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2015-01-25许福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

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许福子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35)

关键词〔〕社会化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第一作者:许福子(1963-),女,硕士,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福利、老年产业研究。

社会化养老有两种模式:①机构养老,②社区养老。本文对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进行综述。

1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的利弊分析

1.1家庭养老的优势①能够感受亲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需要越来越迫切。年轻的时候由于工作忙、社交范围广等原因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欲望并不很强。但是退休之后,随着社交范围的缩小,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欲望越来越增强。大连市内的1 000名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状况调查结果,90%以上的老年人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而愿意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年轻人不到10%左右。②熟悉老年人一般不愿意离开已经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去生活。一般来说,人的适应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递减。陌生的环境往往会给老年人带来不安和恐惧。③自由因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统一的菜谱,甚至统一的房间布局,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的家里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和约束,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1.2家庭养老的弊端①人力资源的浪费家庭养老一般是一对一的服务,这样会拖累家庭成员不说,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②得不到专业化的服务一般来说家庭成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严格的、专业化的业务培训,所以他们很难提供专业化的服务。③安全得不到保障在家里的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患病老年人一旦出现意外,将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处置。④不经济家庭养老看似比较经济,但是算上房租、水电煤气费、伙食费、护理费等各项费用,不仅不便宜,甚至会超过社会化养老的费用。

1.3社会化养老的优势社会化养老,尤其是机构养老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衣食住行无忧因专人负责照料,所以一日三餐、洗衣、清扫等普通的家务劳动,甚至喂饭、接大小便、翻身等日常生活照料都不用担心。②能够得到专业化的服务多数养老机构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之外,还提供休闲娱乐、健康保健、教育、医疗、心理咨询、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③人际交往方便,不感到孤单寂寞养老机构是很多老年人共同生活的集体场所,同龄人生活在一起,有很多共同的语言,交往起来也很方便,老年人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④生活有规律是否有规律是健康长寿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养老机构有相对严格的作息时间,饮食及其他活动安排比较有规律。

1.4社会化养老的弊端①缺少亲情进入老年期之后人们最看重、最迫切需要的是与子女和亲人的沟通交流及子女和亲人的关怀照料。②陌生由于不能很快适应养老机构的集体生活,不少老人尚未度过适应期,就放弃了机构养老。甚至有些老年人频繁地更换养老机构来努力适应养老机构的生活。③不自由统一的餐饮服务,统一的作息时间、甚至统一规格和统一风格的房间布局和装饰,会让老年人感到失去个性、失去自我,很容易产生厌倦。

因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存在上述弊端,近年来社区养老作为新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应运而生。选择社区养老的老人可以不用离开自己的住所,它既能够避免家庭养老无人照看的弊端,又可以避免机构养老陌生而无自由、缺少亲情的弊端,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很好地结合。

2我国现阶段社会化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2.1资金问题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亿9 390万,占总人口的14.3%,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1.52倍左右(截至2012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数为1亿2 751万人)〔2〕,并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解决养老事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我国从2000年起实行社会福利社会化战略。即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归根结底是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养老事业中来。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因为养老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利润少,回收期相对较长的行业。对民间资本没有太大吸引力。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的扶持是不足以吸引民间资本的。

2.2老年人的收入低,有效需求不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叫作“有效需求”。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老年人的收入低。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水平是1 300元左右。大连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达到1 738元,虽然高于全国平均,但是仍然偏低。由于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老年人的储蓄意愿较强,消费意愿却很低。老年人的收入少,支付能力差,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3社会化养老的社会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截至2012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服务机构已达4.2万个,床位381.0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62.0万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万个,社区服务站7.2万个。也就是说我国目前养老总床位数的覆盖率不到2%,即每1 000名老年人拥有的床位数不到20张。这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5%的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3%的水平。说明我国的养老服务设施缺口很大。

以大连为例,大连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早在1987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比全国提前了13年。目前大连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已达到11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9.8%,而且仍以年均4%的速度递增,高出全国3%的增长速度。目前大连市已有城乡养老福利机构315所、养老床位3.4万张,每1 00名老人拥有的床位已达到3.1张,虽然比全国高出很多,但是并不是很乐观。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矛盾突出。有的条件好且收费合理的养老机构老年人要排队等候,而那些条件稍微差或收费高昂的养老机构床位空闲严重。据调查了解,目前大连市养老床位的空闲率接近40%。

2.4服务模式单一多数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中心提供的服务仅限于清扫保洁、洗衣、用餐服务等日常生活照料,而精神慰藉、康复理疗、休闲娱乐、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临终关怀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却很少。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老年的养老服务需求。日前我们对大连市内的1 000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当被问到“您选择养老机构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时最在乎的是什么”的提问时,57%的老人选择了饮食条件、 入住费用及居住环境,33%选择了医疗服务、休闲娱乐设施,而约15%选择了精神慰藉、人际沟通、文化生活等。说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出现多样化的趋势。

2.5服务质量差拥有近2亿老年人口的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据了解,目前中国专门培养养老护理人员的大学和相关专业非常少。因此,多数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业务培训。护理人员的文化层次和服务水平都比较低。大连市内12所养老机构的234名服务人员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文化程度的服务人员占23.6%,初中文化占44.3%,高中文化程度21.3%,专科以上10.9%。专业化的业务培训,故多数养老设施所提供的服务模式单一,服务质量较差。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匮乏是阻碍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瓶颈。

2.6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条例,也未形成养老护理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养老机构自身管理不严等原因,经常发生护理纠纷,严重影响养老机构的信誉。

3解决对策

3.1深化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①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差异,实现城乡老年保障体系的一体化。②是建立我国养老保障基金,提高保障水平。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税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开征消费税、遗产税、赠予税及转让和出售国有股份等方法筹措资金,建立养老保障基金,弥补养老金的缺口,提高保障水平。③增加社会保障内容。除了正在实行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三大保险外,应该尽快实行养老护理保险。如果现在不赶快实行养老护理保险,提前着手准备,那么再过10多年,等我国老年人口的峰值到来时,再采取措施,恐怕来不及,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风险。

3.2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社会化养老事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正在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这更加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政策扶持固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管理和引导的作用。没有好的秩序和游戏规则,准会造成混乱。国家应建立统一的养老福利机构鉴定、评估、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各省市、各地区要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3.3政策要具体,应具有可操作性为了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国家及各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是大部分政策都太宏观,具体细则模糊,不具有可操作性。另外,社会养老服务所涉及范围比较广,各部门、各行业制定的政策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容易造成政策之间衔接不够的现象,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养老事业发展相关政策时一定要先召开听政会、讨论会,多听一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4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资源是养老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我国目前急需既了解我国老年社会福利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又掌握养老服务技术的专门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出现养老服务人才严重短缺,影响我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务之急。4年制本科大学可以开设社会福利专业、福利经营专业、福利教育专业,培养研究型、应用型福利人才;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可以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康复保健、老年休闲娱乐、老年心理保健与心理咨询等专业,培养养老事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3〕。

4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新华网 www.news.cn 2013.02.22

2日本新闻.日本公布人口普查数据 老龄化趋势加快〔EB/OL〕www.517japan.com,2013;4-17

3许福子.关于开设福祉专业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6):58.

〔2014-06-13修回〕

(编辑杜娟)

猜你喜欢

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家庭养老视域的我国城镇女性劳动力供给研究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系统论视角下对各种不同养老机构类型的比较研究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研究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现状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