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究

2015-01-17林霄

学理论·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自媒体大学生

林霄

摘 要:自媒体的兴起,推动和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渠道,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基于此,须充分认识自媒体的特点,并就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队伍建设、大学生素养培养及教育形式的转换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4-0194-0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内在、静态的心理状态、自觉意识、情感体验或素质,更是一种基于心理过程的外在、动态的社会责任行动;是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知和特殊情感认同,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坚决态度及负责的行动,是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认同和社会责任行动的有机统一体[1]。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对自身、家庭、社会、国家的自觉意识和对应承担责任的义务。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国之栋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更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自媒体的内涵

“自媒体”(We Media) 的定义由美国媒体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共同提出:“We 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解释说来,自媒体的主体是人,人人都是信息、新闻的传播者;依托信息科技高度的交互性、自主性的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2]。自媒体作为经济全球化孕育下最受大众青睐的科技产物之一,其自身多元化、草根化、开放性、交互性、隐匿性、平等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着当代人渴望自由、平等、多元、多面的互动交流需求,是大众自觉意识的表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其中使用即时通信的网民规模达5.88亿,使用率为90.6%,其中占比最高的是20~29岁人群;报告指出有53.1%的网民认为自身依赖互联网,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网民以63.9%的高认同比位居第一。自媒体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年学生中有极高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及用户黏度。

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作为自媒体平台占比较高的使用群体,自媒体平台改变了其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自媒体环境下,言行相对自主、开放和隐蔽,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隐患也日渐凸显,并冲击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应对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点。

1.不同意识形态的价值博弈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信息传播的无国界对接,不同文化相互交织、冲突、碰撞、融合。其中不乏西方敌对势力抢夺互联网话语体系的主导权,将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通过网络媒介肆意传播,意图侵蚀消解我国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达到垄断全球互联网舆论的目的,给我国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大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变化的重要时期,其立场、认知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不成熟,对自媒体时代多元价值观念的判断能力较弱,加之部分大学生存在从众性与盲目性,极易被自媒体信息中夹杂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侵蚀,淡化自身社会主义的优越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陷入价值认同困境,在困惑中,易将自身错误的价值认同观念借由自媒体传播给他人,形成恶性循环。这种价值观认同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认同与养成,甚至会给国家的安定团结带来隐患。因此,高校应通过发展主流价值认同来引领、整合、推动社会责任感教育,围绕“社会责任感”的价值教育,使社会责任感教育成为师生间寻求价值认同、构筑价值共识的过程[3]。

2.自媒体环境失范问题

自媒体构筑了开放性的社会话语系统及话语空间。在自由、开放、无约束的大环境下,不论是民间话语还是主流话语,无论在民间舆论场或主流舆论场,自由意志在相互碰撞、融合,激发思想观念新火花的同时,也带来诸如低俗、暴力、色情、虚假、反社会、反道德等内容的话语失范问题。

由于互联网环境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规范,政府及职能部门监管不全,网络话语失范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自媒体独特的隐蔽性、匿名性、免责性等特点,使部分用户将平日无法释放的压力宣泄于自媒体平台,或夸大其词,或刻意营造网络谣言,各种负面情绪或谣言容易蔓延,因此,自媒體环境更凸显了规范监管不力这一突出问题。大学生作为人格趋于成熟的“半社会人”,甄别能力有限,易盲目相信或投入他人谣言推波助澜而不自知,潜移默化中降低了个人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标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来自学业、未来职业规划、情感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使大学生有很强的同理心,抗压能力弱,他人在网络上宣泄的负面压力易使其陷入消极、颓废的情绪中,若长期被负面情绪包围,极易迷失自我,失去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信心及责任心,失去对社会责任的坚定立场,将无法承担社会责任。

