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调查

2015-01-09包蕾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受试者英语课堂

包蕾

(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 524300)

关于中国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调查

包蕾

(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 524300)

英语课堂中存在的沉默现象严重影响了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本研究以中国外语学习为背景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沉默现象,对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2012级1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大学英语课堂中沉默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受试者所反馈的信息,发现师生之间的交际环境是课堂沉默现象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营造轻松的语言交流氛围,既能确保语言课堂教学的流畅,又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结合相应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是可以消除的。

沉默现象;交际意愿模型;英语课堂行为;英语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一向是英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吸引着专家学者的注意,同时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解决的难题之一。于是有很多研究在讨论亚洲国家的学生(如中国、日本)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中国学生向来在英语课堂上表现较为安静和沉默,很少自愿回答问题,被提问时也少有回应,更不用说主动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中国学生即使心中有一些想法,也不愿意用英语表达出来[1]-[2]。之前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沉默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学习动机,自信心,内心焦虑等[3]-[6])。可是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产生影响却仍然是个疑问。MacIntyre等人[7]提出的WTC(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模型分析了学生在L2(二语)课堂上交际意愿受到的各种个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WTC模型原本应用于对母语课堂的研究,McCroskey和Barer[8]提出在L1课堂上,学生的交际意愿更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而MacIntyre等人[7]提出了在L2课堂上,学生的交际意愿不仅受到个人变量(trait-like variable)的影响,也受到情境变量(situation-based variable)的影响。在WTC模型中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有12个变量,较为重要的变量都来自课堂的参与者,即教师和学生。与他们相关联的变量对于L2课堂的交际意愿有着直接而明显的作用,如学生的课堂习惯,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自信心,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交际的对象,课堂气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教师对交际机会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等。

一、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

本研究旨在探讨MacIntyre等人[7]提出的WTC模型是否能分析中国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与其以往的个案分析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从语言学习者的角度来了解学习者英语课堂的参与程度和对课堂沉默现象的看法,从而为减少沉默现象提供对策建议。本研究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在中国的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在英语课上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教师可以采取什么策略来减少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

2.受试者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2012级132名学生,其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36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96名。表1统计了受试学生的专业分布、年龄和性别情况。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统计

3.研究工具及数据处理

根据Peng和Woodrow[11]的研究结果,中国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受到学生自我认知、交际信心、第二语言学习动力和课堂氛围等四个因素的影响。根据中国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参考其研究结果并结合Wang[12]的研究设计,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式设计学生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学生问卷分为三部分,包括学生课堂行为调查、课堂沉默原因调查和对教师的建议。第一部分的回答选择根据里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分为6档,选项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对应1-6;第二部分则分为5档,选项从“绝对不是这个原因”到“正是这个原因”分别对应1-5;第三部分为开放性问题,让受试者通过语言更自由地表达个人的看法。

调查者将问卷分别发放给受试者的过程中向受试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数据的用途。为了消除受试者的顾虑,问卷是无记名的,并保证调查的结果不对受试者产生任何的影响。问卷回收后,将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处理,将开放性问题的回答采用归类方法进行汇总和归纳。

二、结果和分析

(一)学生参与程度的调查结果

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对学生在英语课堂的行为程度作调查,在这部分的题目设计上既有积极的课堂行为表现,也有消极的课堂行为表现,而题目在原问卷的顺序是打乱的。如表2,问卷第一部分的结果按照平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积极的课堂行为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项不仅平均数都超过4.4,而且标准差也是7项中最小的三项,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较为积极地参与到同学之间的讨论中,他们更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发表意见。而七项中得分最低的是“我遇到疑问会第一时间举手提出”,其标准差值也是其中最大的,说明在课堂上学生提出质疑的积极性偏低,即使有疑问也不一定选择立刻举手提问,有些受试者在回访时解释,他们更愿意在课后就遇到的问题请教老师。而在相对消极的课堂行为中,“我喜欢在阅读中学习”得分最高,表明学生愿意在课堂上有阅读的时间;排在第二位的是“我喜欢在听老师和同学说中学习”,说明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更乐于做听众,得分最低的是“我不喜欢在课堂上分享我的想法”,说明学生还是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但是有些受试者在回访时的解释是,虽然愿意分享个人看法,但不会积极主动地发言,想法和实际做法是两回事。

