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器械打结和双极电凝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5-01-23完叶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凝双极丝线

薛 源 薛 林 李 伟 张 铭 王 聪 完叶青

(解放军第三十七医院普外科,雅安 625000)



·经验交流·

器械打结和双极电凝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薛 源 薛 林*李 伟 张 铭 王 聪 完叶青

(解放军第三十七医院普外科,雅安 625000)

2012年8月~2014年1月,因急性胆囊炎(病程<72 h)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2例,应用器械打结结扎胆囊管,双极电凝处理胆囊三角。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86 min,平均43 min,无重大并发症发生。

器械打结; 双极电凝;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手术经验的积累,急性胆囊炎已不再是LC的手术禁忌证[1],但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的风险和难度远远大于慢性胆囊炎,由于组织充血水肿、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不清等因素,处理胆囊管断端及止血均有较大难度,容易出现胆漏、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2012年8月~2014年1月,我院对42例急性胆囊炎行LC时应用器械打结结扎胆囊管,双极电凝处理胆囊三角,安全可靠,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14例,女28例。年龄23~69岁,平均36岁。均有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无黄疸。发病72 h以内手术。入院体温36.2~39.0 ℃。查体右上腹压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彩超或CT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胆囊不同程度肿大,胆囊壁明显增厚(>0.6 cm),18例胆囊壁呈“双轨征”,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均未见明显异常。血白细胞(11.8~25.4)×109/L,中性粒细胞77.8%~90.4%。14例肝功能异常,其中10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4~168 U/L,平均64.8 U/L(正常值1~40 U/L),6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2~143 U/L,平均57.6 U/L(正常值1~40 U/L),8例总胆红素19.0~49.1 μmol/L,平均28.2 μmol/L(正常值1.7~17.1 μmol/L),MRCP排除胆总管结石。

病例选择标准: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诊断明确,排除有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发作期、有上腹部手术史、疑有胆囊癌、有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及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者。

1.2 手术方法

入院24 h内手术,术前12 h禁食,6 h禁饮水。全麻。脐上缘穿刺,气腹针建立CO2气腹,压力10~12 mm Hg(1 mm Hg=0.133 kPa),经10 mm trocar置入30°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头高脚低位,四孔法。先行胆囊底部减压。常规分离胆囊与网膜粘连,提起胆囊壶腹后充分显露胆囊三角,解剖胆囊管,距胆总管0.5 cm处用7号丝线双重结扎胆囊管。丝线长约10 cm,穿过胆囊管后一侧留线尾稍长,另一侧较短,目的是为了长侧套线后便于夹取短侧。两分离钳相对,先右手分离钳抓住长尾末端,沿左手分离钳绕线后左手分离钳抓住短侧线尾,收紧;然后用左手分离钳抓住短尾线末端,右手分离钳绕线一圈后抓住长头线尾,收紧;完成打结。确认结扎可靠后,靠胆囊侧距线结0.5 cm处钛夹夹闭,线结与钛夹间剪断胆囊管。处理胆囊管后不必刻意游离胆囊动脉,看清胆总管后,尽可能贴近胆囊壶腹,双极电凝凝合三角内组织成灰白或碳化,原则是每次凝的组织不宜太多(少量多次),当不能离断时用剪刀或单极电凝钩离断。常规自胆囊床剥离胆囊,再次用双极电凝烧灼胆囊床彻底止血。剑突下孔取出胆囊,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2 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86 min,平均43 min。腹腔引流管于术后24~72 h无明显液体引出后拔除。切口均甲级愈合,无胆漏、胃肠道损伤、胆管损伤、术后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42例随访6~12个月,无肠粘连、肠梗阻、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胆囊管的游离及处理是LC的关键。目前胆囊管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①钛夹夹闭;②生物夹夹闭;③丝线结扎。钛夹使用方便且经济,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金属钛夹亦有其弊端:①容易脱落,尤其在组织水肿的情况下更易脱落而引起并发症;②钛夹系金属,具有导电特性,在钛夹夹闭胆囊管后离断过程中可因导电而导致胆管坏死、穿孔,引起胆漏等并发症;③钛夹留置体内对周围组织可能产生有害刺激和不良影响[2];④钛夹可干扰超声、MRI、CT等影像学检查。生物夹因其可吸收材质、夹闭机制等优势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价格高,使手术费用明显增高,在基层医院使用受到限制。无论钛夹还是生物夹均有一定的夹闭范围,但急性胆囊炎时常伴随胆囊管明显增粗和水肿,可能不能完全夹闭胆囊管,随着水肿消退而容易脱落,导致胆漏等并发症。丝线广泛用于外科手术中并被公认为是对人体无损伤、最安全可靠的材料,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且价格便宜。丝线打结不受胆囊管水肿、粗细等因素影响,也不增加手术费用。腹腔镜下打结操作对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我们的体会是:选择四孔法充分暴露,最好有打结钳;丝线长8~10 cm,丝线穿过胆囊管后一侧线尾较长,另一侧较短,短者放在长者附近,目的是方便套线后夹取;打结最好打外科结,确保每个结扎实可靠。

分离胆囊三角是LC的又一个难点,分离过程中常因出血及粘连导致胆道损伤或中转开腹。急性胆囊炎的Calot三角区及胆囊床充血、水肿,质脆,结构不清,胆囊动脉与条索样纤维组织无法区分,很容易离断大出血[3]。超声刀或LigaSure离断法止血、离断效果好,热损伤小[4];但超声刀或LigaSure费用较为昂贵[5]。双极电凝处理胆囊动脉直接、方便,无异物,无耗材。杨振德等[6]报道167例LC中单用双极电凝行胆囊动脉止血,无中转开腹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总结本组手术经验,我们认为双极电凝具有以下优点:①不需游离胆囊动脉,从而有效降低了在分离过程中出血、胆道损伤的风险,同时简化手术步骤;②遇有多支变异动脉时一并处理,不增加手术步骤;③游离胆囊管或剥离胆囊过程中如遇出血,双极电凝可直接钳夹出血点行精确止血,较之单极电凝钩或分离钳止血具有独特的优势;④双极电凝在有液体如生理盐水、腹腔渗液或血液等的情况下,同样起电凝止血作用,这也是单极电凝所不及的;⑤分离组织时选择少量多次,可以保证止血效果,避免损伤变异胆管。

总之,急性胆囊炎行LC风险及难度较大,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术者具备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采用器械打结处理胆囊管和双极电凝处理胆囊三角是安全、可行的,风险低,操作简便,节省手术费用,特别在基层医院有其优势和应用价值。

1 王小军,陈大伟,费哲为,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3):236-239.

2 胡三元,张光永,于文滨,等.腹腔内留置钛夹转归的实验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7):428-429.

3 余同辉,黄峻松,黄奕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2):1082-1084.

4 丁宏文,毕晓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及电刀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对比分析.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4(4):393-394.

5 司徒升,余建雄,周佩华,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阑尾系膜的不同处理方式.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4(1):29-32.

6 杨振德,周 檎,梁廷华.腹腔镜下单用双极电凝行胆囊动脉止血167例报告.四川医学,2010,31(12):1822-1823.

(修回日期:2015-05-19)

(责任编辑:王惠群)

R657.4

B

1009-6604(2015)08-0759-02

10.3969/j.issn.1009-6604.2015.08.026

2014-11-17)

* 通讯作者,E-mail:15316549@qq.com

猜你喜欢

电凝双极丝线
关于双极模糊图的邻域连通指数注记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改版升级啦!红丝线栏目
(i,k)-步双极单值中智竞争图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蜘蛛
读书,缝补三代人心灵的丝线
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观察
风筝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