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产权性质下会计稳健性与非效率投资行为实证研究

2014-11-11李瑛杨蕾

预测 2014年5期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产权性质

李瑛 杨蕾

摘要:在我国现行投资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选取 2008~2010年我国沪深A股3303 个样本,就不同产权性质下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能抑制企业投资过度,加剧企业投资不足;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抑制投资过度的程度强于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加剧投资不足的程度强于国有企业。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投资过度;投资不足;产权性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14)05003606doi:10.11847/fj.33.5.36

Abstract:Owing to the speci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research how the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fluences the inefficient investment action of the company. On account of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the accounting conservatisms influences on inefficient investment behaviors under different property rights nature, based on 3303 samples of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A shares during 2008 to 2010.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hibits over investment and intensify under investment. The degre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curbing over investment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ile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probability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ggravating under investmen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Key words:accounting conservatism; over investment; under investment; property rights nature

1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了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深层思考,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的会计稳健性成为新的研究课题。2010年9月8日,FASB和IASB联合概念框架第一阶段项目研究成果公布,稳健性不在“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范围之列,这引发了国内外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热潮,尤其是对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探讨。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如果企业中未出现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则会存在最优投资水平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实际上公司的投资行为却并非都是有效率的,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会引发企业过度投资,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导致企业投资不足。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行为无法使企业资本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进而难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中国现行的投资制度背景下,由于存在公司治理问题、各方面监管滞后等原因,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在我国上市公司比较突出,由此所引发的非效率投资问题相对于西方国家更为普遍。因此,探究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动因和治理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会计学术界,对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是对企业融资成本和投资行为的影响,目前对前者的研究已有不少[1],但是,却缺乏对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行为相关性的探讨。从理论上来说,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公司辨别投资机会,降低信息不对称,并且具有抑制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作用,能够有效指导投资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等现象,会计稳健性能否在我国的制度背景下治理非效率投资行为亟待深入研究。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引起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股东委托经理人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通过公司资本持续增值而增加股东自身收益。但是经理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很可能会选择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甚至会因投机主义动机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或不会立即从亏损的项目中撤回资金,从而发生投资过度行为。在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本市场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这种过度投资行为尤其突出。然而,会计稳健性通过及时确认和报告“坏消息”、推迟或分期确认“好消息”,使得经理人不能转嫁投资项目失败的责任,也不能立即全部获得投资成功带来的投资效益,这样便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抑制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行为。

上市公司投资不足行为是由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融资约束所引起的。对于会计稳健性较强的企业,向外界传递的会计信息可能会过于保守,这将使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因信息不对称而降低对公司的信心,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提高,而高昂的外部融资成本又使得企业不得不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更易导致投资不足行为。另外,会计稳健性强调“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使得投资决策者做出保守的估计,往往低估企业价值或投资项目的盈利状况,对原本有利可图的项目失去了投资信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投资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a会计稳健性能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行为。

假设1b会计稳健性能加剧企业投资不足行为。

国外学者研究证实,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和发展模式,所表现出投资效率的差异值得深入研究,因此,研究我国现行投资制度背景下不同的产权性质下会计稳健性对非效率行为影响程度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2]。我国会计界学者普遍认为,会计稳健性在国有企业中的体现要比非国有企业弱,一是因为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合理运用会计稳健性的监督和激励程度较低,二是因为国有企业依赖于政府干预就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而无须提供更加稳健的会计信息[3]。由此可知,在我国制度背景下,会计稳健性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程度是存在差异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国企债务软约束、内部控制和政府干预等现象的影响。其一,我国金融体系受到政府的干预较强,形成了“中央政府—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的双重预算软约束,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能容易获得融资成本更低的投资资金[4]。国有商业银行在对国有企业放贷时对其投资效益不够重视,对会计稳健性的关注程度也较低,这削弱了其对国有企业投资过度行为的制约作用。其二,政府作为国有股东不会仅考虑某一企业的发展,还要重视GDP增长、就业率等问题,这使国企的经营目标存在多重性。即使经济环境的恶化使某一投资项目亏损,国有企业也难以从中立即撤资,可见,会计稳健性对于国企投资过度的制约作用受限。因此,国有控股性质会削弱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过度的负相关关系。

