母和教师更多的赞赏和关注,成绩落后的学生则受到父母和教师更多的斥责或忽视,这也必然影响着学生和父母、教师的关系。

注:*p<0.01,**p<0.001

通过T检验由表5得知,独生与非独生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她们的积极性人际关系在父母这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这是由于独生女子在家庭中会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与父母的关系相对要亲密。而在班主任这个维度,非独生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这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中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到大学后,独立能力相对要差,自我中心倾向较突出。相比而言,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更容易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和赏识,这也导致非独生子女与班主任的关系更为接近。

三、结论

1.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人际关系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2.从积极性人际关系的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与父母的关系较好,尤其是与母亲关系的得分最高;与同桌和同性朋友得分较高;而与老师的关系则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是任课教师;在消极性人际关系得分描述中,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与同桌和同性朋友的得分最高,与父母的得分次之。

3.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积极性人际关系在异性朋友交往方面有很大的年级差异,表现在高年级和低年级之间。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消极性人际关系在同桌和同性朋友交往上存在年级差异。

4.不同学业等级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她们与父母和班主任积极性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而与任课教师的消极性人际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以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在这几个维度上,优秀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分显著大于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学生。

5.独生与非独生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她们的积极性人际关系在父母这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班主任这个维度,非独生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子女的女生,且存在显著差异。

四、辅导策略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经验,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当前的人际关系。

1.家庭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自身素养,因此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密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根本。学校需积极创造机会,和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讲座的方式指导家长,以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健康成长。

2.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与同桌、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众多学生纠结的问题,更是同类学校管理过程中头痛的问题。在和学生相处的几年中,发现她们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彼此冷战、争吵甚至大动干戈;有少数学生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不知道把握分寸,导致自己陷入痛苦之中,进而也影响了学业。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可通过以下方式给予引导: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女生的心理素养。

(2)学校可通过开展青春期讲座,让学前教育专业女生认识到青春期学生的正常心理和行为表现,告诉她们在与同性朋友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使自己成为有“人缘”的人;在与异性朋友交往过程中怎样做既可保护自己又可获得一份感情。

(3)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前教育专业女生都能参与进来,这样既给她们创造了与人交往的机会,让她们在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又可充实她们的校园生活。

3.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与任课教师这种消极的人际关系现状,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事实证明,有效的师生沟通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其次,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她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4.学校需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发挥心理辅导机构的功能。首先,可通过心理专业教师的帮助和指导,缓解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她们挫折承受力;让她们学会如何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其次,通过多渠道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功能,如除了正常的咨询室接待之外,还可开放咨询信箱,给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公开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方便;通过个案辅导,给那些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提供长期的心理疏导;通过团体辅导,对青春期的女生共同的困惑进行指导;通过网络(如QQ、邮件、飞信、微信等),让广大学生能自由进入心理辅导这个平台,并得到相应的帮助。

[1]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冯自变】

Status Survey and Strategy Exploration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of School Girl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YIN Bo1, CHENG Yue-wen1, HUANG Xiao-shun2

(1.TongchengTeachersCollege; 2.TianchengMiddleSchool,Tongcheng231400,China)

With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girl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aroused general concern of educators, as they are the main forc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uch a relationship not only influences the effective formation of students’ capabilities, but also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Furman (1996)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 questionnaire on three normal schools for 410 girls majoring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current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female relationships being in the middle to upper level.

girl students majoring preschool educ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tatus survey; strategy

2015-05-09

殷 波(1981-),女,安徽桐城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程跃文(1968-),男,安徽桐城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

1672-2035(2015)05-0118-04

G444

A

猜你喜欢

同性任课教师同桌
同性极式感应子电机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羡慕我同桌
同性危险性行为管理有空白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