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汪曾祺小学生读本的通信

2015-01-01吴福辉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百态篇目全集

吴福辉

2011年的时候,钱理群有了一个新的主意,要编一套适合小学生课外使用的文学读本,并已经做了起来。当时称为“小学生名家读本丛书”。大约每本集中选一位现代作家的作品,在国内请熟悉小读者兴趣、思想和知识情况的小学教师执编,每书聘请有关专家审定(好像一直也没用“顾问”一词,而“审定”的权限与责任似更大,我们实际并无实行)。交给我的是汪曾祺、老舍,都是我尊重、喜爱已久的大作家。工作集中在年初进行,正值兔年春节前后的热闹时日,用来平静地编书,很顺利,书就由浙江少儿出版社推出了。这期间与编者的电子书信往返多次,我借此了解了现代经典作家在当今社会的接受状态,重温了学校里的阅读风气,越发被百年来现代文学强烈的人文精神和它为现代汉语树立的正确的、美的典范所感动。我着实受了一次教育。

这期间我体会到,为小学生编书虽说是一种文学通俗化的事业,但这个通俗化绝不简单。它很严肃,也不容易,并不是“浅”了即通俗了的意思。浅近要不失经典的底气,精英却要构筑通往儿童的渠道。它要求对作家的理解吃得更透,要站在学术前沿显示出新知,那样,精选、节录才会有所依据;还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不能因是给他们看就降低了对作家的理解,但也要分出让他们眼下理解和将来理解的不同层次;而小学生也不仅要懂得花花草草,而是需把环境教育、理想教育、人生教育连成一气才能成的。现在再读当年与编者的通信,自始至终都是围绕通俗化和经典化的话题,不断思考着阅读汪曾祺怎样不丢掉精华,又有利于儿童愉快接受的对策。得出的结论便是:通俗化也是经典化的一步啊。

此三信于今日发表,因未经原收信人同意,故隐去大名,其余则一字未改,以存真相。信中“全集”的称谓,均指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的8 卷本《汪曾祺全集》。现在已有了201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的同名全集,当会更全更佳。《异秉》切熟食一段,是表现小说主人公王二的所为,文字纯白,可直可弯,铿锵有声,是汪曾祺式的对下层市民劳动技艺的诗化描写,字字句句散发出作家的内在精神。信中提到的“语丝”,是指编辑者于所选作品之后另附的作家语录,是一合理延伸,适于儿童背诵记忆。另外,可以提及的是这套丛书的编辑者和审定者的关系,他们仅是分工不同。信中已是一派商量口气,而从印出的书来看,所提意见听或不听,更非强加,只要不属于大关节,均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很散淡的。最终的书籍质量仍然不错,算得是编辑民主的一例。以下是信的原文。

×××:

这是我兔年第一信。正值初一下午,满窗的阳光,北京是个无雪的冬天。我历来放长假的时候都是过“劳动节”(曾经在假期去加入“旅游大军”上过当,自然不会再上第二次当了。因为我完全可以在各位上班的时候出门的),便决定给你写这封信。

你的汪曾祺选目我已经仔细读过了,你是下了功夫的。但是你选得比较窄,我觉得应该扩大。这在信上说不清,所以,除了我较熟悉的篇目,这几天我又循了你的提示页码将汪的全集翻读一遍,在保留你绝大部分选目的基础上就直接加选了。当然到最后定稿前我们还要认真推敲,务必让第一步选目工作做得更好。你不必完全听我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处理好经典作品和儿童接受的关系。要小学生看懂汪曾祺,包括为将来更多地了解汪曾祺做准备(入门),这个目标与精选出汪曾祺的基本作品让孩子读并不矛盾。汪曾祺是个讲究文学语言的作家,特色是于平淡中见深意,现代白话纯净、洗练。如果以汪曾祺的文字,我们都不能从他的代表性作品中选出适合少年读的东西,那我们就低能了。或许我们的分工便是这样,你了解小学生的程度(不过也要注意照顾优秀生),我比较了解“经典”,这样来互相补充、调适吧。

