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实施效果的研究1)

2014-12-16张文光荆科峰赵爱玲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口服药流程化上岗

张文光,荆科峰,张 红,赵爱玲

随者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疗水平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更加关注,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护理质量面临持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问题。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临床护士交接班反映的是病人24h的动态病情变化,交接班质量的高低与医疗纠纷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少息息相关,是护士专业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的体现[1]。传统的护理交接班是由值班护士向接班护士就病人夜间病情变化、医嘱执行情况及护理服务措施所进行的交接活动,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2010年2月,我科室作为首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示范病区,在连续9年实施的护士晨会制度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内容,对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和病区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特别是2011年7月以后,结合卫生部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岗的评价标准,对原有的护士晨会制度进行了改进,由即将上岗的护士进行上岗接班报告的形式,建立了规范的“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使其逐渐的发展和完善。过去的护士晨会制度主要以护士长通报查房情况和布置工作为主,而全新的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打破了传统的护理交接班模式,改变了过去以将下班护士交班为主的形式,对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促进护士贴近临床、贴近病人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护理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床位69张,分为2个病区;护士30人,包括N2级护士7人,N3级护士4人,N4级护士13人,N5级护士5人,N6级护士1人;共设立责任组8个,每组由老、中、青3名责任护士组成,分管病人8例或9例,负责所管病人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宣教指导、医护患沟通及出院后的随访等一切工作;每个病区设立辅助班2人,负责为责任护士服务,在病人床边提供支持和保障工作,如在治疗室配制药液、处理医嘱、粘贴核对化验单等。

1.2 方法 查阅本科室2010年2月—2011年7月(实施前)和2011年8月—2013年7月(实施后)实施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前后两个时期的护士晨会和绩效考核记录,收集相关内容和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及研究。

1.2.1 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前的准备工作 8个责任组的责任护士07:30上岗,对所管的8例或9例病人进行晨间护理,要求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完成晨间的定时治疗、护理内容,同时询问病人夜间睡眠情况,观察病人病情,告知今日治疗、检查、护理要点等,一级护理病人与夜班进行床头一对一的交接。加强1班护士对科室固定财产和仪器进行清点核对,全面检查生命支持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交接设备的完好率。加强2班护士进行普通、特殊及高危药品及处置室所有物品的日检,负责各责任组病人第一组、第二组输入药液的配制工作。护士长同时间进入病房了解其夜间病人病情变化情况,阅读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全面检查夜班护士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在护士长日查房记录本,还要跟随其中一个责任组完成晨间护理工作。08:00全体护士、医生参加科室医护大交班,由夜班护士、值班医生汇报夜间危重病人和突发事件处理情况。

1.2.2 上岗护士接班报告过程 科室晨间医护大交班后→白班护士逐一进行上岗接班报告→病区护士长小结晨间查房情况→科护士长点评,布置工作→征询护士意见和建议。

1.2.2.1 责任护士接班报告内容 所管病人数、危重及抢救病人的生命体征、异常生化指标、陪侍人数、病人夜间睡眠情况及心理状况、特殊事宜及与医生沟通后的处理情况,以及治疗与护理项目落实情况,特别是各类用药执行到位及有无不良反应等。

1.2.2.2 加强1班护士报告内容 汇报所有仪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注射泵、输液泵、冰箱、血压计等)使用及备用情况。

1.2.2.3 加强2班护士报告内容 汇报普通药品、高危药品及换药室的使用、清点情况。

1.2.2.4 病区护士长小结查房内容 对所管辖病区的各责任班前1d完成质量达标情况、当日白班护士到岗参加晨间护理情况进行简要汇报,并指出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2.2.5 科护士长点评内容及工作安排 对当日危重病人护理到位情况和病区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点评,重点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和对护士规范行为的引导,布置当天护理工作重点,同时征询参会护士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护理部召开会议,次日护士晨会上,由科护士长在第一时间内将会议精神及时传达给每一位护士,并实施参会护士签到制度;倒班轮休护士上班全面接班后,应详细阅读会议记录,全面了解内容;特殊情况由病区护士长将重要内容电话通知本人知晓。

1.2.3 评价标准 依据我院护士能级划分、岗位设置要求、绩效考核细则和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进行护理质量综合考评,考评等级分为:优秀≥95分,合格≥90分,不合格<90分。对每位护士每月按规定时间和项目进行绩效考核,使考核成绩更加合理与客观。对实施前和实施后两个时期关于交接班的绩效考核评分情况分别进行统计、汇总,实施前后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士交接班绩效考核综合评分合格、优秀率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护士交接班绩效考核综合评分合格、优秀率比较 人次(%)

