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螺旋式编排的分类及学习对策

2014-10-21王春阳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0期

王春阳

摘要:文章在教材内容螺旋式编排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知识之间的属性关系,对螺旋式编排方式进一步分类为上旋、下旋、平旋三种分类方式,并进行了相关界定和例举。而且针对每一种编排方式提出了相应的学习对策,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为寻求教材知识合理组织,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上旋;下旋;平旋;学习对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5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一、 螺旋式编排的概述

螺旋式编排是人的认识逻辑或认识发展过程的规律,即人的认识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的发展规律,知识内容在前后反复出现,逐步加深,前面出现过的内容,后面还要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深化。[1]其理论基础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66年在与人合著的《认知生长之研究》(Study in Cognitive Growth)一文中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指出课程编排“为儿童而牺牲成人同为成人而牺牲儿童都是错误的”,认为课程编排既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又要使教材能进行适当的转化,以利于寻找适合儿童、促进儿童智慧生长的教学策略。[2]

二、 螺旋式的分类及学习对策

螺旋式编排是目前我国课程内容编排,特别是中小学课程内容编排的主要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知识的属性,可把螺旋式编排方式分为上旋、下旋和平旋。每一种螺旋式编排方式都有其对应的学习对策,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3]

1. 上旋及其学习对策

上旋编排方式是指教材中包摄性、概括性程度低的知识先出现,而更具一般意义的知识后出现,而且包摄性低的内容在后续编排中重复出现,即归纳式教材编排方式。

上旋教材编排方式适合于相对比较难,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的知识。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等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必修和选修中对应的知识就是上旋编排方式。例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内容编排:化学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选修4 ①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②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③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一般规律;④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⑤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⑥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⑦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⑧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不难发现,选修4与化学2中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核心内容都有相同之处,但同中逐渐加深。

上旋编排方式的学习对策就是上位学习,即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几个概念或命题,要在这几个概念或命题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①尽量收集与所学知识有关的事实;②剔除无关特征,抽出本质属性;③形成有关概念或原理;④将新概念或原理固定到认知结构中适当位置,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图式”理论中的顺应过程。

2. 下旋及其学习对策

下旋编排方式是指教材中包摄性、概括性更高的知识先出现,更具体的一般事实后出现,而且包摄性更广的要素在后续编排中重复出现,即演绎式教材编排方式。

下旋编排方式适合于相对比较容易、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就是下旋编排方式。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1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步认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一些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应用)→化学2原电池原理中电极反应等→选修4原电池原理、金属的电化腐蚀与保护、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可以看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概念和命题重复出现并逐渐拓宽。

下旋编排方式的学习对策就是下位学习即将包容程度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①了解与新概念或命题相关的旧概念或命题的关键属性;②了解新概念或命题的联合意义;③将新概念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或命题加以区别分化;④将新概念或命题固定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位置,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图式”理论中的同化过程。

3. 平旋及其学习对策

平旋编排方式是指教材中知识要素不存在包摄与被包摄、概括与被概括的关系,而是通过共同的关键特征进行编排,共同的关键特征前后重复出现,构成一种组合关系。

平旋编排方式适合于分散的、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和总括关系的,但在横向上存在吻合或对应关系的知识。人教版高中化学中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不同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等。例如,不同元素化合物内容编排。

化学1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2有机化合物→选修4有机化学基础,围绕结构决定性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这些关键属性进行编排,难度也略有上升。不同学科之间的某些知识也是平旋编排,如化学与生物学科中糖类、蛋白质等。

平旋编排方式的学习对策是组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缘由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或称并列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①了解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关键特征;②了解新概念或命题的关键特征;③抽出新旧概念或命题的共同关键特征;④根据共同关键特征将新概念或命题固定在认知结构相应位置。

总之,螺旋式中上旋、下旋和平旋在教材编排中相互匹配、相互补充,构成教材编排的最基本的辩证逻辑,无论是哪一种学习对策,都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促进认知结构的精细优化和适量的留白空间,围绕核心概念或“大观点”组织的、用“图式”表征的大块知识单元的构建,使其在解决复杂问题和促进迁移方面真正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主编.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92

[2] 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1-33

[3] 周青主编.化学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35-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