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撷要

2015-01-25牟宗毅,张茂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药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撷要

牟宗毅张茂云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医药

1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一作者:牟宗毅(1979-),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心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约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95%〔1〕。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方面,目前研究证实,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均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2〕。近年来,现代医学介入疗法使本病的死亡率降低到5%左右,但又受到新的困扰,如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狭窄等问题。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有关中医中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1中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临床证候的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在中医学典藉中并无对应病名,但对其相应证候的疾病多有论述,相当于中医学“真心痛”发作的基础上并发“心悸”,早在《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如《灵枢·厥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心悸”的发作临床上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病症,临床常伴有胸闷、气短、不寐、甚至眩晕、喘促、晕厥等。

2中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因病机的阐释

2.1古代医家病因病机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已明确提出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病因为胸阳不足,阴寒内盛。元·朱丹溪《丹溪手镜·释》曰:“有痰饮着,饮水多必心下悸,心火恶水,心不安也”,清·唐容川《血证论·怔忡》曰:“心中有痰饮者,痰入心中,阻其心气,是以心跳不安”,二位均认为引起心悸的主要原因为痰饮之邪。

2.2现代医家病因病机说肖丽婷等〔3〕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系由于患者自身阳气不足、年老体衰,人体气机循环失去阳气温煦、鼓动而瘀阻于胸口,加之外邪侵袭而发病;也可能由于劳累伤脾、脾主统血,痰血互结而阻络;或者由于劳伤肝、肾,气滞血瘀而造成心脉痹阻,胸阳不展而发病。成启予等〔4〕认为冠心病的主要病机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低下或失调,而致产生气滞、淤血、痰饮、寒凝等实邪,然而,冠心病的形成亦可能虚实之间互为因果,由于正虚虽能导致邪实,但气滞、淤血、痰饮、寒凝等实邪亦可加重正虚的程度使疾病更加难愈,此时需辨虚实的偏重论治。

3中医学临床辨治的成果

3.1古代医家临床辨治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提出胸痹主证之病机为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胸阳痹阻所致,治以宣痹通阳,豁痰下气,方用栝蒌薤白白酒汤,药选苦寒滑润之栝蒌,开痰结,宽胸利气;薤白辛温通阳;白酒温通阳气。

朱丹溪亦有论述,《丹溪手镜·悸》:“有气虚者,由阳明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心悸脉代,气血内虚也,宜炙甘草汤补之”,丹溪翁认为心悸系气虚为主而致脉结代、心动悸,治以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炙甘草汤。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证目》:“心跳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王清任认为以“心跳心慌”为主症的“心悸”若治以补益气血、安神之法不效,则必是本虚标实,气滞血凝壅滞于胸中,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效。

3.2现代医家临床辨治肖丽婷等〔3〕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主要的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行气,并配合健脾化痰、补益肝肾等。该研究采用中医辨证(桃红四物汤)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指标。

吴运斌等〔2〕认为,中药具有明显的多个离子通道靶点作用的特点,因此中药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配合治疗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研究应用芪参胶囊(黄芪、丹参、人参、三七、水蛭等)改善心肌再灌注损伤,经观察发现,所有患者对芪参胶囊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参胶囊联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提高心律失常控制率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张振华等〔5〕认为“痰浊”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关键,痰浊阻滞气机而气滞,气滞血行受阻而形成血瘀,发为急性心梗。湿阻中阳易致寒凝。提出痰浊痹阻、痰瘀闭阻(痰瘀蕴毒、痰瘀互结、气虚痰瘀、肾虚痰瘀、气郁痰阻)、痰热郁阻、素体阳虚等证型的具体辨治。

程红等〔6〕得出结论:稳心颗粒与定律汤在减少心律失常的数量及缓解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相近,但定律汤在改善患者心悸症状方面及帮助撤减西药方面的疗效更加显著。

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独特的优势,在于其辨证论治的特色,于同一个疾病下又据患者的体质、外部致病因素及诱发因素的不同而辨证,彻底改变了单纯西医西药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被动局面。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并且从整体调节人体入手,通过温阳、通阳、化瘀、补虚等多种手段,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减退等,具有对人体心功能的多向调节作用。提示我们今后在临床中要更加发掘中医药抗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宝贵临床经验,进一步开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抗心律失常的高效中药。

参考文献4

1张问渠.著名老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J〕.中医药研究,1987;(3):102-3.

2吴运斌,李妍枚,唐浩,等.芪参胶囊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14-5.

3肖丽婷,王小康.中医辨证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615-7.

4成启予,顾景琰,董其美.试析冠心病临床类型与中医辨证的关系〔J〕.江苏中医杂志,1984;29(6):8-10.

5张振华,周红妮,戚彬,等.从痰论治急性心肌梗死〔J〕.黑龙江中医药,2009;(1):5-7.

6程红,王海焱,李亚男,等.定律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8):31-3.

〔2015-02-15修回〕

(编辑滕欣航)

通讯作者:张茂云(1979-),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医临床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教科合字[2013]第426号)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1-6298-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139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