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凉宣泄法治疗小儿肺炎59例临床观察

2014-10-13卢晖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小儿肺炎

卢晖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辛凉宣泄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辛凉宣泄之中药内服,2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治疗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应该重视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尤其应该重视采用辛凉宣泄法的临床运用,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儿肺炎;中医药疗法;辛凉宣泄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35-02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本病冬春季节多发,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如病情进展易致呼吸衰竭。临床上现代医学主要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但由于抗感染药物存在耐药性等问题,仍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疗效不佳。本院自2012年以来,采用中医“辛凉宣泄法”治疗小儿肺炎,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11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其中治疗组男33例,女26例;1~3岁25例,4~6岁23例,6岁以上11例,平均病程(6.31±2.52)d;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1~3岁26例,4~6岁21例,6岁以上12例,平均病程(6.35±2.42)d。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1]中有关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辨证符合该标准中的“痰热壅肺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4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及辨证标准;(2)年龄1~14岁;(3)监护人知情同意,并能够配合治疗者。

1.5 排除标准 (1)非感染性肺炎者;(2)伴有原发性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3)对治疗药物过敏者;(4)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辛凉宣泄之中药内服,中药组方为:炙麻黄5 g,苦杏仁3 g,炙甘草3 g,生石膏10 g(先煎),金银花5 g,连翘5 g,荆芥5 g,牛蒡子3 g,薄荷3 g(后下),每日1剂,加水煎取200 mL药汁,分2次温服。2组疗程均为10 d。

1.7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咳嗽、发热、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并对2组总体疗效进行对比。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肺炎喘嗽”的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3)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1.9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治疗结果

2.1 2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 尽管随着对本病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本病的病死率近年来明显下降。但因其起病急,变化快,仍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治本病仍是儿科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治疗方法众多,疗效显著,且可避免因一味使用抗生素而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病求本,在缩短疗程,促进机体恢复,固本以减少复发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作用突出,值得临床推广[3]。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肺炎其病因多为感受外邪所致。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又“六气皆从火化”,风寒之邪入里易速化热,故在临床上初期大多见风热犯肺和痰热壅肺证表现[4]。由于幼儿体质因素特殊,发病后传变迅速,如早期失治误治,极易导致病邪深入,发生诸多变证,甚则危及生命。从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小儿肺炎多实证、热证,初起多见卫气同病,盖因小儿皮毛腠理不固,易为外邪所侵入,外邪入里即从热化,而小儿肺脾肾常不足,易于聚湿生痰。痰热阻滞气机,肺气失于宣肃,则发为本病。故按照中医“既病防变”的原则,对于本病的治疗,应该紧扣病机,早期及时运用辛凉宣泄之法祛散外邪,使得外来之邪气得以从皮毛而散,邪去则正安。采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治疗,方中炙麻黄宣泄肺热;杏仁可引药入肺经,有降气平喘之功;石膏清肺、止咳,辅以麻黄宣肺而不助热;炙甘草益气养胃、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达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杏仁成份中的苦杏仁苷,口服后被水解而产生苯甲醛与氢氰酸,可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起到止咳平喘的功能;麻黄成份中的麻黄碱可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起到解痉作用,且麻黄还具有镇咳、平喘、抗菌、抗病毒等功效[5]。同时佐以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薄荷等疏散风热,加强祛邪外出肌表之力,使邪有出路。临床观察表明,采用辛凉宣泄法治疗后,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西医疗法的对照组(P<0.05),提示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应该重视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尤其应该重视采用辛凉宣泄法的临床运用,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2]ZY/T00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徐彬彬,姜之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28(2):433-435.

[4]吴杰,虞坚尔,闵伟福.小儿肺炎证治规律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4):527-528.

[5]李建春.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9):82-83.

(收稿日期:2014-03-31)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辛凉宣泄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辛凉宣泄之中药内服,2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治疗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应该重视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尤其应该重视采用辛凉宣泄法的临床运用,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儿肺炎;中医药疗法;辛凉宣泄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35-02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本病冬春季节多发,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如病情进展易致呼吸衰竭。临床上现代医学主要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但由于抗感染药物存在耐药性等问题,仍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疗效不佳。本院自2012年以来,采用中医“辛凉宣泄法”治疗小儿肺炎,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11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其中治疗组男33例,女26例;1~3岁25例,4~6岁23例,6岁以上11例,平均病程(6.31±2.52)d;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1~3岁26例,4~6岁21例,6岁以上12例,平均病程(6.35±2.42)d。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1]中有关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辨证符合该标准中的“痰热壅肺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4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及辨证标准;(2)年龄1~14岁;(3)监护人知情同意,并能够配合治疗者。

1.5 排除标准 (1)非感染性肺炎者;(2)伴有原发性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3)对治疗药物过敏者;(4)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辛凉宣泄之中药内服,中药组方为:炙麻黄5 g,苦杏仁3 g,炙甘草3 g,生石膏10 g(先煎),金银花5 g,连翘5 g,荆芥5 g,牛蒡子3 g,薄荷3 g(后下),每日1剂,加水煎取200 mL药汁,分2次温服。2组疗程均为10 d。

1.7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咳嗽、发热、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并对2组总体疗效进行对比。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肺炎喘嗽”的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3)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1.9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治疗结果

