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教学练战一体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公安大学实践探索为例

2015-01-21王红丽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内涵

谭 胜, 王红丽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发展规划办, 北京 100038;2.中国刑警学院教务处, 辽宁沈阳 100511)

试论教学练战一体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公安大学实践探索为例

谭胜1,王红丽2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发展规划办, 北京100038;2.中国刑警学院教务处, 辽宁沈阳100511)

摘要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概念的提出,是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实践反思的结果,是针对当前公安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一种改革理念。“教学练战一体化”不只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一种形式,有着内在的“一体化”内涵。公安大学“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突出“教”的系统性、科学性,“学”的内发性、主动性,“练”的针对性、实效性,“战”的真实性、职业性,形成“基础—转化—提升—认同”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融会贯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练战; 人才培养; 一体化; 模式; 内涵

0前言

“教学练战一体化”是在教育规律和行业规律的双重规格和要求下,针对公安高等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造就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公安大学“教学练战一体化”理念酝酿于2005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之中,成形于2010培养方案,实施于《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

1“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提出及其背景

“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起源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结合公安人才培养特殊要求,增加“战”的环节和要求,其理念构思从嫁接到整合设计,再到实施,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必要性。

1.1 对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

长期以来,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强调公安特色,以政治特色强的育人机制,以专业化的高等学历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公安专门人才,但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步显露。比如:大学通识教育与公安专业教育的平衡点难以把握,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客观成分而忽视学生自我感悟、自主提升等主观因素,出现明显的唯逻辑化和纯客观化倾向;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强,工作上手快,但学习创新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等等,由此,引发人们对公安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向进行反思。

1.2 部属公安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从部属公安院校2008级公安专业本科生开始,国家取消毕业生就业公务员资格性考试政策,毕业生就业直接参加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的职位竞争性考试。这将对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虽然2015年公安院校毕业生入警就业问题有所改观,但如何在公安专业教育的同时,统筹考量公务员考试有关综合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尽可能的扩大视野,保证公务员考试的通过率,这仍是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急需面对的问题。

1.3 全国公安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出现趋同化倾向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国已有20余所本科公安院校。部属公安院校相对于地方院校,公安特色鲜明,但是,与其它公安院校相比,一些本科专业设置趋同,同类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不明显,校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这也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实现的一个目标。

1.4 公安院校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需要有机衔接

高层次公安专门人才培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部分公安院校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但是公安学科毕竟为新兴学科,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知识架构、理论体系有待完善,这直接影响到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整体设计问题。在巩固本科教学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如何与研究生教学有机衔接,为培养拔尖创新型高学历人才奠定学科基础,是公安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深刻内涵

“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主旨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内涵。

2.1 对“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不同认识

在“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论证及改革实施阶段,对其涵义和实施途径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特别是对于其适应性、重心环节、实施途径等问题争议较大。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1)“教学练战一体化”只是一种职业教育的形式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练战”一体化核心是“战”,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掌握一种实战技能。因此,“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只适用于公安职业型教育,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是最好的实施场所,而普通公安学历教育不适合采取这种培养模式。

(2)“教学练战一体化”是各教学环节的组合体

这种观点强调“教、学、练、战”各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认为实施好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教”—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课堂学习、课外学习;校内学习、校外学习;“练”—单项训练、基础训练;专业实验、综合实训;“战”—仿真实践、全真实践;计划实践、临场实践。

(3)“教学练战一体化”是一种课程组合框架

这种观点将“教学练战一体化”理解成一种课程体系,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体系。“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重点一是要搭建这种课程体系,二是要完成该课程体系框架内的实验实训课。

2.2 “教学练战一体化”内涵的分解

以上3种观点是对教学练战一体化理解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但总体来看,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就公安大学办学实践来看,“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其他公安军事院校办学经验,针对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整合优化,内涵深刻。

(1)“教学练战一体化”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理念就是要针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专业与职业”、“通才与专才”、“知识与能力”等现实矛盾与问题,融合“厚基础、宽口径”的素质教育和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强化“强能力,重实战、突特色”的专业能力培养,突出专业技术支撑点,兼顾学生第一任职和发展后劲需要,着力打造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因此,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公安学历教育特别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2)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是“教学练战一体化”理念的灵魂

“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公安工作需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公安专门人才。公安大学“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是针对“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学生毕业后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等学校和学生个人发展关键问题,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标准,是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和检验指标。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延伸和贯穿教、学、连、战各个环节,作为“教学练战一体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体框架。

