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贴压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1)

2014-12-16于奎花邢立辉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压法耳穴稳定型

王 丽,杨 月,于奎花,张 敏,邢立辉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形成非阻塞性冠状动脉血栓,导致血管出现炎症反应,引起的急性病变[1]。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炎症已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2]。而C反应蛋白(CRP)是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文献报道[3,4],CRP水平较高(CRP≥3mg/L)的冠心病病人的预后明显低于CRP水平较低(CRP<3mg/L)者。本研究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耳穴贴压法,有效降低了CRP水平,缓解了病人心绞痛的症状和体征。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心血管二病房2013年1月—8月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淤阻型)的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胸痹心痛(心血淤阻型)诊断标准;年龄≥50岁且≤76岁;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6.86±2.19)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9.25±3.81)岁。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家庭状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法。操作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相关健康宣教,说明本试验的目的、意义及方法。取穴:主穴为神门、心、小肠、心血管系统皮质下、交感。配穴为肝、心脏点、胸。一般选5个~7个穴位。用镊子尖端在耳部相应穴位上轻轻按压,找到反应点(局部感觉有疼痛、胀痛、发热、酸麻为得气)。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待干,将放有王不留行籽的5mm×5mm小方块胶布贴压在选好的穴位上。操作后告知病人每天用手按压1min~2 min,其按压强度以病人感到疼痛但能忍受为度,每天按压3次~5次,两耳交替进行,王不留行籽胶布3d更换1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胶布脱落时,及时告知操作者更换。

1.3 临床效果评价

1.3.1 CRP水平评价 耳穴贴压法开始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均清晨空腹采血检测血清CRP水平。CRP<3mg/L,属于正常范围;CRP≥3mg/L,预示不良心脏事件[5]。

1.3.2 疾病疗效评价 参照《心功能不全中医症状积分表》[6]的胸痹心痛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拟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耳穴贴压法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血清CRP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血清CRP比较(±s) mg/L

表1 两组病人血清CRP比较(±s) m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0 10.77±3.65 4.48±1.12试验组 30 9.32±3.03 3.37±1.96 t值 1.67 2.69 P>0.05 <0.01

2.2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CRP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当机体有急性炎症时会明显升高,参与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7]。CRP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标志物,用于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的重要参考指标[8,9],也是冠心病独立预测因子。由于血清CRP水平较高(CRP≥3mg/L),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加强的机会更多[10],导致预后较差,心绞痛症状不能缓解。因此,对于冠心病病人应该要特别重视CRP的水平。

耳穴贴压法是通过对耳郭的相关穴位进行刺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耳郭上有与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的穴位,通过按压耳郭上的敏感点来达到诊断、治疗、防治疾病及保健的一种方法。本试验取穴:主穴为神门、心、小肠、心血管系统皮质下、交感。配穴为肝、心脏点、胸。心主血脉,能够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起到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因此,刺激心区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调整心肌功能;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与小肠,相为表里,故取小肠有助于循环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皮质下、交感以调节血量,只有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血液才能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营养全身;胸,胸闷痛时取之,以缓解胸痛的症状;心脏点,心律不齐时取之,以调节心律。通过对上述穴位的刺激,可以降低CRP水平,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体征。

耳穴贴压法所用药物取材方便、经济实用,能够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1] 姚爱萍,任晓荣,张国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6(6):726-727.

[2] 关琴,王卫淑.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3):319-320.

[3] Rebuzzi AG,Quaranta G,Liuzzo G,etal.Incremental prognostic value of serum levels of troponin T and C-reactive protein on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Am J Cardiol,1998,82(6):715-719.

[4] Biasucci LM,Liuzzo G,Fantuzzi G,etal.Increasing levels of interleukin(IL)-1Ra and IL-6during the first 2days of hospitalization in unstable againa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in hospital coronory events[J].Circulation,1999,99(16):2079-2084.

[5] 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

[6] 燕波,骆晓霞,唐芳.心功能不全中医症状评分表的研制与临床适用性[J].中医杂志,2012,53(6):482-494.

[7] 汪雪琦,贾继珍,赵淑芳.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123-124.

[8] 杨莉莉,赵宇.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关系[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6):66-67.

[9] 戴志江,徐艳秋.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333-1334.

[10] 陈竹君,林琦,张石安,等.血清CRP水平对UA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17(2):102-103.

[11] 吴杞,欧阳颀.图解耳压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

猜你喜欢

压法耳穴稳定型
剪压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研究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混凝土强度的新型剪压法检测技术研究
耳按摩法可有效改善产后妇女失眠现象
量压法和酶法测定血清二氧化碳的方法学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