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葆华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概况述论

2015-01-17邱少明

学理论·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全貌翻译

摘 要:40年间,曹葆华曾独译或与毛岸青、季羡林、于光远、周扬、张仲实、何思敬等名家合译俄文马克思主义著作100余部。这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无不深具重要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著作译者,曹葆华于原意把握、史实考订和语言表达三个维度,一贯慎之又慎,严之又严。

关键词:曹葆华;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全貌;勘定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7-0039-04

曹葆华1906年于四川乐山县城(现属市中区)出生,自幼聪慧刻苦。1926年,自四川省立乐山中学(现乐山一中)考取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5年后入该校研究院,1935年毕业。20年代末开始创作新诗,崭露头角。30年代起,开始翻译英文文学经典。当时,一批激情四射的现代主义诗人陆续“左转”,不少奔赴延安,曹葆华乃其中一员。他于1939年抵达延安,于鲁艺文学系弘文励教。次年入党。后于中央宣传部翻译马恩列斯著作直到1961年。历任中宣部翻译、翻译组长、编译处副处长,中宣部《斯大林全集》翻译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曹葆华的俄语只于延安窑洞里学了半年,以后全凭扎实自学。1976年1O月粉碎“四人帮”后,年已古稀的曹葆华再次青春焕发,心无旁骛地从事翻译。1978年9月20日,当他正校《普列汉诺夫文集》第五卷时,因疲劳过度而心力衰竭,溘然长逝于书桌稿纸堆上。

一、曹葆华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出版概况

(一)四十年代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艺术》,曹葆华、天蓝译,周扬编校,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40年6月版,定价0.45分。2.《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列宁著,曹葆华译,华北新华书店1947年12月版,平装,32开,204页。3.《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著,曹葆华译,华北新华书店1947年版。4.《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著,曹葆华译,晋察冀新华书店1947年版。5.《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列宁著,曹葆华译,博古校,东北书店1948年9月版,印5千冊。6.《苏联合作社》,何理良译,曹葆华校,华东新华书店1949年4月版,15页,定价:4.00元,黄封面。7.《土地问题理论》(上卷),列宁著,曹葆华译,解放社1948年10月版,土纸本,平装,32开,259页,印3千册。8.《从猿到人》,曹葆华、于光远译,华北人民革命大学1948年版。9.《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哲学笔记之一”》,列宁著,曹葆华译,何思敬校,解放社1949年8月版,平装,32开,黄封面。10.《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著,曹葆华译,解放社1949年9月版,平装,32开,148页,封面有斯大林头像,印10千册。11.《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研究提纲》,米丁主编,曹葆华译,解放社1949年10月版,平装,32开,80页,白封面。12.《联共(布)历史研究提纲》,斯切潘诺夫等编,曹葆华译,解放社1949年10月版,49页,黄封面。13.《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大工业国内市场形成底过程)》(竖繁版),列宁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49年11月版,平装,大32开,599页。14.《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教程提纲》,米丁著,曹葆华译,解放社1949年11月版。15.《列宁》,高尔基著,曹葆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49年12月版,平装,32开,80页,黄封面,上有列宁大幅头像,印10千册。16.《党的建设教程大纲》,斯列波夫著,曹葆华译,装帧项:18cm/51页。出版项: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1949。17.《从猿到人》,曹葆华、于光远译,华东新华书店1949年版。18.《新哲学大纲》,米丁著,曹葆华译,三联书店1949年版。19.《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列宁著,曹葆华译,博古校,华中新华书店1949年版。20.《列宁》,高尔基著,曹葆华译,新华书店1949年版。

(二)五十年代(上)

