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域集聚动力机制分析

2014-10-21高雪莲

关键词:新兴产业丰田机制

高雪莲

[摘 要]以丰田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某一地域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新兴产业集聚动力有内源和外源两方面。内源驱动机制包括集群收益驱动、创意资本驱动、学习和联盟机制、环保理念;外源机制有空间内聚机制、社会资本融合、消费者支持、政府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应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居民、企业与社会等内外机制不断调整,互为融合。

[关键词]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地域集聚;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4)03-0066-09

An analysis of emerg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driven mechanisms

—a case study of Toyota new energy automobile

GAO Xue-lian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c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Taking Toyota new energy automobile as an example, we study the driven mechanisms of new emerg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The inner driven mechanism includes industrial cluster benefits, intelligence capital, learning union, and environmental mechanism concept. The external mechanism includes the spatial coherence, social capital, consumer support, governmental service. Th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y needs continual readjustment and integration among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citizens and societies from inner and external mechanism.

Key words:emerging indust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gional agglomeration; driven mechanism

一、引言

新能源汽车是涵盖多项新兴产业,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技术等新兴元素充分融合的汽车工业新成员,是未来人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全球经济、社会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全球汽车工业界和各国政府的关注焦点。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废气排放量比较低,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石油短缺、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以及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促使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迈进。

汽车产业是在一定地域空间上高度集聚的产业,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显现了新的高度集聚特征。以电池、太阳能等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还处于创新改进的阶段,同时受制于续航里程的距离限制,更是要求生产、消费、居住、生活等等在地域空间上有序集聚。

丰田汽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近年来基本保持全球汽车销量第一。无论是本土还是海外投资,丰田汽车及其下属的几万家中小企业,都展现出高度的空间集聚特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出,丰田汽车公司在地域管理、运营驱动机制、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广泛影响。本文以丰田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研究新兴产业地域集聚的动力机制,以便为各国各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

对于产业地域集聚动力机制的研究主要是探讨众多企业为何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生产经营的影响因素,以及集聚的成因和路径[1]。以韦伯(Weber)、克里斯泰勒、寥什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地理理论强调临近原材料、市场等交通便利的区位要素;胡佛、艾萨德、阿朗索等为代表的近现代区位理论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把集聚经济分为企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地方化集聚(城市和区域集聚);以Krugman和Fujita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则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差异化产品等假设条件下,运用更为一般性的经济数学工具推导出产业由外围向中心集聚的“中心 - 外围”(C-P)模型;杨小凯和黄有光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等将专业化分工、交易成本引入产业集聚和城市形成机制的研究[2]。归纳新经济地理学派和交易分工学派对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可见,学者们公认的产业集聚影响要素可以归结为资本(包括外资和内资)、技术(包括知识和人力资本)、企业间联系网络等诸多方面。马延吉将区域产业集聚机制分为要素流动、成本与利益、经济联系与产业分工、知识技术、贸易拉动、政策导向、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等诸多方面[3];殷广卫在新经济地理视角下将产业集聚机制分为经济关联和知识关联两大方面[4]。白积洋将产权保护、财政、贸易、劳动力流动管制、投资政策等区域制度安排作为内生交易成本,予以指标量化,度量2002-2009年我国20个两位数分行业的集聚水平,研究制造业的集聚机制[5]。总体而言,学界对于产业地域集聚的现有研究更多是宏观因素的分析和提炼。

以知识技术密集和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出现后,新兴产业集聚研究成为新的热点。L. Amory等首次提出“自然资本”概念,应当重视地球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6]。2012年“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57个国家和欧盟委员会及80多家私营企业支持将空气、清洁水资源、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在内的自然资本价值进行核算。Morrison发现地方性产业区的集群,拥有专门收集知识的各类社会观察员网络,比其他区域更富内在活力[7]。Camagni认为地域资本包括制度因素(稳定的企业间关系网络等)、智力资本、社会资本(合作精神与互惠)和政治资本(集体行动能力),地域资本能够提升区域整体潜力[8]。张世如以收益变迁为基点探讨集群形成机制,提出从规则、制度、机制方面改进企业知识共享、区域资源环境、资本融通和风险保障问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9]。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一般性的经济、技术和产业成长视角,对于新兴产业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动力重视不够,特别是具体产业的微观机制分析不足,无法用以指导实践。这也造成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往往直接套用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忽视区域的空间特性和产业基础[10]。

三、新兴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新兴产业集聚受内在因素驱动和外部因素拉动双重力量影响,内在因素就像春天里播下的种子,是源于内部的决定性力量,外部因素是催生新兴产业萌芽成长的阳光空气雨露,两者缺一不可(见图1)。

图1 新兴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一)内源驱动机制

源于内部的内源因素是驱动新兴产业兴起发展的首要力量,可以称之为内源驱动。内源因素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产业的基础性收益。新兴产业并不全然是异军突起的新产业,更多是在已有产业基础上的再造。已有产业的基础性收益是产业集聚的起步基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二是产业的创新收益。新产品是未来市场的主流,是企业和产业的未来,创新决定着产业的长远收益。三是学习和联盟机制。日益复杂、变换多端的市场环境下,单靠企业自身无法获取应有的超额收益,企业间的相互学习、模仿和联盟必不可少,对产业基础和创新收益起着重要的巩固作用。四是环境保护理念。随着全球环境日趋恶化和人们对企业巨头的期望日益提高,众多新兴产业已把环境保护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企业理念。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大巨头均把节油低碳排放等可持续发展要求作为企业的指导原则。

