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张力障碍致双上睑下垂一例

2015-02-06杨丹刚宝芝王晔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睑下垂肌无力肌张力

杨丹刚宝芝王晔

·病例报告·

肌张力障碍致双上睑下垂一例

杨丹*刚宝芝*王晔*

1.4 治疗及随访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治疗,另予巴氯芬口服治疗,小剂量开始,5 mg/次,每日2次,3 d后改为5 mg/次,每日3次,治疗7 d后双上睑下垂较前好转,嘱患者出院后依照此剂量继续口服,定期随访。

2 讨论

上睑下垂 肌张力障碍 巴氯芬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主动肌和拮抗肌持续性不协调收缩引起的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的综合征[1]。临床表现多样,如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痉挛性构音障碍、全身性扭转痉挛等。本文报道肌张力障碍导致双上睑下垂一例,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张睑失用、Graves眼病等疾病。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情况患者男性,63岁,黑龙江省人,退休干部。因“双上睑下垂半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2013年4月静息状态下出现上睑闭合后睁眼困难,双眼交替出现,无瞬目增多,无视物模糊、复视,无晨轻暮重,无眼部肿胀,不伴有其他不适主诉。病情逐渐加重,遂于2013年7月就诊于外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给予溴吡斯的明口服治疗2个月,病情无改善,进一步加重至双眼仅能睁开缝隙。为求明确诊治,于2013年10月入我院治疗。

1.2 体格检查神清语利,双眼睑下垂,左侧睑距3 mm,右侧2 mm,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2 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睫毛征阳性,右侧鼻唇沟浅,示齿右侧口角低垂,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存在,双侧腱反射对称,双侧Babinski's征阳性,双侧掌颌反射阳性,感觉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共济运动尚可。

1.3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同型半胱氨酸、血梅毒和HIV组合、血肿瘤系列、甲状腺彩超、胸腺CT、肺部CT未见异常。头部MRI:桥脑、右侧小脑半球、双额顶、双侧基底节区、双侧脑室可见多发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侧脑室前后角脑白质疏松。头部MRA:基底动脉、双侧大脑中、后动脉硬化改变。脑电图:界限性EEG。肌电图:双上睑提肌重复电刺激示低频波幅衰减-11,高频正常。新斯的明试验阴性。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病理生理复杂、机制未明的运动障碍病,一般认为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与纹状体神经元多巴胺能和(或)腺苷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或氯离子通道兴奋异常密切相关[2-3]。迄今已证实20多种与肌张力障碍发病相关的异常基因(DYTl-21),但确切机制尚未明确[4]。其中DYTl(经典的扭转痉挛)、DYT5(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YT6等可通过基因检测进行诊断,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分类方法较多,但主要包括3大类,即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晚发型;根据症状分布分为局灶性、节段性、全身性、多灶性、偏身性;根据病因分为单纯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发作性肌张力障碍、遗传变异性肌张力障碍、继发性肌张力障碍[1]。鉴于遗传学检测临床应用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诊断仍关键在于其特异性表现如异常姿势、过多运动及镜像活动。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肌肉的部位、收缩强度和不同肌肉的组合。轻度的肌张力障碍可能仅表现为基本正常的动作而略有夸张;稍重者则动作有重复、扭曲,姿势异常或震颤、抖动;最严重时可呈现固定的姿势异常和随意运动不能,造成明显残疾[5-6]。肌张力障碍的症状也常因精神紧张、生气、疲劳等因素而加重,卧床休息、情绪平和则减轻,睡眠后可完全消失。因此不少患者被认为有官能色彩而诊断为精神疾患。

本例患者亚急性起病,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出现双上睑下垂,症状进行性加重,晚期持续存在,上睑下垂程度可因患者紧张、疲劳而加重,情绪平和、睡眠后可稍好转。且巴氯芬治疗效果明显,入院时上下睑距左侧3 mm,右侧2 mm,随访可见眼睑下垂逐渐好转(见图1),治疗2个月后上下睑距左侧4.5 mm,右侧4 mm,符合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因此考虑为晚发性局灶性肌张力障碍。该患肌张力障碍仅累及双侧上睑提肌,曾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查体未见其他眼外肌受累表现,胸部CT未见增生和肥大,重复电刺激非重症肌无力特征性改变,且溴吡斯的明治疗后效果欠佳。张睑失用为提上睑肌收缩障碍或受抑制所致,常出现于神经变性疾病,例如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亨廷顿病、遗传性棘红细胞增多症等,该患查体及各项辅助检查亦不支持。此外还需与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相鉴别,GO是一种器官特异性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如眼睑退缩、眼睑闭合不全、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及水肿和眼球运动障碍等,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调节异常[7]。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抗癫痫药物(氯硝西泮)、肌松剂(巴氯芬)等;局部注射肉毒毒素A(BoNTA);苍白球深部电刺激以及基因治疗(如基因沉默、基因替代治疗)等[8]。巴氯芬治疗从小剂量开始,日剂量5~10 mg,分1~2次,可逐增剂量,最大日剂量为80 mg,分3~4次。本例随访表明巴氯芬疗效确切,但长期疗效需继续随访。

图1 眼脸下垂情况对比A:治疗前(2013年10月18日)睑距左:右=3 mm:2 mm;B:第1次随访(2013年10月27日);C:第2次随访(2013年11月14日),睑距左:右=4 mm:3 mm;D:第3次随访(2013年12月5日);E:第4次随访(2013年01月04日),睑距左:右=4.5 mm:4 mm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学组.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8):570-573.

[2]Goodchild R,Grundmann K,Pisani A.New genetic insights high⁃light‘old’ideas on motor dysfunction in dystonia[J].Trends in Neurosciences,2013,36(12):717-725.

[3]万新华.临床实践中肌张力障碍的诊治难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3):145-147.

[4]Ozelius LJ,Lubarr N,Bressman SB.Milestones in dystonia[J]. Movement Disorders,2011,26:1104-1026.

[5]吴逸雯,陈生弟.肌张力障碍遗传学发病机制及诊断策略[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7):568-575.

[6]Petrucci S,Valente EM.Genetic issues in the diagnosis of dysto⁃nias[J].Fronter in Neurology,2013,4:34.

[7]易湘龙.Graves病患者眼部临床表现及其伴眼球突出者血清FT3,FT4,TSH,TPOAb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10-1712

[8]Albanese A,Lalli S.Update on dystonia[J].Curr Opin Neurol,2012,25:483-490.

R746(

2014-06-09)

A(责任编辑:李立)

10.3936/j.issn.1002-0152.2015.03.013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哈尔滨150001)

猜你喜欢

睑下垂肌无力肌张力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