我认为拿汪曾祺叙事、记景、状物的篇目给小学生读,俗白易懂固然重要,他的民俗描写、风俗画内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平民立场表现得最好的经典作品等,也要尽量考虑。在现代文学史上他是京派作家,写高邮、昆明外,他也写北京。目前是小说所选太少,北京偏少,散文所选偏重于风景、草木、食品这几类(都是正确的,尤其是“食品”成为一编是很符合汪曾祺的)窄了一点。我觉得可增加“人物记”、“人生百态”、“戏剧”、“文学语言”这样四编,才能把他的经典性表现得丰满些(每一编的题目同意你的办法,尽量采用汪曾祺的原文。要由你进一步琢磨)。我把你原来的“童年与虫子”分解了:“童年”合并到“家乡”中去,“虫子”合并到“草木”中去成“草木虫鱼”。这样原五编成为四编,加上我提议新增的四编,初步成八编。原五编的篇数自然只得割爱,减少一些(怕是减得不够)。我把初步调整后的目录抄写如下,新增篇目用红色标出:

第一编,我的家乡在高邮(6 篇)

我的家乡——有个地方叫大淖——校歌——师恩母爱——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母亲

第二编,故乡外的地方(6 篇)

昆明的雨——戈壁滩和火焰山——野鸭子是候鸟吗?——国子监(此篇补选是考虑要有一篇写北京的文章,而且应该不选景物,选文物类。见全集3,P85-87)——岳阳楼记(此篇所包含的文化精神重要,还可节选。见全集3,P274-276)——泰山很大(用此篇来煞尾,景物与人文结合得好些。见全集5,P192-195)

第三编,草木鱼虫鸟兽(汪曾祺有此篇目)(8 篇)

故乡的鸟呵——冬天的树——昆虫备忘录——夏天——下大雨——葡萄月令——涂白、粉蝶——晚饭花

第四编,五味(7 篇)

故乡的野菜——昆明的梨——端午的鸭蛋——干丝——萝卜——豆汁儿(也是特意增加一篇北京的吃食。全集6,P462-463)——五味

第五编,人物记(前3 篇为虚构人物,后3 篇为纪实人物)(6 篇)

鸡鸭名家余老五(全集1,P81-85 可选平时大嗓门和炕小鸡两段,待节选)——塞下人物记(全集1,P295-298 选俩老头)——故人往事戴车匠(全集2,P160-164)——金岳霖先生——老舍先生(全集3,P343-345)——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全集3,P467-470)

第六编,人生百态(6 篇)

异秉王二切熟食(全集1,P198-199)——职业吆喝的孩子(全集2,P31-34)——卖蚯蚓的人(全集2,P60-66 再压缩)——对口——跑警报(全集3,P394-401 待节选)——泡茶馆(全集3,P367-375 待节选)

第七编,戏剧(影响很大,也是汪曾祺主要职业)

沙家浜名段——谭富英、萧长华名角回忆(全集4 和全集6 都有,待选两篇)——关于戏剧的写作(在全集里选一篇)

第八编,文学语言(理论极高,仅选文学语言部分学生能理解者)

写字——揉面(全集3,P183-186,189-190 两段)——语言(全集3,P204-205)——口味(全集4,P54-55)——有意思的错字(全集4,P52-53)

以上供你参考。题目你要修改,包括每编的题目和每篇的题目。字数你要查清楚,如果大超需要删减,先勿删“编”,可在八编之内每编删“篇”。删“篇”时不要删小说,因我虽然已经替你加了《鸡鸭名家》《异秉》《故人往事戴车匠》等名篇,但总量仍很少,而汪曾祺是著名的小说家呀(《受戒》等经典小说已经没有入选,我不知道“初恋”的内容应如何把握)。如果必须删“编”,第一删“人生百态”,但除《异秉》要转入其他编外,《跑警报》和《泡茶馆》两篇散文是他散文的经典名篇,也要转入其他编去。第二删“戏剧”,但表现汪曾祺就缺了一块。最好还是保持八编规制,普遍删篇目,以求总字数不超过体例要求。关于附录的三篇你先问一下出版社,看符合体例否。如符合体例,可选,再来考虑总字数是否容许,及有没有更好的评论被遗漏等。你根据我的这次提议,请先将选目调整后写出第二稿,然后把每篇如何节选正式确定,报给我(最好每一篇已经成电子文本)。再下一步你要稍微注意一下版本问题,并开始写导读。版本对于汪曾祺问题不大,但考虑到全集是在作者逝世后出版的,当然应该与他生前的初版本和主要版本对校。再因导读是给学生看的,我就外行了,不负责审读,可由出版社或主编二审。我只是在选目这一环节多用些力,让读本的基础框架更结实些,其他步骤我就放手了,你看可以吗?祝

新春快乐

吴福辉

2011年2月3日晚写,4日晨改订

×××:

春节好!你那里是否一夜响彻“破五”的鞭炮声呀?

