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班美术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2015-02-13胡玲玲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涂鸦小班美术

胡玲玲

幼儿园小班美术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胡玲玲

文章旨在探索情境教学法在小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情境内容的设计、情境与美术技能的有效结合、情境教学的指导策略进行研究。

美术;情境教学;策略;幼儿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活动目标,并使幼儿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对幼儿主观体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尊重,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

小班幼儿绘画处于涂鸦期,如何让他们在无机械训练的痕迹下,自主地从无控制涂鸦到有控制的涂鸦?是美术教学的难点。由于儿童美术创作与角色游戏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都需要幼儿借助虚拟的情境,以角色的行为把现实生活同化于自己的梦想世界,这个过程既能促进幼儿自由地表达情感,又能满足幼儿把握外部现实的需要。[1]因此,笔者尝试开展情境美术活动,让情境成为技能和表达的融合点,以促进小班幼儿实现从无控制涂鸦向有控制涂鸦过渡,并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表现力,满足其用多种方式表达情感、展现自己的需求。

一、情境创设策略

在美术活动中创设情境的前提是情境游戏内容的设计,它的选择对幼儿的表达创造影响极大。其中有效情境才是吸引幼儿在游戏中绘画的关键。那么情境不是靠想象的,应是幼儿所熟悉、所经历、所目睹的人、事、物和环境,它必须是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情境。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如果没有亲眼所见,亲手所摸,亲身体验中积累的感性经验,就不可能在绘画活动中自如地表现。如果我们选取的情境内容缺乏兴趣性和生成性,绘画游戏就变得枯燥乏味,或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在确定小班美术活动的情景内容时,可利用以下策略:

(一)避生选熟

教师设计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回避对幼儿来说生涩的内容。情境内容应该源于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幼儿参与频率较高的生活场景。比如,逛超市对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既兴奋又有意义的事。在和父母逛超市时,孩子们不仅感受着浓浓的亲子之情,而且挑选东西、付钱结账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因此我们就选取了幼儿逛超市这一已有生活经验,创设了逛超市的游戏情境。

(二)避杂选精

我们在设计情境内容时,还应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对于一些故事情境或者生活事物进行一些加工删减。结合关键经验、主要活动目标,多选一些经典场面,回避复杂难度大的片断。比如,还以美术活动“逛超市”为例,逛超市的情境包括存包、推车、选商品、排队、付款等诸多环节,如果一一纳入美术活动的情境中就会干扰幼儿的创作。那么,我们就在分析小班幼儿练习画长线的经验基础上,采取简化情节、截取片段的方法,直接以推购物车选择商品为线索,设计整个活动流程及内容,这样就让活动更加有的放矢。

(三)避静选动

在素材的选择中,还要依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避免选择一成不变的情节,以使情境在游戏中“生动”起来。比如,美术活动“散步”中,原始情境是笔宝宝去图形宝宝家做客,但是实践后发现这个情境过于死板,不能有效引起幼儿注意。于是经过研究我们将情境调整为幼儿带小动物在幼儿园里散步,通过散步中情境的变幻,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园所设施的图品进行粘贴、填画,从而有效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情境支持策略

有了引人入胜的情境并不意味着幼儿一定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美术创作。其间,教师还需要运用策略,将美术的关键经验巧妙地融入情境,并悉心观察,用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在富有韵味和激情的情境之中提升美术技能,获得情感表达、自由表现的满足感。

(一)材料物化情境

在情境创设中,美术材料的提供将为情境的发展以及幼儿的游戏提供“无声”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一些幼儿熟悉的物品,根据材料的使用特点演化为可创作的材料,并巧妙地为之赋予游戏趣味,从而激发幼儿创作情绪,使其在与情境材料互动中大胆表现。[2]

首先,利用材料营造真实生动氛围。比如,在美术活动“逛超市”中,将收集来的超市宣传单的促销商品沿轮廓剪下,让幼儿选择粘贴。这种材料,环保易收集,同时图片颜色鲜艳、直观生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其次,增加材料的情境性和游戏性。比如美术活动“散步”中,我们将小动物可爱头像图片贴在水彩笔帽上,这样在幼儿操作时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在领着小动物去散步的情境中大胆绘画。

(二)语言强化情境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作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作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如何将这个创造意图传达给幼儿,是一种较高的教学技巧。创作意图可通过多种途径传达,语言传达是其中难度最高、最直接、便捷的方法。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干涩的语言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师采用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具体、情景化的语言,将本质抽象的创作意图,演绎成幼儿能理解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行为符号,使之产生创造。为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幼儿生活相近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创造意图,使幼儿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世界无限空间之中。

首先,活动之始利用语言构建情境主题。比如,美术活动“逛超市”中,我们以在超市里推小车购物为线索,在活动开始通过“小朋友逛过超市吗?超市里有卖什么的?你最喜欢在超市里买什么?”“爸爸妈妈喜欢买什么?”“看看老师逛超市都买了些什么”的情境,来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引领幼儿创作思路。

其次,创作之初运用语言联结生活情境与关键经验结合点。比如,“逛超市”中通过情境语言“选好了商品,太多了拿不了,我们来推辆购物车把刚才的商品装上”来引发幼儿关注小推车的行走路线,从而调动幼儿生活经验,引发幼儿对于画线的关注。

再次,创作之中借助语言发挥情境最大价值,突破活动重难点。比如,美术活动“打电话”,在观察中发现有的幼儿不能将线与线进行连接,那么教师通过“咱们让这两个小动物打电话通话吧,喂喂喂,怎么不通呢,检查一下是不是线没有连接好”这些情境语言的介入有效地指导幼儿进一步掌握两点之间线的连接。同时还通过“绕绕绕,绕圈圈,电话电话装好了”,“走走走、向前走,电话电话接通了”这样易记易说的儿歌帮助幼儿在自己操作时控制手部动作,引领幼儿在情境游戏中习得方法。

最后,创作之后通过语言回归情境提升绘画经验。比如,美术活动“散步”中,我们利用情境语言“看看今天你带小动物去什么地方散步了?散步经过了哪些地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在情景中关注圆弧线的连续特点,提升幼儿有目的、有控制地涂鸦的经验。

(三)体验优化情境

情境性美术活动无论是由幼儿自发生成还是教师预设的,其共同点是都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重在让孩子亲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达,使孩子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因此,在情境创设中“感受—体验”的策略将有利于幼儿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模仿体验帮助幼儿融入情境角色。比如,在美术活动“小墨鱼”中,我们设置了海底世界的情节,引导幼儿在扮演鱼宝宝游戏中模仿体验小鱼游动时尾巴摆动状态,从而使幼儿在角色中自然主动创作。

其次,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关注情境细节。比如,在美术活动“泡泡浴”中,为了使幼儿感受泡泡的特征,我们组织了吹泡泡的游戏,通过幼儿操作吹泡泡的工具来体验泡泡吹出时的大小、高低、映射颜色的不同。

再次,书空体验帮助幼儿感受情境中的关键经验。比如,在美术活动“宝宝跳舞”中,我们就在音乐节奏变化下利用手指在身体各部分的书空练习,帮助幼儿在动作体验中获得不同方向曲线的绘画经验。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乔健

胡玲玲,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幼儿园,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天津300181)。

G613.6

A

1671-2277-(2015)06-0084-02

猜你喜欢

涂鸦小班美术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创意涂鸦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创意美术
创意涂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