1.《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列宁著,曹葆华译,解放社1950年2月版,平装,大32开,599页。2.《略论党内的意见分歧》,斯大林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0年3月版,平装。3.《党的建设研究提纲》,斯列波夫主编,曹葆华译,解放社1950年3月版,平装,32开,47页。4.《略论党内的意见分歧》,斯大林著,曹葆华译,解放社1950年4月版,平装,32开,80页,封面有斯大林头像。5.《从猿到人》,曹葆华、于光远译,解放社1950年5月版,平装,32开,25页。6.《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著,曹葆华译,博古校,解放社1950年7月版,硬精装,大32开。7.《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斯特罗果维契著,曹葆华、谢宁节译,三联书店1950年版。8.《苏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鲁宾斯坦著,曹葆华译,时代出版社1950年版。9.《政治经济学研究提纲》,科兹洛夫著,曹葆华、施宾译,解放社1950年版。10.《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谢宁译,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11.《“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译,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12.《列宁》,高尔基著,曹葆华译,新华书店1950年出版。13.《论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订本),斯大林、日丹诺夫、毛泽东等著,曹葆华译,新华时事丛刊社1950年编。14.《斯大林与文化》,帝莫文·罗可托夫编,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1月版,平装,32开,85页,封面有斯大林半身像,印5千册。15.《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底巨匠》,米丁著,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4月版,平装,大32开,58页。16.《斯大林底科学天才》,瓦维洛夫著,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4月版,平装,32开,26页,印4千册。17.《论党工作底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分子反其它两面分子的办法》,斯大林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6月版。18.《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竖繁版),曹葆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8月版,32开,165页。19.《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8月版,平装,32开,226页,印8千册。20.《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修订本),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9月版,平装,32开,25页。21.《联共(布)关于青年工作的两个决议》(竖繁版),曹葆华、毛岸青译,青年出版社1951年12月版,32开,黄封面。22.《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斯大林著,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31页,黄封面。23.《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斯特罗果维契著,曹葆华、谢宁节译,学习杂志社1951年版,平装,32开,103页。24.《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斯大林著,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25.《法德农民问题》,恩格斯著,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26.《斯大林发展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竖繁版),尤金著,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47页,黄封面,定价(甲)1900元(旧币)。27.《斯大林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竖繁版),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2年1月版,平装,32开,42页,黄封面。28.《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列宁著,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2年2月版,平装,32开,64页,印5千册。29.《论党工作底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分子反其它两面分子的办法》,斯大林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2年4月2版。30.《列宁与文艺学问题》,车雅斯尼科夫著,曹葆华、张企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11月版,平装,32开,148页。31.《马克思论印度》,季羡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2年12月版,平装。32.1952年,季羡林、曹葆华合译马克思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论文,发表于《新建设》杂志。33.《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34.《恩格斯军事论文选集第六分册:普法战争》,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3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36.《列宁、斯大林论中国》,张仲实,曹葆华校译,解放社1952年版。

(三)五十年代(中)

1.《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斯大林著,李立三、齐望曙、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1月初版,布面精装,32开,62页,印2000册。2.《苏联文学艺术问题》,曹葆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3月版,平装,大32开,132页。3.《列宁、斯大林论中国》,张仲实、曹葆华校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4月3版,平装,大32开,340页,197千字,白封面。4.《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曹葆华、于光远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5月版,平装,32开。5.《论中国革命底前途》,斯大林著,张仲实、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11月版,平装,32开,18页,10千字,白封面,定价700元(旧币),印20千册。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竖繁版),曹葆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2版,25开,158页。7.《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平装,大32开,599页。8.《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斯大林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上海重印。9.《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曹葆华译,博古校,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10.《斯大林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11.《略论党内的意见分歧》,斯大林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12.《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斯大林著,曹葆华、毛岸青译,工人出版社1953年版。13.《斯大林在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一九二八年五月十六日》,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14.《论东方各族人民的觉醒》,列宁著,张仲实、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15.《论文艺》,马克思著,曹葆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16.《与中山大学生的谈话: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三日》,斯大林著,张仲实、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17.《恩格斯论住宅问题》,曹葆华、关其侗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2月版,平装,32开。18.《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列宁著,曹葆华等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4月版,平装,大32开,9页,印10千册。19.《“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竖繁版),恩格斯著,曹葆华、岷英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5月版,平装,32开,26页,13千字,印6千册。20.《关于无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态度的报告》,列宁著,曹葆华、张礼修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6月版,32开,36页,白封面。21.《共产党宣言一百年》,郭力軍译,曹葆华校,三联书店1954年10月版,平装,32开,92页。22.《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列宁著,张仲实、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23.《斯大林与德国作家路得维希的谈话: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斯大林著,曹葆华、徐芝延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装帧项:19cm/24页。定价:¥0.08。24.《关于无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态度的报告》,列宁著,曹葆华、张礼修译,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25.《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列宁著,曹葆华译,博古校,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四)五十年代(下)