(3)“教学练战一体化”要突出重点教学环节

“教、学、练、战”四大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支点和抓手。“教”,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双导师制等环节在教学方面,落实“厚基础、宽口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强化教与管的有效结合、提升教师课堂管控能力、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改革和探索学生的学习途径及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练”,要强调理论和实战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模拟教学、网络教学,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本专业实际业务工作的流程,分段抓住主要节点、环节。“战”,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解决学生能干什么,要紧密结合公安实战需要开展培养工作,确保学生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4)“教学练战一体化”具有自身内在一体化体系

“教、学、练、战”四大环节虽有相对独立的涵义,但各要素相互包融与渗透,围绕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希翼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化、课程设置模块化、实践教学层次递进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形成一体联动的教学体系,即确立了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行业人才需求的双重使命为目标,抓住“素质通识—行业基础—专业技术支撑点”这一条主线,创设“实务—实训—实践”能力发展路径,达到“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上的融合贯通,促进“知识—技能—能力”学习训练上的转化提升,解决“通才—多才—专才”培养模式上的矛盾冲突,实现公安行业院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整体目标。

3公安大学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

近几年来,公安大学紧紧把握“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围绕“七个特色”人才目标,积极推出创新举措,推进和深化改革,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显成效。

3.1 围绕“业务扎实”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突出“教”环节中的系统性、科学性

“教”是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起点,是“七个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体设计,对其他环节具有统领和基垫作用。

(1)设置了“321”架构的本科课程体系,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学生毕业后“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突特色、强能力”的要求,着眼“行业—专业—职业”的融合,构建“平台加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321”课程体系。即3个基础:素质通识基础、法律通用基础和公安通修基础的课程群;2个支撑:学科支撑和实务支撑课程群;1个方向:专业的学科及技术支撑点特色优势方向课程群。

(2)夯实了学科专业基础平台,搭建完备的公安知识体系。2011年,学校成功申请设立了“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结束了公安高等教育没有一级学科的历史。学校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成功获得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新设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学校组织出版《公安学通论》《公安技术通论》,进一步夯实公安学科基础,完善知识体系。

(3)以素质为核心,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加大与实战部门合作的力度,建立教师教官双向交流机制,加大了教师到公安实战单位锻炼的力度,出台了选聘公安实战单位业务骨干到校担任教官的实施办法,建立来自实战部门的不同类型的教育专家库,聘任一流的公安行业领域实战型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和导师,全力打造了既具理论水平又有警务实战能力,既有校内专任教师又有警务教官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4)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案例教学法。学校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根据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了教学案例库,运用鲜活的实际案例,将课堂的案例讨论分析,训练场的案例模拟实训,实战现场的案例模仿应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思,寓学于练,寓战于用,寓新于研,创设了“实例、实训、实景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案例教学法,最大限度增强教师教学效果。

3.2 创设条件,用心引导,使学生在思想上忠诚可靠,业务上敢于创新,强化“学”环节的内发性、主动性

“学”是消化、吸收、转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学校积极创设各种条件,培养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勤学习、善思考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提出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参与科研学,在实践中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养成教育为主要途径,建立学生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学校实行了层次化教育,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一年级以角色转变教育为主,着力引导学生实现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普通青年到预备警官的转变;对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对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加强立志成才和业务素质教育;对毕业生强化“第一任职需要”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公安工作中自觉拒腐防变能力。

(2)以科研创新带动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学习创新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学校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和“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兴趣小组、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比赛、科研项目训练等科研创新活动,成立了校级学生科研协会和大队学生兴趣小组,依托学院(系部)建立了学生科研指导教师队伍。加大学生科研经费支持额度和奖励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科技竞赛、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创新。

(3)改革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将本科生由按年级编大队改为按专业设置大队,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了学习训练正规化、日常生活条令化、行为举止规范化、内务卫生标准化。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将学生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等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并将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评优评先、党员发展、研究生推免、就业推荐等紧密挂钩,“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3.3 强化学生业务训练,注重素质拓展和一专多能,突出“练”环节的针对性、实效性

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路,通过科学设计实验实训科目、搭建实验实训体系以及开展素质拓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扎实推进校内公安业务实验实训,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

