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学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

2015-01-17许荣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新视角学校教育核心价值观

摘 要: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育青少年思想、价值观的重任。十八大的政治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新的定位和提炼,并对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要在了解和体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新的凝练和深化过程的基础上,把握这一新概括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培育揭示的新视角,以十八大宣示的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范畴的理念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领方向和框架内容,积极探索“三个引导”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方式。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239-02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一社会中最大多数人判断是非利害的标准,是人们行为的内在规范。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新的提炼,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提炼和简明扼要地表述为“三个倡导”、24个字,以新的视角对学校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的培育和践行提出了新的宣示、新的方法以及新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意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一种核心价值观总是需要一个实践发展和理论总结相互转换、相互推动的较长历史过程,从而达到完备、圆熟的状态,并逐渐实现社会化、大众化。”[1]中国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这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而这些优秀文化如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结合,是值得我们共同去探寻的。中国优秀文化中以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思想道德的教育典范。儒家的核心“仁爱”,其实与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是有相通之处的,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我们从字面上理解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愛自己国家的具体表现是爱家庭、爱朋友、爱社会等等,此时便是将中国传统中“仁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完美结合,体现我国的民族特色。在西方国家,尽管思想纷繁,价值多样,但其核心价值观,也是美国大力宣称并引以为自豪的价值观集中概括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民主、法治等。这些长期积淀和凝练的核心价值观稳定、通俗、易懂、易记,既具有普适性,也具有民族国家性,在一个信仰多元的国家达成了最大限度的底线共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去规范行为,这三个层面恰恰是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客观需求的反映。这24个字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西方思潮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例如西方通过互联网向中国传播不良信息和垃圾文化,还有西方打着“民主”和“自强”口号实际采用“利己主义”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些思想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以至于一些中国留学生不愿在父母老时回来赡养。还有现在的青少年提倡追求个性,盲目从众,例如追星,不计后果,不计代价,甚至以生命为代价,这是道德沦丧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了解决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处理社会生活问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兼容性原则。一方面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衡量青少年行为,另一方面要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文化。其次是与时俱进原则,在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社会问题时,要结合当下实际,赋予其新的含义。最后抓细节原则。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就能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整体素养,中国古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深化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完善的,共同体现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基本一致的。亨廷顿说的:“一个不属于任何文明,缺少一个文化核心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社会而长期存在。”[2]青少年承担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世界梦”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巩固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价值精神、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使原有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同时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将其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内化青年们的思想观念中,加深了青年对社会主义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当代青少年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信心,巩固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排除各种障碍,为社会主义事业立于不败之地提供充分的精神支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新人。

2.凝聚青少年形成社会主义价值共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入侵,促使我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多元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说明青少年尚未形成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统一的行为规范。一方面,我们要有包容西方先进文明的思想观念,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坚决抵制对青少年产生一些错误引导的思想观念。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教育青少年思想领域树立一面鲜明的旗帜,有效地抵制西方的普世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帮助青少年在思想意识领域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心。在对青少年教育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以保证青少年拥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判断的标准和依据,以系统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掌握主导权和话语权。帮助学校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能够正确地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整体共识,为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价值引导。

3.拓展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简洁性、通俗性的特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3组24字,以简洁、通俗、明了涵盖了我们在新时期关于核心价值的丰富内涵,使得广大青少年更加容易理解和学习。自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四个主要方面,这些同样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起引导作用。相比较而言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和核心价值观是更为全面科学的表述,也对青少年价值观引导上起重要作用。首先,从历史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其次,从实用性角度来看,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指导上,更重要的是把理论转换成实践,真正落到实处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特别是促进当代青少年的自觉践行。

三、学校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思想观念涌入中国,影响着青少年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对于一些先进的文化思想,我们应当有包容的精神,要有“取其长度补己不足”的精神。并且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发展和丰富我国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但是对于西方带来的腐朽文化和思想,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我们应当加以阻止,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1.加强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理解。从三个层面,24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要想增强综合国力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有与之对应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实现中国梦,有利于中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我们的行为习惯。

2.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基本一致的。对于青少年我们应当积极引导,面对外来文化更要善加引导,首先要有包容的精神,其次正确引导。要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基础,形成共同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同时注意处理好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如今的青少年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受到了很多思想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伴随网络普及,大学校园里各种社会思潮扑面而来,出现多元化思潮,影响着青少年对价值观念的思考与定位,淡化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因此,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统一青少年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取标准。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要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开展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让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

3.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要肩负着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职责,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培育举足轻重。我国高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大量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隐忧。例如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网络的监督问题、青少年忽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青少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不足的问题等等。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教师要改变枯燥的上课模式,并且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且要注意与时俱进。运用大众传媒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只有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才能带动青少年将核心价值观内化在青少年的思想中,外化到行动中。

参考文献:

[1]孙维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点睛之笔[N].光明日报,2012-11-12.

[2][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53.

(责任编辑:李 慧)

收稿日期:2014-12-30

作者简介:许荣(1990-),女,江苏淮安人,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新视角学校教育核心价值观
马云的新视角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新视角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