这四大因素相辅相成。其传导机制如下:环保理念是企业产品创新的方向指导,基础性收益要保障现有消费客户群体,创新产品和创新收益要把握未来的收益。通过基础收益、学习和联盟为创新收益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持,巩固创新收益。

(二)外部拉动机制

外部力量尽管不能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但却能够对企业和产业施加影响,甚至能够决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如运用得当,会对新兴产业产生重大的正向影响。

外部因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府服务。政府服务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在产业的萌芽阶段,需要巨大的资金和市场支持,政府可以通过专项财政资助、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环保立法约束、鼓励建立科研联盟平台等手段给予支持。这些支持均能影响到新兴产业的内部驱动力。如税收优惠可直接扩大企业的基础收益,对创新活动的财政补贴可以培育企业扩大创新收益,科研平台的建立可加快企业间的学习和模仿,对环保的严格立法执法有助于企业树立环保理念。二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企业与当地相融合的程度。如其他企业是否对其新兴行为予以认同,居民是否同意其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企业如何处理与竞争对手、与关联企业的关系等等。三是消费者对新产品上市所持态度。四是空间集聚。空间集聚分为内敛和扩张两个方向。前者是从零散到集聚,后者是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因空间拥挤而向外扩张,包括本地、本国和海外扩张等。

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集聚的内源驱动

(一)集群收益驱动

集群收益是汽车业最基本的收益。丰田汽车是全球著名的汽车产业集群,众多零部件企业围绕核心大企业丰田公司,形成金字塔形的集群组织,位于塔尖的丰田总公司仅自行生产25%的汽车零部件;中间部分是其旗下168家一级子承包公司,4700家二级子承包企业,31600家三级下承包企业;位于塔底的是众多零散中小企业。丰田公司与这些零部件企业间保持着彼此信任依赖而又相互竞争的紧密网络关系。1980年代,丰田在美国投资建厂,主要零部件企业随之前往。以丰田汽车公司总厂为中心,包括160家汽车制造工厂在内的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在美国南部工会影响小的亚拉巴马州,形成一个直径1万米左右,面积约8000万平方米的丰田产业区,并吸引了本田、梅塞德斯、现代等汽车公司来此投资建厂,被称为“南方的底特律”。此后,丰田汽车又在欧洲、澳洲、南美、印度、中国天津和四川等地投资,带动了爱信精机、日本电装等大型和中小零部件厂商跟随行动,以“看板式”管理和紧密关联的内部企业网络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全球化汽车产业集群。截至2012年12月末,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27个国家/地域设立了52个海外生产厂,并在海外160个国家/地域设立了销售点,开展全球化事业。丰田汽车海外生产分公司见图2①。

图2 丰田汽车海外生产制造公司

丰田的产业集群方式获得了巨大收益。近年来,丰田虽有种种不利,但收益增长并未减弱。自雷曼危机前的2007财年盈利2.2703万亿日元以来,丰田的营业利润时隔5年再次超过1万亿日元,2012财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合并营业利润(美国会计标准)达到13208亿日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271.4%,纯利润为962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4亿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239.3%。当前收益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传统的燃油汽车仍是众多客户的主要选择,是丰田的主要收入来源。因而丰田公司一方面注重开发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迎合消费者需求,致力于燃油车的新技术开发,提高燃油效率,降低能耗。

(二)创意资本集聚驱动

与传统产业的产品相比,新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新兴产业均将目标瞄准未来前景良好的市场,新能源汽车亦如此。2006-201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专利增长182%,丰田公司专利数量稳居首位,从2006年的1092项,增长到2011年的1901项。丰田公司的创意资本也得益于本国同行业的研发集聚效应。2011年,日本企业共取得了全球专利总量的55%,专利数量前20名的公司中,日本公司共有专利4578项(69.3%),韩国877项(占13.3%),美国593项(9.0%),德国556项(8.4%)(见表1)[11]。

表1 2006和2011年全球可替代能源专利权人和授权专利变动

排名 专利权人 总部所在地 2011年记录数 2006年记录数 五年间增长率(%)

1 丰田汽车公司 日本 1901 1092 74.1

2 本田汽车公司 日本 587 322 82.3

3 电装公司 日本 413 212 94.8

4 通用汽车 美国 349 144 142.4

5 松下公司 日本 345 196 76.0

6 戴姆勒AG 德国 302 48 529.2

7 现代汽车 韩国 301 162 85.8

8 尼桑公司 日本 300 756 -60.3

9 博世GmBH 德国 254 59 330.5

10 三洋电机公司 日本 253 150 68.7

11 福特全球技术LLC 美国 244 78 212.8

12 住友电装公司 日本 202 103 96.1

13 三星电子公司 韩国 178 103 72.8

14 爱信精机公司 日本 154 58 165.5

15 三菱电子公司 日本 149 79 88.6

16 东芝KK 日本 146 49 198.0

17 SB LiMotive 韩国 145 0 2006为0

18 日立制作所 日本 128 105 21.9

19 LG电子公司 韩国 127 29 337.9

20 韩国高级科研所 韩国 126 3 4100.0

数据来源:《汽车产业瞄准可替代能源》2013报告。http://www.thomsonreuters.com汤森路透

《2006-2007日本全国试验研究机关名录》显示,日本共有6100家R&D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东京都、大阪府和名古屋市,名古屋市及爱知县的其他城市正是以丰田汽车为中心接近工厂型研发集聚地[12]。除在本土外,丰田在美国、欧洲、亚太和中国均设有汽车研发中心(见表2)。

