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

2014-11-29赵瑞军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驱动学习者

赵瑞军

(嘉兴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课程实验是课程内容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实验类型主要包括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其它类型。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优势特征,可以有效应用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实验内容中,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因此,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概述

任务驱动,顾名思义就是以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通过任务的执行来引领整个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是将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进行设计与组织,将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隐含在精心设计的实验任务中,学习者通过任务的完成,了解相关原理与知识,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保证学习者的独立自主及动机持续性,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的核心要素包括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任务设计主要是将相关的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知识或技能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其能够整合成一个合适的任务,这个任务既要包含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又要与学习者生活实际相联系,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何将相关的内容设计成与学习者实际相联系的任务是任务设计的关键;任务实施即是指对精心设计的实验任务进行发布、执行,任务的发布要有一定的情境创设,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任务的执行过程就是学习者独立或合作去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要有足够的保障,否则任务会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任务评价是检验任务实施教学效果的环节,通过评价学习者完成的实验任务,了解学习者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开展互相交流学习的活动,目的是确定下一步练习的计划方案。这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一个系统,任务设计是核心,任务实施是重点,任务评价是关键。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的特征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任务来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学习者通过任务完成达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自主性,改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此方法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教学中有较强的推广性。

1.任务引领,目标内化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2]任务为明线,来组织教学内容,起到了统领作用,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一步步获得相关知识技能的过程;知识学习和技能获得为暗线,就是将整个目标内化于具体的实验任务之中,将知识技能与实验任务有机整合在一起,既保证了知识技能的整体性,又保证了学习者获取过程中的完整体验。

2.兴趣为始,自主为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设计出与学习者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为载体,结合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后续任务执行开了好头。同时,由于任务完成是一个程序性的系统过程,由一系列环节构成,这就保证了学习者从始至终都能够很好地集中于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得到巩固与加强,使学习者保持着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3.过程指导,角色转换

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处于统治者的角色,忽视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体验得不到保障,实验教学过程也是如此,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发生重要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掌控者、发号施令者,而变成了任务的设计者和过程的指导者,教师的重要工作是实验任务的设计和学习者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指导,而学习者才是过程中的主体,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也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他们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设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神的培养,知识自主获得的体验等才是最重要的。

4.技能迁移,应用拓展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习者能够通过学习在真正意义上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检验的标准就是要看学习者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应用,有没有真正变成学习者的实际行为。由于这种方法是通过以实验任务为载体进行实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实验任务本身即是一种应用,因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成了同一过程,这为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与所执行的实验任务相同,相似、相近的应用场景成了技能迁移和巩固提高的机会,这种机会的大大加强,极好地拓展知识技能的应用,从而达到我们最初的教学目标。

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任务设计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学习掌握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教学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的检索、信息交流、资源下载)、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编辑与处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课堂教学设计等。[1]可见,这些知识内容是偏技能性的,实践操作性很强,易于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来进行,以下就以此为例从任务的设计思路和任务设计原则来进行阐述。

1.任务设计思路

任务设计主要从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实验拓展等四个方面进行,其中,教学目标是实验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检验目标执行情况的标准;学习者特征,《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的学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类的学习者,他们之前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基础类课程,基本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对计算机软件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是具体实现教学目标而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实验拓展,由于该课程主要向学习者讲授日常教学中的常用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技能,具有一般性,因此,在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以技能的一般性和技能的后续迁移,在每个实验任务中加上拓展模块,保证技能的进一步练习与应用。

2.任务设计原则

经验详细的任务分析之后,具体的实验任务的设计,还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知识技能科学性:实验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必须正确、科学、规范,这是最基本的,而且相关知识与技能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任务生活趣味性:实验任务必须与学习者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有效激起学习者的兴趣。

任务成果作品性:将实验任务执行结果要求学习者以作品的形式提交,形成作品意识,不但可以保证任务执行,而且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个人成就感,使学习者体验了具体的任务执行的实际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任务难易层次性:实验任务按类别可以分为封闭性任务,开放性任务和半开放性任务,封闭性任务一般是相对比较短小的任务,所需时间较少,难度系数较低;开放性任务则是相对大型的任务,所需时间较长,难度系数大;半开放性任务则介于前两者之中,时间相对灵活,难度系数适中。因此,在设计实验任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难易适当,各实验任务前后有衔接,保证学习的持续性。[3]

3.《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任务设计示例

基于以上设计思路及设计原则,结合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定性,我们选择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六个实验项目,分别是数字化音频资源的获取与应用、数字化图像资源的获取与应用、数字化视频资源的获取与应用、动画制作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六个实验项目都是本课程中相对比较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非常适合运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来进行课程的学习。因此,针对每个实验项目,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实验任务,详见表1。

表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项目与实验任务设计

这六个实验任务都设计成了开放性任务,因为每一个实验项目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较多,难度系数也就相对比较大,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较多,这也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因此,仅仅依靠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采用任务驱动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而且可以很好地调动学习者利用课下时间来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另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学习者经过学习后以,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应用,因此,教学效果如何还要看有没有转变为学生的实际行为。为了提高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我们在每个实验任务后面都设计有一个拓展模块,用于给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应用提示和引导,便于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应用。

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任务实施及结论

1.任务实施

由于本课程设计的实验任务属于开放性任务,为了保证任务顺利完成,充分发挥学习者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除了保证项目有足够的趣味性之外,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实施过程包括:首先讲授相关知识技能,阐述相关的原理及要点;其次是发布实验任务,同时对任务的完成时间,格式标准,提交方式,考核要求等都进行了说明,保证学习者对相关要求清楚明了;再次是学习者执行任务,由于任务相对较大,难度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是对过程有效性的支持;然后是学习者提交任务作品,通过课程的教学平台(Blackboard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按时按要求提交;紧接着是任务作品的交流评价,是检验任务执行情况,评定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还有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让学习者互相观摩、交流,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通过BB平台可以很好的实现;最后是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这个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很少涉及,是容易被忽略掉的,但这个环节又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整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大小,学生行为到底有没有形成,因此,这最后一个环节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就应当给学习者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场合和情境,同时,让学习者养成自制和积累相关作品资源的习惯,使知识和技能真正得到迁移。整个实施过程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验任务实施过程

2.结论与反思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自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之后,经过几轮教学实践,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得到发挥,在整个任务执行过程中,学习者都可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动机,能够将任务圆满完成;开放性的任务又给发挥学习者创新思维提供了巨大空间,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任务执行锻炼了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知识技能的迁移更是让学习者动手能力得到加强。由此可见,通过这种方法的学习,学习者教育技术能力普遍得到较大提高,并且能够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去进行应用,较好地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当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实验任务的设计一定要与学习者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为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任务的发布时新颖的情境创设是关键;开放性的实验任务会占用学习者大量时间,需要学习者具有足够的耐心去完成实验任务;对实验任务作品的评价是关键环节,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方式是未来努力的方向;随着课程的结束,教师对学习者后续的学习与应用的关注减少,甚至消失,不能有效跟踪和督促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还有就是基于BB平台方式的学生互相交流不足,这个是今后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总之,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效果明显,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进行了很好的支持,符合当前教育理念。针对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也将逐步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应用于教学实践,真正改革我们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2]冯建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90-92.

[3]杨树元.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8):138-140.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驱动学习者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