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医院的探索与管理

2015-01-27刘辉贵623000四川省汶川县人民医院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慢性病全民医疗

刘辉贵623000四川省汶川县人民医院

移动医院的探索与管理

刘辉贵
623000四川省汶川县人民医院

目的:回顾性总结流动医院的基本配置、管理、制度的建立。方法:通过1年的下乡实践,对移动医院的设备、人员、环境、成本进行分析。结果:移动医院使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医院得发展。结论:流动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移动医院;管理;探索;推广

创建全民健康示范县,开创了西部民族地区建设健康社会的历史先河,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探索,更是推进服务型、责任型、高效型人民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医院成立移动诊疗中心,为全民进行健康体检,是创建全民健康示范县的项目之一,以此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民对健康的认识,对已患病者建议到医院正规治疗,以防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亚健康患者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健全县移动诊疗体系;巩固全民健康体检制度;建设慢病连续性服务平台;解决边远地区医疗覆盖率,实现全县医疗均等化,提高全县乃至全地区的医疗应急水平。本医院成立移动诊疗中心后经过1年的运行,结合本地实际体会如下: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依然捉襟见肘,要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合理规划本身存在较大的矛盾。要切实解决这一矛盾,就要设法使边远农村群众有平等机会享受到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等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而普遍给基层装备高新设备显然是效率极其低下的,也是财力不可能承受的。更为重要的是,基层并不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移动诊疗服务因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环境适应性、配套性等优点,能够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乡村医疗服务中发挥“时间可及、成本可及、位置可及、优质可靠”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整合与利用全县各个层面的医疗资源,有效地提高农村人口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面向全县推广协同医疗服务模式,通过推进移动诊疗中心的建设,实现“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移动车为载体、以县医院为平台”,真正让边远山区的人民群众得到优质、及时、满意的医疗服务。亟需进一步加强卫生区域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县域卫生资源,为城乡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通过科技惠民项目,引进先进的移动诊疗技术,完善提升移动诊疗水平,通过全民健康体检普惠全县人民。

移动医院的制度、指标及方案

制定适宜的制度:实施全民健康体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是以民生为本,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为加强全民健康体检管理,促进全民健康体检规范有序进行,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按照“全面覆盖、免费提供、自愿参检、城乡均等、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分年度、有重点地对当地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筛查相关重大疾病,切实维护群众健康利益。

卫生信息化建设考核指标:①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流程电子化,挂号、就诊、交费、取药及接种、保健、慢病管理等服务流程全部实现电子化,处方病历、健康档案、检查报告等医疗文书档案也基本实现电子化。②完善县级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适时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队伍、财务、健康教育等信息进行动态掌握,对医疗收费标准、药品加价、处方金额、抗生素使用等行为进行严格监控。③构建省、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和会诊平台,有效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县-乡-村信息化管理,提高使用率。

移动诊疗体系建设考核指标:①保障医疗救护与应急工作;②完成每2年1次的移动健康体检任务;③提高汶川县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程度。