表2 丰田汽车研发中心

国家/

地域 名称 设立年份 所在地(选址理由) 业务

日本 本社技术

中心 1954 日本爱知县丰田市(总部生产管理研发中心) 制品企划、设计、试制、车辆评价等

丰田中央

研究所 1960 爱知县长久手市(地价不高,便于车辆试验,毗邻日本第四大城市名古屋, 爱知县首府,综合性工商业城市) 基础研究

东京设计

研究所 1963 东京都(全球第一大城市,全国销售研发聚集地,便于收集信息,市场所在地) 先行设计

东富士

研究所 1966 静冈县裾野市富士山脚下 先行开发(实力最强)

士別

试验场 1984 北海道士別市(日本地形气候最适合车辆适应地区) 评价

美国 CALTY设计研究 (株) 1973 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 市场所在地,全球汽车研发中心,汽车工程师资源丰富,便于信息收集 设计

丰田自动车工程制造美国中心 1977 密歇根州、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华盛顿D.C 制品企划、设计、评价、基础研究

欧洲 丰田自动车欧洲公司 1987 比利时、英国 市场所在地,汽车研发实力强,世界赛车发源地 设计、评价

丰田自动车赛车公司(TMG) 德国 赛车车辆开发欧洲中心

丰田欧洲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2000 法国 设计

东南亚 丰田亚太工程制造公司 2003 泰国 生产基地,市场所在地 设计、评价

大洋洲 丰田亚太技术中心澳大利亚分公司 2003 澳大利亚 设计、评价

中国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一汽丰田技术研发中心 2008 天津市 设计、评价、认证

广汽丰田自动车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 2009 广州 设计、评价、认证

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2010 江苏省常熟市(靠近上海) 环境技术、设计、评价、基础研究、新能源汽车

调研表明,丰田的研发中心主要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先行开发研究。这些研发中心中,东富士研究所实力最强,负责先行开发研究,其余研发中心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主,设在海外的研究中心主要负责收集信息情报,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对车型做针对性改进。东富士研究所所在的裾野市,虽仅54000多人,却囊括了矢崎(综合业务、总部功能),佳能(富士裾野调查公园),丰田汽车东日本(东富士综合中心、东富士工厂、须山工厂),三菱铝(富士制作所),ULVAC(富士裾野工厂、半导体技术研究所),益力多总公司(富士裾野工厂),东海库姆工业(富士裾野制作所),丰田纺织(富士裾野工厂) 等公司机构,是一座发达的、集聚前沿技术研究的城市。

1997年,丰田率先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混合动力乘用车—普锐斯,并将混合动力技术定位为开发环保车所必需的核心技术,着力于电动机、逆变器、电池以及电控单元等主要零部件的开发生产。日本专业分析公司Patent Result公司2011年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丰田在汽车动力的核心技术领域—动力电池方面独占鳌头,排在第2名的日本电装也是丰田汽车所属零部件企业。2012年,丰田汽车自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获得1491个专利,比2011年增长了30%。截至2013年6月底,丰田全系混合动力车型(包括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530万辆,其中普锐斯的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300万辆。2003年和2009年丰田开始销售第2代和第3代普锐斯。从第1代到目前的第3代普锐斯,丰田将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降低了2/3,燃油经济性由每公升28公里提升至每公升38公里。第3代普锐斯拥有1261项新专利,实现了与其名称“引领时代的先驱”(“普锐斯”在拉丁语中为“先驱”)相称的创新性发展。尽管新能源汽车前景良好,但从收益来看,第3代普锐斯仍需进一步降低成本,进而降低售价。

除主攻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外,丰田汽车的创新研发还向汽车相关领域扩张。2011年11月,丰田汽车公司下属的丰田住宅公司和丰田智慧中心联手开发建设智能住宅,将太阳能发电蓄电、汽车充电、家庭能源管理和住宅资讯(IT)技术衔接起来,在丰田市推广[13]。这些创新领域的开发不仅是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停放做准备,更宽阔的市场领域还在于新型住宅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三)学习和联盟机制

电动汽车前期投入巨大,需要花费高昂的技术研发、固定资产投入、人力成本、原材料采购价格、运营成本等等。巨额的前期投资让众多汽车企业望而却步。即使丰田、宝马这样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也要联手协作。2011年12月,日本丰田与德国宝马达成环保汽车技术合作备忘,2013年1月进一步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发燃料电池系统”“共同开发运动车型”“共同研究开发轻量化技术”的正式合作协议,以及“后锂电池”研究协议。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零部件系列化、标准化,日本丰田、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三大集团协议共建部分标准零部件数据库。2013年3月底,丰田汽车宣布,自2015年起将陆续推出采用以零部件共通化等为核心的新设计方式“丰田新全球架构(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简称 TNGA)”的新款车。以汽车底盘为例,在多达4000~5000种的零部件中,2~3成将实行共通化,未来将进一步提高至7~8成,能够将研发效率提高20%~30%,并能强化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开发[14]。这样的共同研发和联盟机制有助于汽车产业不断创新,保持新兴产业地位。