(1)搭建系统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2010年,学校成立警务实战训练部,具体承担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任务,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思路,专业教学单位以专业实验、实践课方面为主开展实训工作,而警务实战训练部以“条”和“系统化”训练为主,强化警务综合实训教学。同时,开发了相对完善的实验实训课程,即理论教学实验、综合性设计实验和开放性研究实验和课程专项实训、执法综合实训和专业特色实训三个层次实训内容。其次,建构贯通公安一线工作的公安刑事执法、公安行政执法以及公安信息系统应用等三个综合实训模块。

(2) 推进实验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学校以完备的警务训练场馆等为载体,以模拟实战训练为主要手段,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要内容,配合教师演示与重点引导,推进校内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特别是在综合实训方面,学校整合相关专业力量和课程内容,形成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组,成立学生专业特警队,串块为线,将公安某一特定实践过程中常用的、主要的执法手段、措施、程序等按照公安工作实际需要整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综合实训体系。

(3)开展学生广泛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练战一体化”整体框架之中,广泛开展警务技能大赛、警营文化月、法律文化节、每周一次主题班会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于一体的素质拓展活动。重点打造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警务论坛”、“中国警界明日之星论坛”、“京华名流进公大”、“外国驻华警务联络官进公大”、“优秀校友回公大”、“公大读书交流会”等一系列文化精品项目。

3.4 在实战中运用和检验,在实战中固化和提升,融会贯通,精于实战,突出“战”环节真实性、职业性

实战环节是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连接校内校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所教、学生所学所练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检验,是学生感知社会、熟悉公安工作必经阶段。

(1)建立层次递进的学生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校外实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社会实习,在第一学年暑期进行,学生主要到原居住地公安机关熟悉基层公安工作。第二层次为专业实习,在第五或六学期进行,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主要到市、县公安局或城区分局的相应部门进行实习。第三层次为毕业实习,在第七学期进行,学生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到公安机关相应部门参加专业性实际工作和调研,从而进一步增强专业意识和技能。

(2)进行大规模、长时间校外专项实践。根据公安部党委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公安大学先后选派12 000余人次师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一系列国家大型活动安保任务。广大师生严格执勤、忠于职守,热情服务、无私奉献,以零事故、零伤亡、零违纪、零投诉的出色业绩向社会各界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3)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拓展学生校外实践途径。根据学校《关于开展校局合作构建战略支撑点工作方案》,学校搭建多方位的社会实践交流的平台。一是面向国际警察教学科研机构,通过互派国外同行教官、访问学者、国际警务论坛、外国警察驻华联络官联络机制等品牌活动,已与俄罗斯内务部莫斯科大学等12个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二是面向警务实战部门,根据警务工作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育人功能,已建成3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可有效地满足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三是面向有关企业、研究机构,建立多个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基地。

4结语

总体来看,公安大学“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举措涵盖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各种举措紧紧围绕“七个特色”的人才培养优势和目标,在“素质通识、行业基础、专业技术支撑点” 三个教学领域寻求平衡和最优化,在“行业、专业、职业” 三个层面层次递进,注重“教”的系统性、科学性,“学”的内发性、主动性,“练”的针对性、实效性,“战”的真实性、职业性,形成以“教”为知识基础平台,以“学”为承接转化枢纽,以“练”为技能提升手段,以“战”为职业认同环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使得学生知识、技能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融会贯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教学练战”一体化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是一种教学体系,汇聚了公安教育领域多年实践经验和公安教育界的理想与追求。“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的两年多年来,学校教学体系运行明确规范,教学思路和任务目标清晰有序,“教、学、练、战”各环节主旨鲜明且措施有力,特别是学生在参与实战锻炼和大型安保活动环节中立足学业、巩固专业、体验职业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和公安机关普遍认可和赞扬,“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入学入警问题、双师型队伍建设问题等软硬件条件还不成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进程和效果。放眼长远,我们要紧紧把握“教学练战”一体化精髓和主旨,坚定“五个结合”办学思路,突出“七个特色”人才培养目标,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总结经验,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公安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程琳.创建国际一流警察大学 培养造就合格优秀警官——关于公安大学办学思路和培养特色的几点思考[J]. 公安教育, 2010(1).

[2]程琳.以新设公安一级学科为龙头,努力开创公安教育新局面——关于公安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

[3]罗振峰.“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适性分析[J].公安教育,2011(12).

[4](美)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陈小明)

作者简介谭胜(1980—),男,安徽人,讲师,公安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中图分类号D035.315

猜你喜欢

一体化模式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