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2014-12-01张超

当代贵州 2014年26期
关键词:文艺公益农村

张超

7月13日晚上,瓮安县平定营镇梭罗村的村民院坝内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悦耳动听的民族歌曲、奇妙无穷的魔术表演、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对口快板……气氛异常热烈,观众掌声不断。

这是一年一度的瓮安县“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化下乡活动。去年10月,该活动通过了文化部、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评审,获得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政府投入

构建文化服务新机制

2012年以来,瓮安县委县政府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动瓮安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开展了“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活动。

和以往不同的是,该活动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揽排练节目下乡演出的固定模式,以“政府采购、群众参与、社会联动、文化惠民”的方式,公开向社会及民间采购文艺团队及文艺节目,演出的节目和团队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遴选,获选团队由县文联和县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挖掘乡土特色、体现先进文化的目的进行全面指导后,再分赴各乡镇(街道)演出,确保节目质量。

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演出经费不足的问题,县委宣传部设立专用经费账户,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并从专项经费中给予每场一定的补贴。

副县长夏吉友表示,政府采购模式的文化惠民,受益的不仅仅是普通百姓,也带动了民间文艺团队的兴起与发展,还保护和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

截至目前,瓮安县财政共投入300余万元,先后组织了18支演出团队,深入到全安县13个乡镇(街道)的99个村(社区)开展公益演出270余场次,观看群众约40余万人。

服务基层

搭建文化互动新平台

瓮安县把流动民间艺术团队和流动的舞台作为驱动送文化下乡的“两轮”,用高质量全力打造流动精品模式,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体验瓮安文化的魅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推进瓮安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公益文艺演出活动在注重送文艺下乡的同时,还加强对基层业余文艺爱好者的指导和培养,帮助基层发展壮大业余文艺团体。经过精心培训指导,各乡镇(街道)都建立了业余文艺演出队。昔日“土里刨食”的农民如今登上舞台,涌现出了一批能歌善舞的庄户“明星”、农民“演员”,为乡亲们带来了充满乡土气息的精彩节目。

瓮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曾薇介绍,“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活动以“立足农村、面向农民、服务三农”作为出发点,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从演出节目内容来看,内容和形式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宣传和演出内容涵盖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尊老爱幼新风、强农惠农政策、戒毒戒赌、农村新貌等;演出形式有杂技、小品、曲艺、舞蹈、独唱、魔术等。

“演出为群众送上了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让群众受到了熏陶和教育,政治思想觉悟明显提高,文明素养有了显著提升,农村社会风气得到净化,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谐稳定。”瓮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尹德俊说。(作者系瓮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文艺公益农村
1942,文艺之春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