(四)环境保护理念

不管是否出于主动抑或是迫于外界压力,世界各大汽车巨头均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运营管理的必要环节,丰田在这方面走在前列。在1992年制定的《丰田地球环境宪章》、1997年修改的“丰田基本理念”中,丰田公司即提出“以提供环保且安全的产品为使命”。2005年初,丰田制定了“为社会、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方针,2008年7月又将其提升为CSR(Contribution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ationale)方针。丰田把应对环境问题作为公司经营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不仅在日本本土,也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各个领域推进环境管理体制的完善。第五次“丰田环境行动计划”(2011-2015)从环境风险和商业机遇出发,目标瞄准2020-2030年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构建低碳型社会、循环型社会和环保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丰田公司分别于1992年在丰田市,2003年在欧洲,2004年在北美,2006年在南美,2007年在中国、澳洲和亚洲,2008年在南非成立了环境委员会,与联合结算的众多子公司一起在全球实施联合环境管理行动计划。

除推出的混合动力节能汽车在全球销售位居榜首外,丰田在环保方面的成绩还表现在仅2012年混合动力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削减量就达34.1百万吨。截至2013年3月底,丰田向市场推出了20款混合动力汽车,计划到2015年底再向市场投放19款新型混合动力汽车。

五、新兴产业集聚的外源机制

(一)空间内聚机制

丰田市位于日本制造业中心爱知县首府名古屋市东部30公里。2013年底人口达42.3万人。丰田市旧称举母市,“举母”的含义与养蚕有关,很早以前此地盛行养蚕。20世纪初,由发明自动纺织机的丰田佐吉设立“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1933年成立汽车部门。 1937年,汽车部门正式独立出来,“丰田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丰田汽车公司日渐发展为现今汽车行业的领军者。1959年由于丰田的汽车产业崛起和贡献,举母市改名为丰田市。

丰田汽车支撑了整个丰田市的发展。丰田公司在日本国内共有12家工厂(见图3和表3),均设立在爱知县内,7家在丰田市,另外5家在西临的三好镇和邻近市镇。根据调查,丰田市70%的人口是丰田集团的相关人员,市内从事制造业的人口约8.8万人,80%以上是丰田公司或相关汽车零部件工厂职员;30%的税收来源于丰田汽车;从1937年到2001年,丰田集团向丰田市捐赠的金额达29亿日元;丰田公司所建的医院、博物馆、体育馆等也成为丰田市的市政公用设施,丰田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员工薪水亦是当地商业(餐馆及商店等)配套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都与丰田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15]。

丰田汽车公司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在丰田市及其周边,其对爱知县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甚大。调研发现,爱知县县厅所在地名古屋及县内城市的铁路、公共交通票价较高,但停车场设施修建较多,且存车费便宜,以此鼓励汽车消费。而从爱知县内的汽车销量来看,丰田品牌也占据着绝对优势。

丰田公司的空间内聚不仅体现在本土,在海外的东道国也是以空间内聚的方式集中在某些地域内,这不仅与汽车大量的零部件需要集中生产有关,也与公司在地方集中更易于融入当地社会文化、进行社会资本融合密切相关。

图3 丰田日本国内工厂、研发机构和销售中心

表3 2012年丰田汽车日本本土生产工厂概况

工厂 业务内容·生产品目 成立年月 生产数(千台) 从业人员(人)

本社工厂 锻造部件、混合动力车用部件、底盘部件 1938.11 - 1776

元町工厂 皇冠、MarkX、 Estima、LFA 1959. 8 73 4085

上乡工厂 发动机 1965.11 - 3034

高冈工厂 卡罗拉、iQ、Auris 1966. 9 179 3293

三好工厂 驱动相关部件、锻造部件、发动机相关部件 1968. 7 - 1456

堤工厂 普锐斯、凯美瑞、Premio、Allion、SciontC 1970.12 510 5045

明知工厂 驱动相关部件 1973. 6 - 1512

下山工厂 发动机、涡轮增压器、触媒转换器 1975. 3 - 1535

衣浦工厂 驱动相关部件 1978. 8 - 3062

田原工厂 雷克萨斯LS、GS、IS、GX、RAV4、Wish、 陆地巡洋艇、Vanguard、发动机 1979. 1 396 7821

贞宝工厂 机械设备、树脂型、铸造型、铸锻型 1986. 2 - 1083

广瀬工厂 电子制动装置、ICなどの研究开发及び生産 1989. 3 - 1605

合计 35307

(二)社会资本融合

社会资本融合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与当地社会文化的主动融入,二是如何处理与地方社会文化的冲突。

1.地方社会文化的融入

丰田公司极为注重融入当地社会,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奉献社会的“丰田基本理念”,这一企业文化也极大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发展。作为集团领导者的丰田家族将日本特有的“商习惯”发挥得淋漓尽致,注重利用地方社会的人缘、地缘、血缘关系,地方社会的亲和力和信任度远高于西方过于商业化的市场经济规则。在这种特定的“商习惯”下,企业内相互信任,不仅兼顾了短期经济利益,也注重企业结成互助群体共同应对困难危机,通过稳定的正式和非正式联系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企业间的共同长远利益。

