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微

2015-01-17文龙陈亚强李济堂

学理论·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高校

文龙 陈亚强 李济堂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各级党委设立在青年学生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形态,它不仅是党组织与青年学生之间对话、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党的理论宣传、党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在青年学生中的贯彻执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现实中呼吁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进行反思的声音此起彼伏。本文从目前反映最强烈的诸多问题入手对问题本身以及具备可行性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4-0147-02

社会主义社会需要高校学生党支部为其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共产党员。“一些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又不强,不能够长久坚持下去,时而对自己严格时而对自己过于放松,政治觉悟不高;一些党员在看到同学中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时就当作没看见一样,不想得罪同学,思想认识不正确,个人作风建设需要加强和改进;有的党员,只顾管好自己的学习,和其他成员之间很少联系和沟通,更别说一起组织参加活动了,他们基本上都是独自行动、缺乏团队意识,只注重个人发展。”[1]那么,为什么这样的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到党组织,难道已经没有比这些同学更加优秀的学生可以被党组织培养和吸纳?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究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在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吸纳接收上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

(一)在支部书记等干部的配置与选派方面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一个有层级的党组织,一般是由院系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由支部书记提出人选并由支部会议讨论产生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组成支部委员会。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顺利地开展学生党支部的日常活动,有利于对党员的培养教育。

然而,这种模式下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其一,由于党支部书记大多是院系的党委秘书、团委书记或辅导员兼任,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强求他们抛弃个人合法合理的事务而去顾全大局。对于这种“沿用辅导员兼任党支部书记”的传统有学者也提出了质疑[2]。坦白讲,一个学年中用来建设学生党支部的时间也只有上级党组织开展的评比活动、党员吸纳接收的会议等有限的组织生活,这对于学生党支部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其二,这种模式下由于支部书记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受到压抑;这使得学生党员在多元化社会思想的冲蚀下,政治意识薄弱、思想意识不坚定的一部分学生党员的“缩量”和“变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其三,目前对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信仰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教育工作嚴重缺乏。某些学生党员甚至信仰宗教、公开地质疑党史的真实性、质疑党的合法性合宪性,对党的最终目标、党的指导思想等都不能正确回答,令人匪夷所思。

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短板问题,目前存在一种极力推荐将学生党支部设在班里的论述,这种论述是建立在“随着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大幅增长,大学生基层组织规模过于庞大,部分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体系不够优化,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开展工作的需要”这种前提之下。但高校扩招和学生党员的数量激增并非绝对,以某师范大学为例,虽然每年的招生数和党员的数量都有一定量的增加,但每个班级的党员数量实际都控制在百分之七左右。这种情况下将支部设在班级里便与《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不相符,也不符合“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的规定。因而这种建议的可行性有待商榷。

关于如何解决高校扩招带来的党支部建设问题,2013年由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指明了“高校学生中低年级班有党员,高年级班有党支部或党小组”,毋庸置疑,将党小组设立在班级中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如此一来,既可以通过党小组开展党组织的有关活动,也可以通过组织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让学生党员在班级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有助于协助党支部了解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协助党支部考察、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

(二)在支部的制度化建设方面

学生党支部完全依赖于基层院系党委的支配,没有自己的培养制度、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党务公开制度,也没有安排专职的党务工作者实际地指导监督。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变指导监督为领导,从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投机取巧拉拢关系的发生、“老好人”的滋生以及形式主义的泛滥。

综上,我们必须正视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问题,必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得学生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首先,要切实遵照党章规定落实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选派好党支部书记这一领导角色,明晰职责。对支部书记参加和指导支部的活动组织、党员发展程序等做细致的要求。将党小组建立在班级当中,使其成为党支部建设中党的理论宣传、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考察的前沿阵地。

其次,要落实党内外民主。上级党委要定期对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对支部书记进行考核和评比;要保障党员在选举、表决等方面的权利,使学生党员有权利发言、有勇气发言;完善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对作风差、素质低、政治意识薄弱的党员要实实在在地开展批评教育,对投机分子要坚决清除出党。

最后,要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活动,实行项目管理制度。通过院系党委主导立项,动员各党支部申请开展形式创新内容丰富的支部活动,再通过各党小组助力,形成不同层级联动、不同团体合作、不同人群参与的活动体系。如利用党的理论加大对社团的引导管理,开展义务扶贫、互帮互助等爱心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3]。

二、组织主体方面的问题

(一)在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吸纳上

中组部在《入党教材》中关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定义如下:“指高等学校各基层党的支部委员会,根据申请入党学生对党的认识和现实表现,经讨论同意后,从程序上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在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员的质量和学生党支部建设水平。

从思想认识上来看,有人指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做得好不好,既与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好坏有关,也与学生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关。我认为,这种论断有因果倒置之嫌。我们不能说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做得不好是由于学生党员的素质不够高、质量不够好。试想,若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开展得合法合规、程序民主,这些素质低质量差的学生又怎会被吸纳进党组织中?

