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5-01-2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中医针灸

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

张晓峰

【摘要】目的 观察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顽固性呃逆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优。

【关键词】中医;针灸;顽固性呃逆

作者单位:132001 吉林市人民医院针灸科

呃逆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又可将其称为“膈肌痉挛”,主要是因膈肌不自觉出现间隙性收缩现象导致的。在中医学上被称为是“哕”,也就是俗称的打嗝,患者主要存在气逆上冲、呃呃连声,且声音短,出现频繁,不能自控;部分患者可自行痊愈[1]。为了研究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选取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43.1±4.8)岁,平均病程为(3.5±0.9)个月;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7岁,平均(43.6±4.9)岁,平均病程为(3.4±0.7)个月。本次所有患者呃逆时间均超过72 h,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接受吸气后屏气法治疗,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随后用力屏气将气体缓慢吐出,多次重复;或利用颈动脉窦压迫法治疗,使用指腹轻揉患者颈动脉窦。并同时辅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中医辨证将呃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寒邪动膈型,一种是胃火上逆型。主穴为膈腧、关元、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双侧内关,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扎针,每天1次。按照患者辨证分型给予针对性针灸治疗:(1)寒邪动膈型。采用平补平泻法对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深扎,留针2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取130 mm的芒针采用15°倾斜角向上于患者中脘穴横刺,穿透至谭中穴,随后进行捻转补法治疗,在治疗中禁止提插。并可同时配合胃部远红外线进行照射治疗,于耳穴的膈、胃各进针,并留针20分钟。(2)胃火上逆型。选择提插泻法从中脘入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扎针方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天为1疗程,患者疗程根据其病情变化而定。

1.3疗效判断[2]

治疗后,患者无呃逆表现,且1 d内无复发,治疗时间不超过1疗程,可视为痊愈;患者呃逆症状明显好转,发作持续时间缩短,治疗时间不超过1疗程,可视为显效;患者呃逆症状部分好转,治疗时间在1~2疗程,可视为有效;患者2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38例,占总数的69.1%;显效11例,占总数的20.0%;有效5例,占总数的9.1%;无效1例,占总数的1.8%,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痊愈20例,占总数的36.4%;显效12例,占总数的21.8%;有效9例,占总数的16.4%;无效14例,占总数的25.5%,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一般将呃逆俗称为“打嗝”或“打呃”,是因胃失和降引起的。如果患者属于实热之症,一般与其肝胃有关,是由于情绪失常以及饮食失调造成的;如果患者属于虚寒之症,一般与其脾肾有关,是由于其体质较差,且合并其他病症,对脾脏阳气及肾精造成损伤引起的,导致脾肾功能失调,最终胃气上逆出现呃逆。呃逆发作频繁,且典型症状持续超过1天可视为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患者因病情严重,且可持续数天或数月,导致患者呼吸节奏紊乱,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响。中医常用双眼球按压法、吸气后屏气法、颈动脉窦压迫疗法及牵舌法等多种手段治疗。西医多采用麻醉机、肾上腺皮质激素、中枢兴奋药治疗,可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中医针灸在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在呃逆患者治疗中,针灸治疗主要以和胃降逆为主要目的,并同时具有通畅气机、宽胸利膈作用,从而实现止呃的治疗目的[3]。除此之外,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中医辨证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手法,对于寒邪动膈型呃逆患者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具有良好的温中驱寒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该手法治疗时,要求手法轻捷并同时慢捻,不能进行提插。对于胃火上逆患者给予提插泻法治疗,从中脘入针,将捻转和提插充分结合,具有良好的宽胸泻火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呃逆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痊愈。

参考文献

[1]蒋伟. 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240-241.

[2]杨旭晖.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152-3153.

[3]吴红新. 顽固性呃逆的针灸治疗[J]. 河南中医,2011,31(8):921-922.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ZHANG XiaofengJilin City People's Hospital,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Jilin 132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table hiccup patient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received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n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hiccup is obvious.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Intractable hiccup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9.114

【中图分类号】R2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19-0148-02

猜你喜欢

中医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