全民健康体检考核指标:①建立全民健康定期免费体检制度,形成长效机制。②每2年给符合全民健康体检人员免费进行1次基本体检;③筛查重大相关疾病、慢性病及传染病,未来3年内为全县80%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慢病及传染病防控考核指标:①慢病防控考核指标: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与基线调查相比,高危人群标准知晓率逐年递增30%;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腰围体重知晓率达到70%;自我体重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60%;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8 g;平均每天运动量>6 000步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慢性病患者登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50%。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30%。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30%和≥25%。每年完成1次有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监测调查。每3年完成1次辖区全人群抽样调查。②结核:全县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85%;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0%;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卫生院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痰检;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信息反馈率达到90%,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达到80%;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覆盖率达到50%,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6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的筛查率达到90%,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③乙肝:乙肝患者管理率≥5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5%,全程接种率≥90%;适宜指征的母婴阻断率≥95%;<5岁儿童HBsAg携带率降到<1%;全人群HBsAg携带率降到<6%;<5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由当地卫生局统一规划,由移动诊疗中心具体负责实施,整体推进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形成城乡一体、共创共享的居民健康发展新格局,保障全民健康体检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以移动诊疗中心为全民健康体检主体,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体检机制。全民健康体检的基础检查成本费主要由县财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或)新农合、医保分担。随着政府财政经济的增长,逐年递增。县政府为全民健康体检拨付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违者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承担全民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要用最适宜的医疗设备,最优秀的医务人员,提供最适宜的健康体检服务项目:①车辆配置及设备配置标准:配置2台移动设备车和1台商务车(载体检工作人员)。每台移动诊疗车辆动力均要≥200马力。车辆要配备自备发电机电源,以便应急,1台诊疗车配备1台透视机、1台电子阴道镜、1台妇科检查床、1台移动式彩超机和心电图机。另1台配备1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血细胞分析仪、1台离心机、1台体检秤、1台五官科裂隙检查仪、1个视力表、1台电子血压器、1台普通血压计、1台电脑及打印机。车辆及设备配置约需300~500万。②人员配置标准:移动中心主任1人,内、外、妇、五官、放射、网管、B超、心电、护理各1人,检验2人,驾驶员2人(含电工),合计14人。以上人员均应取得相应资格证。诊疗中心主任:协调县政府、卫生局、各乡镇卫生院的关系,对移动诊疗中心全面负责。网管员:负责移动诊疗中心的文件书写、数据储存、车辆钥匙管理、内部报表管理、各种单据、表格的填写、设备维修联系、考勤等内勤工作并接受主任直接领导;负责健康档案的保管、借阅、电子健康档案的录入,负责移动诊疗中心档案的保管、借阅;拷贝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完成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收集、处理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病档案的相关项目的录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完成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相关项目(B超、血压、心电图等)检查;对已建档居民复诊情况及时更新和补充;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资源共享提供及时准确信息。驾驶员:主要负责中心出车时司机调配,保障中心司机正常工作(每次出车领取出车单,填写出车时间、返回时间,车辆运行情况,车辆加油、过路费等车辆相关事宜);负责车辆的清洁,医护人员出行后的食宿安排,各种宣传资料的准备,车上电源的对接,与信息科协调档案的储存等外勤工。医技组(检验、B超、心电、放射科):负责移动诊疗车上相关设备的使用,损坏报修(报给主任,填写相关单据),每次出发前检查所属设备,填写设备是否正常、耗材是否够用,回到中心后填写回报单(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及使用人次)。医师组:负责移动诊疗中心相关科室的诊疗。③工作环境标准:各村卫生室及乡镇卫生院基本能够满足停车要求、供电要求、诊断室工作要求。④体检工作前的协调和联系会:体检前的工作关系到体检的质量、数量和效果。所以体检工作前要组织各乡镇分管卫生的乡镇领导,乡镇卫生院院长、村医生、村居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村长、妇女主任开会,向他们宣传移动诊疗的设施设备、功能、作用、目的(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电子档案、进一步为一卡通做铺垫)、好处、体检前的准备工作、宣传健康知识、体检注意事项等,尽力让所有人群自愿参检、积极参检。做好体检前的登记信息记录。协调好每天参检乡村及参检人数,便于工作的有序开展,即不倭工又不拥挤,以缓解不必要的纠纷和不愉快现象。整个体检过程约需2~3 h完成。

分析:成本费用如下。①人力成本:有关的人力成本,含人员之全年薪资(含基本薪资、各项奖金、值加班费用等)。②设备成本:为维持移动医疗车运作所需的成本。③设备折旧:按资产成本减去残余价值后,按年限分摊。④设备保养及检修费用:以购买金额乘上修缮费用百分比计算。⑤空间成本:药品成本、时间成本未结算入内。⑥作业成本:事务费用,如油电费、水费、误餐费等;杂项购置,如健康教育和宣传时所印制的材料等。⑦耗材成本:指不可重复使用之消耗性医材,按实际用量计算成本。

具体计算方法:①人员工资按照现行医院工资标准制定;以14人计算平均每人每月3 500元,14×3 500=49 000元。全年合计58.8万元。②人员绩效工资按每月2 000元计算,14×2 000= 28 000元,全年合计33.6万元。③车辆保险费用,每辆1万元,车辆维修费保养费每辆1万元,共6万元。④车辆及设备折旧费:车辆以15年计算,100/15= 6.6万元。设备以15年计算300/15=20万。合计每年折旧约26.6万元。⑤体检人员外出开支情况:住宿费、餐费、办公费、燃油费合计26.6万元。上述全年合计151.6万元。

移动医院的意义及检后服务

移动诊疗服务是实现民族地区卫生资源均等配置的钥匙:切实解决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合理规划本身存在的矛盾,就要设法使边远农村群众有平等机会享受到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等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而普遍给基层装备高新设备效率显然是极其低下的,也是财力不可能承受的。更为重要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并不具备与先进设施设备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移动诊疗服务因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环境适应性、配套性等优点,能够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乡村医疗服务中发挥“时间可及、成本可及、位置可及、优质可靠”的重要作用。可更好地整合与利用全县各个层面的医疗资源,有效地提高当地农村人口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面向全县的协同医疗服务模式,通过推进移动诊疗中心的建设,实现“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移动车为载体、以县医院为平台”,真正让边远山区的人民群众得到优质、及时、满意的医疗服务。亟需进一步加强卫生区域信息化建设,有效整合县域卫生资源,为城乡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通过科技惠民项目,引进先进的移动诊疗技术,完善提升移动诊疗水平,通过全民健康体检普惠全县人民。

