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平淡淡才是真

2014-12-02高桂铃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羁旅季老自传

高桂铃

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季羡林《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一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就读出了味道。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于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几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

在这些文章中,《怀念母亲》显得有些特别,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年轻的季羡林在欧洲十一年的羁旅生活中对生母、故国的深切怀念。它没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样以写事或写人为中心,也没有恣意抒情,而是在叙述文字中夹杂了相当比例的日记、文章片段,头绪比较多,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说:“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因为写自传不是搞文学创作,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我写自传,只写事实。”因此,他在写此文时尽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读来显得很平淡。可在“平”和“淡”的背后,却隐藏了更深的“情”。写《怀念母亲》时,季老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来“保存自己当时的感情”。 如《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就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留德十年》附录中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对解读《怀念母亲》也很有帮助。他在文中回忆幼时生活和母亲早逝使少小离家的他今生无法膝前尽孝,这成为他“永久的悔”;去国离乡时亲老、妻少、子幼,本以为两年即可回国,却因为战乱被阻留异国他乡——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怎不是他异国十一年中内心深处炽烈的情感?

季老先生的文如其人——平平淡淡才是真!我想这也恰是他为人所敬仰的真正原因吧!

猜你喜欢

羁旅季老自传
陈独秀的自传缘何戛然而止
云的自传
张春波
清明
陈明德(二首)
《李敖自传》
枫桥夜泊
邵洵美主编“自传丛书”始末
又见季老
二十一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