读到你的来信很高兴,可见你不拖延事情。你有不同看法愿意提出我更高兴,欢迎讨论。我们讨论到最后,有的统一了,有的你保留意见服从了我的,或我保留意见服从了你的,那才是一种理想的境地,也才是正常的。我们试着来做做。

关于将儿童可接受性(量力性)与文学经典性结合的总原则,我们大概都会同意。但具体处理起来就可能有所不同。我回答你的三个问题:第一,你指出小说中汪曾祺的四个名篇是否可以如《狂人日记》那样不选,我完全同意。我前几日将《受戒》重读了两遍,选不出,我便放弃了。我注意到你节选的《大淖纪事》,根本不是该篇的精华,但我也觉得其它部份不太适于一般儿童,我同意你的选法(让孩子先知道汪曾祺有这样一篇,将来去读全文)。所以我选了《异秉》里的王二切熟肉一段,这段也不是该小说最精华之处,但将切熟肉写得出神入化,且简短完整。关于切熟肉,一般人会觉得俗气,我不知道现在的儿童教育专家如何看,我认为要让学生多接触花草树(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生),但也要接触点切熟肉。汪曾祺小说中能选出如何在木车床上干活,如何赶鸭子的段落,就不选那么多了,切熟肉加上《异秉》是名篇,这段文字又绝对上乘,所以我才选。这里的思路有二:一是先考虑汪曾祺作品中哪些是学生能读的,从中选择更经典的;一是先考虑汪曾祺有哪些名篇,然后从中选出适合于学生读的。这两个过程有些差别,各有长处,最后应该合流。第二,散文《跑警报》《泡茶馆》其它选本都选了,我们是否也跟着选。首先看我们这个选本的个性出来没有,如果没有出来,还要选别人都选的,自然不可取;如果像现在已经出来了,就不必顾虑。其次看我们这个选本与该两篇的关系,我是认为汪曾祺表现“人生百态”很有味,觉得这两篇有特点才提出的。如果“人生百态”单元不要了,当然可以不选。顺便谈点小学生的接受问题,我觉得应包括他们自然能理解的、经引导后能理解的、极少数优秀生想理解的这样三个层次(我在小学毕业前读完除《三国演义》以外的中国古典名著,我并不是特别优秀,在上海的小学班级里只属于第五名到第十名的学生。当然我知道现在学生没有时间读文学作品的原因很复杂)。战争是小学生难于理解的,但我们不能等到犹太少女禁闭在地下室写日记了才让孩子知道战争和民族歧视吧。这个选本里有点战争对于优秀生是必要的。以上三种情况在选文中的比例,可以掌握在7:2.5:0.5 这么个样子。当然,如果实在节选不出适于孩子读的,这两篇可以放弃,或者留一篇《跑警报》节选。第三,《沙家浜》的文字部分是再创作,属于汪曾祺。我在“文革”前就看过《芦荡火种》,我从来就知道两者的关系。只要厘清了关系(不厘清不应由汪曾祺一人负责,是政治造成),标明改编来源,当然没有问题。这是我的看法。如果你和大家认为不惹麻烦好,可以不选。如果“戏剧”单元不要,请考虑把汪曾祺写京剧名家的文字,选一两篇放在“人物”单元里,这样使孩子们知道汪曾祺与国剧京戏的扯不断的关联,好吗?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以上回答供你考虑。我3月份要到河南开会与招研究生,我们随时联络。愿你下一步编辑工作顺利!

