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2015-01-17孟宪杰

学理论·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高校教育

孟宪杰

摘 要: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当充分认识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必须明确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历史使命,加强教育引导,重视社会实践,强化环境熏陶,着力构建民族精神教育的完整实施体系。

关键词:高校;民族精神;教育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4-0181-02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高等学校作为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功能社会机构,其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高等学校无疑应该有力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

一、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又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格。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集中体现着这个民族文化的根脉,或者说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当前,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站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的高度,高举民族精神的伟大旗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全民族的进取精神和创业精神,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造就更广大的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国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作为整个文化建设基础的教育,在延续民族血脉、发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中有着重要地位。对高等学校而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国高校是传播、承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高校有数量众多的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有收藏丰富的文化典籍,有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中担当重要角色。这不仅表现在对校内学生的直接灌输、教育和熏染上,还表现在对校外普罗大众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上。民族文化在校园内外的生发和传承,必然使民族精神得以彰扬和拓展。

其次,高校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思想、新精神的重要摇篮。高校历来精英荟萃,八方思想汇聚,有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有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孕育真理的思想熔炉、科技创新的发祥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社会潮流的助推器。作为引导社会前行的精神家园,弘扬传统的优秀民族精神离不开高校,培育新的先进的民族精神即时代精神同样离不开高校。由于高校在中国社会的特殊位置,它较早认可了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开放、竞争等现代文明观念。今后它依然会吸纳和融会西方乃至全人类民族精神的精华,来为中华民族精神增光添彩。高校还可发挥自身优势,对全社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及经验加以总结和研究,揭示其规律和特点,必然会有力推动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高校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力军。统计表明,2014年我国各类高校在校学生已达2 468万。当代大学生承载着祖国赋予的伟大使命,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培养出的人才不应当只具有能谋得饭碗、求得生存的一技之长,而应当头脑开放、视野宽广、胸襟博大、身心健康,是全面发展的人。关心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必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大学生中弘扬民族传统,培育升华民族精神,是各类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路径

在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要性的基础上,高校必须把大力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构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完整实施体系。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党和国家近年来相继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文件,各类高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高校要发挥多年来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和优势,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各校应从校内外实际出发,制定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以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依。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在其中增加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或以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或纳入“形势与政策”课,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课堂教学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各专业教学应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因材施教,把培育民族精神分解到各相关课程,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理工专业应积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文史专业则应尝试设置自然科学类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是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使大学生明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国家振兴富强的奋斗历程和伟大业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要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要进行国防、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

高校可因地制宜,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教育形式,突出爱国主义的核心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利用各类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建立和健全升降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等制度,组织学生参观瞻仰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总之,高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个方面都要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力求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使大学生了解、熟悉并接受民族精神,强化国家意识,升华民族情怀,使其成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重视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与工农群众相联系的有效途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大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熟悉民情,提升道德修养,陶冶情操,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生产劳动、科技服务、军事训练、勤工助学等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自我教育,身心得到锻炼,素质得以全面提高,民族精神得以孕育和传承。重大关头、非常时刻,民族精神会受到大考验、得到大激发。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其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己所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民族意识会得到特别的强化。就社会各界而言,现阶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就大学生个人而言,贵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通过实践,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知会上升到内心情感、思想的认同,最终能够外化为自觉的爱国行为。通过实践活动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会培育出新的先進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三是强化环境熏陶。环境有小环境和大环境之分。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好的校园小环境可以为社会大环境的优化做出积极贡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良好的校园小环境。不同的高校一般都具有特定的校园文化精神,但以国家、民族的振兴和昌盛为己任是所有高校的共同宗旨。所以,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要大力加强校风建设,开展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活动。积极向上的校风会塑造出莘莘学子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校训、校徽、校歌的全面出台,适时开展热烈的校庆,都有利于学风、校风的弘扬和光大,有利于焕发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以杰出人物、地方文化等不同系列规划文化景点,突出爱国主义主题,以此陶冶、升华学生的民族情感。要发挥校园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作用,紧紧抓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并依托新媒体,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通过长期化、全方位、多样式的探索和创新,力图最终构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2]这为我们指明了当代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和标准。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需要。高校要在大学生中全面培育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自由精神、理性精神、法制精神、创新精神、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契约意识等,着重培育爱国精神、团结精神和自强精神。要使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包括民族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增添新的内容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Carrying forward and fostering national spirit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G Xianjie

(Yunyang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 Shiyan 442012,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hould ful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carry forward and foster the national spirit 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guidance, attache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practice,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 influence, and strive to build a compl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高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