这种相互依赖不仅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在于企业与内部员工、企业与社会之间。丰田以劳资相互信赖、充分发挥创造性为企业文化理念[16],与福特、通用等美国公司相比,丰田公司的领导人以谦逊、节俭、注重效率和尊重员工著称[17],这一优点在底特律遭遇危机时更加鲜明。丰田市民深以丰田为荣,不少丰田领导人即使常年在东京总部办公,也仍然保留其在丰田市的住宅。

社会资本融合还表现在海外投资与东道国的融入。1983年,为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扩大在美市场,丰田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签约,在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市联合生产,将“看板式”管理的丰田生产方式引入美国。1996年以后,丰田公司采用分散生产基地的“秘诀”,将原本集中在单个地方的整车厂和相关零部件厂分散到各州。丰田向美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义务传教指导丰田生产方式,宣传丰田文化。对消费者推出试驾试乘行销方式,混合动力车AQUA和普锐斯深受消费者欢迎。丰田在美国力图证实自己是扎根美国的当地企业,向美国国内交税,带动就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做贡献。这些均是丰田融入美国社会的捷径。再如2012年9月中国市场因钓鱼岛主权争端爆发了抵制日系车浪潮,丰田汽车迅速调整在华策略,将以往的“丰田中国”改为“中国丰田”,以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2.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处理

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处理对大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其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未来。丰田公司的一大突出矛盾是如何处理创新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美国汽车城底特律遭遇的困境并不意味着丰田公司能够高枕无忧,除要应对通用、福特这样的大汽车公司外,丰田还需警惕汽车界的创新黑马。如2013年备受追捧的特斯拉(Tesla)电动汽车,出自美国硅谷的一个小企业,由斯坦福大学硕士辍学生Elon Musk与硕士毕业生JB Straubel创立于2003年,现在已有汽车界的“苹果”公司势头。旗下品牌Tesla Roadster采用锂离子能量存储系统,一次充电后巡航里程可达352公里,豪华车型Model S续航里程可达 265 英里,在快速充电站用半小时充满可以行驶 200 英里,远超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电动汽车,引发了通用、福特、大众、本田电动汽车的恐慌。特斯拉的创始人在调研时发现,丰田普锐斯的购买人群并不是关注节油,而是把购买行为作为一种关注环境问题的表达方式,因而特拉斯的创始人将汽车产品市场定位在高收入的环保人士和社会名流,研发与新能源结合的跑车。迎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不断涌现和取得的成功,说明汽车公司不论大小,都必须具备不懈的创新精神,不创新就意味着死路一条。

然而,与欧美汽车大公司不同,丰田公司与下属零部件企业关系密切,还要兼顾关联企业的收益。除整车研发和运营销售外,汽车整车企业还面临较高的关联企业转换成本,丰田这样的家族型企业尤为明显。零部件关联企业更换成本,前期所投入的技术、劳动力成本可能都会变成沉没成本。新能源电动汽车关系企业较少,利益链条与传统产业链相比改变很大,无论是研发、生产、销售还是服务,都会有较大的转换成本,一旦新能源汽车成规模后,与传统汽车相关的主要零部件如发动机、油箱、排气管等生产有关的企业都会遭受巨大损失,处于底层的众多小微企业更会面临灭顶之灾。作为家族系中的家长,丰田责任感很强,在产业链发展尚未成熟阶段,不会贸然切换到新能源汽车链。从长远发展看,丰田也不得不做出选择,毕竟唯有公司自身的发展才是保证旗下小微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小微企业也必须自主创新,注意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巨大风险。

同时,丰田亦存在负面的社会影响,如选择在美国亚拉巴马州投资屡遭美国工会反对,对契约关系客户压价甚低,被批评为“从干毛巾里拧水”。不顾居民反对,在丰田市周边砍伐山林开发土地,用于汽车实验场和汽车生产。兴建丰田商工会议所所需9亿日元建设费用,由丰田市资助就达7亿日元;在兴建名古屋火车站前的新总部大楼Midland Square上收受市街地再开发补助金;本应由公司全部负担费用的蒲郡海洋开发(Laguna)项目强求爱知县及蒲郡市增加投资,等等。

(三)消费者支持

丰田汽车公司历来十分关注消费者的需要。研发上做了多手准备,一方面致力于继续提高传统燃油车效率,降低能耗的新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加快开发多种可替代新能源汽车,最新的研发方向为开发氢燃料电池车。据称,这种水素汽车将在2015年上市,续航里程达830公里,充气只需几分钟时间,燃烧产物只有水,非常环保,售价在5万美元左右。除去氢能源车售价较高、氢气提取和储存的技术问题外,消费者对于氢燃料汽车的安全疑虑可能更是众多车企要突破的销售心理障碍。尽管这种新能源汽车尚未上市,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从侧面说明消费者的心态。电动汽车已经上市100多年[18],从2000年以来再度在市场上流行也有10多年,但根据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①全球制造业组2011年对电动汽车的调查,市场上电动车产品仅能满足2%~4%的消费者预期[19]。