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在融资、投资等方面享受的种种优惠政策明显不足,由于受到更多的融资约束而可能更容易产生投资不足行为。由于政治关系和非国有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商业银行对非国有企业的“惜贷”现象屡见不鲜。非国有企业在贷款时会面临债权人更为严格的审查,资金使用情况会受到债权人更为密切的监督,这增大了对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的需求,而且即使企业处于投资不利情况政府也较少给予非国有企业以资金和政策上的补助,进一步恶化投资不足现象。另外,政府较少干预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聘用,股东就会加大对经理人的监督,这将提高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进一步约束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因此,国有控股性质会削弱会计稳健性与投资不足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会计稳健性对国有企业投资过度的抑制程度比非国有企业小。

假设2b会计稳健性对国有企业投资不足的加剧程度比非国有企业小。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研究选自2008~2010年在沪深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除最终控制人性质外所有数据来自锐思金融数据库(RESSET),最终控制人性质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样本选取过程中剔除数据缺失、当年IPO、同时发行B或H股及被特殊处理的上市公司。数据处理采用Excel,SPSS 16.0等软件完成。

经过筛选后的样本总数为3303个。按照年度划分,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占总样本的30.6%、32.0%、37.5%,样本分布较为平均;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划分为12个行业,制造业的样本数量最大,达到58.3%,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5%~10%之间,传播与文化产业的所占比例最小为0.33%,其他行业均介于1%到5%之间,因此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全样本按照残差ε的大小排序,将3303个样本从高到低依次分为投资过度组、中间组和投资不足组,每组样本数均为1101个。通过比较C_Score均值可知,中间组大于投资过度组大于投资不足组(0.0222>0.0186>0.0169),说明两个非效率投资样本组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较中间组低。而通过比较非效率投资指数IE_Inv可知,投资过度组大于投资不足组大于中间组(0.0683>0.0567>0.0181),反映了投资过度组和投资不足组样本的非效率投资水平显著高于中间组。从以上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推断,会计稳健性越高,越能抑制投资过度和加剧投资不足。

三组样本组的最终控制人性质State的均值均大于0.5,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中产权性质为国有的企业数量大于非国有企业。将全样本按照最终控制人性质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个样本组,各组分为投资过度组、中间组和投资不足组。国有组和非国有组样本容量分别为1891个和1412个,国有组占全样本的57.25%,非国有组占全样本的42.75%,国有组样本容量大于非国有组,可见我国上市公司中最终控制人性质为国有的比例更大。通过比较可知,国有组C_Score均值小于非国有组,说明国有组样本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整体上低于非国有组;无论国有组还是非国有组,C_Score均值仍然都符合中间组大于投资过度组大于投资不足组的规律,说明两组非效率投资样本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较中间组低。

通过比较各样本组的非效率投资指数IE_Inv可知,无论国有组还是非国有组,仍然都符合投资过度组大于投资不足组大于中间组的规律,反映了会计稳健性越高,越能抑制投资过度和加剧投资不足。另外,国有投资过度组、国有投资不足组的非效率投资指数分别低于投资过度组、投资不足组,非国有投资过度组、非国有投资不足组的非效率投资指数分别高于投资过度组、投资不足组,这可以表明,国有控股性质会削弱会计稳健性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负相关关系。

4.2.3稳健性检验

鉴于Richardson模型的一个假定条件是上市公司整体资本投资行为正常,不存在系统性的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行为,否则在使用(5)式中的残差测度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水平时易产生系统性偏差。因此,在得出上述结论后,本文还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将(5)式的残差ε按照大小排序后平均分为10组,每组分别赋值(IE_Inv=0.1,0.2,…,1.0),IE_Inv越大表示投资过度,越小表示投资不足,然后再对(6)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回归结果比较发现,用两种方法得出的实证结果是一致的。

5研究结论与建议

在我国现行投资制度背景下,本文选取2008~2010年沪深A股3303个样本,对会计稳健性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