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和传染病是人民群众健康的保障:①慢性病防治:2012年社区诊断报告表明:全县≥18岁居民通过自报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和初步体检结果等方式相结合,得出可能被诊断高血压的比例19.3%,糖尿病的比例2.5%。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影响我县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国内外实践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当前,打造以“全民健康·全民幸福”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示范县,并积极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对实现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龋病和牙周病是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一种口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除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龋病和牙周病因进展缓慢,在疾病早期难以发现,因此常常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引起患者疼痛、影响咀嚼功能、形成残冠残根,并最终导致牙齿的缺失。除引起口腔疾病以外,龋病以及牙周病的致病菌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心血管病、肾病和关节疾病等病症,有报道甚至与脑卒中有关。②传染病防治: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及过去生物医学模式指引下,传染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传染病死因顺位和疾病负担逐年下降。但很多县卫生工作者所面对的传染病防治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病毒性肝炎、结核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结核耐药菌株,结核杆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病例明显增多,传染病防控工作形式依然严峻。相对于中心城市而言,我国大多数的县类似,老百姓对肝炎、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欠缺、医疗可及性差,不愿意主动就医,就医后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差;而且基层医务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闭塞、临床经费缺乏、外出交流和培训机会极少、观念陈旧,使当今我国临床心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措施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更加剧了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对农村居民的危害。可见,县、乡和农村地区肝炎、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的需求很大。

检后服务:全民健康体检后,本着政府主导全民能够住上好房子、有个好身子、过上好日子的出发点,检后服务极为重要,对疾病建议及时治疗,对平常自身没有发现的慢性病给予健康指导,讲解其慢性病对身体的危害,指导在生活中应怎样锻炼、怎样调节膳食结构、怎样服药等,多方面建设城乡一体的健康干预和防病体系:①全民健康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推进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学校“四进”工程,培育“健康示范社区”达50%以上。以镇(街)为单位,全面抓好本区域的健康教育推进,抓好“全民健康计划”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以社区为单位,定期持续开展健康讲座、健康课堂;以家庭为单位,免费发放《健康手册》和健康用品,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全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②全民健康体检工程:进一步深化全民健康体检,提高体检费用标准,增加体检项目,体检频率向年满40岁以上等重点人群倾斜。通过提供可选择套餐体检服务模式,通过慢病连续性服务呼叫平台,定期对患者进行规律的电话随访、自我管理规范化指导和个体化教育。建立多发病与慢性病敏感指标早期检测与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实现检测信息与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健康管理信息自动关联,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的更新频次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多发病、慢性病患者的早期筛查和管理水平,为发病期诊治提供一体化信息资源。对慢性病、传染病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更为科学、规范、便捷、有效的管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引导居民以健康方式生活,预防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病及传染病,建立、完善慢性病、传染病的筛查机制,对体检、诊疗中发现的慢性病、传染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对已确诊的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干预,争取实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目标。③全民健身活动工程:进一步抓好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完善,实现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m2。在确保安全和不影响教学情况下,节假日免费开放中小学体育设施。新建“全民健身室”,并配备相应健身器材,打造“全民健身示范社区”。社区“全民健身室”实现满覆盖,“全民健身示范社区”>50%。建设运动休闲设施和健康休闲绿地,建立完善健康绿道、步行交通体系,增强绿道系统的可及性,进一步提升运动健身品质。积极倡导徒步、骑自行车等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50%。制定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全民健身工作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本区常住人口的1.5‰。④全民体质检测工程: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的要求,以移动诊疗中心为居民体质检测点,定期为群众进行科学健身指导,开展体质健康评定服务,率先在全国建成全民体质健康服务中心。全县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90%。⑤实施蓝天工程:深入开展以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整治,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断提高大气环境质量。⑥健康文化宣传工程:加强健康文化宣传设施建设,创新健康文化传播手段,运用报刊、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大众媒体,注重发挥中小学生的宣传作用,持续深入开展健康文化宣传。大力倡导和传播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烟酒等为重点的健康生活方式,使健康文化更好地渗透和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努力实现“人人具有基本卫生知识、人人具有基本健康技能、人人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体检费用:全民健康体检的基础检查成本费主要由县财政分担,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或)新农合、医保分担,以每人70元计算,全县以10万人计算,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如果需要更高体检套餐,可以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追加,检后患者在当地医院治疗,则医院体检收入上千万。经过定期复查居民可以对照自身体检先后的健康状况,真正实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目标,让群众得实惠、让政府得民心、让医院得发展。

讨论

实施全民健康体检,创建全民健康示范县,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主要抓手,是以民生为本、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以全面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统一共享的居民电子档案;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强化新农合业务能力;实现卫生综合管理,提供完善的统计分析和监管能力;提供公众卫生信息服务。对全县居民进行每2年1次的全面免费健康体检,可筛查相关重大疾病,更新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按照“全面覆盖、免费提供、自愿参检、城乡均等、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分年度、有重点地对全县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筛查相关重大疾病,实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分类管理,个性化服务,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的目标,做好预防、治疗和保健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健康利益,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Exp loration and m anagem ent ofm obile hospital

Liu Huigui
Wenchuan County People'sHospitalofSichuan Province 623000

Objective:To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configuration,management and system of mobile hospital.Methods:Through 1 year of countryside practice,the Equipment,personnel,environment and costwere analyzed.Results:Themasses got tangible benefits,the governmentgotpopular feelings,the hospitalgotdevelopment.Conclusion:Themobile hospital isworthy ofpromotion and applyment.

Mobile hospital;Exploration;Management;Promotion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1.99

猜你喜欢

慢性病全民医疗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全民·爱·阅读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可持续全民医保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