1.《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谢宁译,人民出版社1955年2月版,精装,32开,311页,黄封面,上有列宁大幅头像。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苏联共产党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曹葆华、刘群校,人民出版社1955年5月版,平装,32开,48页。3.《苏联大百科全书选择: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吴健飞等译,曹葆华校,人民出版社1955年10月版,平装,32开,14页。4.《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哲学笔记之一”》,列宁著,曹葆华译,何思敬校,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5.《斯大林论青年》,曹葆华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版。6.《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列宁著,曹葆华译,博古校,人民出版社1956年3月版,精装,大32开,380页,印39千册。7.《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著,曹葆华译,博古校,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8.《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斯大林、日丹诺夫、毛泽东等著,曹葆华译,新华时事丛刊社1950年编,1956年增订。9.《苏联文学思想斗争史》,弗·伊凡诺夫著,曹葆华、徐云生译,作家出版社1957年6月版,平装,大32开,340页。10.《回忆列宁》,斯大林、高尔基等著,曹葆华、王易今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9月版,平装,大32开,217页,白封面,上有列宁头像。11.《列宁全集第14卷附册》,曹葆华译,1957年12月版,平装,32开,109页,白封面。12.《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著,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精装,大32开,557页,410千字。13.《列宁》,高尔基著,曹葆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平装,32开,72页,黄封面,上有列宁大幅头像。14.《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著,曹葆华译,博古校,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5.《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谢宁译,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6.《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论战争、军队和军事科学》,卡尔加洛夫著,曹葆华译,时代出版社1957年版。1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曹葆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2月版,平装,32开,138页,黄封面。18.《马克思恩格斯论浪漫主义》,里夫希茨编,曹葆华、程代熙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2月版。19.《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与共产主义》,曹葆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4月版,大32开,36页,印2千册。20.《列宁论文学》,曹葆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21.《斯大林论文学与艺术》,曹葆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硬精装,32开。22.《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曹葆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平装,大32开。

(五)六十年代

1.《列宁》,高尔基著,曹葆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曹葆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精装本,白封面。3.《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索洛维耶夫格著,曹葆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2年版。4.《劳动在人的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译,人民出版社1962年12月版,25页。5.《列宁、斯大林论中国》,张仲实、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再版,平装,32开,248页,174千字,白封面,上有列寧、斯大林头像,印14.2千册。1949年该书被列入“干部必读”12种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中译本之一。6.《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曹葆华、于光远、谢宁译,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7.《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三联书店1964年12月版,平装,大32开,190页,192千字。8.《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一、二、三、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1966年版。该书除部分选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文外,其余均为曹葆华译。

(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1.《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三联书店1973年版。2.《列宁》,高尔基著,曹葆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第2次印刷,32开,72页,内有列宁、高尔基1920年的合影。3.《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民族出版社1979年版。4.《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曹葆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5.《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全二册),曹葆华译,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平装,大32开,1051页,黄封面,一二册分别标为Ⅰ、Ⅱ,印13千册。本书共收普列汉诺夫自1888—1913年的美学文章19篇,其重要美学论文大都囊括。6.《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五卷),普列汉诺夫著,曹葆华译,三联书店1984年1月版,定价4.45元。

二、曹葆华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若干视域析论

(一)延安时期正式矢志于马列著作翻译

我党发轫伊始,就高度重视并着手译介、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著作。1938年党中央于延安马列学院正式组建编译部,专门翻译马列著作。毛泽东亲切勉励各位译者:“学个唐三藏及鲁迅,实是功德无量的。”[1]当时,为尽快将恩格斯军事著作与苏联军事书籍等译成中文,中央专门抽调一批外文专家,正式成立了中央军委编译处。延安文艺座谈会期间,毛泽东与曹葆华等学者深入互动,这对曹葆华翻译的指导思想、目标诉求等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时,为开好“文艺座谈会”,毛泽东认真调研。他单独约谈与信件笔谈的学者有丁玲、萧军、萧三、艾青、李伯钊、罗烽、刘白羽、欧阳山、舒群、周文、草明、塞克、于黑丁等。毛泽东还和一些鲁艺党员文艺家“集体谈话”,参加者有周扬、严文井、何其芳、曹葆华、周立波、姚时晓等。此情此景,无不极大地促动曹葆华下决心投身到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中去。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艺术》翻译评述

