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白酒为何如此自信?

2014-12-01付松

当代贵州 2014年26期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贵州

付松

“没想到贵州除了茅台之外,还有那么多白酒品牌!”8月29日,在“2014黔酒中国行”兰州站活动现场,以茅台为引领的黔派白酒受到当地经销商的广泛赞誉。

“黔酒中国行”自7月19日在首站北京启动以来,经过广州,再到兰州,成果颇丰,先后签约105亿元、74.8亿元和81.1亿元订单。

由省政府指导,省经信委主办的“2014黔酒中国行”推介活动,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力求变革,敢于突破,坚定信心,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实现贵州白酒产业的文化自信、品质自信、生态自信和消费自信。

好品质赢得青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理性消费的回归,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市场持续升温,为贵州白酒产业发展赢得了较大空间。

贵州出好酒,贵州酒凭借好品质广受消费者青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品质上看,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独有香型,而贵州就是酱香型白酒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是以本地有机高粱为原料,以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固态发酵、蒸馏、长期贮存、精心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著名酿酒大师、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介绍,这类酒易发挥物质少、酚类化合物多、酒精度合理,同时酒体中存在SOD和金属硫蛋白等物质,对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等有一定功效和作用。

从品牌上看,茅台、董酒作为老八大名酒,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茅台酒更是与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共同跻身世界三大蒸馏酒行列。近年来,在国酒茅台的带动下,以习酒、国台酒、董酒、青酒、百年糊涂酒、酒中酒霸酒等“贵州十大名酒”,以贵州迎宾酒、安酒、怀庄酒、珍酒、钓鱼台酒、湄窖酒、镇酒等“贵州十大名酒提名奖”企业发展迅猛,成为贵州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贵州白酒拥有12枚中国驰名商标,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从生态上看,贵州拥有酿造好酒的自然禀赋。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左右,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土壤以黄粽壤和紫色土为主,水质特佳。特别是享有“美酒河”盛誉的赤水河流域,因其环境、气候、水质等资源条件的不可复制性,成为蜚声中外的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

“赤水河是长江流域唯一没有筑坝的河流,这样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说,2012年10月以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多次率队对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进行检查并开展“贵州环保行”,加强与云南、四川开展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大力推进赤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好服务搭建平台

作为贵州“五张名片”之一,白酒产业以其自身的优势和实力位居榜首。

2013年,以“酒、烟、茶、药、特色食品”为主的“五张名片”产值1501亿元,增加值888亿元。从占比来看,白酒产值494亿元,占“五张名片”的33%,增加值470亿元,占“五张名片”的52.9%,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8.5%(仅次于煤炭行业),占据贵州第二大支柱产业的位置。从贡献率来看,白酒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20%,拉动工业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

“白酒产业是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对于增加财政税收、解决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副省长王江平说,面对市场的深度调整,政府有责任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白酒与文化交流、资本与项目对接、品牌与营销融合,提升白酒产业的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开展‘2014黔酒中国行活动,既是我省‘双服务行动的继续和延伸,也是面向国内的一次交流之旅、发展之旅。”省经信委主任李保芳说,这一方面可以让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贵州白酒的品质、品格和品牌魅力,另一方面,让企业看到贵州针对具有潜力和发展优势的白酒产业,精准发力、开拓市场、服务企业,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

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在白酒行业的调整期,贵州省政府亲自主导‘2014黔酒中国行宣传推介活动,真是雪中送炭,这无疑给全省工业战线特别是白酒行业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华泽集团总经理颜涛说。

“黔酒中国行,显示出贵州支持白酒发展的态度。”甘肃省酒类管理局局长陈浦说,“2014黔酒中国行”通过政府组团推介,表明贵州服务企业、支持白酒发展的决心,值得甘肃学习。

湖北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认为,“开展黔酒宣传推介活动是贵州白酒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贵州白酒界登高望远的一次良好契机,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的智慧结晶。”

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茅台集团等龙头企业积极应对行业新形势采取的措施效果逐渐显现,特别是签约项目的有效实施,以及节庆消费对市场的拉动作用,下半年贵州白酒产业将保持稳步回升态势,继续保持其在贵州工业方面的支柱地位。

好品牌抢占市场

与第一、二站选择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有所不同,“2014黔酒中国行”第三站选在和贵州同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兰州,多少有些让人不解,但答案同样让人信服:这里也是一个潜在的白酒大市场。

8月初,贵州党政代表团到甘肃学习考察,两省领导人一致认为,甘贵两省同处西部,同为多重机遇叠加、着力扩大开放、能源资源外送、药材规模种植、旅游资源优越、红色文化厚重、扶贫任务艰巨、民族成分众多的省份,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和互补性。

而“2014黔酒中国行”兰州站宣传推介活动,正是深入贯彻落实两省合作协议的具体体现。

甘肃是“丝绸之路” 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甘肃也是一个白酒消费大省,年消费量约10万吨,消费额达15亿元;甘肃占全国0.2%的人口却有着全国3%的酒民,市场广阔,潜力巨大。而甘肃地产酒仍属于中低档酒,且品种单一,白酒同质化严重,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兰州在大西北处于“坐中四连”的独特位置,因其南来北往,西上东出的大量流动人口,再加上全市300余万常住人口,成为西北地区酒水消费中心城市。

此外,兰州属于典型的移民城市,外地人占很大比例,全国各地的白酒都能在兰州找到相应的消费群体。同时,兰州人喝酒,更注重酒质和品牌,贵州白酒独特的品质和品牌优势,恰好符合兰州消费层次的需求。

作为中国优质白酒的主要产区,贵州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白酒生产基地,而甘肃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白酒消费大省,于贵州白酒而言是一个潜在的较大市场。因此,两省携手合作,深化交流,必将开创美好的白酒产业合作发展前景。

当前,白酒行业调整的持续深入,既给贵州白酒产业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作为酱香型白酒主产区和原产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贵州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注重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强化品牌建设,借助全国白酒市场消费升级尤其是酱香型白酒市场持续升温的机遇,组成黔酒军团集体出击,提升了贵州白酒的形象,塑造了贵州白酒的品牌。”国家酒检中心主任钟杰说。

良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品牌优势和政策环境,支撑着贵州白酒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随着资源红利、生态红利、人口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的叠加释放,随着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和消费者对优质白酒的需求不断提升,贵州白酒一定能够抢占市场先机,实现跨越发展。(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酱香型白酒贵州
分析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生产的作用
白酒局变
酱香型白酒酿造企业污水好氧处理工艺比较
何为“勾兑酒”
白酒进美国酒吧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白酒风味质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贵州教育出版社
中国白酒,华山论剑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