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2014-10-21吉明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0期

吉明

摘要:文章从化学课堂上提出问题要难度适中且指向明确、要有思考价值、要留足时间和空间且启发有度、及时评价以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等方面谈了化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关键词:难度适中;思考价值;时间和空间;及时评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4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化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进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在化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才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 所提问题难度适中且指向明确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学生的思维程度要求较高,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每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课堂上的提问必须围绕相应的重、难点来设计,抓住重、难点进行突破,才能带动全局。要善于以教材为中心,寻求关键点,抓住主干知识点,设计相应的问题,设计问题时注意要有梯度,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千万不能不分主次,随便发问。同时设计问题时也要把握好难度,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问题过易,又会使学生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所提的每个问题都要考虑到所需知识、能力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结构相适应。例如: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中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时,课堂上老师呈现出乙醇的分子式C2H6O,要求学生推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好多学生也能写出两种CH3CH2OH和CH3OCH3,但老师问两种结构简式哪一种代表乙醇呢?这个问题的推出就超出了高一学生现有的能力范围,学生无法回答。倘若老师借助乙醇跟钠反应的实验,补充说明若取4.6克的无水乙醇,在其中投放足量的金属钠,结果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12升的氢气,这就是说0.1mol的乙醇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生成了标准状况下0.05mol的氢气,即每1mol的乙醇分子中,仅有1mol的氢原子被置换出来,此时再去提问学生,学生很容易得出乙醇的结构简式应该是前者,因为从具体数据学生容易分析得出乙醇分子结构中有一个氢原子跟另外五个氢原子的位置不同,通过这种方式,老师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化解为一个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思考分析,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此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要力求题意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简洁,倘若所提问题含糊不清,学生的思维就难以展开。所以要求我们同备课组老师要加强集体备课,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何去提问,如何把握好提问的难度?集全组同志的智慧,大家集思广益,反复推敲,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提问的效果。

二、所提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课堂提问包括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中低层次思考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思考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1]不论属于哪一类提问,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价值,不要老师问题一呈现,所有学生都脱口而出,这样的提问就过于形式化,起不到任何提问的效果,相反浪费时间。例如高中《化学1》教材中讲解“硫酸的氧化性”,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是通过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来证明浓硫酸的脱水性,二是通过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实验及介绍浓硫酸和木炭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来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由于内容不是很多,集体备课时,我们有年轻教师建议增加几个问题:(1)要求学生举例说明酸的通性有哪些?(2)提问学生如何稀释浓硫酸?(3)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跟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前两个问题在此处提问几乎没有多大价值,因为绝大部分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而且与本节课内容也没有多大联系。第三个问题在这里出现显然不当,对初接触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它的出现将影响本节内容的重、难点的突破,结果学生头脑里一盘散沙,什么也没有搞清楚,得不偿失。由此看来,教师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课堂上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把握住重点内容的分析,从而发挥出课堂上的最大效益。

三、所提问题要留足时间和空间且启发有度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班学生,事先酝酿好提问的对象,达到让全班学生共同思考的目的。面向全班学生是要让全班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问题的状态,一旦问题提出后,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吸引全班学生都来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然后选择代表性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确有困难时,教师可适度启发引导,要保证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加以总结完善,从而及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例如:“盐类的水解”一节的教学,教师一开始上课时就设问:酸的水溶液之所以显酸性是由于c(H+)>c(OH-),碱的水溶液之所以显碱性,是由于c(OH-)>c(H+),现在我这里有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溶液,它们都是正盐的溶液,是不是都显中性呢?教师的发问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教学的主题,教师接着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三种盐溶液显什么性?经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用pH试纸检验。接着提出:“常温下水电离产生的OH-和H+的浓度只有10-7mol/L,pH为7,什么情况下溶液才会出现pH>7或pH<7的情况?”此时留足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然后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形成共识,醋酸钠溶液之所以显碱性,氯化铵溶液之所以显酸性,氯化钠溶液之所以显中性,是由于醋酸钠、氯化铵在水中电离出的某种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进而帮助学生归纳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这种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铺垫性的问题,留足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寻求接受式与探究式教学的结合,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提问效果。

四、及时评价以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心里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2]课堂上学生回答好问题后,老师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这既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一种鼓励,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会对其他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以动力。例如:课堂上有这么一段师生对话:

师:请问什么是酸?

生: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电解质是酸。

师:回答很准确,那么NaHSO4是电解质吗?

生:是。

师:NaHSO4属于酸吗?

生: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学生说是,也有学生说不是。

师:NaHSO4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是什么?共有几种呢?

生:阳离子有Na+和H+,共有两种。

师:那么NaHSO4是酸吗?

生:大家异口同声回答,NaHSO4是盐,不是酸。

师:同学们回答很正确。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中,老师运用了常见的演绎推理,先向学生提出概念,然后联系对比,层层设疑启发,由于前提清楚,推理正确,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精彩,学生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课堂上的提问恰到好处。

总之,在化学课堂上,任何一位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总会有相应的提问,俗话说:把戏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我们决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在课堂提问中老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变化与发展,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信,确保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都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发挥出课堂上提问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张天若等. 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182

[2] 王祖浩,张天若等. 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