由曹葆华、天蓝翻译,周扬编校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艺术》,1940年6月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正式初版。囿于抗战时的艰苦条件,书本为32开本,不规则且书口未裁切,使用的是当时边区草纸,130页。该译本内容有:马克思恩格斯谈艺术的书信(曹葆华、天蓝译);列宁论托尔斯泰(曹葆华译);马列艺术思想研究(曹葆华译)。毛泽东于六届六中全会上郑重呼吁:“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解放区延安当时最有影响、最受重视的出版书籍为“两大丛书”(“马恩丛书”、“抗日战争丛书”)。而曹葆华、天蓝合译的这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艺术》就是作为“鲁艺丛书”出版的,其中主要译者曹葆华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当时在延安译界备受称赞。

(三)《斯大林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翻译评述

曹葆华、毛岸青合译的《斯大林论批评与自我批评》,于1952年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面世后,在理论界、思想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译本有助于大家积极弘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传统。毛岸青从苏联返回延安后,由于多年学习、生活于苏联,俄文纯熟但汉语较差。曹葆华受毛泽东之托,做毛岸青中文家庭教师。我们知道,曹葆华本来专业为英文,受党安排,一直坚持自学俄语。这时,他便趁帮助毛岸青学中文之机,彼此切磋,珠联璧合,携手翻译俄文马克思主义著作,合署的译著颇多。

(四)《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翻译评述

全二册《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由曹葆华翻译,人民出版社1983年正式出版。普列汉诺夫乃最早以唯物史观诠释美学和文艺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曹葆华的该译著所辑文章有:艺术起源、何为美、文艺社会功能、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以至形象思维等。译著涉及美学现象甚广,比如小说、绘画、诗歌、戏剧、音乐、舞蹈、雕刻等,几乎涵盖了全部艺术部门。其实,“文化大革命”之前,曹葆华就着手翻译该书,由于他十年动乱中深受“四人帮”迫害,身体有恙,加之眼疾时发,严重影响了翻译工作。为此,有关部门曾让上海外语学院俄语组承担部分校订工作,比如,补译一些文章书后注(像《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论》《如此而已》《当代小市民的思想》等),补做了人名索引,并加注部分正文。曹葆华每当病情稍缓,便不顾医生告诫,日昃忘食地将整个译稿细校了两遍。期间,他目力不济,就听儿子读,自己思忖、厘定。辞世前一小时,曹葆华还嘱咐要尽早将该杀青译稿交付出版。

(五)《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翻译评述

曹葆华翻译由普列汉诺夫著的《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三联书店1964年12月正式出版。该书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首部遵循唯物史观探究艺术起源的扛鼎之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该作曾译成多国语言,传播甚广,影响很大。我国1929年便出版了该经典的译本。鲁迅于1930年亲手转译了其日文本,冠书题《论艺术》,拟了较长序言,出版发行。曹葆华于1957年自原文再次翻译了带有手稿及资料的新版本。60年代初,中宣部将改译本列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干部必读书目。历史表明,该作于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体系方面作用很大。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的二卷集《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和三联书店1984年版的第五卷《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都收录了该经典选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Survey of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of CAO Baohua Marx Doctrine Book

QIU Shaom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ailway Party School,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 In 40 years, CAO BAOHUA himself or with MAO ANQING, JI XIANLIN, YU GUANGYUAN, ZHOU YANG, ZHANG ZHONGSHI, HE SIJING translate Russian Marx doctrine works more than 100 department that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Marx doctrine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As a translator of Marx doctrine works, CAO BAOHUA has always been cautious and strict in willing to grasp,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 language performance

Key words: CAO Baohua; Marx doctrine book; translation; complete picture; survey

收稿日期:2015-01-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曹葆华评传》(13YJA751005)

作者简介:邱少明(1971-),男,安徽六安人,教师,博士,从事哲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研究。

猜你喜欢

全貌翻译
一叶蔽目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恢复图形
2013年中国棉纺织产业链“全貌”
一部展现我军历史全貌的权威工具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