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2015-02-09李红宝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20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李红宝

【关键词】临潭民俗文化 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研究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传承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并代代传承。语文学科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它从呈现形式上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从2014年3月开始,临潭一中开展了“校本课程‘临潭民俗文化的开发与研究”省级课题研究。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民俗文化”的补充与扩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开发构想

1.开发基础

临潭县地处祖国大西北甘肃南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会处,是一个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的县。这块史称“西控番戎,东蔽湟陇”、“南接生番,北抵石岭”的战略要地,创造了民族融合、商贾云集、商贸繁荣、茶马互市的独特历史文化。这里有磨沟齐家文化遗址、有“劳绩与郑和亚”的侯显、有已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万人拔河”活动、有蛮声海外的洮州花儿、有艺斋瑰宝洮砚、还有独具魅力的江淮遗风……

开发“临潭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意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和发展。

2.校本课程标准的制定

“教师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临潭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专题内容、梳理探究、相关链接三部分组成。其中专题内容包括:洮州卫城与《洮州赋》,新城端午节龙神庙会文化,临潭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巨龙流动闹元宵——临潭万人拔河,西北之魂——洮州花儿,艺斋瑰宝——洮砚,独具魅力的江淮遗风,临潭李氏家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洮州八景”。梳理探究包括:探究本地端午节龙神庙会文化,考察陈旗磨沟齐家文化,考察洮州花儿,探究李氏家族文化,走进临潭民间歌谣等。相关链接包括:临潭民俗文化节,洮州花儿,四大名砚,江淮遗风,洮州八景等。

二、实施途径

1.课程实施前的师生准备

在校本课程实施前,教师下发了“临潭民俗文化”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县民俗文化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当地民俗事象的了解状况。参考人教版“中国民俗文化”模块编写内容,收集资料,撰写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前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填写“临潭民俗文化”调查问卷,增加对临潭民俗事象的了解;回顾高中语文“中国民俗文化”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撰写令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本地民俗故事。二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报纸、书籍等途径收集有关临潭民俗文化的资料。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给学生临潭特有的民俗文化,如专题之一“临潭万人拔河”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明朝临潭驻军中开展的强身健体的“教战”活动,此后流入民间,成为民间“占年岁丰歉”的一项民俗活动。该活动于每年元宵如期举行,是世界上绳子最重(8吨)、长度最长(1808 米)、人数最多(近十万人同拔一根绳)的比赛。该活动于2001年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洮州花儿是在临潭地区汉、回、藏各族人民传唱了数百年的民歌。洮砚与端砚、歙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华四大名砚,洮砚石料出产于洮河流域,有“洮河石贵双照璧,汉端溪歙砚无比色”之美誉。洮州八景之一“石门金锁”横亘与迭山,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1938年考察临潭时曾为迭山石门赋诗一首:“雪压南山是叠州,石门金锁望中收。白云锁住石门里,添的雪山几个丘。”

3.合理开展课堂教学

“临潭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分为九个专题,主要采用“问题——阅读 ——课堂探究”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即先以问题引入新课,如用“你从哪里来?我从南京来,你带的什么花儿来?我带的茉莉花儿来。”临潭没有茉莉花,但几百年来,为什么人们传唱着这首江南民歌?引入“独具魅力的江淮遗风”这一学习内容,然后阅读校本教材,课内探究江淮遗风犹存的临潭女性服饰特点、临潭“白墙青瓦”的江淮风格建筑等,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4.实地参观考察

在“临潭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掘本地民俗文化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实地参观考查民俗事象。“端午龙神庙会”在新城举行,距学校100多米,考查方便。“李家坟遗址”(200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洮州卫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都与临潭一中近在咫尺,带领学生参观方便。“万人拔河”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在县城举行,学生都比较熟悉。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亲身感受家乡民俗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5.展示学习研究成果

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办家乡民俗文化板报,主要包括参观考察活动专题板报和专题学习板报,并在学校橱窗张贴宣传。二是组织学生对临潭民俗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6.课程评价方式

由于“临潭民俗文化”为校本选修课程,我们的评价原则是不仅注重目标完成的结果,而且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不仅重视结果的书面形式,而且重视学生内在的收获与体验。根据《临潭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的要求,不安排书面考查,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考勤(占20%)、课堂表现(占50%)、课外作业(占30%)进行。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校本课程‘临潭民俗文化的开发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 GHB0264】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试论生物校本课程的“开”与“发”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教研探究
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开展校本课程的方法和策略
浅谈地方旅游资源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地方旅游资源课堂运用策略浅析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