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胃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分型关系

2015-01-27张东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2期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中医证型

张东芳

工作单位:15005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211医院



探讨胃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分型关系

张东芳

工作单位:15005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人民解放军211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对微创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型。方法 以《中医诊断学》作为此次的中医分型标准来进行,划分为湿热内阻、寒湿困脾、脾胃虚弱、肝胃气滞这几类,对患者的Hp+和Hp-病例数量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Hp+患者中多数都是脾胃虚弱型,他们的感染幽门螺杆菌几率高于寒湿困脾和肝胃气滞类型的患者。结论 胃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中医分型具有较大的联系,尤其是脾胃虚弱类型的患者,他们的感染几率更高一些。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typeWarren和Mashall在1983年的时候首次培养幽门螺杆菌成功,由此开始了对该细菌的研究,也成为了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1-2]。现在医疗界对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认为受到幽门螺杆菌的影响比较大,胃癌和幽门螺杆菌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发生胃癌的几率是普通人的4到8倍。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比较高,自2003年我院的消化科和内窥镜科室、病理科室对胃肠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中医分型进行了研究分析,共对Hp+580例和Hp-520例进行了研究,现进行以下的报道。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共有Hp+患者580例,其中男性患者是385例,占总人数的66.4%,女性患者有195例,占总人数的33.6%;这些患者中有74例年龄不超过30岁,比例是12.76%,介于30到40之间的患者有161例,比例是27.76;介于41到50岁的患者有144例,比例是24.83%;超过50岁的患者共201例,比例是34.66%。对照组是520例Hp-的患者,共有男性267例,女性253例。低于30岁的患者有39例,比例是7.5%,30至40岁有132例,比例是25.38;41至50岁有137例,比例是26.35%,超过50岁的患者共212例,比例是40.77%。

1.2中医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湿热内阻型、寒湿困脾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胃气滞型四型。湿热型的临床表现:脘腹痞闷,呕恶厌食,口粘口干口渴,肢体困重,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苔黄腻;寒湿困脾型的临床表现:脘腹胀闷,不思纳食,恶心欲呕,口淡不渴,腹痛,大便溏泄,身重倦怠,舌苔白腻;脾胃虚弱型:脸色微黄,神智倦怠,四肢乏力,体温较低,有嗳气和隐痛症状,呕吐物质清,便稀,舌苔薄;肝胃气滞型:腹胀腹痛,饮食后加剧,嗳气、呕吐酸性物,舌苔薄。

2 检查与分型方法

Hp+患者和Hp-患者都进行了胃镜插入取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胃窦粘膜病理检验。HP+患者的这两项检验都表现为阳性,Hp-患者为阴性。对患者的病史、症状、饮食、大便情况、精神状态等等进行询问,检查患者的舌苔,以《中医诊断学》来进行诊断分型,共有四类型,湿热内阻型、寒湿困脾型、脾胃虚弱型和肝胃气滞型,对Hp+和Hp-患者病例进行统计。

3 结果

中医分型结果表明,Hp+患者中多数都是脾胃虚弱型,他们的感染幽门螺杆菌几率高于寒湿困脾和肝胃气滞类型的患者,有46.9%的患者都是脾胃虚弱型。湿热内阻有85例,比例是14.66%,男性患者共69例,女性患者共16例;寒湿困脾型共121例,比例是20.86%;脾胃虚弱型有272例,占46.90%;肝胃气滞型的有102例,占17.59%。对照组520例Hp-患者中,湿热内阻型的有153例,占29.42%,其中男性84例,女性69例;寒湿困脾型的有103例,占19.81%,其中男性58例,女性45例;脾胃虚弱型的有135例,占25.96%,其中男性69例,女性66例;肝胃气滞型的有129例,占24.81%,其中男性56例,女性73例。

4 讨论

中国地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发生率比较高,而且感染患者的年龄要比发达国家更早,男性患者的感染几率比女性患者的几率更大[3]。此次根据我院收集的一些病例资料和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进行了中医分型调查,共有46.9%的患者是脾胃虚弱型患者,他们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更高一些。我们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中医分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尤其是脾胃虚弱类型的患者,他们的感染几率跟高一些。

现代医学认为脏器可以进行自我保护,可以进行自我防御,如果防御较弱,攻击较强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的产生。此次研究中的结果与这一结论是比较相符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具有帮助。此次并没有深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中医分型之间的主次关系,但是两者的联系确实是比较紧密的,该类型的患者感染几率更高一些。

参考文献

[1]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82.

[2]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5-116.

[3]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35.

Discussion o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Type

ZHANG DongfangHarbin city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11 hospita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minimally invasive disease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ype.Methods With the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type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standards,divided into damp heat,cold dampness spleen,liver qi stagnation,spleen and stomach weakness of these a few kinds of statistics,the number of patients,the Hp+ and Hp- contrast analysis,summary.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in most patients with Hp+ are the weakness of spleen and stomach type,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probability of their cold dampness spleen and stomach qi stagnation type in patients with liver.Conclusio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CM syndrome type has a larger contact,especially the weakness of spleen and stomach type of patients,the infection rate of their higher.

【K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The diagnosis of TCM,TCM syndrome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2.085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12-0107-02

猜你喜欢

幽门螺旋杆菌中医证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小儿脱被征的中医证型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效果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
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膝骨关节炎局部辨证体系的初步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