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程在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对接研究

2015-02-03贺香沛

老区建设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中高职对接音乐课程

[提 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如何根据市场的要求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对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探析音乐课程内容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中、高职有效且有序的无缝对接,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内容教学对接提供较为科学、系统的指导,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指导教学方法、提高对接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其他专业课程中高职对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高职;对接

[作者简介]贺香沛(1970—),男,江西省妇女干部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29)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课题“职业学校音乐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创设研究”(JXZJJG-13-08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2011年,教育部曾下发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教职成〔2011〕9号)。通知明确要求全国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新的历史条件下,职业教育如何根据市场的要求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对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做好中、高职的有效对接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国家方针政策、对接办法、对接策略、对接要求及措施。本文对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对接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对接探讨出较为科学的、合理的音乐课程教学对接办法。

二、中、高职对接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学校要组织参与中、高职对接培养模式,列为改革对接的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行业企业,要积极承担微观层面改革措施的探索与评价,共同研究制定与中、高职对接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等方面的衔接,为加快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必须完成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教学内容,要达到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中、高职对接培养模式是3+2形式,即学生修完3年中职课程,紧接继续学习2年大专课程。参与对接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这五年的学习中,总体上要完成三个模块内容的学习,即基础学科、艺术专业课程、社会实践 。

三、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接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主要有音乐、美术、舞蹈、琴法、语言表]五个大的方面。其中每一大项又包涵多项子课程。如音乐包括了《乐理》、《视唱练耳》、《歌唱知识》、《合唱指挥》、《音乐欣赏》、《和声》、《复调》、《曲式分析》、《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主要课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开设那些课程,每门课程在两个层次讲解那些知识点,两个层次的学生又该掌握那些重要内容显得非常重要。现将音乐课程作为本文的研究案例来阐述音乐课程在中、高职对接中的办法。

在表1中,考虑到中高职两个不同的层次,由于对接生个体的不同,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层次在授课内容方面要有不同的重点和难点。中职学生普遍年龄在15、16岁之间,由于年龄相对高职学生来说相对较小,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地分配好中、高职阶段学习的课程。

在表2《乐理》课程中,考虑到中职生普遍基础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等因素,有些难点内容可以不讲。可在高职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中职阶段没有学习的内容。

在表3中,视唱练耳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中的骨干课程,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课程内容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须明确两个阶段学习内容,要更多关注对接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

在表4中,音乐欣赏课相对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相对其它课程来说具有灵活性。因为艺术欣赏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欣赏模式,即教师往往把艺术表现形象强加在学生的审美观中,应充分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真正让学生实现欣赏的主观能动性。

在表5中,进行声乐训练时,教师要注意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中职生大多数还处在15岁左右,其声带还没有完全发育健全,在声乐训练中容易造成伤害。因此在中职阶段主要以发声联系和学习儿歌为主,兼以少量的艺术歌曲,也是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在表6中,琴法课作为一门技能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每天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在有限的中职学校阶段,学生在钢琴基础练习方面可能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歌曲自弹自唱上,为今后从事幼教事业打下基础。

四、音乐课程对接结论

1.高等职业学校是中高职对接培养模式改革的主体,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将试点专业中职阶段的教育教学纳入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进行检查督导;中等职业学校要严格执行对接方案,主动接受指导和监督;共同保证教学质量。

2.要强化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动手能力,突出学生既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水平,又要有较高专业理论素养。

3.对接内容要做到因材施教。

4.每学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系列社会实践工作和舞台表]能力训练,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接地气,才能较好实现中高职对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1-08-31.[2]贺香沛.音乐基础理论与欣赏[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3]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室,唱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4]赵方幸.简谱视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5]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单声部视唱教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6]李重光.基本乐理通用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眼责任编辑:李佳佳?演

猜你喜欢

中高职对接音乐课程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