3.传统社会责任感教育地位的消解

传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模式,多是教育者向学生单向灌输主流的教育理念,内容多以教育者的视角解读,在教育主阵地有着强大的主流道德观念及舆论优势。但传统社会责任感教育话语严肃且说教意味浓厚,教育内容和形式多空洞、乏味、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大学生相对差异化、分散化的看法在主流思想的浪潮中易被忽视,学生自身个性及特点易被埋没,教育收效不明显。自媒体打破传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权威性地位,自由、生动、快速、无障碍、无时空界限的传播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赋予了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提供了反复学习教育课程的技术支持,提供了即时反馈、交流学习的平台,开创了学习进度动态化的网络模式,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加强了大学生交流沟通的诉求,释放了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充分给予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极大激发了大学生的热情,网络化教育模式正日益受到学生的青睐,消解了传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影响力。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责任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诠释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核心是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道德观。社会责任感教育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和情感,调节人的思想与行为,固化成为个人实践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牵引着现实的主观改造和客观改造活动[4]。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保障和实践伙伴。而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提供更广泛、快速、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可以说,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渠道和新尝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承担着“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健康发展”的时代重任。其科学性要求社会责任感教育遵循事物客观发展之规律,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舍弃陈旧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吸纳多元化教学成果,契合时代之发展和民族精神,牢固树立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开创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在现阶段能解决传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自媒体自身开放性、交互性、自由化等特点,加速了知识传播的宽度、深度及广度,将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课堂教育延伸至互联网,加强各校大学生间的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的评价体系,给予大学生自身更客观,更多元的分析评价。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为大学生丰富和扩充知识体系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更满足其作为“半社会人”了解社会资讯的诉求,为日后融入社会群体积累宝贵经验。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下,开拓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领域,打破原有教育界限的桎梏,为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个性化学习,保证了学习的成效。

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突破

自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大学生较依赖的媒介载体,其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新视角,也带来新的改革路径。

1.自媒体时代教育队伍素质的提升

自媒体时代,急需打造一批责任意识强、熟悉自媒体、善于利用自媒体进行宣传和教学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群体走上互联网道德教育之路。

第一,培养与深化队伍的自媒体认知。因教育者对自媒体的认知良莠不齐,高校应积极开展培训,普及自媒体相关知识和技能,联动自媒体相关企业,熟悉自媒体运作方式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自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的前瞻性思维方式和网络教育意识的敏感度,系统拓展社会责任感教育认知,激发教育队伍的潜能和兴趣,达到提升队伍自媒体化的目的。

第二,鼓励与创建队伍自媒体化。高校应大力支持教育工作者开通自媒体平台,亲身体验、熟知自媒体,借自媒体整合教育资源,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内容,填补网络社会责任感教育空白、抢占自媒体平台教育阵地,为教育发声。

第三,明确与强化队伍角色。自媒体时代下教育工作者兼具多元化和跨领域性的特点,只有明确的工作角色,才能有效避免片面看待教育使命和教育内容等问题。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扎实推进工作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大新兴媒体的操作技巧,洞悉自媒体发展趋向,强化自媒体环境下的教育意识,培养灵活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调整和引导高校社会责任感教育动态化、常态化发展。

2.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自媒体素养的突破

所谓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自媒体素养,是指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于自媒体所具有的获取、解释、分析、评估、使用和创造的能力,是自媒体时代语境下对大学生提出的教育要求,是衡量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内在素养修炼的重要标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大学生的媒体素养仍处于自发状态,且存在基础性缺失,自媒体环境下一些不良因素对大学生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唯有不断突破和创新,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第一, 吸收与内化自媒体知识的突破。随着技术革新,自媒体不断推陈出新,要求大学生不仅熟知自媒体类型、性质、特点、用途等,更应深入了解信息自身的价值取向,科学把握自媒体发展动向,从纷繁复杂的信息表象中获取真实的信息内涵,实现自媒体的传播信息到自我素质提升的内化[5];社会责任感教育作为包含国家、集体、家庭和自我责任感四要素的有机整体,体现了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然而自媒体时代充斥着碎片化信息,不少大学生养成依靠直觉和联想的跳跃性阅读和思考的方式,削弱了自身思维的条理性、连贯性、深刻性与系统性。无形中形成了受教育者思維方式跳跃性、连贯性差与教育内容完整性、系统性间的矛盾。高校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场所,应结合自媒体的特性,开展灵活多样的自媒体能力课程培养模式,组建专业队伍适时洞察自媒体技术发展动态,并运用自媒体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自我素养。