丰田市的“家庭社区型”低碳城市建设试点项目主要以家庭单位的能源有效利用为重点,在居民住宅内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设备,为混合动力车与电动汽车等提供电力供应,希望通过“智能家庭”试点,收集实际能源使用数据,研究具体的能源管理方法,寻求共享能源公共设施和服务的便利。笔者调研发现,“智能住宅”的核心创新在于它的电力应用控制系统,这种控制便利性能够满足高收入群体或环保爱好人士所追求的生活理念,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样的装置与其过高的价格相比,显然性价比不足。丰田“智能住宅”和“智能城市”吸引了众多海外参观者,目前中国上海、广州、台湾等地已经引入,但因成本高昂和环境约束等因素,推广过程刚刚开始,还面临诸多困难。

(四)政府服务融合

2009年4月,为普及和促进环保车辆发展,日本政府实施“绿色税制”,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下一代汽车”给予免税优惠。如混合动力普锐斯可免除新车100%的重量税和取得税,个别车辆还有50%自动车税的减免,以及补助金优惠等等;此后又陆续推出“机动车吨位税”及“机动车购置税”等减税措施。

为避免国际反补贴指控,政府一般不直接向企业提供补贴,更多是以城市建设为由,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2009年1月,日本政府地区发展事务局将丰田市定为全国13个“环境模范城市”之一,2009年4月开始实施“综合城市—丰田计划”。2010年8月,丰田市又被国家经济产业省指定为4个“新一代能源试点城市”之一。中央政府给予50%的经费资助,另外的50%由爱知县政府和丰田市政府共同分担。

与政府服务相融合,不仅体现在本国和本地政府,寻求与海外东道国政府的融合,丰田亦颇有成效。在美国,丰田将各州州长、地方议员及州选的联邦议员等组织起来,建成“美国丰田议会网”,以抵消和抑制美国贸易保护政策。1997年丰田推出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也是通过向加利福尼亚州大气资源委员会的委员们提供试驾的方式,说服委员会承认该车型是部分“零排放”动力车,以达到修改相关法规限制的目的[20]。

六、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对新兴产业的动力机制和丰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的分析可见,我国也应关注这几大因素。有些方面我们已经做得很好,有些仍较为欠缺,结合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重视集群集聚和自主研发

从集群收益看,中国新兴产业的集群收益更多是在合资企业的基础上取得的,这种收益与自主创新相比,显然不够稳固,担当未来发展主力的后劲亦受到质疑。丰田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对我国的技术输入甚为保守[21],因而即便是吸引到丰田这样的全球一流汽车企业,研发创新方面仍需要独立自主,创立自己的新兴产业集群。与国际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比,我国的研发(R&D)更多重视研究(R),在开发(D)上很是不足,未能形成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的行业领军企业,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工程化能力相对滞后[22]。我国还需要大力鼓励本土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中国自己的“苹果”和特斯拉。

(二)重视环境保护驱动创新

尽管中国官方和企业的公开宣传都日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但不少实例也表明,国内在环保方面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表明,环保问题并不意味着成本增加,相反却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新经济增长点,与环保结合的创新更易获得市场青睐。

(三)注重建立学习和联盟机制

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相互学习和联盟方面还很不足。丰田与宝马展开技术合作,丰田、通用和大众合作共建标准零部件数据库,黑马企业特斯拉也是以英国莲花汽车的Elise为开发基础,可见,无论是国际大汽车公司,还是新兴小企业,不断学习、联盟创新都非常重要。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企业间的合作往往更多是资本与土地、资本与市场、上下游企业间、强大与弱小之间的结合,较少同一水平的强强联合和技术联盟,缺乏积极主动的技术联动创新,应尽快搭建起畅通无阻的技术同盟和研发平台。

(四)注重发掘市场需求赢得消费者支持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避免与日美等专利强国争锋,将主攻方向定位在纯电动汽车上,忽视了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技术领域,一旦这类市场需求旺盛,则会出现重大偏离失误。即便是作为发展主力的纯电动汽车,各城市在电力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上也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目前电力设施绝大多数是耗时3~20小时的普通充电装置,而消费者希望的充电时间是在30分钟以内甚至是等同于传统汽车加油的时长。现有高昂的电池成本也是重大的消费障碍。在我国,由于上路的私人电动汽车极为有限,有些城市的充电设施闲置严重,很难形成覆盖全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电池检测维护系统。这就造成恶性循环,越是利用不足,越是不愿意改进设施,消费者越是不敢购买纯电动汽车。

(五)优化空间内聚机制

在空间规划上,尽管中国企业在选址之前也经过了详细考察,但与先进企业相比,还需进一步优化设计。在本土,丰田公司不但在工厂选址上立足自己最熟悉的城市,对其势力影响下的城市建设、交通布局、停车设计、充电设施、家居生活等各个方面也极为细致,形成强大的空间内聚力。在海外扩张上,也是从东道国政府、相关联企业和当地消费者全方位深入,将自己化身为当地的国际企业,巩固住一方“领土”。即是说,海外扩张同样发挥了应有的空间内聚力量。反观中国,不少企业受当地政府规划和发展土地的约束,屡现空间分割和碎片化现象,更谈不上参与当地城市建设、交通安排等更深层细节。尽管丰田公司对本土丰田市和名古屋市的影响显得过大,但中国城市和区域规划方面如能更充分地考虑企业的合理性需求,会更有利于地方发展。