表2 问卷第一部分结果

(二)学生在英语课上沉默现象原因的调查结果

问卷的第二部分包括20小题,主要涉及自我认知,交际信心,第二语言学习动力和课堂氛围等四方面的变量。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平均数最高的第一题“我的词汇量少,想说却不知道该用哪些单词”的平均数值最大,在132位受试者中,选择5-”正是这个原因”选项的占34.8%,这是平均数最高的五项中比例最大的一项。表明较多学生认为词汇量是影响英语口头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受到词汇量欠缺的影响外,学生认为对沉默现象影响较大的原因还有课堂气氛,教学内容,学生自信心和害怕犯错等方面,见表3。学生在看待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时,除了归咎于词汇量不足这一语言能力方面外,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被认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而这两项都是属于情境因素,更多地受到授课教师和课文内容等方面的影响。

表3 问卷第二部分调查平均数最高的五项

经过统计,132位受试者在第二部分的20项题目中,选择5-“正是这个原因”的次数一共是314次,平均每位受试者选5的次数为2.38,表明学生认为导致他们保持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或三个。根据WTC模型中主要变量将20个选项进行归类,并按照比例数值由高到低排列,见表4。虽然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课堂因素影响也紧跟其后。说明学生一方面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较低,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去,另一方面认为英语课堂的气氛,教学的内容还有课堂时间和发言机会的安排上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发言,从而导致学生更愿意保持沉默。交际信心向来被认为是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重要因素(Yashima[5])。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选择交际信心相关选项的比值只有21.97%,其影响只是稍稍大于个人性格因素的影响。说明对于大学生英语课堂来说,学生的交际意愿没有过多地受交际信心和个人性格的影响。即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性格内向,但是当课堂活动或对话是学生能掌控的,课堂氛围是积极的,他们还是会打破沉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此外,受试者认为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对课堂的交际意愿影响较小,不是导致沉默现象主要因素,这与之前西方学者的研究有一定的出入(MacIntyre,etal[3])。

(三)学生课堂行为与沉默现象原因相关性分析

表4 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归类

将问卷第一部分的题目按照积极的课堂行为和消极的课堂行为进行归类,并与问卷第二部分的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调查所得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s)。

积极的课堂行为包括问卷第一部分的第一项至第七项,通过所有受试者的数据合并求均值,将其结果与第二部分的20项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有显著相关性的结果的显示在表5中。在20项沉默现象的原因中,只有第7,13,16和20项与积极的课堂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都是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积极的课堂行为调查中,选择分值越高的受试者,在第二部分调查中的第7,13,16和20项作选择时,往往选择的分值越低。其中第16项“我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和第20项“我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达到99%显著负相关水平。表明课堂上表现相对积极的学生没有保持沉默的习惯,也不会将沉默现象的原因归咎于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

表5 积极课堂行为与沉默现象原因的相关数据结果

相对消极的课堂行为包括第一部分中的第8项至第12项。但是使用与积极课堂行为部分同样的方式处理数据后,第二部分中没有一个选项与其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课堂表现不够活跃的学生,导致他们保持沉默的原因较复杂,受到五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所以在相关性分析方面没有得出显著性水平较高的数据。

(四)第三部分开放式问题结果分析及建议

对于减少课堂沉默现象的建议,问卷采用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让受试者自由地进行反馈。在问卷的第三部分有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在英语课上,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你打破沉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呢?”。经过分类整理,将受试者们的建议主要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1.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有27位受试者提出教师上课时不要太严肃,特别是在提问时更不要一脸正经,让气氛变得十分紧张,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随之被影响。同时5位受试者认为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能辅助学生的理解,如果教师不苟言笑或与学生没有眼神的交流,课堂气氛也会变得过于严肃和拘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走动,不要只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学生产生明显的距离感。

2.教师的语言表达

3位受试者明确提出教师的声音应该响亮,有音调变化,否则学生很容易会感觉到无趣甚至会昏昏欲睡。还有13位受试者抱怨教师的语速太快。当教师一直使用英文讲解时,语速过快又使用较多复杂难懂的新单词和表达,学生会跟不上失去认真听讲的耐心。还有8位受试者指出教师在提问时,如果只是照题目念,不对一些复杂的概念或者术语进行讲解,学生连题目都没有理解,更谈不上回答问题。而且教师多使用英语进行授课,在进行提问或者话题讨论时,应该考虑下使用中文辅助,让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其中。

