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基于外部性视角

2015-02-03刘念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外部性教学活动教学质量

刘念

摘要: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将重点放在教师教学水平如何提升、制度如何完善等方面,忽略了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主观的、客观的影响因素,而正是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探讨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产生的正或负的外部性及其影响后果。

关键词:外部性  教学质量

0 引言

外部性理论是指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的活动,但这种影响不付报酬或得不到报酬,这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不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的存在,对双方主体都会有着不利因素,如果不解决,都会产生市场失灵等消极结果。教育具有经济属性,教学过程也具有经济属性。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交换关系基础上的集知识的流通、增殖和教师与学生身心愉悦地消费于一体的经济运行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教师代理高校组织,对高校的顾客——学生、政府、社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是委托人,教师是代理人。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和行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存在着外部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具有外部性,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也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性。根据上文对外部性理论的探讨结果来看,外部性在教学质量这一活动中的体现,可以表述为:某些个人(教师或学生)、教学管理者的行为及因素影响了其他人,却没有为此付出应付的成本或获得应有的报酬。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参考文献,很少见到将外部性理论引入到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本文试图对教学质量外部性的类别及其存在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看,教学质量相关的外部性,主要是指外部性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具体而言,分为四类。

1 教师创造的外部性

1.1 教师产生的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主要是由于教师优秀的资源禀赋、充足的授课经验、良好的教学态度等相关因素,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例如由于教师的原因,教学质量提高之后,可以促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充足,让学生走向社会或工作岗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创造更大的价值;又如高校整体教学质量与声誉更加良好,促使高校提高科研水平,提高专业培养水平。但种种较好的影响所产生的收益并没有被此种收益的创造者——教师所获得,此时,便产生了正的外部性,正是由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学校教学品质等成果是一直以来时代发展和教育目标所期待的,并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发展,所以此种正外部性一直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1.2 教师产生的负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主要是由于教师群体中的某一类人,其消极的心态、行为、较低的自身素养水平对教学活动相关主体产生的外部性,表现为:①教师群体中部分消极行为会导致教学质量低,学生未能掌握专业技能,教学效果差等不良后果,直接损害学生的利益、学校的利益,但这部分消极群体并未对产生的后果得到惩罚;②教师群体在相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下,分配同等的薪酬,部分教师消极工作、不备课、课堂教学质量差、学生满意度低,继而教学质量较差,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工作积极认真的教师心理上和工作态度上也将产生消极影响,但这部分教师的消极行为并未为其产生不良的教学质量的后果而付出代价,于是,便产生了负外部性。而且,这种外部性的产生还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

2 学生产生的外部性

2.1 学生产生的正外部性。学生,是在学校接受学习的人。在本科教育中,学生的任务,就是掌握更多知识,培养能力,心智得到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人才。因此,可以认为学生具有学习使命感和责任感。但由于家庭背景、思维结构、行为方式、学习基础等种种条件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每个学生学习的习惯、偏好、主观能动性、自觉性都有所不同。在本科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纪律,虚心好学,较强的自制力和学习欲望,较高的素质和优秀的品德,均能对其他学生群体产生积极的作用,致使其他学生群体获得了帮助,或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较大的进步,提供帮助的这部分学生也未能获得利益的补偿,此种行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正外部性,但这种现象是被鼓励的,被认为是应该的。

2.2 学生产生的负外部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简单的说,分为以下几类:①部分学生给他人身体或精神带来伤害的行为。例如嘲笑、排斥同学的行为,会给同学造成心理压力或带来心理阴影,此种行为若不牵连到法律范畴,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所以此种行为具有一定的负外部性。②在学生自学活动中破坏他人学习环境的行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学生的自学活动需要有较好的环境氛围、完备的学习场所和设施,如果存在部分学生在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破坏学习氛围,大声喧哗、吸烟、交谈等行为,会直接的影响其他人的自学活动,此种行为在不能控制和制止的时候,造成不良后果的群体并不承担补偿责任,因此,该行为具有负外部性。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教师,自觉遵守纪律是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但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经常做出迟到、早退、随意进出教室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教师授课的思路,直接破坏班级纪律,影响班级同学的课堂学习,此种行为同样具有负外部性。④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舞弊的行为。期末考试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起着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作用,在考试中,存在着部分学生舞弊的行为,并且有部分学生可以依靠舞弊来获取奖学金等荣誉,此种行为直接损害着另一部分学生群体的利益,但舞弊的部分学生并未对其他学生进行补偿,因此,该行为具有外部性。⑤在教学活动中不爱护教学设施的行为。教学设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例如桌椅、多媒体设施、实验设备,部分学生对这些基础设施的破坏,直接影响其他师生的使用,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但一般情况下并不承担责任,并不给予补偿和恢复,此种行为同样带有负外部性的特点。以上种种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直接来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间接来说,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感情,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影响学校声誉等等。总而言之,负外部性产生的后果是难以估量和控制的。

3 其他主体产生的外部性

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但相关主体还有教学管理因素和教学评价考核等因素,例如,教学管理有效实施可以产生正外部性,有效考评措施可以产生正外部性。因此,可以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多个因素都存在产生外部性的可能,但其外部性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4 教学质量外部性的分析

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外部性,有正外部性,也有负外部性,是复杂的外部性,也是不可预期的外部性。由于高等教育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教育手段具有非经济性,高等院校的学生还处在发展的上升期,高等院校的管理政策还在不断的完善,教学活动中相关因素产生正的或负的外部性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将外部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有多种正外部性是被教育观念所支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正外部性都是积极的,是值得鼓励的,正外部性的产生者在不获得应得利益的情况下,短期内的付出,可以满足内心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但长期以往,如果未得到一定物质上或情感上的补偿,则会导致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变化。负外部性通常是被教育观念所抵制的,负外部性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如何对负外部性的产生者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和控制,将其外部性实现内部化,还需要依靠素质教育、制度纪律管理、激励惩罚措施等多重手段。

参考文献:

[1]尚元江.改革管理制度 提高办学质量[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S1).

[2]董素玲.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J].煤炭高等教育,2003(04).

[3]朱鸿飞.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J].天中学刊,2003(05).

[4]吴春珍.从教学质量入手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J].辽宁高职学报,2005(05).

[5]陈怀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6]冯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猜你喜欢

外部性教学活动教学质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