(六)社会资本与政府服务并重融合

和丰田紧密团结的企业文化精神、与当地较融洽的社会资本相比,中国企业的社会资本尚显单薄,新兴产业也依然存在这一问题。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不足,如国企、国企与民企、合资企业间的合作各方,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等仍存在一些冲突;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的企业与居民、企业与社会的矛盾更是较大;有基础的大企业在传统产业上仍有利益,存在着照顾关联企业收益而创新动力不足的倾向,不愿意吸纳新兴小企业加入,而新兴小企业也有怕被大企业吞并的顾虑。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由于时日尚短,与东道国的融入更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同时也应借鉴丰田的教训,避免负面的社会影响。作为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丰田汽车并不急需政府资助,一边喊着环境保护,一边又砍伐山林,显然破坏了公司的社会形象。社会冲突的处理应与政府服务融合起来,民众利益至上,将提供给企业的补贴改为创新资助,或用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更为环保的汽车出行产品等,也是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维护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利益。

七、结语

新兴产业的动力机制包括内源和外源两方面。内源驱动机制的主要驱动力有集群收益驱动、创意资本驱动、学习和联盟机制、环保理念,外源机制包括空间内聚机制、社会资本融合、政府服务融合。内外两方面的结合是新兴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这些因素和驱动力量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又构成制约。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大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与社会、政府等的融合尚有诸多不足,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居民、社会间仍有诸多矛盾,因而新兴产业的发展仍需从主要因素和驱动机制做起,及时调整创新,以求更快更好地发展。

Fujita M,J F Thisse.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6(4):339 - 378.

杨小凯,黄有先.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与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马延吉.区域产业集聚理论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6):756-760.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产业集聚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11.

白积洋.中国制造业集聚机制再研究[J].科学决策,2012(10):18-77.

Lovins, Amory B, L Hunter Lovins; Hawken, Paul. A road map for natural capitalis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5): 145-158.

Morrison A. Gatekeepers of knowledge within industrial districts: Who they are, how they interact. Regional Studies, 2008,42,817-835.

Camagni R. (2008).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Towards a Concept of territorial Capital[M]//R Capello, R Camagni,B Chizzolini, U Fratesi. Modelling Regional Scenarios for the enlarged Europe. Heidelberg: Springer SBM,2008:33-47.

张世如.基于收益变迁的集群形成机制研究—兼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J].宏观经济研究,2011(12):59-65.

欧阳峣,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0(5):111-115.

汽车产业瞄准可替代能源:2013[EB/OL].[2014-04-21].http://www.thomsonreuters.com.

王承云.日本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10(4):387-396.

游清渊.发展电动车始于城市建设,丰田大转型[EB/OL].[2014-07-12].台湾醒报,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7967

王欢.丰田2015年推出零件共通化新车型.来源[EB/OL].[2014-06-11].http://www.12365auto.com/news/2013-03-29/20130329131225.shtml.

李温馨.“日本制造”丰田市:一个品牌挑起一座城[N/OL].[2013-4-17].西部开发报,http://www.xbkfw.cn/article_14374_2.html

尚爻.危机下的丰田式救赎[J].现代日本经济,2010(5):55-59.

戴维·马吉.丰田第一模式—世界最大汽车公司的领导经验[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晓希.寻本溯源找寻电动汽车历史的光辉足迹[EB/OL].[2014-04-21].电动车时代网,http://www.evdays.com/html/201206/37030_2.html.

德勤全球制造业组.全球视角:电动车现状与消费者期望之比较[EB/OL].[2014-03-22].http://www.deloitte.com/assets/Dcom-China/Local%20Assets/Documents/Industries/Manufacturing/cn(zh-cn)_mfg_GlobalEVStudy_091011.pdf

日本丰田立足美国的经营之道[EB/OL].[2014-03-23].新华网,http://info.0800000601.com/qygl/348.shtml

刘宝华.陈建国开炮[J].汽车商业评论,2011(11):3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王艳芳]

同时也应借鉴丰田的教训,避免负面的社会影响。作为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丰田汽车并不急需政府资助,一边喊着环境保护,一边又砍伐山林,显然破坏了公司的社会形象。社会冲突的处理应与政府服务融合起来,民众利益至上,将提供给企业的补贴改为创新资助,或用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更为环保的汽车出行产品等,也是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维护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利益。

七、结语

新兴产业的动力机制包括内源和外源两方面。内源驱动机制的主要驱动力有集群收益驱动、创意资本驱动、学习和联盟机制、环保理念,外源机制包括空间内聚机制、社会资本融合、政府服务融合。内外两方面的结合是新兴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这些因素和驱动力量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又构成制约。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大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与社会、政府等的融合尚有诸多不足,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居民、社会间仍有诸多矛盾,因而新兴产业的发展仍需从主要因素和驱动机制做起,及时调整创新,以求更快更好地发展。

Fujita M,J F Thisse.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6(4):339 - 378.

杨小凯,黄有先.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与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马延吉.区域产业集聚理论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6):756-760.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产业集聚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11.

白积洋.中国制造业集聚机制再研究[J].科学决策,2012(10):18-77.

Lovins, Amory B, L Hunter Lovins; Hawken, Paul. A road map for natural capitalis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5): 145-158.

Morrison A. Gatekeepers of knowledge within industrial districts: Who they are, how they interact. Regional Studies, 2008,42,817-835.

