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分析视角下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主体研究*

2014-12-16陈玉川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2期
关键词:河南小微河南省

陈玉川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已经进入创新型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领先地区。山东省、湖北省、辽宁省、福建省、四川省正在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践证明,投资驱动型经济的投入产出比只有1∶2左右,而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1∶50以上。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创新驱动的巨大作用,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加快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作为中部大省,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基本属于投资驱动的地区。根本原因在于河南省的创新能力近几年基本处于相同水平,不能对河南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驱动作用。2001-2012年,河南省创新能力在全国平均居17.64位,其中知识创造能力在全国平均居18.73位,知识获取能力在全国平均居19.64位,企业创新能力在全国平均居16.73位,创新环境在全国平均居13.55位,创新绩效在全国平均居19.55位。

为加快转变河南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河南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本研究通过对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主体进行调研,寻找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同时,通过与国内创新领先地区进行对比,提出企业创新战略,为河南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河南省企业创新的外部分析

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表明,近年来河南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正向促进创新的工作。

在体制机制方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的引导下,河南省已经形成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塑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在激励企业加大创新经费投入、吸引创新人才和企业创新设施建设方面初见成效,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政策环境。

在产业集聚区创新方面,河南省从2009年开始,规划建设了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目前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初见成效,2012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3.7%,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9%;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690.66亿元,增长22.9%,占全省比重达到47.9%,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3%。

在人才环境建设方面,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向人口强省转变,不断优化政策引导,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数量增多的同时,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河南省从事R&D活动的人员数量逐年上升,2012年河南省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17.5万余人。

种种迹象表明,河南省促进创新的正逼机制已经形成。

通过调研发现,河南大多地区的技术创新都属于倒逼型技术创新,创新驱动的力量来源于企业外部,即多数企业是被迫走上技术创新之路的。但就具体企业而言,创新类型又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新乡市的华兰生物工程公司和新乡新能源汽车公司,华兰生物工程公司是原始创新的典型代表,其创新驱动力量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新乡新能源汽车公司是局部集成创新,其创新驱动力量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调研资料显示,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倒逼措施相对较少。在企业可以轻易获得资源、劳动等廉价生产要素,损坏环境和各种侵权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正逼机制对企业创新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倒逼机制还没有形成,河南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现象,致使河南经济增长的来源仍然主要依靠传统产业。

三、河南省企业创新的内部分析

(一)河南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对比

在我国“2011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系列评价活动中,我国共有500家企业分别成为“能源业、电子信息业、生物业、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业”五个方向的前100强创新企业,河南省共有16家企业分别进入各自所在方向领域中的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其中能源业包括: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子信息业: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物业:河南省恒隆态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装备制造业: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节能环保业: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中原节能公司。通过此次评比可以发现,河南企业近年来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分布在装备制造业、能源业等传统行业,而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仍与其他省份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2》统计,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省共有企业18844家,其中79.8%为小微型企业,剩下的20.2%为大中型企业。通过表1可以看到,2011年,全省85.3%的R&D人员和87.3%的R&D经费都被投入到大中型企业。虽然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并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通过表1可以明显看到,河南省80%以上的研发产出由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在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上,仍然存在严重不足。

潘际銮分给夫人李世豫的时间很少,夫人说:“他忙得很,你看他现在都快90岁了,还天天上班。”话语间没有一丝责备,有的只是欢喜与骄傲。

表1 2011年河南省企业创新投入情况

因此,在河南创新驱动发展中,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无论在资金、人才投入,还是政策偏向、研发方面相比小微型企业都更具优势,更容易在新一轮产业升级和创新中成为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河南大中型企业与国内创新领先地区的对比

河南大中型企业在省内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研发实力都具有绝对性的优势。河南省进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100”的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河南大中型企业与国内创新领先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与国内领先地区存在的差距。

1.创新投入分析

创新投入反映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如表2所示。2011年,河南省在企业总数上远远落后于国内创新领先地区,不及江苏省企业数量的一半,这是由河南省的特殊省情决定的。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长期以来,河南省的企业数量和工业基础落后于国内创新领先地区。

表2 2011年河南企业的创新产出

在企业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创新,从事科技研发工作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仅占到全省企业总数量的6.8%,而这一比例在浙江省为23.1%。上海市的企业数量不多,全市的企业数量为河南省的一半左右,但是有R&D活动的企业数反而比河南省多,说明上海市在各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非常重视企业的研发能力,也说明集聚在上海市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强的企业。