(1)会计稳健性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行为,加剧投资不足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假设1a成立,证明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过度呈负相关关系。在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环境下,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债权人与经理人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普遍存在,代理冲突会导致投资过度行为,而会计稳健性可以通过外部监督和内部激励作用促使管理者及时纠正次优的投资决策,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抑制投资过度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假设1b成立,说明会计稳健性加剧企业投资不足行为。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会计稳健性的缓解作用较为微弱,融资约束使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居不下,从而导致甚至加剧投资不足行为;会计稳健性会使投资决策者保守地估计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或者使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缺乏信心而提高了外部融资成本,致使投资不足的现象恶化。(6)式中会计稳健性指数前面系数的显著性并不高,即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与会计稳健性有关的多项规定赋予了相关会计从业人员更多运用职业判断的空间,如公允价值的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等,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企业管理层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不能很好地运用会计准则中的稳健性原则,因此,会计稳健性不能有效地改善投资不足现象和发挥对优化投资决策的作用。

(2)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抑制投资过度的程度强于非国有企业。理论上,由于会计稳健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国企债务软约束、内部控制和政府干预等现象的影响,国有控股性质会削弱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过度的负相关关系,但实证结果却表明假设2a不成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国有控股性质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规模较小、效益较低、且大多不属于国家基础产业,较难达到上市条件,因此在上市公司中整体上国有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从样本量来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多近1/4,缩小了不同产权性质下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影响程度的差异。第二,在我国现行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受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较多,经营灵活性和市场化程度低,而非国有企业发展的鼓励程度正不断加大,这也会造成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抑制投资过度更为显著。第三,近年来国资委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其审计力度日益加大,并且国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更加关注,因此委托代理冲突进一步缓解,从而使得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行为的抑制作用较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

(3)非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加剧投资不足的程度强于国有企业。实证结果中假设2b成立,表明在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投资不足行为的影响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我国非国有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融资、财政补贴等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与国有企业相比明显较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非国有企业“惜贷”造成的融资约束根深蒂固,投资不足的现象比国有企业严重,这加大了非国有企业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所以非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加剧投资不足的程度强于国有企业。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针对政府财政部门,应在深入调研后对上市公司如何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出台具体化、标准化的规范,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确保会计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得到适度的运用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系统,健全政府监管机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企业投资效率;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实现政府国有资产所有权与行政职能的真正分离,同时减少政府干预以给予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灵活性,提高投资效率和经营水平,使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真正平等竞争;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信贷、投资等方面加大对非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以缓解会计稳健性对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行为的影响。针对企业个体,会计稳健性的运用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优化投资决策,比如对于管理者投资过度倾向比较明显、债务软约束、内部控制人现象较为严重的企业而言,应当加大对会计稳健性的运用有助于抑制投资过度的发生,而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管理者厌恶风险等情况下,应避免过度运用会计稳健性而造成投资不足。针对企业的债权人及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对企业放贷或投资前应判断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稳健性,尽可能保证风险和收益可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提高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1):4450.

[2]蔡吉甫.法治、政府控制与公司投资效率[J].当代财经,2012,(5):6272.

[3]张长海,吴顺祥.国有产权、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5):6871.

[4]辛清泉,林斌.债务杠杆与企业投资:双重预算软约束视角[J].财经研究,2006,(7):7383.

[5]Khan M, Watts R L. Estim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firm year measure of conservatism[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 2009, 48(2): 132150.

[6]张兆国,刘永丽,李庚秦.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基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2,(2):3741.

[7]Richardson S A.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6, 11(23): 159189.

[8]杨华军,胡奕明.制度环境与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9):99106.

[9]Biddle G C, Hilary G, Verdi R S. 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9, 48(23): 112131.

[10]Lara J M G, Osma B G, Penalva F.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and cost of capital[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10, 16(2): 247271.