第二, 接纳与构建自媒体价值观教育的突破。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呈多元化、低可信度、“去中心化”、复杂多样等特点,分散着大众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关注度,消解着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冲击着正统价值观念,促使“无核化”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凸显。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自媒体自身特点,判断信息传播的价值取向,把握大学生自媒体素养的核心,重点培养大学生解读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其面对纷繁复杂的自媒体环境时,仍能做出公正、客观的信息价值判断,明确信息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

第三, 改造与创新自媒体技术能力的突破。自媒体双向交互模式,突破传统单向性传播模式的界限,使人人都可能成为传者和受者,大学生群体往往习惯利用自媒体抒发己见、传播思想。需要大学生提高利用自媒体技术的能力,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参与自媒体传播,切实提升其在自媒体环境下的地位及作用,为日后把握、利用自媒体动态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教育者应善于利用自媒体平台向大学生传播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分享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教育阵地自媒体传播动态化、常态化。加强自媒体的监管体系,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下结合实际,创立专门机构、掌握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实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专业化、规范化。

第四,颠覆与重塑自媒体内容方式教育的突破。自媒体自身便捷化、多元化、开放性的裂变传播模式极大程度节省了参与者接收传达讯息的成本,其自身虚拟性、无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使参与者在互联网环境拥有隐瞒、虚构自身身份,摆脱现实约束力、网络行为自由化的权利。低成本、低约束、高能效的传播能力,使自媒体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信息可信度低、网络参与者心理隐疾等问题。因而发展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上与时代同步,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接受能力;积极应对网络环境下的种种弊端,正确引导社会责任感教育发展;加强对大学生的关爱和心理抚慰,借助不同形式的沟通,缓解和解决因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而产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开展自媒体环境下如心理知识推送、心理交流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形式的转换

当今社会,自媒体环境离不开社会责任感教育,而发展社会责任感教育也一样离不开自媒体平台,但目前,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能完全驾驭自媒体平台为其所用。因而如何开展切实可行的教育形式转换,是有效教育的关键。

第一,教育话语生活化。传统社会责任感教育传达的内容,多来自书籍文刊,表述形式文本化、语言凝练但略显晦涩,不具备生活化气息。自媒体环境下的话语形式自由且富于生活化,文本话语在自媒体语境下不具备竞争优势,需转变话语形式以满足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利用生活化语言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发挥责任教育导向功能,帮助大学生全面、深刻、自主地掌握自媒体环境下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提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成效,切实帮助大学生甄别自媒体平台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内容,升华其道德标准;教育者在自媒体平台发表如“心灵鸡汤”等,题材贴近生活的感悟与思考,透过富有感染力的生活点滴向大学生展示社会责任感教育,引起共鸣,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第二,教育对话平等化。科技的发展带动传播方式改变,自媒体时代,多视角、多观点、多立场并存的传播特点,实现了使用者自媒体环境下的平等化,带动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群体由传统“师尊重教,师道尊严”的教育理念向师生平等交流的方向转变,促使傳统教育单向输送的教育形式向教育主客体双向互动转变。教育工作者应舍弃“唯师尊”的习惯定位,明确师生关系平等化,释放教育工作中的绝对控制权,鼓励学生自主性发挥,促进师生交流沟通平等化,创建师生平等交流的自媒体平台,在交流中促进大学生对自我社会责任感的新认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应建立平等对话制度,净化学校自媒体交流环境,规范教育主客体交流行为,营造相对自由的教育氛围,促进师生间、学生间、老师间的平等交流,为即时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发展现状提供了可能。针对大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为高校抢占网络舆论阵地、推动自媒体环境良性发展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魏进平,冯石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机理和提高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2]丁凯,曹石亚.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交流新特点与高校宣教网络的优化[J].江淮论坛,2014(5).

[3]刘小兰,杨立国.新媒体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究[J].教育,2015(7).

[4]唐亚阳.杨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5(6).

[5]张泰来.新媒体素养: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

[6]陈志勇.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自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