Camagni R. (2008).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Towards a Concept of territorial Capital[M]//R Capello, R Camagni,B Chizzolini, U Fratesi. Modelling Regional Scenarios for the enlarged Europe. Heidelberg: Springer SBM,2008:33-47.

张世如.基于收益变迁的集群形成机制研究—兼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J].宏观经济研究,2011(12):59-65.

欧阳峣,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0(5):111-115.

汽车产业瞄准可替代能源:2013[EB/OL].[2014-04-21].http://www.thomsonreuters.com.

王承云.日本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10(4):387-396.

游清渊.发展电动车始于城市建设,丰田大转型[EB/OL].[2014-07-12].台湾醒报,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7967

王欢.丰田2015年推出零件共通化新车型.来源[EB/OL].[2014-06-11].http://www.12365auto.com/news/2013-03-29/20130329131225.shtml.

李温馨.“日本制造”丰田市:一个品牌挑起一座城[N/OL].[2013-4-17].西部开发报,http://www.xbkfw.cn/article_14374_2.html

尚爻.危机下的丰田式救赎[J].现代日本经济,2010(5):55-59.

戴维·马吉.丰田第一模式—世界最大汽车公司的领导经验[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晓希.寻本溯源找寻电动汽车历史的光辉足迹[EB/OL].[2014-04-21].电动车时代网,http://www.evdays.com/html/201206/37030_2.html.

德勤全球制造业组.全球视角:电动车现状与消费者期望之比较[EB/OL].[2014-03-22].http://www.deloitte.com/assets/Dcom-China/Local%20Assets/Documents/Industries/Manufacturing/cn(zh-cn)_mfg_GlobalEVStudy_091011.pdf

日本丰田立足美国的经营之道[EB/OL].[2014-03-23].新华网,http://info.0800000601.com/qygl/348.shtml

刘宝华.陈建国开炮[J].汽车商业评论,2011(11):3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王艳芳]

同时也应借鉴丰田的教训,避免负面的社会影响。作为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丰田汽车并不急需政府资助,一边喊着环境保护,一边又砍伐山林,显然破坏了公司的社会形象。社会冲突的处理应与政府服务融合起来,民众利益至上,将提供给企业的补贴改为创新资助,或用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鼓励居民购买更为环保的汽车出行产品等,也是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维护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利益。

七、结语

新兴产业的动力机制包括内源和外源两方面。内源驱动机制的主要驱动力有集群收益驱动、创意资本驱动、学习和联盟机制、环保理念,外源机制包括空间内聚机制、社会资本融合、政府服务融合。内外两方面的结合是新兴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这些因素和驱动力量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又构成制约。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大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与社会、政府等的融合尚有诸多不足,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居民、社会间仍有诸多矛盾,因而新兴产业的发展仍需从主要因素和驱动机制做起,及时调整创新,以求更快更好地发展。

Fujita M,J F Thisse.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6(4):339 - 378.

杨小凯,黄有先.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与典微观经济学框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马延吉.区域产业集聚理论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6):756-760.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产业集聚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11.

白积洋.中国制造业集聚机制再研究[J].科学决策,2012(10):18-77.

Lovins, Amory B, L Hunter Lovins; Hawken, Paul. A road map for natural capitalism[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5): 145-158.

Morrison A. Gatekeepers of knowledge within industrial districts: Who they are, how they interact. Regional Studies, 2008,42,817-835.

Camagni R. (2008).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Towards a Concept of territorial Capital[M]//R Capello, R Camagni,B Chizzolini, U Fratesi. Modelling Regional Scenarios for the enlarged Europe. Heidelberg: Springer SBM,2008:33-47.

张世如.基于收益变迁的集群形成机制研究—兼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J].宏观经济研究,2011(12):59-65.

欧阳峣,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0(5):111-115.

汽车产业瞄准可替代能源:2013[EB/OL].[2014-04-21].http://www.thomsonreuters.com.

王承云.日本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10(4):387-396.

游清渊.发展电动车始于城市建设,丰田大转型[EB/OL].[2014-07-12].台湾醒报,http://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7967

王欢.丰田2015年推出零件共通化新车型.来源[EB/OL].[2014-06-11].http://www.12365auto.com/news/2013-03-29/20130329131225.shtml.

李温馨.“日本制造”丰田市:一个品牌挑起一座城[N/OL].[2013-4-17].西部开发报,http://www.xbkfw.cn/article_14374_2.html

尚爻.危机下的丰田式救赎[J].现代日本经济,2010(5):55-59.

戴维·马吉.丰田第一模式—世界最大汽车公司的领导经验[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晓希.寻本溯源找寻电动汽车历史的光辉足迹[EB/OL].[2014-04-21].电动车时代网,http://www.evdays.com/html/201206/37030_2.html.

德勤全球制造业组.全球视角:电动车现状与消费者期望之比较[EB/OL].[2014-03-22].http://www.deloitte.com/assets/Dcom-China/Local%20Assets/Documents/Industries/Manufacturing/cn(zh-cn)_mfg_GlobalEVStudy_091011.pdf

日本丰田立足美国的经营之道[EB/OL].[2014-03-23].新华网,http://info.0800000601.com/qygl/348.shtml

刘宝华.陈建国开炮[J].汽车商业评论,2011(11):3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王艳芳]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丰田机制
一汽丰田皇冠陆放
广汽丰田赛那SIENNA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皮革机制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