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戊二醛与链霉素反应动力学的光谱学研究

2014-12-23刘春叶苗延青张雪娇邓荣

应用化工 2014年12期
关键词:链霉素戊二醛蒸馏水

刘春叶,苗延青,张雪娇,邓荣

(西安医学院 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化学领域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对各类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反应机理的理解、反应过程的控制及反应产率的提高[1-3],研究方法有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滴定法等[4-7]。

氨基与醛基的反应是色谱固定性、可降解材料等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反应之一[8-10]。戊二醛属于双醛基试剂,是上述反应中常用的醛基试剂。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分子含有两个伯氨基,可与醛基通过亲核加成-消去反应产生希夫碱,是色谱填料制备中常用的化学反应。

本研究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戊二醛和链霉素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及反应活化能进行测定,对醛基与氨基生成希夫碱的反应提供依据,对该类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25% 戊二醛溶液,分析纯;硫酸链霉素,≥720 IU/mg。

UV-2102 PCS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H-WO-501 智能数显恒温水浴锅;CMD-20X 智能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1.2 溶液的配制

1.2.1 戊二醛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移取25%戊二醛溶液4.0,8.0,12.0,16.0,20.0,24.0 mL 至6个50 mL 容量瓶中,加20 mL 蒸馏水,摇匀,静置,待泡沫消失后用蒸馏水定容。精密吸取1 ~6 号液体各1.0 mL,分别加入编号1 ~6 的25 mL 容量瓶中,加少量蒸馏水摇匀,静置,待泡沫消失后用蒸馏水定容。

1.2.2 硫酸链霉素标准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硫酸链霉素粉剂8.750 0 g,加水溶解,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摇匀。精密移取3.0,4.0,5.0,6.0,7.0,8.0 mL,分别加入到编号为1 ~6 号的10 mL 容量瓶中,蒸馏水定容,得浓度分别为0. 02,0. 04,0. 06,0.08,0.10,0.12 mmol/mL 的链霉素水溶液。

1.3 动力学方程

戊二醛与链霉素等含氨基反应物间的反应方程式为:

其反应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 CL、CW——硫酸链霉素和戊二醛溶液的浓度,mmol/mL;

K——速率常数;

α,β——硫酸链霉素和戊二醛的反应级数。对式(1)两边取对数,得:

由式(2)可知,固定链霉素的初始浓度,改变戊二醛的浓度,可计算出反应速率。以lg(-dCW

dt )对lg CW作图,所得直线斜率即为α。同理,固定戊二醛的浓度,改变链霉素的浓度,求出β。将α和β值代入式(1),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

由于戊二醛和链霉素在紫外光区有吸收,所以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来测定戊二醛和链霉素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常数。通过反应速率常数求得反应动力学方程,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求出反应表观活化能。

1.4 标准曲线绘制

1.4.1 戊二醛标准曲线的制备任取1.2.1 节配制的戊二醛溶液1 份,以蒸馏水建立基线,在200 ~400 nm 内进行紫外扫描,可知戊二醛溶液在235 nm处有最大吸光值。对1.2.1 节的6 种溶液分别在200 ~300 nm 内进行紫外扫描,测得235 nm 处吸光度,每个溶液平行测定3 次,取平均值。以戊二醛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A =22.083C-0.014 8,相对标准偏差r=0.999 7,在8.5 ×10-3~50.9 ×10-3mmol/mL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

1.4.2 链霉素标准曲线的制备任取1.2.2 节链霉素溶液1 份,用蒸馏水建立基线,在200 ~400 nm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可知链霉素溶液在276 nm 处有最大吸光值。对1.2.2 节的6 种溶液分别在200~300 nm 内进行紫外扫描,测得276 nm 处吸光度,每个溶液平行测定3 次,取平均值。以链霉素浓度为横坐标,276 nm 处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A =10.387C +0.005 8,相对标准偏差r=0.999 6,在0.02 ~0.12 mmol/mL 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

2 结果与讨论

2.1 时间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用戊二醛42.4 ×10-3mmol/mL、链霉素1.8 ×10-3mmol/mL 的混合液,在30 ℃下反应不同时间,测定吸光度,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反应时间下溶液吸光度

Fig.1 UV absorbance of reaction solution at different reaction time

由图1 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混合物吸光度逐渐降低,但30 min 后变化趋势减小,30 min到50 min 时间内,吸光度仅变化了0.003 个单位,故确定反应时间为30 min。

2.2 戊二醛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0 ℃时)