吴福辉

辛卯初五

×××:

近好!发来的信、再选的目录及原文都看到了,只是因最近事情多,公事私事都压在一起,实在没能抽出时间立即回答。昨天我在北京有一讲演,今天家人住医院去了,过几天我要到河南大学开会讲课,所以现在抓住这个空隙给你答复。

你现在形成的目录,有的接受了我的建议,有的没有同意我的意见,我看这是好的。现在所选的篇目,以及分编的情况,基本格局已妥帖了。再添点什么,或者再减些什么,当然都还有余地,但搅动不起大局,可以放心。而钱理群交给我的任务,主要是总体上把握全书,有的要管一下版本(主要是老舍,对老舍全集也要防止有重大改动而我们却懵懂着。汪曾祺这个问题不大,解放前的文字少),对于你这一本可说大体完成。

对于各编的具体看法如下:第一编删“母亲”,加“校外风景”和“故乡灯节”均合适。第二编加“沽源”“林肯”也可。第三编十篇多了些,你加的三篇我读了一下,不错,但写“花”的太多,应下狠心去掉一篇,可由你定。第四编“四季”自然可以,所选篇目只要严格入四季的题目就成。“四季”与下一编的“五味”成一对,也颇有趣。你在这里可以衡量衡量,全书所选,写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比例如何。究竟多大比例合适,并无绝对的标准,只要匀称,而且考虑汪曾祺的特色就行了。他是写自然景物都含人情风俗意义的。第五、六、七编都无大的毛病。只是“那些人那些事”这个题目是个时髦而用滥的题目,你却还愿意用;“人生百态”是个非常符合汪曾祺的题目(当然“百态”一词也是人人都用,但它不是流行时髦词汇,与“明朝那些事”、“民国那些人”不同),你却还没有决定,倒是我始料不及。至于“戏剧”和“语言”两编你不用,并不是不可以;“戏剧”实在不愿编就算了,但“语言”实在仍应该编,你那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如果对已有的七编我们充满信心,认为具备了汪曾祺的特色,那么“语言”别人编,我们也编,并不会影响整体。如“语言”编得好,更体现汪曾祺真是汪曾祺;不编反倒被人认为不懂汪曾祺也。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汪曾祺说了那么多“语言文字文章”的话,编出小学生能懂的并不难。当然,你不编我也不坚决反对,如上一段说的,全书编得已经在合格线以上了,就可以通过了。

至于对所选各篇的删节妥当与否,我不能一一评论,而采取了抽样法。《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看节选得挺好:儿子“文革”一段因已不是讲父亲童心,自然可不要;父亲帮助写情书和点烟如去掉对这一节的完整性也不妨碍,可以去掉。《詹大胖子》一文删得很棒。《捉虫小记》秋虫谱苏东坡济颠和尚那一句,可以商榷。你删的理由可能是认为学生读会有难点,但这样一小句删去了,我们随意补缀起来不加注释是不太尊重作者的,而不删学生读懂多少算多少,不可以吗?很多人小学期间读了《红楼梦》还不是能懂多少是多少。《跑警报》《泡茶馆》两文你肯定已经试着删过,但觉得不好删,必定是你认为有碍的内容一旦去掉就只余剩汤残羹了。从我刚才抽查过的例子看,你的节选能力是不坏的。所以关键不是有无眼光来看一篇文章好在哪里的问题,而是对学生接受能力和接受内容的估量问题。如果我们跳过跑警报时的男女问题、送女生伞问题、捡金子问题、哲学教师情书问题,只选全集第三卷P394 三个自然段,再选P396 倒8 行至P398 第10 行“入土为安”,再选P400 倒6 行至结尾,是否也能凑合?不过对那两首绝妙的诗,还要抱学生能懂多少是多少的态度。否则不好选。《泡茶馆》你也可用此原则来选,如实在不好选就算了。

“语丝”我觉得可以考虑。因这是可以部分缓解节选中的遗憾的。我甚至考虑比如“戏剧”“语言”这两编的问题就可以用“语丝”方式来解决,选几句学生能懂的,又可不必为连缀而犯愁。当然其他的内容,“语丝”都可顾及。

这信已经写得太长了。总之,你的目录基本通过,以上意见只供你思考。你这一本我还应做的工作是,对汪曾祺解放前的文字,在你完全确定篇目后(甚至是在主编已经通过后),我利用初版本来试校一下,看汪曾祺全集的可靠性如何。其他你就相机去做就是了。即颂

编安

吴福辉

2月28日下午

(本文于2015年1月14日辑录并写前记)

猜你喜欢

百态篇目全集
地铁百态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百态树纹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
图说事相百态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
会告密的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