5研究结论与建议

在我国现行投资制度背景下,本文选取2008~2010年沪深A股3303个样本,对会计稳健性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

(1)会计稳健性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行为,加剧投资不足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假设1a成立,证明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过度呈负相关关系。在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环境下,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债权人与经理人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普遍存在,代理冲突会导致投资过度行为,而会计稳健性可以通过外部监督和内部激励作用促使管理者及时纠正次优的投资决策,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抑制投资过度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假设1b成立,说明会计稳健性加剧企业投资不足行为。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会计稳健性的缓解作用较为微弱,融资约束使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居不下,从而导致甚至加剧投资不足行为;会计稳健性会使投资决策者保守地估计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或者使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缺乏信心而提高了外部融资成本,致使投资不足的现象恶化。(6)式中会计稳健性指数前面系数的显著性并不高,即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与会计稳健性有关的多项规定赋予了相关会计从业人员更多运用职业判断的空间,如公允价值的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等,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企业管理层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不能很好地运用会计准则中的稳健性原则,因此,会计稳健性不能有效地改善投资不足现象和发挥对优化投资决策的作用。

(2)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抑制投资过度的程度强于非国有企业。理论上,由于会计稳健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国企债务软约束、内部控制和政府干预等现象的影响,国有控股性质会削弱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过度的负相关关系,但实证结果却表明假设2a不成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国有控股性质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规模较小、效益较低、且大多不属于国家基础产业,较难达到上市条件,因此在上市公司中整体上国有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从样本量来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多近1/4,缩小了不同产权性质下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影响程度的差异。第二,在我国现行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受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较多,经营灵活性和市场化程度低,而非国有企业发展的鼓励程度正不断加大,这也会造成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抑制投资过度更为显著。第三,近年来国资委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其审计力度日益加大,并且国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更加关注,因此委托代理冲突进一步缓解,从而使得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行为的抑制作用较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

(3)非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加剧投资不足的程度强于国有企业。实证结果中假设2b成立,表明在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投资不足行为的影响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我国非国有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融资、财政补贴等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与国有企业相比明显较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非国有企业“惜贷”造成的融资约束根深蒂固,投资不足的现象比国有企业严重,这加大了非国有企业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所以非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加剧投资不足的程度强于国有企业。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针对政府财政部门,应在深入调研后对上市公司如何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出台具体化、标准化的规范,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确保会计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得到适度的运用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系统,健全政府监管机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企业投资效率;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实现政府国有资产所有权与行政职能的真正分离,同时减少政府干预以给予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灵活性,提高投资效率和经营水平,使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真正平等竞争;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信贷、投资等方面加大对非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以缓解会计稳健性对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行为的影响。针对企业个体,会计稳健性的运用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优化投资决策,比如对于管理者投资过度倾向比较明显、债务软约束、内部控制人现象较为严重的企业而言,应当加大对会计稳健性的运用有助于抑制投资过度的发生,而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管理者厌恶风险等情况下,应避免过度运用会计稳健性而造成投资不足。针对企业的债权人及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对企业放贷或投资前应判断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稳健性,尽可能保证风险和收益可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提高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1):4450.

[2]蔡吉甫.法治、政府控制与公司投资效率[J].当代财经,2012,(5):6272.

[3]张长海,吴顺祥.国有产权、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5):6871.

[4]辛清泉,林斌.债务杠杆与企业投资:双重预算软约束视角[J].财经研究,2006,(7):7383.

[5]Khan M, Watts R L. Estim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firm year measure of conservatism[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 2009, 48(2): 132150.

[6]张兆国,刘永丽,李庚秦.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基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2,(2):3741.

[7]Richardson S A.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6, 11(23): 159189.

[8]杨华军,胡奕明.制度环境与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9):99106.

[9]Biddle G C, Hilary G, Verdi R S. 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9, 48(23): 112131.

[10]Lara J M G, Osma B G, Penalva F.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and cost of capital[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10, 16(2): 247271.

