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参与型教学对策

2014-10-21丁富华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策

丁富华

【摘 要】 人类智慧得到启蒙、发展的重要阶段就是小学,尤其是数学教学,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能掌握许多解题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而且数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应告知学生该学科的重要性,并采取各种措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文章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参与型教学的对策,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参与型教学;对策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各学科为了适应发展必须做出相应改变,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难以集中注意力。有效参与型教学则倡导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策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发挥创新精神,数学能力与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一、为学生确定学习活动目标

1.教师直接将学习目标提出。教师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内容或实践活动或一本书的内容来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开始讲课前可先向学生说明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或主要学习内容。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课堂上,教师开始授课前和学生说:“上一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的加法,这堂课我们就学习两位数的减法,31+16=47,那么31-16应该等于什么呢?”又如在四年级课堂上,教师在授课前说:“之前我们学习了平行,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平行四边形。”将学习目标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简单明确,学生在课堂中也会下意识的抓住重点内容,准确、认真的听取知识,在课堂中投入的更加积极。

2.教师与学生讨论后确定学习目标。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心智十分不成熟,天性活泼,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应与其进行讨论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民主,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可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开始授课前教师可以说:“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正方形,还知道了正方形周长的求法,这堂课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与正方形有关的知识?”之后就自然引出学生的各种答案,例如,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推导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通过教师的恰当引导,学生纷纷说出来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当然其中也包括本应讲授的教学内容,但是与教师提出学习目标相比,这种方式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参与性。

二、在课堂上进行适当互动

大多数小学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学,有较多的学生,因此教师受到精力与时间的限制,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互动,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一些教师虽然组织了小组进行讨论,但大多数学生只是自己思考问题,并没有积极与组员交流,这样最后得出的结论仍然只是学生自己的结论。为了保证互动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科学分组,例如按照数学考试的平均排名或综合成绩分组,而不是只依照传统的就近分组原则,尽量使一个组内有各个层次的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对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其次,教师不能只注重讨论结果而忽略实施过程,应对组内交流的目的、过程与形式进行了解,并在班内走动,给予适当监督,防止个别学生岔开话题,一直讨论课外内容。

另外,教师应对讨论中的小组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其疑问,或给予其一定的启发。当组内交流过程和形式逐渐正规之后教师则盡量避免过于频繁的指导学生,给其留出充足的思考和探索时间,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例如,在讲解一年级课程《比一比》时,教师可使学生充分发动想象,回想生活中与学校中事物间的比较,篮球比足球大、筷子比粉笔长等,然后教师再开始讲解教学内容。

三、创设理解型数学课堂

教学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的平台,生生与师生的交流、合作会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对象。教师应使创设的课堂环境体现数学算理,让学生深入探索,采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与表达式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分享给班内同学,在交流中反思自己观点的不足之处,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单纯的在课本中“套公式”。例如,学生在黑板上解答“23+18”的计算过程,得出结果为41,个别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不是31,此时学生就要解释并说服同学,正确讲解3+8=11,所以需要进位,十位才得出4这个结果。只有理解计算操作的意义,才能真正掌握解答该类型问题的方法,在分享与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过程进行解释和描述,灵活运用知识。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创设的学习氛围轻松活跃,学生的见解都可以自由发表,即使与问题的正确答案不同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观点,逐渐培养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虽然学生的一些观点与教师设计的意图并不符合,教师需要应敏锐、及时的找到其观点中的合理部分,不应全盘否定,避免打击学生积极性。之后给予恰当引导,尊重每个学生的答案,使其在班内讨论中更加积极的回答问题,并体验到自己探索后得到答案的愉悦心情与成就感。例如,讲解完质数的定义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两分钟,之后说出自己认为的质数,自然会出现各种答案,2、3、5、7,甚至有9等等,而且也会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2不是质数,教师应先肯定这个问题很好,接着耐心向学生讲解2为什么是质数,而9为什么不是。另外教师应提高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供其思考、认识问题,虽然要坚持自我但也应听取其他同学的正确观点,有效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结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变更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当作教学主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与独立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