3.教学表现

一是课堂设计单调,讲课不生动。35位受试者建议教师课堂上要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其中5位受试者指出教师在做提问或话题讨论时,应该做必要的铺垫,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还有23位受试者提出教学过程中除了板书和ppt,还可以加入些图片,短片等多媒体材料。

二是课堂气氛较沉默。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促进作用(李慧琴[13[14])。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保持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课堂焦虑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提问的不恰当也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22位受试者建议教师应努力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下提问或讨论,学生会更容易参与其中。28位受试者认为教师要更多地看到好的一面,多给予学生肯定。过多的批评和纠正往往会使课堂气氛变得紧张。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也认为害怕负面评价是外语学习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

三是教师重视提问,却忽视了正确引导学生思考。有22位受试者认为教师只是把问题丢给学生,却没有帮助学生去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知识水平应该要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在思考问题和话题讨论的设置时,要考虑学生总体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实际课堂上,活动进行时也要不断调整,适当引导觉得困难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给予学生帮助。

4.时间安排

5位受试者对于教师课堂时间的安排感到失望。还有8位受试者反映教师应该在安排课堂活动环节时,考虑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要让提问或讨论总是匆匆忙忙的感觉,只求答案,不求过程,最后来给学生反馈或点评的时间都没有。有9位受试建议可以多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问题和话题得到充分的讨论,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回答。

三、结论

研究发现大学英语课堂中沉默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自身英语能力的不自信,而师生之间的交际环境是课堂沉默现象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营造轻松活泼、学生乐于开口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是一种对语言学习的消极逃避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应针对现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营造轻松的语言交流氛围,既能确保语言课堂教学的流畅,又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再结合相应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是可以消除的。

[1]Cortazzi,M.and L.Jin.'Cultural mirrors: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in E.Hinkel(eds.).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69-219.

[2]Jackson,J.Reticence in second language case discussions: anxiety and aspirations[J].System,2002(30):65-84.

[3]MacⅠntyre,P.D.,Baker,S.C.,Cle?ment,R.,Donovan,L.A.,.Sex andageeffectson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xiety, perceivedcompetence,andL2motivationamongjunior high school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J].Language Learning, 2002(3):537-564.

[4]Hashimoto,Y.'Motivation and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s predictors of reported L2 use:the Japanese ESL context' [J].Second Language Studies,2002(2):29-70.

[5]Yashima,T.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Japanese EFL context[J].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2(1):54-66.

[6]Liu,J.NegotiatingsilenceinAmericanclassrooms:Three Chinese cases[J].Language andⅠ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02(1):37-54.

[7]MacⅠntyre,P.,R.Clement,Z.Dornyei,and K.A.Noels.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a situational model of L2 confidence and affili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4):545-562.

[8]McCroskey,J.C.and Baer,J.E.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The construct and its measurement[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Denver,CO.1985:1-11.

[9]Peng,J.andWoodrow,L.WillingnesstoCommunicatein English:A Model in the Chinese EFL Classroom Context[J]. Language Learning,2010(4):834-876.

[10]Wang,X.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Silence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R].Paper Presented atⅠ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form and Modern Management (ERMM 2014):239-241.

[11]张慧琴,张琨.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究[J].中国外语,2009(2):78-84.

[12]李超.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138-140.

(责任编校:刘芳)

AA Survey on Silence in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Class

BAO-Lei
(School of Basic Education,Lingnan Normal College,Zhanjiang,Guangdong 524300)

The research explores college EFL learners'classroom silence in a Chinese EFL context.The existence of silence in English learning contexts can be an obstacl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using English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This paper reports that the communicative environment that the teachers create in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students is the essential reason for the reticence of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ese college.And a casual classroom atmosphere can both guarantee the natural flow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duce learners'psychological concerns. With the use of proper teaching strategies,the reticence of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ese college can be greatly reduced.

reticence;WTC model;English class behavior;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 319.3

A

1672-738X(2015)04-0072-05

2015-06-18

包蕾(1984—),女,浙江松阳人,英语助教,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受试者英语课堂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