5研究结论与建议

在我国现行投资制度背景下,本文选取2008~2010年沪深A股3303个样本,对会计稳健性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

(1)会计稳健性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行为,加剧投资不足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假设1a成立,证明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过度呈负相关关系。在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环境下,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债权人与经理人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普遍存在,代理冲突会导致投资过度行为,而会计稳健性可以通过外部监督和内部激励作用促使管理者及时纠正次优的投资决策,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抑制投资过度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假设1b成立,说明会计稳健性加剧企业投资不足行为。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会计稳健性的缓解作用较为微弱,融资约束使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居不下,从而导致甚至加剧投资不足行为;会计稳健性会使投资决策者保守地估计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或者使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缺乏信心而提高了外部融资成本,致使投资不足的现象恶化。(6)式中会计稳健性指数前面系数的显著性并不高,即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与会计稳健性有关的多项规定赋予了相关会计从业人员更多运用职业判断的空间,如公允价值的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等,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企业管理层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不能很好地运用会计准则中的稳健性原则,因此,会计稳健性不能有效地改善投资不足现象和发挥对优化投资决策的作用。

(2)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抑制投资过度的程度强于非国有企业。理论上,由于会计稳健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国企债务软约束、内部控制和政府干预等现象的影响,国有控股性质会削弱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过度的负相关关系,但实证结果却表明假设2a不成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国有控股性质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规模较小、效益较低、且大多不属于国家基础产业,较难达到上市条件,因此在上市公司中整体上国有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从样本量来看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多近1/4,缩小了不同产权性质下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影响程度的差异。第二,在我国现行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受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较多,经营灵活性和市场化程度低,而非国有企业发展的鼓励程度正不断加大,这也会造成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抑制投资过度更为显著。第三,近年来国资委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其审计力度日益加大,并且国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更加关注,因此委托代理冲突进一步缓解,从而使得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行为的抑制作用较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

(3)非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加剧投资不足的程度强于国有企业。实证结果中假设2b成立,表明在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投资不足行为的影响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我国非国有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融资、财政补贴等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与国有企业相比明显较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非国有企业“惜贷”造成的融资约束根深蒂固,投资不足的现象比国有企业严重,这加大了非国有企业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所以非国有企业中会计稳健性加剧投资不足的程度强于国有企业。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针对政府财政部门,应在深入调研后对上市公司如何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出台具体化、标准化的规范,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确保会计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中得到适度的运用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系统,健全政府监管机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和企业投资效率;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实现政府国有资产所有权与行政职能的真正分离,同时减少政府干预以给予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灵活性,提高投资效率和经营水平,使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真正平等竞争;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信贷、投资等方面加大对非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以缓解会计稳健性对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行为的影响。针对企业个体,会计稳健性的运用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优化投资决策,比如对于管理者投资过度倾向比较明显、债务软约束、内部控制人现象较为严重的企业而言,应当加大对会计稳健性的运用有助于抑制投资过度的发生,而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管理者厌恶风险等情况下,应避免过度运用会计稳健性而造成投资不足。针对企业的债权人及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对企业放贷或投资前应判断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稳健性,尽可能保证风险和收益可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提高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1):4450.

[2]蔡吉甫.法治、政府控制与公司投资效率[J].当代财经,2012,(5):6272.

[3]张长海,吴顺祥.国有产权、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5):6871.

[4]辛清泉,林斌.债务杠杆与企业投资:双重预算软约束视角[J].财经研究,2006,(7):7383.

[5]Khan M, Watts R L. Estim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firm year measure of conservatism[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 2009, 48(2): 132150.

[6]张兆国,刘永丽,李庚秦.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基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2,(2):3741.

[7]Richardson S A.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6, 11(23): 159189.

[8]杨华军,胡奕明.制度环境与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9):99106.

[9]Biddle G C, Hilary G, Verdi R S. 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9, 48(23): 112131.

[10]Lara J M G, Osma B G, Penalva F.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and cost of capital[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10, 16(2): 247271.

猜你喜欢

会计稳健性产权性质
会计稳健性和权益资本成本研究
谁会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董事—经理兼任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了吗?
企业产权性质、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会计稳健性研究综述
会计稳健性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职工薪酬与会计稳健性关系分析
信贷政策、产权性质与资本结构关系
会税差异与产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