河南作为人口资源大省,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们的一项宝贵资源。但是作为1亿人口的大省,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R&D人员数介于国内创新领先地区研发人员数量的1/3和1/2之间。科技人力资源储备量水平较低,创新活动较少。目前,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较少,远远低于国内创新领先省市。R&D经费是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基本保证,河南企业要在技术创新中有所突破,需要增加R&D经费投入,提高R&D经费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的比重。

2.创新产出和成果转化分析

创新产出和成果转化反映了创新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通过对《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整理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申请专利数量所占比重较低,仅占全国专利申请数的2.6%;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较少,只有4049项,与国内创新领先省市(如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差距明显;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总收入比重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排名比较靠后。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较低,创新成果较少,R&D成果转化为收入的能力较低,科技贡献率低,对销售收入增长的贡献较小。

表3 2011年河南与国内创新领先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对比

3.创新模式分析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模式,已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表4可看出,河南和国内创新领先地区的技术改造支出占科技经费支出的比例均为最大。但在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方面,河南企业低于国内创新领先省市,说明河南企业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较低。

表4 2011年河南与江苏等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对比

由于原始创新对企业的要求较高,而且风险较大,所以,河南的企业更倾向于技术改造,其技术含量远低于原始创新,是在借用、模仿别人创新成果或已有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改造或重新组合或改变外形而形成的创新。作为实力雄厚的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还没有承担起通过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责任。

四、河南企业创新的战略选择

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是河南企业确定创新战略的根本依据。根据外部环境要求和内部条件实际,河南企业通过对创新驱动方式、小微企业发展、创新投入力度、创新模式等的调整和完善,促进企业创新,驱动河南经济发展。

(一)主动实施创新驱动方式转型

前些年,由于保增长的需要,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倒逼机制建设严重滞后,致使一些企业在不创新的情况下,也能低价获取劳动、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从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的机会。随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的加大,环境对污染的承载力越来越小。同时,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将得到根本调整,对经济绩效的考核将逐渐由数量考核向质量考核转移。在河南创新驱动的倒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企业早日主动实现从倒逼创新向自逼创新转型,可从政府获取相应的补贴,降低创新驱动转型成本,减小倒逼机制形成后政府突然要求转型的风险。

(二)提高小微企业创新能力

小微企业是河南企业的主体,但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抗风险能力低,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率低等原因,小微企业获得创新支持往往较小。然而,实践证明,一个地区小微企业的创新活跃程度,对当地创新的活跃程度和可持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河南小微企业体小灵活,是实现河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力量。从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创新产出等方面对小微企业实行特殊扶持政策,是提高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根本措施。

(三)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在倒逼机制健全的情况下,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是实现创新产出的根本保证。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资本的积累。各级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的职能,根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有关政策体系,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例如政府可采取贴息、项目资助等方式重点支持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产品开发。企业通过自己的信用体系或者贷款担保体系与金融机构建立技术创新长效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企业的创新目标。

(四)提升创新模式层次

企业结合自身拥有或能够组合的创新资源,选择不同的创新模式。原始创新就是企业独立自主完成的创新。在产权保护机制下,原始创新能够给创新者带来垄断利润,是推动企业发展最强有力的动力。但是,原始创新需要有雄厚的创新基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充足的物质条件,科学的运行机制做保证。原始创新成本大、成功率低,大中型企业选择这种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是在借用、模仿别人创新成果或已有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创新或重新组合或改变外形而形成的创新。其技术含量远低于原始创新的要求,小微企业经常选择这种创新模式。河南企业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等模仿创新开始,沿着创新链逐渐向原始创新上转移,提升创新模式层次。

五、结论

企业是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主体。河南企业创新的正逼机制已经形成,但河南企业创新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河南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现象。另外,河南大中型企业在创新上比小微企业具有优势,但河南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都比国内创新领先地区低,而且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模仿创新,属于低层次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对河南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需要在创新驱动方式、小微企业发展、创新投资力度、创新模式等方面同时采取措施。

[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丁志国,赵宣凯,苏治.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产业升级方向与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12,(9):18-30.

[3]林宪斋.危机倒逼机制与河南经济结构调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58-160.

[4]段云龙,赵明元,刘春林,等.企业持续创新过程重大机遇管理策略及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11,(9):180-181.

[5]郭小燕,吕军.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2009,(11):89-91.

[6]王鹏,李健,张亮.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5):37-46.

[7]任晓莉.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扩大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5):50-55.

[8]王晖,赵正.河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与提升对策[J].河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12(4):431-435.

[9]卢方元,靳丹丹.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3):149-157.

[10]王子宽,罗长城,侯志豪.基于创新主体集成的企业内部创业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4.

[11]张平.“倒逼机制”、增长波动和政策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8,(1):9-15.

猜你喜欢

河南小微河南省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小微课大应用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小微企业借款人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