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脏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管理

2015-01-22姜凤琴山东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山东淄博255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老年心脏病

姜凤琴 (山东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山东淄博25 500 0)

老年心脏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管理

姜凤琴 (山东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山东淄博25 500 0)

【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心脏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2/ 2014-12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麻醉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50例患者,29例行桡动脉测压,占58.0%,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测压,占100.0%.术中对16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给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6例心功能较差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7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术中给予艾司洛尔进行治疗.以上患者经治疗后均获良好的疗效,麻醉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保持稳定,术毕均送回病房,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临床医师和麻醉医师应做好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工作,强化术中监测,保持循环稳定,把握患者的容量变化,并积极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以有效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

【关键词】老年;心脏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麻醉管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心脏病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逐渐趋向老龄化方向发展.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的脏器功能及代谢功能逐渐减退,且常合并有多种疾病,故对手术麻醉的应急调节能力及耐受力均比较差,从而导致手术风险明显增加[1].近年来,老年心脏病患者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概率逐渐提高,这就增加了该类患者的麻醉风险[2].为了提高老年心脏病患者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本研究选取2013-02/2014-12我院收治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麻醉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02/2014-12我院收治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8~91(平均81.37±8.41)岁;ASAⅡ~Ⅲ级;29例患者合并冠心病,包括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4例高血压;2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3例患者的心电图ST-T段呈不同程度的变化,11例患者为心房颤动,5例患者为频发室性早搏,3例患者为Ⅱ°传导阻滞.50例患者中,5例患者合并陈旧性脑梗塞,4例患者合并老年痴呆症; 21例患者进行股骨头置换,18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8例患者行单膝或双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2 麻醉方法 50例患者中,27例患者施行全身麻醉,15例患者施行硬膜外麻醉,8例患者施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 min给予100 mg鲁米那钠和0.5 mg阿托品肌内注射,待患者入室后常规进行开放静脉,给予面罩吸氧,局部麻醉下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以进行测压.①全身麻醉:给予0. 05~0.07 mg/kg咪达唑仑,0.5~0.8μg/kg的舒芬太尼,0.1~0.2mg/kg的维库溴铵,经静脉注射.对于心脏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适当调整用药量,待肌松后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常规经颈内穿刺静脉置管.麻醉维持时连接麻醉机,通过丙泊酚5~10mg/(kg·h)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及七氟烷吸入的方式进行麻醉维持,并酌情给予瑞芬太尼.术前20min停止给药,术后根据患者的拔管指征将气管导管拔出,待患者各项体征稳定后即可送回病房.②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常规给予0.05~0.10 g苯巴比妥钠,按照患者的手术要求取L2~3或L3~4间隙为穿刺点,给予0. 375%浓度的罗哌卡因经硬膜外给药进行局部麻醉;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患者同时给予10~15 mg耐乐品联合麻醉,术中患者给予鼻导管供氧.

1.3 全麻监测 所有患者均持续进行有创压监测,通过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反应患者的麻醉深度,构建中心静脉测压,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和处理.

2 结果

术中50例患者,29例行桡动脉测压,占58.0%,所有患者均行中心静脉测压,占100.0%.术中对16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给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6例心功能较差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7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术中给予艾司洛尔进行治疗.以上患者经治疗后均获良好的疗效,麻醉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保持稳定,术毕均送回病房,无1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自身具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患者手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内容.根据其危险性大小可分为:①高危因素,包括严重或不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及严重瓣膜疾病等.②中危因素,包括既往有心肌梗死史、轻度心绞痛、充血性或代偿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等.③低危因素:包括高龄因素、非窦性节律、心电图异常、心功能差、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及既往有脑血管意外史等.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疾病均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均可导致人工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心脏危险情况分级、伴发疾病情况及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手术能力和耐受麻醉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估[3].相关研究表明,对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做好麻醉管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中,我们对50例患者术中给予中心静脉压及有创血压监测等方法进行管理,有效确保了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和麻醉医师应做好术前准备和风险评估工作,强化术中监测,保持循环稳定,把握患者的容量变化,并积极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有效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尹 芳,吕 琳.457例老年心脏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临床调查[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17(z2):102-103.

[2]武建忠,宋铁鹰,王文立,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J].河北医药,2010,32(5):590-591.

[3]陈玉梅.高龄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50例[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5):2453.

[4]朱宇翔,宋铁鹰,王文立,等.高龄心脏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风险评估与麻醉管理[J].河北医药,2010,32(3):295-296.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94(2015)07-044-02

收稿日期:2015-05-22;接受日期:2015-06-06

作者简介:姜凤琴.大专,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麻醉.Tel:0533-3174450 E-mail:zxy2003611@qq.com

猜你喜欢

老年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Smog in Los Angeles
大批先天性心脏病贫困儿童获免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