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观念改思路 将课改落到实处

2014-10-31马受良

体育教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程改革

马受良

摘 要:体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历程,有成果也有误区,影响体育课改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经费,而在于人的决心。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解决的是“改”还是“不改”的问题,总体思路解决的是“怎么改”的问题,教学评价解决的是改革的“真假”,而条件保障解决的是改革的速度。体育课改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效果之别,清华附小的“1+X”体育课程,就是基于学校特点的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

关键词:清华附小;体育课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7-0021-02

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通过计划的完成,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海淀区的体育课程改革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多年,今天清华附小的“1+X”体育课程设置,引发了我对体育课改的一点思考。

一、体育课必须要改革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给中小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我国的体育课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从学习苏联体系到引入欧美思想,从保家卫国的教学目标到现在的四个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国家、社会、家长、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需要,体育课必须要进行改革。

到现在为止,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余年,如果现在的体育课从形式到内容还和七八十年代的体育课相似甚至相同,那么课改就是一句空话或者改革就是失败的。

二、影响体育课改革的几大要素

1.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解决“改”还是“不改”的问题

领导和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观念、对于课堂师生关系的意识是否能够转变,是课程改革能否开始进行的决定因素。有些学校领导和老师将“守旧”美其名曰“求稳”,排斥一切新兴事物的出现,认为有别于传统的体育课就是在向教学的科学性挑战,是不遵循认知规律的、是没有推广价值的、是必须要防止出现的。这些人自身没有改革的勇气和能力,就扼杀一些改革出现的可能性,他们是课改最大的阻力。所以说,领导对于改革的接受能力、教师对于实施改革的勇气,决定了体育课到底是推陈出新还是“穿着新鞋走老路”。

2.思路——解决“怎么改”的问题

既然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我们就要面临第二个问题——怎么改?这取决于领导的思路。思路就是要找准方向,并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换句话说,就是要敢想、敢干、敢承担,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体育课是最适合创新和改变的课程,只要把握住两条底线——一没有安全隐患,二能够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在此基础上,怎样创新都不为过。体育课的评价标准也是要随着改革不断完善、修正的,不论是专家还是教研员、主管领导,要做的都是根据教师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风格,而不是用一套固化陈旧的评价标准给所有的老师洗脑。

3.教学评价——解决改革“真假”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会说,如果不同于以前上课的形式,课程的安排就是改革,那么岂不是教师想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学校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了么?这难道不会走入另一个极端,为改革而改革了么?这就引出了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判定改革的“真”与“假”。

改革的“真”与“假”,最终要看改革的效果,评价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抓手。我曾经参加过评优课活动,在看到一些比较个性的课堂时,经常会听到“这是错误的,怎么能这么教呢?”“纯粹是哗众取宠,不可理喻!”之类的指责。虽然我不是体育专家,但我个人认为,在体育课程改革问题上,要大胆支持、鼓励新生事物,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体育课改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效果之别”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让学生“身心是否健康、体魄是否强健”成为体育课改成功与否的唯一评价标准。

同样一节体育课,评价者的角度不一样,必然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但不能让所有评价者都限定在某一个角度来评价,认为其他角度的评价都是错的、不科学的、是必须要纠正的,就像盲人摸象的典故比喻的道理。

我曾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份八十年代的体育评价标准,跟现在我们有些地方与学校使用的评价框架几乎完全一样,例如必须要求三段式,要有生理曲线运动密度等,唯一不同的是加上了一项模糊不清的“创新效果”指标。这些标准都是在评一个老师,而不是在评一节课。体育课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到底学的怎么样、掌握了多少、体验到什么、领悟了什么,没有任何一个评价标准上有这些内容。相反,我们更关心的是教师调队、语言、示范是不是标准,甚至于教案上是否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举个例子,如果把体育课看做一个鸡蛋,我们把合格标准定为“上尖下圆、椭圆形”,全部按照这一标准去评价,如果有一个三角形或正方形的鸡蛋出现,就认为是不合格,必须给打磨成椭圆形。那么最终我们得到的就是成百上千个同样的鸡蛋,这难道是课改所追求的目标吗?

4.条件保障——解决改革速度的问题

有时候会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校场地小、器材落后、经费投入少、领导不重视、请不起专家指导,怎么进行改革?其实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影响改革的关键因素。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人”,是人的观念、决心。无可否认,条件保障能加速改革的进程,给我们提供很多便利,但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和思路,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经费投入、再多的物质保障也不会有理想的改革效果,只不过会使传统体育课的泡泡变得愈发漂亮而已。

三、1+X课程——清华附小体育课程改革的第一步

清华附小地处清华大学内,有得天独厚的体育文化积淀,马约翰教授的体育思想一直影响着附小的老师和学生。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清华附小的1+X体育课程,就是基于学校特点的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这一课程兼顾了基础和特色,实现了学校资源利用最大化、学生受益最大化、教师潜能发挥最大化和场地器材利用最大化。

“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不只限于运动场上,而且能够影响整个社会。”马约翰教授的这句话在1+X课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诚信器材室、晨练微课堂、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大课间,不仅学生的个性得到了释放和培养,无处不在的德育渗透也提高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实现了“体魄强健”中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锻炼。

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谋定而后动,认准了方向就要持续的走下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淀区的学校体育会真正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课程改革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