2.2 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表3)

表2 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月发生率

表3 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发生情况 例

2.3 实施前后病人口服药服用不安全行为情况 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的实施,促使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口服药的安全管理引起高度重视,主动参与口服药规范管理的品质圈活动,积极找出影响病人口服药安全服用的各种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口服药用药的安全率和准确率,通过对实施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前后两个时期的影响口服药安全服用的主要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口服药用药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见表4。

表4 实施前后病人口服药服用不安全行为情况 %

3 讨论

通过实施前和实施后绩效考核综合评分合格率和优秀率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实施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后,绩效考核合格率和优秀率较实施前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增强了组织的运行效率,规范了护士行为,为其提供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提高了护士工作的责任感及职业素养,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有效,推动了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从实施前和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以看出,从发生率上来说,虽然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但同时也说明隐报病情的现象减少了,上报率提高了;从发生性质上来说,不良事件发生的差错等级降低了,也就是说给病人造成的影响减小了,护士病情观察能力提高了。综合分析对比结果,说明实施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由严重差错变化为轻度缺陷、未造成伤害及隐性病情,将差错事故降到最小,甚至由于及时评估而杜绝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的实施,促使护士责任心逐渐提高,与病人建立了良好有效的沟通机制,对不良事件能够端正心态,积极主动上报,防微杜渐。

口服药安全管理一直是病人安全管理的重点项目之一,实施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后,将口服药按顿发放、督促病人安全服用及药物管理等均纳入了责任护士接班报告范围,责任护士要全面掌握所管病人的每种口服药情况,并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服用、用药疗效、副反应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在实施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前调研中发现,病人口服药服用过程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护士发放不及时,病人漏服、服法不正确、剂量不准确、医生开药不及时或医嘱错误等,经过实施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后,这些隐患发生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可见,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中,将病人口服药安全服用纳入报告范围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也进一步体现出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的优越性。

实施流程化护理服务工作可打破和缩减繁琐的、不方便病人的环节,设计出完整、高效率的护理服务流程,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是实施病区流程化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之一,其指导思想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上岗护士真正贴近临床、全面了解病人病情、保证整体护理工作连续性为重点,以效率和效益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模式。实施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是流程化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体现,即将上岗的护士全面掌握管辖区内病人情况[3],可以更好地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通过对现存及潜在并发症的动态观察和重点记录,做到了心中有数,有助于下一步及时应对处理复杂局面,能确保病人安全,可以前瞻性地遏制护理缺陷的发生。

通过实施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促使在班护士动态了解其他责任组病人的信息,必要时进行责任组间合作,协同管理疑难病人,加强了护理团队的相互协作精神,可对流程化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落实过程进行相互的、全面的质量监控,起到了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的作用,并不断提高和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的实施,增加了护士接触、了解病人及相互合作的机会,有利于深化整体护理工作[4]。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的实施也培养了护士分析、总结、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对潜在问题的预见能力,使护士在病情观察时更专业化和敏锐化,在汇报病情时更规范化,更加熟练运用专科语言描述病人病情,严谨的医学报告术语改变了许多护士不良的口头习惯[5]。同时还激发了护士互相学习与交流的热情,积极查阅资料,使业务知识得到了充实,专科护理的内涵也不断提高[6]。

在实施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中,病区护士长是具体实施者,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灵活的协调组织能力,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护士长可以借助点评护理质量的平台,在第一时间将上级指示传达给每一位护士,履行其上传下达的职能,有利于增强护理队伍的运行效率,推动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对医院整合人力资源、协调关系有重要意义。

总之,实施流程化上岗护士接班报告制度,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施流程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融洽了护患关系,达到了最终使病人满意、构建和谐医院的目的。

[1] 贾杰,周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10):677-678.

[2] 范巧珍,南小平,贾红芳.不同护士交接班模式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7A):1200-1201.

[3] 危华玲,两种护理晨会交接班模式的住院病人满意度对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1):198.

[4] 张冬梅,韩淑贞,俎文娟,等.“三段式”交班法与传统交班法的比较与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5):489-490.

[5] 李艳燕,林海燕,洪辉樊.护士晨会交接班模式的革新与思考[J].当代护士,2009(12):120-121.

[6] 续丽丽,付桂芳.护士晨会交接班模式的改进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9,23(8B):2150-2151.

猜你喜欢

口服药流程化上岗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备用口服药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持证上岗”倒逼父母做个称职家长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父母持证上岗”建议背后有深意
『父母持证上岗』建议背后有深意
标准化口服药发放流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内蒙古:农畜水产品将“持证上岗”
使用PDCA循环降低病区口服药管理缺陷率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