分别精密配制链霉素浓度固定1.85 mmol/mL、戊二醛浓度呈梯度变化的混合液。在0 ℃下反应30 min,测定235 nm 处的吸光度,将各吸光度值代入戊二醛标准曲线,计算出戊二醛浓度变化值,戊二醛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见表1。

由表1 可知,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30 min 后溶液吸光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以lg Cw为横坐标,lg(-dCw/dt)为纵坐标作图,得线性回归方程=1.963 4lg CW-0.609 2,线性相关系数R=0.989 8。可见,戊二醛的反应级数约等于2。

表1 0 ℃时戊二醛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glutaraldehyde on the reaction rate at 0 ℃

2.3 链霉素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0 ℃时)

精密配制戊二醛浓度(1.85 mmol/mL)固定、链霉素浓度梯度变化的混合液。在0 ℃下反应30 min,测定276 nm 处的吸光度。将吸光度值代入链霉素标准曲线,计算出浓度值,见表2。

表2 0 ℃时链霉素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streptomycin on the reaction rate at 0 ℃

由表2 可知,以lg CL为横坐标,以lg(-dCL/dt)为纵坐标作图,得线性回归方程为lg(-dCL

dt )=1.633 5lg CL-1.091 2,线性相关系数R =0.998 2。可见,链霉素的反应级数约等于2。

将各组数据代入式(1),求出0 ℃时戊二醛与链霉素反应速率常数K 的平均值为7.283 2 ×10-3mol-3·dm3·min-1,0 ℃时戊二醛与链霉素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可见,戊二醛与链霉素的反应属于四级反应,反应速率与戊二醛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与链霉素浓度二次方成正比。

2.4 不同温度下链霉素与戊二醛的反应速率方程

按照2.4 和2.5 节方法,分别测定40,50,60 ℃及70 ℃下戊二醛与链霉素的反应速率方程,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温度下戊二醛与链霉素反应动力学参数Table 3 Parameters of kinetics equations of glutaraldehyde and streptomyci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表3 可知,反应速率常数对反应温度不是非常敏感,反应温度提高10 ℃,反应速率常数仅提高

1.1 ~1.5 倍。

2.5 链霉素与戊二醛反应活化能

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

式中 ,K 为速率常数;A 为指前因子;Eα为表观活化能。

给式(4)两边取对数,得:

利用表3 中的数据,以ln K 对1/T 作图,得线性方程ln K=2 533.1(-1/T)+4.367,线性相关系数R =0.993 9,由该方程可计算出表观活化能为

21.06 kJ/mol。

3 结论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0 ~70 ℃范围内5 个不同温度下戊二醛与链霉素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戊二醛与链霉素的反应属于四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各自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常数增大,但对温度变化不敏感,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1.06 kJ/mol。戊二醛与链霉素的反应较容易进行,故在利用氨基与醛基反应进行色谱填料及毛细管内壁改性实验时,反应温度和时间无需过高、过长,一般室温下反应即可,反应时间控制在30 min 以内。

[1] 张治国,尹红.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J].化学进展,2007,19(4):575-582.

[2] 戴旭东,杨学明.基元化学反应态动力学研究[J]. 化学进展,2007,9(11):1633-1645.

[3] 王慧兰.丙酮碘化反应的动力学初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1991,8(2):48-52.

[4] 石元昌,吴佑石,朱志谦,等.FTIR 法研究IPDI/DMPA的聚合反应动力学[J]. 精细石油化工,2002(5):38-40.

[5] 吴星,吕琳,姚荣,等. 二聚体系中配合物生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7,17(6):93-97.

[6] 刘晶如,罗运军.非等温DSC 研究Al/HTPB/TDI 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J].含能材料,2009,17(1):83-86.

[7] 宋文生,徐翠翠,李洁,等. 二正丁胺滴定法研究IPDI与DMPA 反应动力学[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3):99-101.

[8] 雷雯,张凌怡,朱亚仙,等. 以戊二醛为间隔臂的万古霉素键合手性固定相制备[J]. 分析化学,2010(11):1544-1549.

[9] Ward T,Farris A B.Chiral separation using the macrocyclic antibiotics[J].J Chromatogr A,2001,906(1/2):73-89.

[10]孟晓荣,周华凤,史玲,等. 卡那霉素键合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拆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90-392.

猜你喜欢

链霉素戊二醛蒸馏水
热压式蒸馏水机和多效蒸馏水机制备注射用水的质量比较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
亲水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
农用硫酸链霉素正式退出舞台
生化法处理后的链霉素废水出水对斑马鱼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浅谈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设备和方法
自制 冰唱片
戊二醛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经典恒温加速法预测0.5%戊二醛溶液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