从现实情况来看,其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把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不加以区分和引导,吸纳党员时又不进行细致的甄别考察,一般直接把发展对象吸纳进入党组织。其二,在吸纳优秀大学生进入积极分子序列时,强调学习成绩的至上性,有学者指出:“有的高校把党员标准等同于三好学生标准,把学习成绩优秀作为入党的先决条件,不注重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和现实表现,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4]。我党吸纳党员的标准是:是否认同我党的宗旨和目标,是否忠诚于党,是否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组织对发展对象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和入党动机,必须严格考察。要坚决纠正片面强调业务能力或学习成绩而不看政治表现的错误做法”。

在我看来,对于没有完成入党前阶段任务的人员,组织应当用严苛的标准、严厉的态度将他们拒于组织之外,以免组织内部的政治生态发生感染性病变。

(二)在学生党员的接收方面

列宁认为,不良入党动机,对个人而言是投机行为,对党来说则是损害党的纯洁性,一旦带到党内就会给党留下隐患[5]。之所以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6],也正是因为“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党建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鲜明的特点。”[1]因而,“要纯洁党的队伍首先必须把住党员入党这一关,从思想入手,从动机抓起,防止投机分子和其他不良分子混进党内,以保证党的队伍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纯洁性,确保党的战斗力”[5]。那么,仅仅依靠组织员谈话时学生党员的回答问题正确与否或党课结业成绩是否优异来判断吗?事实上,由于组织员谈话内容的僵化和电子信息时代的影响,大部分的党员对组织员会问什么、党课考试会考什么都了如指掌。那么党章中“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的规定意义何在?预备党员的相关规定究其初衷,就是杜绝有人“混”进来,维护组织纯洁性。

(三)在学生党员的再教育上

列宁在教导青年时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1],中央组织部也曾表示我们一方面要对提出入党申请的人进行“相当长时间的考验”,一方面也要在其入党后“加强教育”[5,7]。

党员的思想动态直接決定了这个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他对于党组织的忠诚度,如此一来,如何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就成了问题。制度是外在的约束,可以约束他在某些时期内保持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约束他树立并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和理想抱负,也可以约束他抵制糖衣炮弹的攻击、人情世故的庖解,但约束不了人的内心活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真正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我们必须对这个内因有着足够的重视。但“人的意识”是“模糊”的,如何把握好这个内因?马克思唯物主义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物质决定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以外因促内因。从共产主义政治信仰的教育入手,促使学生党员将共产主义政治信仰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接受。共产主义政治信仰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决定着我们每一个党员能否成为“最不知疲倦的、无所畏惧的可靠的先进战士”[8],它决定了每一个党员对社会发展的设想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致,决定了对自我发展意向与党的追求目标的统一。

二是推动内外因之间的转化,将内化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外化为实践行动,在行动中不断地解构和重塑认知,不断地深化理解。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中,“人民”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信仰对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的是一种人民至上的精神导向和政治认同,它不是道德约束,而是政治本色。在学生党员的再教育上,我们必须抓住“人民”这个信仰主体,切实落实“服务”这个主题,将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交给他们所依赖的“人民”,将学生党员的评价考核工作交给他们所依赖的“人民”,迫使学生党员主动地去解构错误的认知,针对性提升自我素养。

(四)在学生党员的退出机制上

对于采取怎样的手段保证共产党员质量这个问题,列宁曾指出:“注重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来的人”。既要严格把好入党关,不要让那些投机分子混进党的组织中来,更要将已经混进党组织中来的不合格者毫不留情地驱除。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预备党员预备期内“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退党。”将不合适的人及时清除出组织是有制度依据的。因而必须严格把关并且将这个“关”设在党员生活的时时处处,政治斗争永远没有过时的说法,政治斗争永远没有纵容敌人的可能,政治斗争永远没有降低底线的一刻。主要矛盾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共产党已没有政治斗争的必要,对于党内混进来的那些破坏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党的团结性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政治敏锐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旦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一旦发现违法违纪及时清除,保障党组织政治生态纯洁。

参考文献:

[1]刘岩.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4:11.

[2]王荔玫.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4:158.

[3]范新宇.浅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3(31):171.

[4]刘文伟,黄国彪.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药学教育,2011(6):2.

[5]白向忠.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35.

[6]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4.

[7]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1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19.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高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党组织生活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