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媒体进行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

2014-10-21陆志宏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原电池诱导溶液

陆志宏

摘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以诱思探究教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托,遵循“有模式,不唯模式”的教学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信息的主动性和交互性,进行诱思探究教学,可改善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业成绩,效果显著。

关键词:多媒体;诱思探究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9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所谓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所谓“诱思探究”就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这一理论提出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为精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观察”与“思维”,亦即“探索”与“研究”为两大认识层次,并紧密与情意因素和目标实现过程相结合的探索教学模式;以“实践探究”与“理论探究”两大方法为内容的探究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诱思探究化学教学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先进教育技术的完美结合。

一、“多媒体诱思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

诱思探究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要求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因此,“诱”是思维的基点,“动”是思维训练的关键,“思”是思维训练的主攻方向,以诱达思。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它们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把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和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虚拟现实、形象直观、人机对话、双向交互、强化训练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尝试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念,强化化学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下面以高中化学《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为例,分别从引趣诱导、设疑诱导、演示诱导、引伸诱导等方面来谈谈自己在“多媒体诱思探究教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作法。

二、“多媒体诱思探究教学”的一般程序

1. 引趣诱导,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追求新、奇、趣、美、乐的心理特点。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中学化学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方法及其美的表现,无不蕴含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而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的情境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使学生动情入境,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和渴望探究的动机。

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模拟情境:一个美丽的湖畔,远处有一家发电厂,镜头面前一个小男孩拿起一块煤仰头沉思。中间的广告语“煤,源于绿色,也应归于绿色,溶进洁净的天空。”这特别让人好奇。没错,煤由远古植物生成,当然可称作源于绿色,但是传统的燃煤只把黑黑浓烟送上天空,怎么可能归于绿色呢?燃料电池零污染,实现了这一愿望,再一次突出了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生动的形象、亮丽的画面、优美的词句,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活生生的大自然中,使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在这种愉悦的情境氛围中我趁势引入新课——原电池。

2. 设疑诱导,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有了疑虑才能产生认识冲突,激发认识需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设疑、破疑、再设疑的过程,即“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路线前进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验过程提出问题,甚至利用多媒体播放化学内容中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如原电池的电子、离子移动,电解原理等)时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相互提出问题。另外,教师还可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简答、实验设计等)设疑、设误,甚至设陷,让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可进行适当的点拨、诱导,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把问题弄懂弄通,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例如在讲解原电池的原理时,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在课件中很明显看出电子、离子如何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此课件可反复播放,它形象直观、很好地呈现出了原电池中两极的变化过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在观察课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抽象概括和综合能力。小组讨论分析正负极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得出此电极反应,老师加以略加提示、引导,学生写出电极反应式。最后,点击结论按钮,将自己的答案和计算机给出的结论对照,去伪存真,重新构建认知结构,把探索研究的结果与教材统一起来。

3. 实验诱导,培养思维的直觉性

化学实验有多媒体代替不了的作用。没有实验,有些问题缺乏感性认识,从而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细致分析。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实物和教具进行相关实验,来讲述或印证抽象的问题,使问题更直观、易懂。

例如原电池的教学中,提问:“原电池的原理是什么?”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探索者”,后面是要求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材料自制电池,具体材料是:铜片、铁片、碳棒、稀硫酸溶液、酒精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接着提示他们的组合有九种(投影):

(1)铜片、铁片、稀硫酸溶液;

(2)铜片、铁片、酒精溶液;

(3)铜片、铁片、硫酸铜溶液;

(4)铁片、碳棒、稀硫酸溶液;

(5)铁片、碳棒、酒精溶液;

(6)铁片、碳棒、硫酸铜溶液;

(7)铜片、碳棒、稀硫酸溶液;

(8)铜片、碳棒、酒精溶液;

(9)铜片、碳棒、硫酸铜溶液。endprint

教师要求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第一、二组做1、2、3三个实验,确定是否有电流;同样,三、四两组做4、5、6,五、六两组做7、8、9。同学们自主地去探索以上组合有无电流产生,然后让同学代表发言,与大屏幕上标准答案对照后,再分组讨论大屏幕上的其它问题:(投影)1.电流产生的原因;2.导线中电子如何定向移动,为什么?3.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如何定向移动,为什么?4.如何确定电池的正负极,产生电流的正负极分别有什么现象?5.讨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学生小组讨论特别激烈,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小组间的争论和补充,很快得出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组装原电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觉性,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

4. 引伸诱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为了使知识掌握得更实在,有辐射性,使学生会学习,能探究,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实验条件或仪器改变,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对特殊问题进行推广研究,寻找新的用途,特别是引导学生挖掘课本例、习题潜在的功能,以题攻题。此外,还要诱导学生进行合乎情理的猜想。猜是直觉特性,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是人的素质的标志。诱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探讨,用简单的知识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在课堂的最后,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如下活动与探究:1.根据离子反应Fe+Cu2+[=]Fe2++Cu设计原电池;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生活中哪些易得材料来设计原电池,并动手制作原电池。课堂上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特别是问题2,学生自己拿出了硬币、饮料、钥匙等做起了实验。学生讨论的结果:电极材料是:铅笔芯、钥匙、钢尺、铁钉、易拉罐、硬币等;电解质溶液是:食盐水、橙汁、苹果、食醋、可乐、橘子等。然后,分组做苹果电池、硬币电池、饮料电池等,并用电流表测试有无电流,然后与多媒体的答案对照有无错误。这样不仅能帮助同学理解组成原电池的条件,而且能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何判断硬币电池的正负极,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启发学生从电流指针偏向与正负极关系来设计实验步骤,将刚学习的内容进行应用和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诱思探究教学”的实践成效

1. 提高学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运用多媒体进行诱思探究教学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创新和知识建构的主体,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刺激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设置悬念,运用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就会从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提高教学的效果。

2. 关注学生学习,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进行诱思探究教学时,知识传递和信息传递的角色主要由多媒体来担任,教师则可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指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或网络获取信息,指导学生的自学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仍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讲解时语言要精炼,同时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的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教师真正成为了一个设计者、主持者和示范、指导、评价者。

3. 培养学生能力,使其学会自主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在教育中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让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运用多媒体进行诱思探究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行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知识的建立、发现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探究和训练动手能力的机会,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进行团结协作和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伦礼. 开展诱思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4)

[2] 董芹. 让诱思教学进入课堂[J]. 东方教育,201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电池诱导溶液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原电池高三复习
原电池教学设计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XKY—1和XKY—2的选育研究
一类捕食食饵系统中交叉扩散诱导的图灵不稳和斑图
原电池电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原电池”复习导航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包头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将建成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