2.1 2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 尽管随着对本病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本病的病死率近年来明显下降。但因其起病急,变化快,仍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治本病仍是儿科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治疗方法众多,疗效显著,且可避免因一味使用抗生素而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病求本,在缩短疗程,促进机体恢复,固本以减少复发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作用突出,值得临床推广[3]。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肺炎其病因多为感受外邪所致。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又“六气皆从火化”,风寒之邪入里易速化热,故在临床上初期大多见风热犯肺和痰热壅肺证表现[4]。由于幼儿体质因素特殊,发病后传变迅速,如早期失治误治,极易导致病邪深入,发生诸多变证,甚则危及生命。从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小儿肺炎多实证、热证,初起多见卫气同病,盖因小儿皮毛腠理不固,易为外邪所侵入,外邪入里即从热化,而小儿肺脾肾常不足,易于聚湿生痰。痰热阻滞气机,肺气失于宣肃,则发为本病。故按照中医“既病防变”的原则,对于本病的治疗,应该紧扣病机,早期及时运用辛凉宣泄之法祛散外邪,使得外来之邪气得以从皮毛而散,邪去则正安。采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治疗,方中炙麻黄宣泄肺热;杏仁可引药入肺经,有降气平喘之功;石膏清肺、止咳,辅以麻黄宣肺而不助热;炙甘草益气养胃、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达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杏仁成份中的苦杏仁苷,口服后被水解而产生苯甲醛与氢氰酸,可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起到止咳平喘的功能;麻黄成份中的麻黄碱可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起到解痉作用,且麻黄还具有镇咳、平喘、抗菌、抗病毒等功效[5]。同时佐以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薄荷等疏散风热,加强祛邪外出肌表之力,使邪有出路。临床观察表明,采用辛凉宣泄法治疗后,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西医疗法的对照组(P<0.05),提示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应该重视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尤其应该重视采用辛凉宣泄法的临床运用,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2]ZY/T00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徐彬彬,姜之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28(2):433-435.

[4]吴杰,虞坚尔,闵伟福.小儿肺炎证治规律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4):527-528.

[5]李建春.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9):82-83.

(收稿日期:2014-03-31)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辛凉宣泄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辛凉宣泄之中药内服,2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治疗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应该重视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尤其应该重视采用辛凉宣泄法的临床运用,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小儿肺炎;中医药疗法;辛凉宣泄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35-02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本病冬春季节多发,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如病情进展易致呼吸衰竭。临床上现代医学主要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但由于抗感染药物存在耐药性等问题,仍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疗效不佳。本院自2012年以来,采用中医“辛凉宣泄法”治疗小儿肺炎,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11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其中治疗组男33例,女26例;1~3岁25例,4~6岁23例,6岁以上11例,平均病程(6.31±2.52)d;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1~3岁26例,4~6岁21例,6岁以上12例,平均病程(6.35±2.42)d。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1]中有关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辨证符合该标准中的“痰热壅肺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4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及辨证标准;(2)年龄1~14岁;(3)监护人知情同意,并能够配合治疗者。

1.5 排除标准 (1)非感染性肺炎者;(2)伴有原发性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3)对治疗药物过敏者;(4)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吸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辛凉宣泄之中药内服,中药组方为:炙麻黄5 g,苦杏仁3 g,炙甘草3 g,生石膏10 g(先煎),金银花5 g,连翘5 g,荆芥5 g,牛蒡子3 g,薄荷3 g(后下),每日1剂,加水煎取200 mL药汁,分2次温服。2组疗程均为10 d。

1.7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咳嗽、发热、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并对2组总体疗效进行对比。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肺炎喘嗽”的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3)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1.9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治疗结果

2.1 2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属中医学“肺炎喘嗽”范畴。 尽管随着对本病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本病的病死率近年来明显下降。但因其起病急,变化快,仍严重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防治本病仍是儿科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治疗方法众多,疗效显著,且可避免因一味使用抗生素而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治病求本,在缩短疗程,促进机体恢复,固本以减少复发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作用突出,值得临床推广[3]。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肺炎其病因多为感受外邪所致。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又“六气皆从火化”,风寒之邪入里易速化热,故在临床上初期大多见风热犯肺和痰热壅肺证表现[4]。由于幼儿体质因素特殊,发病后传变迅速,如早期失治误治,极易导致病邪深入,发生诸多变证,甚则危及生命。从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小儿肺炎多实证、热证,初起多见卫气同病,盖因小儿皮毛腠理不固,易为外邪所侵入,外邪入里即从热化,而小儿肺脾肾常不足,易于聚湿生痰。痰热阻滞气机,肺气失于宣肃,则发为本病。故按照中医“既病防变”的原则,对于本病的治疗,应该紧扣病机,早期及时运用辛凉宣泄之法祛散外邪,使得外来之邪气得以从皮毛而散,邪去则正安。采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治疗,方中炙麻黄宣泄肺热;杏仁可引药入肺经,有降气平喘之功;石膏清肺、止咳,辅以麻黄宣肺而不助热;炙甘草益气养胃、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达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杏仁成份中的苦杏仁苷,口服后被水解而产生苯甲醛与氢氰酸,可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起到止咳平喘的功能;麻黄成份中的麻黄碱可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起到解痉作用,且麻黄还具有镇咳、平喘、抗菌、抗病毒等功效[5]。同时佐以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薄荷等疏散风热,加强祛邪外出肌表之力,使邪有出路。临床观察表明,采用辛凉宣泄法治疗后,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西医疗法的对照组(P<0.05),提示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应该重视中医药的早期干预,尤其应该重视采用辛凉宣泄法的临床运用,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0.

[2]ZY/T00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徐彬彬,姜之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28(2):433-435.

[4]吴杰,虞坚尔,闵伟福.小儿肺炎证治规律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4):527-528.

[5]李建春.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9):82-83.

(收稿日期:2014-03-3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小儿肺炎
重剂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小儿肺炎30例效果评估
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气管内吸痰护理的有效性分析
复方丁香开胃贴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观察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方邦江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